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阎良村史

山东移民渭北建新村历史概述

时间:2018-3-1 17:09:29   作者:李飞   来源:秦之韵文史   阅读:1516   评论:0
内容摘要:山东移民渭北建新村历史概述: 阎良境内星罗棋布的村落中,有96个系清末山东移民所建的 “山东庄”,总人口近5万人,占到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0%。毗邻的区县虽然也有山东庄,却不及阎良的山东庄如此稠密、集中。

 

     阎良境内星罗棋布的村落中,有96个系清末山东移民所建的 “山东庄”,总人口近5万人,占到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0%。毗邻的区县虽然也有山东庄,却不及阎良的山东庄如此稠密、集中。

  

      阎良地区历经同治年间兵燹和光绪三年(1877)的大旱之后,境内人口锐减,到处是残垣断壁,大量土地荒芜,经济一派萧条。时任三原知县的焦云龙(山东长山县人,后又任富平、临潼等县知县)招徕湖北、河南、山东移民来陕垦殖。当时山东人多地少,加之灾荒兵乱,人民生活困难,闻讯纷纷肩挑车推,携儿带女来陕谋生,落居渭北阎良一带。迁移从光绪六年(1880)一直持续到抗战时期,前后长达60多年。迁入总人口有7000人左右,以光绪中晚期迁入的最多。涉及迁出的县市有20多个,以益都、寿光、淄川、莱芜、昌邑、高密6县移民居多。山东移民来此后,建有独立的村庄,保持了山东的方言、宗教信仰、饮食、婚丧等习俗。有的习俗今在山东已经消逝,但在这里还得以流传。山东庄一部分以原籍县名、村名命名,如长山村、兴旺庄、赵家庄;其余多以“合”字组成,如三合、中合、广合、聚合等。山东移民勤劳朴实,除种地外,还兼营吊粉条、吊挂面、榨油、织布,日子逐渐宽裕。抗战时期,以谭家村为主的山东移民的织布业闻名西北,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一百多年来,山东移民与阎良本地人和睦相处,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山东客”。改革开放后,山东庄的农民大力发展瓜菜种植、奶牛养殖,有力地带动了阎良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秦鲁两地亲人的联系日益密切,不少山东移民后裔到祖居地寻根慰问祖,续修家谱。据调查,阎良境内有70余部山东移民的家谱。山东移民特别注重教育事业,培育了不少英才,抗日名将许权中、著名民族考古学家李仰松、陕西文博大家武伯纶、原陕西省副省长刘春茂、陕西宏远集团董事长翟慕政等人就是从这里走出的山东移民后裔中的杰出代表。 

 

      山东移民来阎良,是阎良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阎良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阎良山东移民后裔权威数字发布:

 

   阎良到底有多少山东移民后裔,山东移民文化研究者很关注这个。这个数字2001年出版的《阎良区志》说截至1995年阎良的山东移民后裔为40741,占当时全区总人口的25.8%。此数字一直为山东移民文化研究者所采信转引。笔者看过2001年出版的《阎良区志》人口篇中关于山东移民的记述,发现统计表中明显有遗漏的山东庄,所以这个数字并不权威。

 

    2011年,我在编纂《阎良村情》时特意留心此事,对一些分散到本地庄的额山东移民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全区居住在农村的山东移民后裔约45600人,加上从山东庄走出到外地工作的落户外地的,还有这两年出生的,当然也有死亡的,我认为阎良全区的山东移民后裔总数近5万人。其中:凤凰路街道办辖区5200人,新华路街道办辖区1600人,振兴街道办辖区10600人,新兴街道办辖区5400人,北屯街道办辖区6800人,武屯镇辖区8300人,关山7700人。

      境内近5万山东移民后裔应成为今后的宣传数字。

 

 


标签:阎良 建新村 历史 概述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