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咸阳历史

咸阳永寿县历史大事件

时间:2014-10-9 17:48:36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永寿县志   阅读:15394   评论:0
内容摘要:陕西永寿县历史大事件“”一、西汉建漆县至清宣统末年
一、西汉建漆县至清宣统末年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属漆县、好畤县地。
    元封二年(—109)
    大寒,雪深五尺,人冻死者十有二、三。 
    新莽改漆县为漆治。
    东汉
    建武二年(25)
    大旱,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斗。
    改漆治,复称漆县,属右扶风。
    建武八年(32)
    光武帝率兵征隗嚣至漆县。
    三国·魏
    黄初元年(220)
    漆县属扶风郡。
    西晋
    泰始元年(265)
    分漆县设豳邑,属新平郡。
    元康六年(296)
    扶风氐羌等族领袖齐万年起义称帝,屯兵梁山,晋梁王司马彤屯兵好畴,遣建威将军周处与齐万年战,周处兵败被杀。
    东晋·十六国
    建武元年(317)
    改漆县为新平。
    北魏
    (420—534)
    县境北部属白土县,西、南部属好畴县和漠西县,东部属温秀县。
    太元十一年(386)
    设莫营关。
    西魏
    大统十四年(548)
    建广寿县,县治在今永寿坊,先属泾州,后属豳州。
    北周
    明帝二年(558)
    迁广寿县治至今永寿村,改称永寿县。属新平郡。
    隋
    开皇三年至仁寿四年(583—604)
    并永寿县入新平,属北地郡。
    唐
    武德二年至四年(619—621)
    复置永寿县,属豳州,县治在麻亭(今永平)。
    迁县治于义丰塠(今故县村)。
    贞观二至三年(628—629)
    迁县治于永寿坊。
    瘟疫流行,死者众。
    贞观四年(630)
    置礼泉监(今马坊乡),兼屯卫五所。
    文明元年(684)
    并永寿县置奉天县(今乾县)以奉乾陵。
    武后神龙元年(705)
    改属雍州。
    天宝十四年(755)
    安禄山反,玄宗西逃,太子渡渭河赴朔方,自奉天(今乾州)北上至新平(今彬县),经过永寿。
    至德二年(757)
    宦官鱼朝恩于监军镇驻节开府。
    朱全忠攻豳州,屯兵于永寿南北二屯(今古屯,封侯村)
    乾元元年(758)
    属关内道豳州。
    兴元二年(785)
    复迁县治于今永寿村(时称“顺政店”)。
    乾宁元年(894)
    改永寿属乾州。二年,改属威胜军
    五代十国·后唐
    同光元年(923)
    罢军复州,永寿县属京兆府。
    北宋
    建隆元年(960)
    改永寿县名为长寿县,后复改为永寿县,属豳州。
    乾德二年至三年(964—965)
    蝗虫伤禾。
    嘉祐年间(1057—1063)
    置穆陵关。
    吕大防任县令,导分水岭泉入县城,号称“吕公惠民泉”。
    置麻亭驿,设蒿店、底角沟二递运所,司官吏住来食宿,公文传递。
    熙宁五年(1072)
    永寿县属豳州。
    于常宁、麻亭二砦(寨),驻兵抵御边患。
    政和八年(1118)
    永寿属礼州环庆路。
    金
    天德三年(1151)
    永寿属乾州京兆府路。
    兴定三年(1219)
    西夏入侵,朝廷出兵巡守监军镇防边患。
    泰定二年至五年(1325—1328)
    连续四年未下雨。
    元
    至元五年至十五年(1271—1281)
    撤上宜,好畴二县,并入永寿县。
    迁县治于麻亭(今永平)。
    改麻亭驿为永安驿,置圪垯铺,十里铺,司商旅投宿及民间信件传递。
    划明月山(娄敬山)地区归永寿,吴店地区归乾县。
    延右七年(1320)
    建孔庙,置学田200亩。
    至正四年(1344)
    修筑县城(今永平),周五里,虎头山、武陵寺均包城内。
    明
    洪武元年(1368)
    永寿改属西安府乾州。
    设巡检司。
    全县编户二十里。
    洪武五年(1372)
    全境耕地分五等计征,年征粮、草、绢、丁、银12.455两。
    万历十一年(1583)
    在县城建儒学。
    天启元年(1621)
    改二十里编户为在郭、永康、车马、平泉,常宁、强化、上宜、彭村、好畤、留村十里。
    崇祯七年(1634)
    蝗虫伤禾,无收,民大饥。
    七月初十日,地震,毁屋伤人甚众。
    崇祯八年(1635)
    八月初二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县城,十日再攻县城。
    崇祯十一年、十二年(1639、1640)
    蝗虫伤禾。
    崇祯十三年(1641)
    大旱,草木尽枯,饥疫流行,城乡凋蔽至极,境内一门一支绝亡者甚多。
    崇祯十六年至十七年(1644—1645)
    冰雹大如斛,毁民房。
    十六年十月十七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直驱县城,杀知县薄匡宇。
    十七年七月,李自成部将贺珍率兵数万围西安,军败,经永寿越县城西去。
    全县在册人口为6760户,54080人。
    清
    顺治四年(1647)
    置永寿总铺(在今永平),辖安家宫、永寿、蒿店、乏牛坡、底角沟、窑院六铺。
    因连年战乱,干旱,军差频仍,户口大量流亡逃走。是年,全县在册人口仅存765户,6120人。
    并十里编户为在永、车平、宁化、上彭、好留五里。
    顺治九年(1652)
    县城设学宫,置石碑,碑刻教条,教训诸生遵守。
    顺治十年(1653)
    五月二十一日冰雹大如拳,积地五寸,两日后始消,大伤稼禾。
    顺治十一年(1654)
    天水8级地震波及永寿。
    顺治十四年(1657)
    知县李如瑾倡导,修筑县城南关。
    康熙元年(1662)
    四月初五日,雷雨冰雹,禾苗尽伤。
    六月,连日下大雨,城垣、公署、寺庙、民窑俱倾。
    康熙三年(1664)
    分耕地为五等,按等征粮,以粮折银。年征粮11553石,折银14757两;另征均徭,屯卫、外赋丁银11750两。
    康熙六年(1667)
    知事张焜,革除里下养马应差。
    康熙七年(1668)
    知事张焜捐俸按里设义学五所。
    张焜编修《永寿县志》成稿(今存)。
    康熙八年(1669)
    知事张焜捐三千金,新建县城。八月三日动工,九年六月二十七日落成。城周三里,高2。8丈,辟大、小西门各一。
    知事张焜捐俸,于县城开张药店,仰医生胥加惠来永,备胥方书,修合丸散,熬炼膏药。境内张帖《招医施药帖》,县民及来往客商遇病者赴店,登记姓名、症状,施药医治。
    重修惠民泉。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地震。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全县在册8487户,50924人。男33630人,女17294人。
    康熙五十八年(1719)
    大风拔树。
    雍正三年(1725)
    十月,好畤河开渠三十丈,宽四至七尺,深三至六尺,引河水灌田一百六十亩。
    雍正十一年(1733)
    创立翠屏书院。
    乾隆九年至十三年(1744—1748)
    于好畴河开修水渠八道,总长一千九百三十丈,引河水灌田六百八十八亩。
    乾隆二十六年(1761)
    蝗虫伤麦,无收。
    道光八年(1828)
    麦将熟,大风损尽,夏季大旱,秋季无收。
    道光十二年(1832)
    重建翠屏书院。
    咸丰元年(1851)
    太平军转战长江中下游,清廷诏办团练。永寿县设总团,村设分团,农户丁壮皆入团。以大刀、长矛为武器,农闲操练。
    同治元年(1862)
    令民筑寨,元年至二年,筑成寨有安家宫寨、上营寨、东淡村寨、彭村寨、来家寨、何家寨、宋家寨、北堡寨、西张寨、甘井寨、新庄寨、古屯寨、封侯寨、寨里寨、朱家店寨,老榆林村寨。
    飞蝗蔽天,自东至西,田禾食尽。
    西北回民反清起义。五月,知县许缙令镇堡民团,镇压回民起义军,至八年(1869),回民起义军与永寿县镇堡民团,先后在韩家原、太峪河、常宁街、槐山、监军镇、甘井、店头、仪井、县城交战九次,每次交战,民团溃败。八年,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兵彬州,俘斩回民起义军帅于彦禄,回汉族相互仇杀,在永寿方止。
    同治七年(1868)
    知县王道全奉左宗棠命立五里公议局,专司过往军旅支应事。
    九月,知县王道全就地筹款,修筑监军镇南关城,十年十月竣工。城南门题“秦陇咽喉”,北门题“邠宁锁钥”。
    光绪二年至四年(1876—1878)
    二年,飞蝗蔽天,秋禾殆尽。
    三年,大旱,麦未种。
    县署以仓存麦三千石赈济饥民,一月三赈,每赈大口四升,小口二升。次年七月,粮价奇昂,饿尸盈道。
    全县在册实籍人口40920人,男23630人,女17290人。
    光绪五年(1879)
    五月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墙宇倾塌,太峪路断。
    光绪六年(1880)
    六月,蝗虫伤禾苗。
    地震。
    毒狼伤人无数。
    光绪九年(1883)
    六月十二日夜,陨石如雨,地微震。
    光绪十三年(1887)
    四月二十一日,冰雹伤麦过半。
    五月十二日,雷雨夹雹,大如鸡蛋,南北甘井、冯家庄、等驾坡、圪垯铺、永寿村、监军镇、美井、安家宫,秋苗尽毁。窑塌死20余人,甘井农民王万福一家四口全塌死。知县郑德枢捐廉抚恤,极贫者每口给钱二百文,塌死人者每人给钱一串,申请得银五百两,救济灾民埋尸、修窑、买牛。
    光绪十四年(1888)
    知县郑德枢倡导在县城内办养济院,修房12间,住院孤贫人20名。
    光绪十六年(1890)
    栽西安至兰州电话杆,时天旱,民信谣咎在电杆,相率偷砍,省派兵追捕,株连甚多。
    川汉客民陆续来永寿,分水岭及五峰山一带荒地渐次开垦。
    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900—1901)
    大旱。
    八月,《永寿县新志》雕版。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创办邮政,初设邮政代办所办理。后由县署兵房兼办。
    饿尸盈路,江苏唐桐卿来永寿义赈,灾民赖以全活者众。
    加征差徭银,每正银一两加征四钱半,作“庚子赔款”专用。
    光绪二十九年(1903)
    改翠屏书院为学堂,名曰养正。废八股文,代以经议策论。三十一年,知县李汝鹤改建为高等小学堂。
    宣统三年(1911)
    武昌起义,清廷命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率甘军与秦陇复汉军战于蒿店、监军镇。甘军于监军镇设粮台,永民支应频繁,纷纷逃难。
    九月,渠子村在西安上学的张殿梅,奉军政府命,回永募兵,兼探甘军军情,被升允杀害。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
    十月,成立剪辫会,限月底,全县男子剪除发辫,但因积习已久,并无剪辫。至十年(1921),县署令区乡镇及民团,挨村入户强行剪辫,陋习始除。
    二年(1913)
    发行银币,改两为元。
    三年(1914)
    三月十六日,河南人白朗,率众攻克县城,杀烧抢掠,群称“白狼”。河南都督赵倜追击,白朗北逃。
    五年(1916)
    二月,置关中道,设彬乾镇守使公署,辖永寿县。
    三月,袁世凯称帝,陕西靖国军讨袁,部队过境。
    五月,县署奖励垦荒,所垦荒地三年免征银、粮。至十年,全县农耕地增加十万亩。
    七年(1918)
    八月,杨虎城部队过境,挺进陕北。兵员头戴红巾,群称“红头军”。
    甘军贺玉贵营驻县城。
    九年(1920)
    陕西混成团王宗荣营驻监军镇。
    十年(1921)
    二月,县、乡、镇成立农会。
    五月,县城成立邮寄代办所。
    十一年(1922)
    黄宝善部驻县城。
    十二年(1923)
    五月,推行地方自治,永寿县自治筹备处成立,历时半年停废。
    陕西巡防第二路第一支队许月有营驻县城。
    县城设裕隆煤厂,收入半数拨归教育事业费。
    十三年(1924)
    乾彬永三县警备司令丑秀珊捐洋500元,续办永兴煤厂,所收秤佣,全部用于建修第二高级小学校。
    十五年(1926)
    冯玉祥率部入陕过境。
    于监军镇创立女子学校。以永裕煤厂所得利润作建校经费。
    十六年(1927)
    一月,县成立天足会,常宁、监军镇分别成立分会,劝导妇女放足。对不缠足女子奖3至5元,对抗放足妇女罚1至3元。
    二月,成立中国国民党永寿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分设组织、宣传、农民、工人,青年、妇女六部委员和监察委员。
    五月,县署劝业所办牧场,购羊200只,至次年死尽停办。
    十七年(1928)
    二月,于监军镇香山寺创办永寿县乡村师范学校,招生50名。次年底因经费困难停办。
    三月,改县署为县政府,县知事为县长。县政府设三课(后改为科),分办民政户籍、钱粮杂款,文化祭俗事宜。另设教育、建设、财政、公安四局。
    五月,县政府先后指派建设局长邵毅丞、马杰三监修西兰公路永寿段,征地547、7亩,路段长45、5公里,宽12米。征地亩价20元,于十八年田赋项支付。
    是年,大旱,夏歉收,秋无收,麦未种。
    十一月,常宁农民张秉和,率农民万人,扛锄头,杈杷包围县城,抗捐“交农”,县长唐介仁命公安局长刘杰三率保安队镇压,农民死伤十人,张秉和被追捕,张秉和胞弟被拘,半年后经给刘杰三说情行贿才获释。
    十八年(1929)
    大饥,饿尸盈路。大部村民四出逃荒。
    二月,乾县北乡农民张西坤率众丁壮劫富户求存活。十一月十二日据县城,县政府案卷尽付一炬。次年四月,张西坤控制永寿、乾县、彬县、礼泉四县,指派王子辅为永寿县长。十一月,杨虎城入陕,张西坤被召去省,判刑入狱。
    十九年(1930)
    二月,废里设区。全县设4区、9联、53保、607甲。
    三月,县政府迁至监军镇香山寺。至三十年(1941)三月十五日,内政部指令:监军镇为永寿县治。
    是年,春夏干旱,麦歉收。六、七月,蝗虫食尽秋苗。
    全县在册实籍7378户,38135人。
    二十年(1931)
    春,成立县商务会,内分杂货、国药、布匹、粮食、缝纫、油、盐、染八个同业公会。
    二十一年(1932)
    三月,大寒,麦苗尽枯。
    五月二十日降雹大如卵,秋苗损尽。
    六月至次年夏,未降雨雪,井、泉干。
    是年,霍乱流行甚烈,人称“虎烈拉”,死者众,绝户甚多。
    二十二(1933)
    二月,共产党员严克伦、张起、王柏栋,组织发动农民暴动未成,后王赴陕北苏区,严去西安上学,张去杨虎城部。
    三月,土匪王结子(名振邦,因“口吃”称“结子”),率匪抢劫永寿。
    四月,郭玉天营奉命驻监军镇剿匪,郭被匪俘,经绅士张玺玉与王结子讲和,郭获释。次年,县长于原建与郭玉天合诬张玺玉通匪。张被捕处死。
    二十三年(1934)
    三月,陆军98团团长王毅武奉命率部驻永寿剿匪,擒王结子押省正法。
    五月,成立禁烟科,毁烟田、拔烟苗。禁运、禁售、禁吸食。
    是年,秋季丰收。
    冬季,筹办普济仓,积谷2243石,麦700石。
    二十四(1935)
    三月,陕西省政府派员来永寿,成立互助社,经理救济贷款。次年,改为合作社。
    东北军入陕西,骑兵过境频繁,永民支应繁多。
    二十五年(1936)
    四月,中共第二高极小学支部,护送渭北游击队汤玉怀等8人去麟游开展游击活动。
    根据省委决定,九月七日,严克伦秘密联络,当日晚张庚良、刘庚率陕甘抗日联军入永寿县城,进县政府,杀了县长祁云石,在街道张帖《告民众书》,使胡宗南已经开到平凉堵截红军的部队,急折南下,达到了箝制国民党军企图阻扰红军北上的目的。
    十月,陕西省政府令:划乾县关头镇及所属村庄与齐难、庄主原、刘家咀归永寿县;划永寿县新庄、洼里二村归乾县。未办交接手续。
    十二月,县成立邮政局。
    成立中共西原支部。
    永寿始种刺槐。
    “西安事变”,国民党南京政府派飞机轰炸西兰公路沿线,于永寿村学校院子、县城东岭投弹数枚。
    徐海东率工农红军过境南下。
    二十六年(1937)
    三月,成立中共永寿县特支,严克伦任书记。
    七月,改中共永寿县特支为中共永寿县委,严克伦任书记、姬宗周、任瑞华分别任组织、宣传委员。同时成立监小、冯市、吴店、永平、渡马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名。
    八月,南京政府通令征兵。至三十五年(1946)抗日战争胜利,全县征兵4975名,其中青年学生自愿报名从军44名。
    二十七年(1938)
    发行纸币,禁用银币。改田赋征收银元为实物。
    成立中共东乡区委、监军区委、西原区委及所属的西原、店仪、旧县城三个支部、平遥联支。共有党员120人。
    撤并永寿、平遥二联为永平联、车马、附北二联为永太联。并58保为38保。
    按保成立建校委员会,拆庙建校。至三十年冬,办起乡镇中心国民学校七所。保国民学校105所。
    邵伯藩从西安集股筹资,购置机器,开办平遥煤矿,机器运至平遥,所筹资金已尽,停办。
    二十八(1939)
    办特集仓,至三十年共集小麦196.9石(713.8万公斤)。
    十二月,共产党员长孙有德叛党,向陕西省国民党部告密称“严克伦等进行共产活动”。八日严克伦被捕入狱。
    二十九年(1940)
    改联为乡镇。
    七月,县政府通令全县各村设立国民小学校。又令各中心学校、村国民学校均附设民众及女子教学班。
    三十年(1941)
    一月,共产党员段福祥按上级党组织指示回永寿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白区党组织要“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
    三月,县成立信用合作指导室,辖乡镇合作社六,保合作社二十,共有股金37.43万元。
    创刊《永寿周报》。三十二年改为日刊《永寿民报》。
    四月,筹办永寿县初级中学,七月,招生100名。
    六月,陕西省拨购粮基金4万元,办民生仓,购集小麦11.07万石(系老石,每石175公斤)。
    十月,开修县乡道路。计修筑监军镇道路20公里,渡马道路15公里。常宁道路15公里,永太道路30公里,永平道路30公里,店仪道路23公里;县道:永彬道15公里,永乾道7.5公里,永麟道12.5公里,永礼道15公里,永淳道12.5公里。以上所开修的道路,因沟谷间隔,均不能行车,运输仍赖畜驮、人挑。
    十一月,永寿中学校长高松兆破坏“二高”学校地下党组织,密联县公安局搜查小学部教工宿合,二十六日,学生拉高松兆游街。县长王孟周训斥学生“目无法纪”、“破坏教育”、“受异党挑唆”。将张甫等六名学生开除,在社会舆论压力下,被开除学生复了学。
    是年,永寿县电报电话局成立。各乡镇、保设环境电话。
    县政府奉省令封锁陕甘宁边区,强令民工沿泾河西岸修筑碉堡。南自要子坪,北至立志堡,共筑母碉5座,子碉40座。
    三十一年(1942)
    三月,成立永寿县银行,县长王孟周任董事长。筹集股本金20万元。至三十二年底,先后七次筹集本金184.53万元。
    是月,成立土地复查委员会,按乡镇编土地复查清丈组,至八月底,丈量完毕。计全县土地64.11万亩,定赋总额8.66万元。
    县政府通令、乡镇、保建苗圃,育苗造林。县政府于县城南门外购地15亩,建县苗圃一处,乡镇共租民地32亩,建苗圃6处。
    七月,按保设仓,共集小麦390石(系市石,每石72.5公斤)。
    三十二年(1943)
    五月,兴办民生纺织工厂,集股投资40万元,有织机8台,日织毛巾1800条,布10疋(一疋为40米)。至三十三年底,因资金周转困难倒闭。
    八月,西安卧龙寺僧来永寿,居好畴河崇恩寺办佛教会,民信奉者甚少。
    十一月,王秀儒在彬县背叛共产党,向国民党供出永寿地下党组织情况,十二月七日,姬宗周、尹海被捕。
    是年,陕西省企业公司投资开办平遥煤矿,生产无起色。
    三十三年(1944)
    五月,永寿中学学生,反对校长刘静畦推行法西斯奴化教育,罢课持续一月,清算学校经费帐目。永寿县长雷震甲令警察局和政府公务员进驻学校,进行军事训练,强迫复课,拘捕了学生张甫、马耀华等9名。后刘静畦等离校,调换了校长,始复课。
    十月,县绅马杰三等向陕西省政府呈文,状告县长雷震甲滥伐境内古槐修筑城门,从中贪污购置木材款,暗中参与“十大烧房”入股分利,省下令将雷撤职查办。
    十一月,成立永寿县临时参议会。
    三民主义青年团永寿分团筹备处成立,内分组训、总务、宣传三股。
    是年,全县在册实籍11099户,52686人。
    三十四年(1945)
    永寿县参议会正式成立,编议长、副议长、秘书各1人,议员19人。
    是年冬十二月:永平旧庄子村共有居民25人,一月内因克山病死23人。人称“窝子病”。
    全县植树10.76万株,次年成活8.97万株。
    全县在册实籍11364户,53784人。
    是年,抗日战争胜利,南京政府颁令豁免田赋征收一年,永寿县仅核减田赋17923市石,占年征总额87%。
    三十五年(1946)
    国民党为“反共防共”,县政府逼迫人民修筑防御工事和进行“自卫”训练。
    二月,改警佐室为警察局,自卫队为保警队。
    四月,陕西省伪保安司令部千山地区清乡队令,于监军镇、蒿店、永平、槐山、姜家、立志堡、常宁镇、张家村、店头镇建“自卫”据点9处。
    六月,三民主义青年团永寿分团召开团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42名,选出干事9名。
    三青团办理团员总甄核,全县有三青团员709名。
    九月,县上购回金陵大学“302”小麦良种712.5公斤,种繁育田825亩。
    县政府购回西北农学院苹果树苗1000株,分给各乡镇苗圃栽植。
    十月,续修县城垣,将四周围墙加高补接,扼要处建碉堡。
    十一月,陕西省政府拨款500万元作费用,成立永寿县卫生院(地址在园子巷东端胡同,新凿土窑洞5孔,已毁),治病、种痘,宣传卫生知识。
    是年,永寿县政府先后两次向省府申请报减赋额,减轻民众负担。第一次轻赋额1.2万元。第二次经批准田赋总额定为3.5万元。
    三十六年(1947)
    三月,中共永寿地下组织领导的宁太游击队于彬县土陵成立。赵彦芳(中共党员)任队长,苏智(中共党员)任政委,杨光耀任指导员。初有队员10名,至四月底有35名。活动于泾河沿岸永太、常宁一带,打击国民党永寿地方武装力量,发动群众抗丁、抗粮。
    十月,选举“国大代表”,候选人邵伯藩、李敬修、张寿祥。县长李同琏要挟选民给邵伯藩投票,邵当选。
    是年,永寿县银行发行伍角、贰角纸币,限在县境内流通。
    王恭睦博士来永寿调查地质、地貌。编成《永寿地质调查报告》。
    三十七年(1948)
    二 三月,宁太游击队先后三次冲破国民党泾河封锁线,进行“石桥头战斗”、“草德战斗”、“南章战斗”、击毙国民党地方武装人员30人,俘50人,收枪100支,毁军用汽车2辆。
    四月,宁太游击队在常宁与国民党永寿县保安团作战,收枪1300支,陕甘宁边区政府通令表扬,奖给赵彦芳、苏智、杨光耀“新民主主义奖章”各一枚。
    同月十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发动“西府战役”,向胡宗南战略后方宝鸡进军,于常宁镇歼灭胡宗南部203师10旅3团,活捉团长夏雷电。
    十八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县城,开仓放粮12万斤,释放了在押犯人。于店头镇俘伪县长李同琏。
    二十五日,建立中共常宁、永太、渡马三个区党委;成立永寿县警卫队。
    永寿保安团将沿西兰公路两侧的正在出穗的高梁苗全部砍掉,声言为防共产党游击队伏击。百姓敢怒不敢言。
    十月二十三日,岐山、扶风、麟游三县143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学生赴边区,途经卢庄,遭国民党永寿保安团一个中队和警察分驻所以及驻军“突击队”围击,突围战中阵亡3人,负伤8人,被俘78人,称“卢庄事件”。
    十二月七日,中共西府地委调集的200名游击队员赴延安途经仪井镇,分住高庙山东的养马、陈家、孙家村,遭国民党驻军203师一个连和仪井镇公所镇、保丁的包围合击,突围反击战中,12人牺牲,11人被俘,称“高庙山事件”。
    三十八年(1949)
    五月十八日,伪县长余梦非与自卫团大队长李相贤、团长丁俊彦北逃。
    十九日,国民党胡宗南部队驻扎在永寿的57军215师向麟游方向逃窜。
    二十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四军步兵11师由礼泉、乾县西进经过永寿,追歼西逃的胡宗南215师,永寿解放。
    六月:十二日国民党青海、宁夏马步芳、马鸿逵之一部,由马继援率领南下至永寿,党政干部随军撤离。人民解放军八师一营于阳峪岭阻击,击毙青宁军300余人。
    二十八日晚,青宁马军过永寿,仓皇北逃。
    七月 十二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所属右路十九兵团,沿西兰公路进军过永寿,解放大西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1949年
    7月20日,约5000人在县城南场集会,县长苏焕文讲话,宣布永寿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同月,成立县“支前”供应站。
    出动民工6595名,骡马310匹,大车130辆,随军赴甘肃,解放大西北;出动民工7655人,牲畜1260头,大车610辆,随军解放大西南赴汉中。
    8月,成立永寿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寿县委员会。
    成立永寿县人民法院。
    10月,县公安局办理反动党、团、军、政、警、宪人员登记。登记者392人。
    2日,县城约5000人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升国旗典礼。会后举行游行。
    是年,全县1.45万户,71200人。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39万元。全年财政收入63.9万元。
    1950年
    1月2日,县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判处土匪、反革命分子樊永安死刑,执行枪决。
    5月,成立永寿县人民卫生院,为永寿历史上第一个医疗机构。次年,改名为永寿县医院,同时按区分别成立医院。
    7月,成立永寿县人民检察署。1954年12月改名为检察院。
    8月,成立永寿县干部训练班。1956年改名为中共永寿县委党校。
    10月29日—12月1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首届一次会议。本届共举行两次会议。
    11月,10日,成立永寿县农民协会。
    13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全县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至1953年3月结束。
    是年,始征农业税,废除国民政府的田赋制度。
    全县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以抽签对号方式,于1955年全部还清。
    成立永寿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在监军区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撤销渡马区。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禁止重婚、早婚、纳妾、童养媳。至1952年底,全县解除包办、强迫婚约113件,离婚63对。
    1951年
    1月1日,土地改革在全县开始。至5月底结束。划出地主280户,半地主式富农49户,富农107户。
    2月17日,县人民法院判处“一贯道”首郑志明等罪犯死刑,召开公判会,执行枪决。
    3月,永寿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全县开展抗美援朝、动员参军和增产捐献活动。至8月,捐献人民币1224.38万元(可购一架飞机)。1210名青年报名参军,批准入伍赴朝219名。
    10月,开始在永平乡荒坡营造防风林带。
    1952年
    1月15日,县委召开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动员大会。运动至8月底结束。
    4月,破获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永寿潜伏组。
    5月22日—24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三届一次会议。本届共举行两次会议。
    6月10日,成立永寿县工商业者联合会。
    10月—12月,查田定产。对全县耕地进行丈量,共有土地69.41万亩。按质定等,按等定产。全县耕地分13等。按农户造册,颁发土地所有权证。
    10月10日—13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1月,成立永寿县中苏友好协会。先后发展会员3万人。
    干堡村苟彦岐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是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复置渡马区,增设乡建制。
    是年,全县有14900户,76500人。
    本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最后一年,工农业总产值为708万元。
    全年财政收入68万元。
    1953年
    春季,发动群众粉碎美帝国主义侵朝细菌战争。全县开展以灭鼠、蝇、蚊、虱、蚤、臭虫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
    5月,上级党委给县委宣传部配发一台直流收、扩音机,是全县第一台音响器。在县城街道安装扬声器,乡村老人带干粮专来县城听广播看稀奇。
    7月,并区合乡,撤销行政村建制。
    8月,全县建立起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723个互助组。
    是年 始行粮食统购统销。
    建立财政予算。
    1954年
    2月17日,进行第一次普选,选出乡镇人民代表766名,县人民代表69名。
    6月18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7月6日—9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首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五次代表大会。
    同月,改县人民政府为县人民委员会。
    8月,成立永寿县花纱布公司。
    是年,进行人口普查。全县有15697户,7.852万人。
    棉、布实行统销,按人发票,凭票供应。
    县医院始行第一例剖腹产手术。
    陕西省农科分院派专家孟宪陶来永寿,以永安村为科学种油菜试点。
    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年息4%。是年始,到1958年,连年发行,偿还期为五年,全县五年共认购186600元。至1968年,全部还清。
    1955年
    1月,农业合作化形成高潮,至年底,全县组成农业生产合作社398个,其中高级社312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85%。
    7月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9月,开始号召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张子箴、严慎生给西医讲课。经过学习,31名西医,将中西医结合术用于临床。
    1956年
    1月,始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月,对地方病开始进行普查。
    4月1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是月,召开永寿县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永寿县总工会。
    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全部实行工资待遇。
    9月11日—13日,召开手工业联合社首届一次代表大会,选举正式成立永寿县手工业生产联合社。
    1963年召开二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三次社员代表大会。
    10月1日,《永寿县报》创刊。
    11月27日—12月1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三次代表大会。
    12月,在县城南场钻成全县第一眼深机井。
    是年,对鳏、寡、孤、独人实行“五保”(吃、住、穿、医、葬)。全县“五保”157人。
    1957年
    3月,全县流行性感冒蔓延,一些村停止生产活动,学校停课放假。全县医护人员下乡防治。居民普遍服用芦根、白菜根汤防治,控制了疫病蔓延。
    8月,反右派斗争开始,至11月结束。23名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9年作了纠正。
    12月7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是年,始用化肥。至1965年大面积使用。
    全县人口为16800户,8.5万人。
    本年是“一五”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055万元,比1952年增加49%。年均递增9.8%,全年财政收入74.8万元。
    县委、县政府始在全县推广永安村油菜生产经验,改套种为纯种。
    1958年
    2月,开始防治克山病。
    4月,漆水河建成滚水石坝,修渠引水灌田4000亩。
    5月26日—30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三届一次代表大会。
    同月,成立永寿县广播站。
    6月,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发动的“大跃进”声浪始起,全县出现高指标、瞎指挥等浮夸风。不少地方搞“放卫星”,虚报产量。
    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全县掀起大规模地“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运动。
    创办林业技术学校。
    9月5日,撤销乡建制,全县成立10个人民公社。
    10月,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在平遥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集中全县人力在草滩、水渠、蒋家山采矿、建炉、炼钢铁。同时开展户户献钢铁活动,支持所谓“钢铁元帅升帐”。至次年2月,以重失无得告终。
    同月,组织万名劳力,赴永平山区治理流域,保持水土,在山坡挖育林坑植树,沟道打坝拦洪,沟圈筑防洪堤。
    11月,始建永寿县气象站。次年1月1日开始观测气象纪录。
    成立永寿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是年,发动群众集资兴办工业。县政府发行工业投资证券,全县共筹款296.6万元,县上办起木器、建材、服装、农具修理、食品加工等10厂,扩建平遥煤矿;各公社办起综合加工厂。
    创建槐平林场。
    推行“生活集体化”,强令大队、生产队办“公共食堂”,所有农户都在食堂吃饭。全县办起公共食堂736个,至1962年初停办。
    始建水库。至次年底,建成小型水库15座。
    大面积推广小麦良种“陕农1号、9号、19号”。
    农村始行“公墓葬”。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永合大队党支部书记师俊秀,参加国务院召开的群英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59年
    1月1日,合大县、并大社。永寿、礼泉、乾县三县合并为乾县,永寿地区设“乾县永寿地区指挥部”。原永寿地区13个公社并为7个大公社,公社下属21个管理区。
    4月,永寿始养鱼。于刘家沟水库投放夏花鱼苗。后有王家沟、五龙泉、东沟水库均始养鱼。
    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于永寿召开水土保持现场会,推广永寿县在永平山区治理流域,保持水土的经验。
    11月,开展“反右倾”运动,县、社干部有33人遭到批判,之后再次刮起浮夸风。1961年起,对运动中被批判处理的干部甄别平反。
    是年,开始防治大骨节病。
    1960年
    6月,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10月,县委成立退赔办公室,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一平二调”错误,先后退赔给生产队物资现金共折合39.1万元。
    12月1日。县城通电。
    1961年
    7月1日,撤销“大乾县”,恢复永寿县。
    9月21日—27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四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三次代表大会。
    11月2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是年,连续百日大旱,粮食严重减产。
    降低农业税率。全县计征农业税额由659万斤降至425万斤。自此年起,自留地免征农业税。
    1962年
    4月3日,强寒潮,地面温度降至-10.4℃,小麦、油菜死苗40—50%。
    5月1日,增设马坊公社。
    6月,精减干部职工547名,压缩城镇居民1251人。
    是年,县人民银行发行“期票”,全县共发行390959元。作为国家对集体、个人被平调的经济退赔信用债券。
    全县人口为20100户,103200人。
    是年,为“二五”计划最后一年。由于“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未彻底纠正,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当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028万元。“二五”期间,比1957年减少2.6%,年均减少0.52%0
    全年财政收入140.2万元。
    1963年
    2—3月,县委书记王洁倡导并率领县城机关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在工、课余时间,移土3万立方米,砸石0.7万立方米,填平县城深2.7米,长900米的胡同主街道,铺成了石子路面。
    4月,县委组织工作组,在民丰大队进行“四清”(清工分、清帐目、清财物、清仓库)试点。
    5月23日—26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四次代表大会。
    9月2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是年,槐平林场试种油松、华山松成功。后育苗大面积栽植。
    1964年
    3月,县委组织工作团,进驻渡马、马坊、御驾宫三个公社,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
    4月,国家卫生部徐运北部长率工作组驻永平,防治克山病。
    5月,好畤河小型水力发电站建成,给仪井、店头各村供电。
    始修监军公社东沟水库。次年4月坝成,拦洪蓄水。
    冬季,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平整土地。
    12月,建成好畴河鞍头村石桥,县城至店头公路畅通。桥长36米,宽5.9米,高23米。
    1965年
    1月,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提出“社教”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月,全县开始分期分批进行“面上社教”。
    抽调200名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组成工作队,由县委书记带领,去长安县,参加中共陕西省委分期分批进行的“点上社教”。后相继参加高陵县、泾阳县“社教运动”。
    6月20日,成立永寿县贫下中农协会。1980年12月撤销。
    是年始,每年夏、冬季,县、社、队干部、群众齐出动,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带坡农耕地,测定水平点,划定开挖线;挖三垫三(0.3米),平整加深翻;前后倒桄子,上下保表土;四面平整,便于机耕,当年增产。
    选出油菜生产能手12名,去黄陵县帮助种油菜。至1968年,先后去黄陵、延长、延安、洛川县帮助种油菜的“土专家”38名。
    全县人口为22100户,108200人。
    本年为调整时期的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250万元,比1957年增加113%,比1962年增加119%。
    全年财政收入100.6万元。
    1966年
    1月7日—10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一次代表大会。
    4月,始修抽水站。在御驾宫三岔河沟道建10处水轮泵站,提河水浇灌沟道台地百余亩。
    7月3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后在全县掀起批判“三家村”活动。
    9月,举办中小学教师“集训会”,联系实际批判所谓黑线,找所谓黑点,使36名教师遭批判,15人被开除,1人自杀。
    10月,县委组织三个工作组,进驻永寿中学、常宁中学、店头中学,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
    同月,百名“红卫兵”赴京,参加游行,接受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检阅。
    11月,县城、乡村组织“红卫兵”开展所谓“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活动。文物古迹与藏书被毁,城乡有216户被抄家。
    1967年
    1月,成立生产办公室,领导全县工农业生产。
    7月,20日,“造反派”对立为两大派,各设据点,始搞武斗。
    25日,永寿中学“红卫兵”冲击公、检、法机关,搞“静坐”。
    27日,永寿县人民武装部“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工作组,进驻县委、县人委、公检法机关。
    1968年
    7月5日,“造反派”截拦过往汽车,西兰公路永寿段货运中断6天,永麟公路客运中断3个月。
    8月10日,始修绛山水力发电站。
    9月1日,永寿县文革政权—“革命委员会”成立,夺了中共永寿县委和永寿县人民委员会的权。
    8—10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干部会议,部署安排“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活动,会议期间,举行了誓师大会。之后,全县掀起“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唱忠字歌”的狂热活动。
    10月,全县14个公社和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党政机构,全由“革命委员会”夺权。
    12月,开始整党建党,进行所谓“斗私批修”、“吐故纳新”活动,一部份“造反派”头头被“纳新”入党,一部分党员被“吐故”。
    是年,全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泡桐。
    1969年
    1月,创办永寿县制药厂。四口铁锅熬制“卤干散”(又名“群英散”、“681”),供本县防治大骨节病用。
    2月,县广播站购置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是全县第一台电视机。至1989年,全县有黑白、彩色电视机3062台。
    由文革政权“县革命委员会”主持,在蒿店麻子沟边建立永寿县“五·七干校”,原县委、县人委和县级机关大批干部被送往“五·七干校”劳动,进行所谓“斗私、批修”。1971年2月,该校被撤销。
    4月30日,强寒潮。八级西北风持续32个小时,气温降至-5.8℃。
    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在永寿召开农田基建现场会。
    县文革政权开始清理阶级队伍,一部分干部、群众被划为清理对象遭到迫害。
    10月,陕西省劳动模范、永安大队党支部书记安惠萍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20周年典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2月,平遥煤矿在马房山下开掘4号斜井竣工。井峒长245米,斜角26度。年产煤3万吨。
    1970年
    2月,县文革政权组织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各部门均设“专案组”,揪斗风又起,“逼、供、信”,捆、绑、打,造成又一批“冤、错、假”案。
    3月,全县推广大锅锥凿井。年底凿成400眼。后因深度不足、水少、废弃。
    4月,东沟抽水站和原面7.8公里石砌水渠建成。抽、引水到封侯、古屯、永安、新勤四个大队。当年灌地3456亩。
    6月,县、社、队有线广播联网实现载波化。
    9月,县城建成供水站。机关、工厂始用自来水。
    始建县城3.5万输变电站。次年12月建成供电。
    引进油菜良种“甘兰”、“跃进”,在店头地区大面积种植。至1988年,中南部地区普遍种植,亩产量达250公斤。
    全县人口为23000户,122200人。
    本年为“三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776万元,比1962年增长72.8%。年平均递增率14.56%。
    全年财政收入67.1万元。
    1971年
    1月13日,县委成立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于县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设专门办公室。
    是月始,对“四病”(克山病、疟疾、子宫脱垂、小儿营养不良)免费治疗。
    7月,全县开展“学永安、赶永安、实现油菜百斤县”运动。县、社、队三级领导干部带头种油菜丰产田。是年,省、市定永寿为油菜生产基地县。
    8月,县委集中22级以上党员干部开会,批判陈伯达的反党罪行。
    10月初旬,向全县党员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的文件。中旬向广大群众传达。
    1972年
    2月,恢复原县政府各局、委机构。
    3月,县委向县、社、队干部传达中共陕西省委《汇报会议传达提纲》。
    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安排部署把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更高潮。
    县委组织96名有宣讲能力的干部,深入农村、工厂传达中共中央关于《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等文件。
    4月26日—27日,召开共青团永寿县第八次代表大会,恢复共青团永寿县委。
    6月18日,永太、渠子、常宁、上邑、窦家、马坊、渡马、永平八个公社,遭受冰雹灾害,夏田作物被毁80%。
    10月,建成永寿县体育场,面积58.4亩。
    1973年
    4月,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联系实际,深入批林。
    5月,县委书记白玉洁,以蒿店乡为点,组织动员各村干部、群众建成抽水站,解决人畜用水问题。
    7月,漆水河二级抽水站和相配套的2.5公里地下引水渠道建成。
    10月,好畴河鞍头村单孔空股式石拱桥建成,永店公路畅通。
    是年:县委书记白玉洁蹲点驻永寿大队,创“夏季修地,当年高产”的经验。
    全县各级干部始“种试验田”。面积、单产、措施“插牌”于地头。
    调整粮食作物布局。县委提出“主攻三细”(细粮—小麦、细油—油菜、细料—大麦、豌豆),颇得群众、干部拥护。自此,夏、秋田种植面积由3∶7变成7∶3。
    县广播站研制成广播讯号自动控制设备,投入使用。获咸阳市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4年
    5月,在北甘井、马坊试凿大口幅射井成功。至年底,全县凿成97眼,次年夏季投入夏灌。
    10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在永寿召开小型水利现场会,参观蒿店公社各村抽水站、马坊公社井灌区。
    11月,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动员“批林批孔”,批判所谓“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复辟倒退”。会后搞“突击提干、突击入党”。将6名“造反派”头头、“反潮流战士”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其中2名入党)。至年底,突击入党61人。
    1975年
    4月,全县开始防治甲状腺肿病。对12059名患者,经食用碘盐、服碘片、注射碘酊、碘化钾和手术,至1979年,治愈11255人。
    5月,绛山水力发电站建成始发电,永太、常宁、渠子、上邑、窦家五个公社通电。次年5月1日,并入大电网。
    种烤烟。全县种700亩,总产1万担。至1988年,全县种5.8万亩。
    兴办乡镇工业。县、社投资148万元,办起甘井造纸厂、店头、常宁炼乳厂、监军化工厂、仪井磷肥厂、上邑铸造厂等18个企业。当年产值1280万元,利润376万元。
    10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邓小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提出的各方面实行整顿的指示。全县各项工作开始实行整顿。
    全县掀起“以土为首,土水林综合治理”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运动中,坚持“连片治理,地、埂、路、渠、树、居民点通盘规划,机耕、灌溉、运输合理布局”。
    10月22日,永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大队民兵营长孙天柱率民兵进行实弹演习,为掩护民兵刘扁扁牺牲。次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授予“模范民兵营长”称号。中共永寿县委发出“通知”,全县开展向孙天柱学习的活动。
    是年,全县人口为25641户,137800人。
    本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948万元,比1970年增加66%。年均递增率为13.2%。
    全年财政收入181.3万元。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干部、群众自觉佩黑纱、白花悼念。
    3月,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县城一些“反潮流战士”,在街道贴“大字报”大幅标语,攻击整顿为“右倾翻案”,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抵制。
    4月,全县安起自动拨号码电话。
    6月,监军、渡马、蒿店等8个公社降雹,大如卵,11.76万亩小麦尽损无收。
    7月6日,全县人民深切悼念朱德委员长逝世。
    是月,唐山地震。县制药厂职工日夜奋战,生产救急药品5.31万瓶,送去唐山。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委、县政府、县直各机关和各人民公社机关,设置灵堂吊唁。广大干部群众浸沉在极度悲痛之中。18日,干部群众冒大雨在县体育场举行追悼大会,与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百万群众同时悼念。
    10月,开始对大骨节病进行专题研究。
    21日—23日,县城乡镇连日举行集会游行,拥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历史性胜利,愤怒声讨“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
    11月,马坊、东张、郭门、店头、永安、古屯、康家、樊家、窦家、甘井十个小灌区建成,灌地6.1万亩。
    1977年
    3月,推行生产队核算向大队核算“过渡”。全县有76个大队改为大队核算,出现滥伐集体树木、乱分集体储备粮。
    开始实行县、社、队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制度。规定全年县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100天,公社干部200天,大队干部300天。
    4月,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联系实际,揭批“四人帮”反革命罪行,肃清流毒。
    取消“贫宣队”、“工宣队”。进驻学校、商店的农民、工人返回原单位。
    7月19日,全县降暴雨加雹,伴八级风,塌房12间,折坏电杆52根,拔倒树8000余株。
    8月3日,县制药厂硫酸庆大霉素车间建成。至1988年8月,安装就绪,正式投产。年产10吨,填补了西北地区药物生产中的一个空白。
    10月,整顿教育,恢复考试制度。
    是年,夏秋连续大旱,冬无雪。小麦播种推迟一月,次年全县麦田80%以上是“手拔麦”。
    县妇幼保健站仿制成“291—3”枯痔温注射剂3.5万支,治疗子宫脱垂,治愈率达98%。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1978年
    1月,开始改正错划的地主、富农成份。至1980年底结束。
    县委派工作组,驻御驾宫大队试办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
    6月9日—11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改选会议。传达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精神,改选县“革命委员会”部分委员和主任。
    10月,建成监军镇西沟水库和抽水站。
    1979年
    2月,对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除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者外),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精神,经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摘掉帽子的有210人,占总数91%。
    县委召开平反冤错假案、落实政策会议。对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冤屈、迫害的干部、群众进行平反,落实政策。
    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建成,建筑面积为3650平方米。是县城建筑面积最大的楼房。
    7月30日,北部地区七个公社降暴雨,日降水127.6毫米,塌窑315孔,淹死猪羊486头(只),损失粮食21.45万公斤,油籽1600公斤。
    同月,永寿县影剧院建成,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为本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剧院。
    8月,中共中央地方病考察组来永寿考察大骨节、克山病。考察组由七个省、市委和中国科学院、解放军总后勤部等20个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医学专家、学者、教授组成。
    11月,中共永寿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总结“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经验教训,纠正“左”倾思想影响和工作中的失误。
    是年,县人民政府给农村4665个贫困户,发放扶贫款18万元,其中853户当年脱贫。
    开始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把权、责、利与经济效益挂勾,实行包干承包责任制。
    1980年
    3月,全县普遍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5月17日,县委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收看(听)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追悼大会电视广播实况。
    9月24日—2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永寿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10月始,采取“工程、生物、耕作三结合”措施,综合治理封侯沟、底角沟、平遥沟、后沟、北曹德沟道和毛英圪垯(在甘井乡)流域,共面积68.14平方公里。
    12月,办起永寿县教师进修学校。
    是年,县城—常宁、县城—甘井、县城—店头三条主干公路,截弯取直、拓宽展平工程开始,至1982年完成。后建成油石路面。
    县农技站配育成“763”小麦良种。
    各公社建成露天剧院和舞台。
    全县总户数28231户,144900人。
    本年为“五五”计划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3085万元,比1975年增加4.6%,年平均递增率为9.92%。
    全年县财政收入156.7万元。
    1981年
    1月1日—7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九届一次代表大会,始设县人大常委会,为常设机构。恢复县人民政府,取消“文革”政权一县“革命委员会”。中断9年的人民代表大会恢复活动。本届共举行四次代表大会。
    7月,恢复传统集市,开放贸易市场。
    开始进行地名普查工作,至1982年8月结束。编成《永寿县地名志》。1983年12月出版成书。
    成立司法局、公证处。
    建成县城百货大楼,主楼4层,建筑面积3720平方米,是本县最大的商业楼。
    县农科所编著的《油菜大面积高产技术》一书获国家农委一等奖。
    8月14日—9月7日,连阴雨持续22天,降水407毫米,全县塌窑5613孔,塌房2973间,死9人,伤15人,死大家畜20头,猪羊460头(只)。
    9月,在朱介村建成专供县制药厂用水的二级抽水站,将西沟龙王泉水,通过长4279米的管道,抽引至制药厂。流量为97m↑3/时。
    是年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至1985年全县认购总额564517元,其中:1981年90000元;1982年40000元;1983年121477元;1984年98420元;1985年214620元。单位认购按年利率4%计息;个人认购按年利率8%计息。每年偿还20%,五年还清。
    1982年
    3月,恢复云寂寺佛教活动点。
    4月,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出通知,给现役军人家庭每户优待土地3亩,免集体提留和公购粮。对烈属、残废军人按月定量补助25元。
    成立县工农教育委员会。通过脱产培训、集中教学、业余补课等形式,对工人进行文化、技术训练。
    5月,陕西省政府确定永寿县为烤烟基地县。
    6月,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7月30日零时为标准时间,全县总人口为14.92万人。
    8月,成立永寿县中医医院。
    11月,在40岁以下,已有两个孩子、且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中,试行绝育手术。全县手术1004例。
    是年开始办理老干部离休手续。
    1983年
    1月,国营企业始行利改税。
    国家卫生部鉴定永寿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报告》,给县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发甲等奖,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甲状腺肿防治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获省、市嘉奖。
    3月,恢复西村、王家咀基督教活动点。
    4月,实行统一规划,分户承包,治理东沟荒坡。
    6月,县、社、队三级领导干部208人,分三批在党校学习《邓小平文选》,每期15天。
    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在永寿召开农田基建现场会,参观蒿店、马坊、店头、仪井、监军、御驾宫农田基建现场。
    8月,对1962年下放回乡的干部始按月发生活补助费,金额为本人月资的50—70%。
    12月26日,县工会在县城体育场举行焰火晚会,由于组织工作上的失误,群众退场时,争相拥挤,踏死群众7人,重伤6人,对有关领导干部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是年,全县干部、群众捐资34.5万元,县财政拨款54万元,新建、改建、维修校舍,制作课桌。
    全县农业全部实行包干到户责任制。粮食总产达6393.5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立大案要案10件。收回不合理开支155.4万元。
    县政府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对全县农业资源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至1984年,编成《永寿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
    县人民政府对1965年城镇私房改造期间的遗留政策问题,进行调查处理。至1984年,分别落实了政策。
    1984年
    1月,精减机构,按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标准,调整县级各部门领导班子。
    2月,始整党。先后分两批进行,1985年底结束。
    4月,县水泥厂由冯家庄迁至县城,重建新厂。
    5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设立乡人民政府,乡以下为村。
    6月7日—9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十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三次代表大会。
    7月,成立武陵寺文物管理所。开始复修武陵塔。至1986年2月竣工。
    修西沟养鱼池,面积13.5亩。
    8月,县委、县政府决定编纂《永寿县志》,成立编纂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9月27—29日,政协永寿县委员会召开首届一次会议。选举首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委。
    12月,县委、县政府邀请永寿籍在西安工作的各界人士百余人,在西安召开座谈会,商讨振兴永寿经济大计。
    是年,出刊《永寿农业》、《永寿科技》《永寿科普》小报。至1988年,各出刊150期,共发行8.5万份。
    1985年
    1月,改县农业中学为县职业中学。校址由永安村迁至县城。内设木工、建筑、机电、缝纫、工艺美术、戏剧6个专业教学班,在校学生263名。
    11月,陕西省、咸阳市人民政府对永寿县普及初等教育进行检查验收,发给本县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
    12月,中国民主同盟永寿县小组成立。
    是年,改粮食统购为合同定购,实行“倒三七”比例作收购价。改农业税缴纳粮食为缴纳现金。农用粮价格购销同齐;工业用粮实行议价。
    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令工资、奖励工资组成的新的工资制度。
    全县总人口为31956户,151441人。
    本年为“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023万元,比1980年增加127.6%。年均递增率为25.4%。
    全年财政收入156.7万元。
    1986年
    1月,县剧团排演的秦腔历史剧《轵侯剑》,在西安市连演50余场。陕西省电视台录像向全省播放。
    2月,永寿电影院建成。建筑面积1783平方米。
    6月,办敬老院。县政府拨款1.58万元。至年底,办起乡、村敬老院7所,住院老人29名。
    给1962个农村贫困户和20个经济实体,发放无息贷款100万元,扶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9月8日,国家卫生部顾问,麻疯病专家马海德,在省市卫生部门负责人陪同下,来永寿考察地方病的防治情况。
    1987年
    3月:于起驾坡沟建成县城供水站。日供水0.3万m↑3。结束了永寿县城用水困难史。
    始建石桥头水力发电站。
    5月,14日—16日,召开政协永寿县二届一次委员会。
    15日—17日,召开永寿县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一次代表大会。本届共举行3次代表大会。
    6月,创办县幼儿园,是全县第一个进行正统学前教育的幼儿园。
    1988年
    2月,县委制定深化改革、振兴永寿经济的规划。提出“农、工、商并进;农、林、牧、烟、果、工、商、建、运、服(务)全面发展”。确定发展“烟(种烤烟、加工)、酒(酿酒)、药(制药)、电(建水力发电站)”为振兴经济的“四大支柱”。
    3月,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抓村、分包重点企业、骨干项目。县级部门包村抓点,专人驻村,一包三年。年终评比,奖优罚劣。
    4月,开始增建永寿县制药厂洁霉素车间。
    创办永寿县卷烟厂。
    县水泥厂安装就绪,试机生产。
    5月,县城“仙客阁”化纤市场建成,对外开放。至年底,先后建成“五风楼”饮食市场,“蓬莱街”日用百货市场。
    开始修建县城11万变电站。
    沙棘油生产线建成投产。产品销至日本、新加坡、西德等五个国家和地区。
    7月,永寿特曲酒、“金牛牌”网眼皮鞋被评为陕西省名优产品。
    是年,全县有工、商、种、养专业户1083个;乡镇村办企业3072户,从业9800人。
    全县人口为34934户,157869人。
    本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994万元。比上年8932万元增加0.69%,比1985年增加28.06%。工业总产值为463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5%。预算内财政收入831万元。比上年587万元增长41.5%。
    全年财政收入831.2万元。
    1989年
    3月,建成“陕西省彬县卷烟厂永寿车间”,大批量生产“秦皇牌”、“888”卷烟。畅销省内外。
    5月,石桥头水力发电站主体工程接近完工,转向边基建边安装。
    6月,开通永寿—咸阳半自动化电话和12路载波机;完成县城500门步进制自动电话改制,有5个乡镇开通自动电话。
    7月,开始财税物价大检查,至年底,查出各类违纪资金115万元。
    9月,成立永寿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两打击、四整顿”、“扫黄、除六害”斗争,重点打击杀人、抢劫、强奸、重大盗窃、行凶报复等严重犯罪分子;严厉打击制贩毒品、黄色音像、赌博等严重犯罪分子;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从严惩处贪污受贿、投机倒把严重经济犯罪分子。至年底,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4起,摧毁犯罪团伙28个,缴获赃款41万元;依法收审158人,判刑43人(其中无期徒刑1人,死刑4人)。
    10月止,延伸高低压输电线路60.4公里,农村通电村达95%,用电户为90%。
    12月,开展“依法收贷”,共收回逾期和拖欠贷款1424万元。
    是年,农业大丰收。农村社会总产值13006万元,比1988年增长13.9%;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总产为67813吨,比1988年增长40.2%;油料总产3680吨,比1988年增加1倍。
    工业持续发展。总产值为575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2.4%,比1988年增长24.4%;实现利税3111万元。
    财政收入1266.4万元,比1988年增长52.4%。
    县水泥厂正式投产。所产425↑#水泥畅销。
    恢复农村合作医疗。全县253个行政村中有245个恢复了合作医疗站。
    年末全县总人口160470人,比1988年增加2601人,增长1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7‰。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