•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周至村史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时间:2019-2-13 10:00:17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679   评论:0
内容摘要: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历史:余家村在古代与南千户、北千户、寇家堡、合成“四千户”,解放后统称千峰社。1960年实行分治,余家村才成为单独行政村。本村原名“御驾村”,想想和西安市其它“聚驾庄(巨家庄)”“梦驾村(孟家村)”“等驾坡(董家坡)”等一个道理,都是皇帝在这转了一圈,后村名转音而成。

     从西安驾车一路向南,终南山下有环山公路,沿路一直向西,过鄠邑区进入周至九峰镇地界,在路北能看见一个富丽堂皇的大门楼,上书“余家村”三个金字。余家村隶属西安市周至县九峰镇管辖,地处周至鄠邑两县交界处,位于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环山路以北,与寇家堡、千户村相邻,由3个自然居民点组成4个村民小组,村子不大,只有1000来人。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余家村村门楼拍摄于2014年盛夏】

      因经常到周至县南山一代游玩,路过本村不下数次。进入九峰地界,环山路旁,以本村门楼和千户村最为大气。曾以为本村和邻村寇家堡一样,村名来源于余姓,也未加在意。村门楼旁有《余家村牌楼落成碑记》,当初适逢2014年夏,天气炎热,细细阅览,未曾看出村名所以然来。近期有网友“终南菊客”发来本村图文,今日闲暇,整理一番,也别有情趣。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余家村《牌楼落成碑记》拍摄于2014年盛夏】

    余家村在古代与南千户、北千户、寇家堡、合成“四千户”,解放后统称千峰社。1960年实行分治,余家村才成为单独行政村。本村原名“御驾村”,想想和西安市其它“聚驾庄(巨家庄)”“梦驾村(孟家村)”“等驾坡(董家坡)”等一个道理,都是皇帝在这转了一圈,后村名转音而成。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余家村村门楼背面由文友“终南菊客”提供于2016年深秋】

       因本村相邻的千户村有通仙万寿宫,《陕西通志》记载“原为汉武帝五榨宫遗址”。另本村地处九峰之一虎峰山下,《周至县志》记载:“此地原位上林苑,元封二年汉武帝刘彻狩猎至此,观其山势,形似卧虎,虎峰由此而取名。所以以为是汉武帝狩猎到此,御驾而来,得名“御驾”。实则“异曲”但不“同工”。这位前来的皇帝虽其名甚巨,确不是汉武帝,而是鼎鼎大名的唐高祖李渊,也就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的老爸。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周至县楼观镇楼观台拍摄于2014年盛夏】

     要说李世民为何会来此地先要说说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宋圣祖和唐圣祖”。说起圣祖首先想起的是“康熙皇帝庙号为清圣祖,但要是细细翻阅文史竟然发现唐朝不但有唐高祖还有唐圣祖,宋朝不但有宋太祖也有宋圣祖。而且个个来头不小,直到今天,人人见了,也只有烧香作揖,磕头膜拜的份。

    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根深蒂固。除了士族谁也不能当官,除了门阀大族,谁也不能当皇帝。所以历代帝王对待门阀制度大多以打击为主。李家虽为关陇门阀,但李姓户小,地位不高。唐朝建立,李渊便着手抬高李氏门第,马上组织吏部尚书高士廉编写史书《氏族志》。这高士廉不负众望,愣是将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李耳说成,李唐的先祖。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楼观《老子墓》图片来源于网友“西安户外侠客行”的空间】

      太上老君李耳荣升为唐朝皇室的祖先。唐朝李家也就成了望族之后,地地道道天授皇权的正统。唐高宗在乾封元年,又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再次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尊道教为国教,将李耳修炼的楼观台大加整修,就在余家村向西的周至县楼观镇。

周至余家村”与“唐圣祖”的故事

【余家村村门楼由文友“终南菊客”提供于2016年深秋】

    本村村史记载:大唐监国,武德7年,唐高祖李渊率领文武百官前来今周至县楼观镇道教祖庭楼观台祭拜先祖李耳。途径本村是,歇驾于此,本村继而得名“御驾村”“遇驾村”。后李唐王朝覆灭,本村转原音为“余家村”。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周至县南山九峰、楼观、集贤、马召一带匪患横生。单说马召傥骆道的老县城里就有“王三春、魏辅唐、庞鱼客”等股匪活动,人数上千,危害一方。南山下股匪虽没有山内匪徒众多,但九峰一带也是张宗昌、芦柴棒等本地股匪的活动地带。民国18年山中股匪洗劫本村,绑票38人,劫后余生者不足10人。民国21年,“虎烈拉”横行,本村更是雪上加霜,直到解放,本村才焕发新春。时至今日,村民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台阶,本村书画篆刻名人武元海先生竟在村中办起全国首个“农家碑林博物馆”。据说“撤乡并村”工作已经开始,本村将于邻村寇家堡合并,好在村名还叫“余家村”。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