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阎良村史

阎良区关山镇乔家村历史概述

时间:2014-1-16 9:27:09   作者:天地熹宝   来源:陕西文史   阅读:3173   评论:0
内容摘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乔家村历史:乔家村位于关山镇东南2.5公里处。下辖乔东、乔西、乔中、乔前四个村民小组。本村人物:乔灵宵、梁汉章、乔靖涛、乔靖涛、


   乔家村位于关山镇东南2.5公里处,东与渭南市临渭区相连,西与东兴村为邻,北和南良村相接,南与新义村连畔。下辖乔东、乔西、乔中、乔前四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村中心。该村现有耕地3324亩,村民417户,1678人。

 
   该村明初叫康蔡村,后因战乱与自然灾害仅存三户。明万历年间,乔伯于、乔伯成兄弟俩自-县迁居此地,后伯于迁居四川某地。伯成于此生四子,繁衍生息子孙渐众,遂按照居住方位,分为老堡、东堡、西堡、乔前四个小村,原村更名为乔家村。乔姓原有家谱,可惜文革时被焚。虽有三通石碑详刻其史,但字迹模糊无法考证。 


   民国期间乔家归关山镇第一保管辖,解放后归关山镇邢家乡管辖。1974年由南良大队分出,另立乔家大队,1984年改称乔家村,1987年8月随关山乡划入西安市阎良区至今。 


   旧时该村分四会:东堡为头会,西堡为二会,老堡为三会,乔前为四会。每会选会长一人,主管本会治安、文教、公益事业、调解民里纠纷等。四会选联头一人总揽村事。 
   建国前,该村饱经战乱及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到处残垣断壁、野草丛生,一派荒凉凄惨景象。1949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们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组织,生产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亩产由原先百十来斤提高到现在的千斤左右,村民生活日渐富裕。 
   
   一、村组概述 
   (一)乔东组 
   位于村东约二里,东与渭南市临渭区相接,南临新义村,北与南梁村为邻。此地原为荒地,清光绪年间,湖北省竹山县羊角村一户罗姓逃难至此,无房居住,便在土崖上挖洞而居,人称“湖北窑”。后又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南等地一些灾民相继迁来,他们多在平地上挖地窑居住,人们亦称其为“东窑村”。村民常说:“咱们来自九省十八县,姓不同,都是穷人,大家要团结互助,日子才会好过。”村民们个个都言必信,行必果。做生意的、开粉房的、给人扛活的越来越多,人们的日子渐有好转。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窑洞穴居早为楼房所替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组现有村民80户,314人,耕地面积703亩,农作物除小麦、玉米、棉花外,甜瓜已成为支柱产业,各户家用电器基本俱全。全组有农用三轮车11辆、汽油三轮车18辆。从该村走出的11名大学生正服务于祖国建设的多个领域。

 
   (二)乔西组 
   位于村子最西端,西与东兴村为邻,北与南良村相连,南边毗邻新义村。旧社会修有城堡,周长三百丈,呈方形,城墙高两丈,顶部宽五尺多,城外有城壕。南城门上修有城楼,专供巡夜更夫住,城门石额-“山河照耀”。城内住有14户人家,其中12户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靠扛长工打短工维持生计。建国后,村民的日子才逐渐见好。村民以乔姓为主,梁姓次之。该组现有耕地839亩,村民117户,450人。近年来,甜瓜种植已成气候。全村现有养猪专业户1家、奶牛养殖户21家,存栏奶牛51头、奶山羊101只,另有建筑工程队1个。青壮年多外出打工,收入渐增。大部分村民都盖起了新楼房,家用电器设施齐全,摩托车、电动车基本普及。现有农用三轮车25辆、汽油三轮车10辆、面包车2辆、旋耕机1台。 


   (三)乔前组 
   地处全村中心地段,分塬上塬下两部分,旧时无城墙护卫,村民居住分散,历经战乱、匪患的破坏,到处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派凄惨景象,人称“烂前村”。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贫穷的旧面貌大有改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引导村民们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逐年增加,昔日的惨状早已一去不复返。该组现有耕地899亩,村民115户,470人。 


   (四)乔中组 
   地处全村中心地段,交通便利,由乔家东堡与乔家老堡合并而成。两堡原都有城池,农业合作化时被当作肥料而挖毁。该组现有耕地882亩,村民105户,440人。村民以做生意为强项,大多贩卖瓜果蔬菜、收购粮棉。近几年,大力发展甜瓜种植,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现有铁木业加工4家、塑料加工1家、商业超市1家、铲车1台、旋耕机1台、面包车1辆、农用车辆计32辆。

 
   二、本村人物 
   乔灵宵(1881~1972)乔中组人。性格豪放,为人正派,行侠仗义,接济穷人,热心公益事业,被推选为联头(村长)。平日习武,酷爱戏曲。在任村剧团团长时,有一次徒步到西安购戏衣,来回三百里,当天返回,天黑才到渭河岸边,无船渡河,他不顾生命危险,硬从冰上过河,半夜才到家。在任学校理事长期间,凡外地孩子来求学一律免交学杂费。同村穷乡亲无牛马种田,他主动帮其收种碾打,直至归仓。他在世期间一直保管乔姓家谱,完好无损。因积福行善,德高望重深受村民的称赞。 
   梁干丞 字锡龄,乔西组人。清儒学生员,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常为民众排忧解难。1932年春末,麦苗已长一尺多高,却突遭黑霜打杀而绝收,百姓流离失所外出逃荒。他和张克庵老先生共同-临潼县衙报灾情,后经县府与华义赈灾会协商,在关山镇开设粜局,调拨一大批平价粮救济民众度过灾年。他曾任渭北书院斋长(校长)多年,治学有方,教学严谨,支持师生的正义之举,深得大家的尊重与爱戴。 
   梁汉章(1901~1995)又名梦华,乔西组人。著名民主人士,对地方教育事业贡献良多。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安中山军事学院。民国时任临潼县关山小学校长、临潼县督学、-临潼县监察委员会委员、临潼县参议员。建国后任临潼县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组织师生走街串巷宣传抗战的重大意义,并为抗日将士大搞募捐活动。他利用个人的威望,曾营救过付春玉、乔春荣、陈富田等多名0党员。 
  筹建四维中学时,他被推举为建校筹委会常务董事。为筹措建校资金,他积极奔走四方。为筹建材,他还亲自带领师生及民众到各村拆庙宇寺院。他为四维中学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先生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在阎良区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晚年生活受到政府关照。 
   乔靖涛 乔中组人,生于1922年。因受其舅父影响,从小就忧国忧民,民族自尊心极强。抗日战争时他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并东渡黄河参加对日作战。因忠于人民忠于党,英勇善战,从一名战士逐步提升为团长。1949年调四野参加渡江战役,后又进军大西南。解放后,被调广西造船厂任厂长兼-。后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任交通厅党组书记。已离休。 
   方林杰 乔家村乔东组人。1944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6年入党,参加辽沈战役负伤,荣立一等功,后任东北局财政部保管员。1946年6月返乡,担任临潼县八区武装干事,后多次担任大队干部。 
   乔宏胜 乔西组人,生于1957年9月。0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阎良区关山中学党支部书记、?ぁO笛至记诎舜巍⒌诰糯蔚炒岽恚靼彩械谑淮蔚炒岽怼G呛晔?000年12月主持关山中学校务以来,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狠抓教学质量。在他的带领下,关山中学相继取得了“省级文明校园”、“省级现代技术实验学校”、“标准化高中”、“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晋升为市级重点中学。他本人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

 
   三、文物古迹 
   【老爷庙】 坐北向南,其建筑雄伟高大,可与法门寺大佛殿相媲美。老爷庙分上下两殿,上殿东西长约12米,南北宽约10米,高约9米,内部雕梁画栋,柱子全系赤黄色,蛟龙盘其上,甚是壮观。四周墙壁皆为彩画,内容多为戏文人物。上殿用木雕格子门分成两部分,门里有砖台基,上边为八尺多高的泥塑神像,东端是关公坐像,中间是娘娘坐像,西端为药王坐像,台下东西各有两尊站立泥像,像是侍卫者。台前设有祭祀石桌,常年香火不断。下殿东西约12米,南北约15米,高约9米,为善男信女朝拜后休息之地。 


   在庙南门外约五十丈远的地方,建有一座戏楼,逢年和大祭祀时,由村剧团在此演出助兴,后来被焚。建国后又建一座新戏楼,现已不复存在。 
   其它六座庙均建在村正南、东南、西南三个方位,依次为魁星楼、湘子庙、菩萨庙、马王庙、扫癣庙、桃花姑姑庙。除老爷庙改作学校外,其它庙皆在修建“四维中学”时被拆。 


   四、教育简史 
   清时该村仅有一家私塾,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穷人子弟求学极为艰难。辛亥革命后,本村名人乔必西、梁干丞、乔灵宵倡议,将老爷庙改成小学校,聘请知名老师任教,时有学生近百名。凡外地来此求学的,一律免交学费。乔灵宵任学校理事长时,尽心尽力,东奔西忙,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如乔靖涛、乔春荣、梁汉杰、梁汉武等人皆列其中。 
   建国后因地下水位上升,校址数迁,直到1982年才迁至原上现址。村两委会自筹资金3万元,上级拨款48万元,于2003年建成一座二层教学大楼。2009年因撤校并点,学生全部并入关山中心小学上学,村小变成了幼儿园和村两委会活动中心。 


   五、特色介绍 
   乔家的曲子戏(眉户),在当地颇有名气。清末就有曲子戏班,且有四大箱剧装,经常搭台演出。后在乔必西、乔灵宵等人的倡导下,成立同乐会(剧团),聘请名师排演了不少剧目,最出名的是《火焰驹》、《狐狸园里闹书馆》、《李翠莲上吊》,每逢演出人山人海。《花亭相会》、《打柴劝弟》、《杀狗劝妻》、《烙碗记》、《二进宫》、《探监》、《放饭》等折子戏也很受群众欢迎。闫长茂、乔广清、乔逢德、张英德、乔三园等唱做俱佳,深受群众好评。群众夸道,“看了长茂的杀狗,坐在台子下不想走。”村剧团逢年过节便在村里搭台演出,并有社火表演。白天先是高跷、马故事等表演,结束后才开戏。晚上也是先跑竹马,然后开戏。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观者动辄上万。建国后在临潼县戏曲汇演时曾获二等奖。如今村里自乐班、锣鼓队、秧歌队尚存在,谁家有红白大事,随请随到热情演出,不收任何报酬,管饭即可。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