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咸阳历史

乾县古今(商代至1982年)历史大事件

时间:2014-7-28 7:59:11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地方志原创   阅读:11475   评论:0
内容摘要:乾县古今(商代至1982年)历史大事件


    殷武乙元年(前1143),古公亶父(即太王)因豳地受狄人侵扰,率民越乾地梁山,定居于岐山之南。
    西 周
    周宣王二年至六年(前826~前822),本境连年大旱,民死大半。
    秦
    秦灵公元年(前424),在本境好畴村建轩辕殿。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好畴县,为本地建县之始。
    秦王政九年(前238),秦始皇发兵追斩嫪毐于好畴县(即本境)。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本县大旱。
    秦始皇在境内梁山南麓、漠谷河东岸建梁山宫。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皇帝驾幸梁山宫(宫在今县城西关)。
    秦二世胡亥二年(前208)八月,汉高祖劁邦用韩信之计,从古道还,袭击废王章邯。章邯于陈仓迎击,雍兵败退,止战好峙。
    汉
    汉高祖元年(前206),西汉樊哙领兵追击章平军于好畴,攻破好畴县城,斩好畴县县令、县丞各一人。
    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追击章平军于好畴县南,攻破章平营寨之后,围好畴县城并夺取好畴县之壤乡(今乾县杨汉乡壤村一带)。
    汉王赐周勃爵位为威武侯,跟随汉王进入汉中,拜为边将。从汉中返回秦地,赐其食邑怀德,攻占槐里(今兴平市)、好畴县。
    汉高祖二年(前205),本县大旱,夏秋无收,人相食。官府令百姓就食于汉中、四川一带。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本县由右内史改属古扶风郡。
    东 汉
    光武帝建武六年(30),撤好畤县,以其地并入池阳(包括今泾阳、礼泉、乾县地)。 
    西 晋
    晋武帝太康六年(285),齐万年领兵7万东下,攻晋,晋周处以兵5000会敌于梁山脚下陆陌(今本县阳洪镇陆陌村),壮烈牺牲。
    前 秦
    前秦太安元年(385),前秦苻坚逃至五将山(在本县西南境),姚苌将其擒获。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好峙县为两部,漠谷河以西为漠西县,以东属好畴县。
    隋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本县发生大灾荒,百姓啼饥号寒,朝廷无力赈济。隋文帝率领百官、皇族逃到洛阳。
    唐
    唐太宗贞观元年至二年(627~628),本县大旱,“斗米需绢一匹,民多卖子”。
    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唐高宗葬县城北之梁山,曰乾陵。
    武则天光宅元年,分好畴、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之地设奉天县(治所在今县城)以奉乾陵。
    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乾陵。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七月以后,吐蕃乘安史之乱以来西北边境空虚,联合党项、氐羌等20余万人对唐军发动进攻,前锋深入到奉天、武功一带。十月,联军攻破长安,代宗逃往陕州。郭子仪裨将王甫入长安,结少年扰敌,吐蕃退走;下旬,高晖引吐蕃兵又犯京师,进军武功、周至、奉天等地。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八月,仆固怀恩叛唐,诱吐蕃、回纥、党项等数十万南下攻掠奉天,唐将浑瑊拒战漠谷,郭子仪结盟回纥,合击吐蕃,吐蕃退去。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叛变,拥朱泚为帝,德宗避难奉天。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本境风雹损麦。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攻破长安,僖宗逃至奉天,后转凤翔,再转兴元,黄巢将王璠破奉天。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僖宗逝,葬本境南陵(今铁佛乡南陵村),曰“靖陵”。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以奉天县改置乾州。
    五代十国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升乾州为威胜军。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裁威胜军复为乾州。
    宋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乾州大旱,免租赋十分之四。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乾州更名醴州,辖奉天、好畴、永寿、武功、醴泉五县(治所在今乾县城)。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人犯醴州,宋守臣王淑弃城走,本境为金属地。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知永州军兼节度使陕西诸路兵马郭浩遣将收复本境,后又入金。
    金
    天会十二年(1134),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差工修葺乾陵。
    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朝廷选精锐步兵屯乾州以防西夏。
    元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先后撤销奉天、好畴两县,并入乾州,州官直接辖民自此始。
    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蝗食禾苗,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坑堑皆满,饥民捕蝗以为食。
    明
    明洪武初年,本县设预备会,储粮32厫。
    明嘉靖四年(1525),乾州人樊伸聚众数万人,攻乾州不克,走入南山,后为武功令姜恩捕杀。
    明崇祯七年至八年(1634~1635),李自成围乾州,邑人宋企郊归附。
    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五年(1639~1642),旱蝗相织,饥民相食,绝粜罢市,草木俱尽,十六年雹大如斛,伤人无数。
    清
    清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690~1692),旱、蝗、疫相加,本县饿殍载道,清廷先后由宁夏、襄阳等地运来大米,平价出售,灾情稍有缓解。
    雍正三年(1725),因清初州县疆域仍沿明制,至此时乾州直属陕西布政使司,故称直隶州,仍辖武功、永寿二县。
    乾隆中叶,江苏武进翰林管世铭主讲乾阳书院,本地文风大振。
    道光六年(1826),周至路德(字润生)翰林主讲乾阳书院,本境人才辈出。路著有《柽桦馆试帖诗》,传诵大江南北。
    道光八年(1828)五月,麦熟,大风吹落殆尽,农民哭声遍野。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清廷由陕调兵,乾民按例从行,并调拨盐课专 款以济军用,统按地丁摊征,乾州为3873两白银。
    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义军攻乾州,占据五镇。
    同治三年(1864)秋,城内霍乱流行,死数千人。
    同治八年(1869),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镇压回民起义军,领兵西进,驻乾州,俘杀回民起义军领袖于彦禄,督兵北上。本境长达八年的战火,始告平息。
    光绪三年(1877),种不入土,麦禾俱无,民绝生机,掘鼠罗雀,乾州知州夏遇贤倡捐赈济灾民。
    光绪十六年(1890),清政府沿西北驿路栽植电杆,架设电线。农民一则科学知识欠缺,二则仇视洋人,迁怒洋货,说电杆是火龙,来了要遭年馑。有人提出口号“先剪线,后拔杆,然后进城杀州官”,纠集成群,手执斧锯,一夜之间将境内杆线砍断埋掉。省城派员查询,追究祸首,乾州杀魏省娃一人结案。
    光绪二十八年(1902),西胡村首建天主教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县群众因仇视洋人掀起反洋教运动,农民领袖陈志杰,会集群众捣毁城内北街福音堂、南乡天主教堂,殴打传教士。清政府出面镇压,陈志杰被流放新疆。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陕西革命党人亦于10月22日(阴历九月初一)举行起义。本县在省学生吴希真、陈安礼、王锡庚、王乐天、栾宏书、刘昌卿等徒步回县,张贴告示,宣传革命道理,一时人心沸腾,无不渴望共和。
    宣统三年(1911),陕西巡抚升允率甘、青、宁清军南下勤王,进攻乾州。秦陇复汉军西路招讨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驻乾防御,激战至翌年3月清帝退位,民国政府成立,双方始议和休战。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改乾州为乾县,隶属关中道,不再辖武功、永寿。
    民国3年(1914)
    河南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率部于4月10日晚由武功县进入乾县,县长顾士林越城逃走。袁世凯驻陕陆军旅长陈树藩率军尾随,两军激战于礼泉县泥河,互有伤亡。起义军北上,4月14日攻破彬县县城。
    民国4年(1915)
    由于省府验契征税,激起农民义愤,南乡农民王毛遂带领农民上县“交农”(即交出农具,不耕种,以示抗议)。四乡农民纷纷响应,蜂拥进城,打入县衙,捣毁公堂。经省与地方士绅调解,官方作出让步,事态平息。
    民国4年(1915)
    袁世凯谋建“洪宪”王朝,乾县革命党人吴希真在县北境五峰山组合省西各县革命势力,武装倒袁,呼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当时五峰山为长武、彬县、旬邑、礼泉、兴平、咸阳、武功、麟游等县的反袁斗争指挥部,后与北洋陆军作战。兵败,胡德明被捕殉难。
    民国7年(1918)
    陕局为北洋军阀控制,以于右任为总司令的陕西靖国军,派郭坚部驻守乾县,与北洋军阀苦战154天,始胜利转移。高季维被于右任派为乾县县长。
    民国8年(1919)
    巴黎和会,帝国主义牺牲中国主权,讨好日本。举国愤慨,北京学生首先罢课游行,乾县旅省学生返乾宣传,声援五四运动。
    民国9年(1920)
    12月16日下午8时,地大震。震中在宁夏海原,涉及本境,老房、老墙有坍塌现象。
    民国12年(1923)
    县商会成立,由原来的商业旧行头管理改为商会统一领导。
    同年成立乾县初级中学,附于第一高小内,两年后停办。
    民国14年(1925)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乾县第一高小进步学生张守义、云锦章率领学生罢课游行,下乡宣传,声讨帝国主义暴行。
    民国15年(1926)
    8月,中国共产党乾县特别支部成立。
    同年,中国国民党乾县党部筹备处成立。党务委员张含辉(中共乾县特别支部书记),委员王炳南、严振武(念先)(均为中共乾县特别支部负责人),召开了国民党乾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出了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在国民党党部左派领导下“乾县农民协会”宣告成立,下有紫石村、好畴村、杨定村三个农协分会。紫石村会长陈天福,好畴村会长王敬之,杨定村会长李某。
    民国16年(1927)
    共青团陕西省委派黎庶(化名李璋)来乾组建共青团组织,陈以时(洁生)为书记。
    民国17年(1928)
    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各地进行“非基运动”(反对基督教),王玉璋、牛方山、吕剑人、陈以时、上官克勤等人组织第一高小学生将县城及杨庄镇的福音堂全部捣毁。
    同年3月,本县籍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王德安在西安被国民党逮捕,后壮烈牺牲。
    同年改劝学所为教育局。
    同年8月,乾县富商吴敬则统包本县地丁粮银,夏田歉收,吴催索太急,结怨四乡。又谋再次当选省议员,遂将其亲信褚小湄贿荐为乾县县长,作为党羽。消息传出,全城愤慨。褚来上任,学生、农民、工商业者齐集东门外,拒褚入城,褚绕道南门而入,群众追至衙内,赶褚出城,褚羞惭而去。
    民国18年(1929)
    大旱。夏无收,秋歉收,斗麦价六七块银元。老弱饿死,壮者逃散,弃耕土地占总耕地的70%。
    是年本县人张西昆(后窑头人)因荒年饥馑,举行武装起义。翌年,势力发展壮大。麟游甄士仁为西路民军总司令,收编张为第五师师长。张率军入县城,控制彬、永、礼、乾四县,委派县长,征粮征税。后杨虎城入关主陕,将张调省缴械,判以徒刑。西安事变后始被释放,民国26年病殁于家。
    民国19年(1930)
    秋禾仅数寸,蝗虫成灾,遮天蔽日,声如风吼。落脚糜谷玉米,嚓嚓有声,大片秋苗,顷刻殆尽,及至秋后,颗粒无收。
    民国20年(1931)
    本县创办平民工厂,以织布、毛巾、线袜为主。
    民国21年(1932)
    急性霍乱由西安渐次西传,到乾县流行更广,城镇官道,死者特多,亲友之间绝少吊唁,县城每日运出尸体不下百具。
    民国22年(1933)
    巨匪王结子(名振邦)流窜于乾、永、礼等县,扰害一方,西兰公路商旅中断。省方派王劲哉团长率兵清剿,即行擒获,解省正法。
    民国22年(1933)
    秋,本县严禁种植罂粟(鸦片烟),派员逐村巡查,如有违者从严惩处。
    民国24年(1935)
    夏秋丰收,连续5年的灾荒饥馑始告结束。
    同年,全县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甲,10甲为保,数保设联保办公处,有联保主任。
    民国25年(1936)
    西安事变后南京政府派飞机两架,来西县侦察示威,于乾县东城墙投弹两枚。学校提前放假。春节间中国工农红军南下驻杨家庄、山坳村一带。
    民国26年(1937)
    5月,中共乾县工委成立,建立党支部3个,有党员40名。
    抗日战争爆发后,政府发布征兵命令,“凡年满18岁至45岁男子,均有服兵役之义务”。
    民国27年(1938)
    乾县成立卫生所,有所长、医生、护士、事务各一名。本县公立医疗机构自此始。
    晓钟剧社成立,邑人刘文伯为箱主。
    2月,农民拉运沙石铺设西兰路。
    5月,成吉思汗灵牌车过乾北上甘肃。
    民国28年(1939)
    陕西省立乾县中学成立,校址在县西街城隍庙,首任校长张润泉。
    民国29年(1940)
    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乾县、永寿、礼泉分团在乾县成立。
    民国30年(1941)
    刘文伯在东街南侧原菜市修戏园子一座,为本县剧院始。
    乾县简易师范成立,为初师,学制四年。
    民国31年(1942)
    县政府成立合作指导室,将原民国24年(1935)组建的信用社、消费社、联合社改为乾县供销联合社。
    民国32年(1943)
    设立乾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县长兼正处长。
    同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城市工作部派张光庭回乾组织领导简易师范学潮。地下党员简师教师白靖中、祝宽等领导学生罢课,在政府门前静坐示威,学潮历时达4个月之久。
    民国33年(1944)
    冬,为训练现代化兵种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本县成立青年军征集委员会,征兵300多名,后均编入二○七师。
    民国34年(1945)
    乾县师范成立,属中师,学制三年,校址在文庙(今乾县师范址)。
    8月,日本投降,举国欢腾。9月4日,县政府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城内人山人海,填街塞巷,爆竹震耳,硝烟弥漫,口号喧天,广大群众欣喜若狂。
    12月,接省政府指令,成立乾县临时参议会,范紫东任议长。翌年成立正式参议会,朱揆九任议长,各乡镇及商会、教育会、农会各选参议员一名。
    民国35年(1946)
    本县县长王师(字逢源,陕西长安县人)因吞没被查获的鸦片,被逮捕押送西安,于端阳节处决。
    民国36年(1947)
    乾县因寄庄里(村名)与武功发生纠纷,陕西省政府指令寄庄里复归乾县管辖。
    同年3月,乾县成立选举事务所,角逐国民大会代表。后由国民党中央提名监察院审计部第三厅厅长史新三为乾县籍国大代表。
    中共乾永工委成立后,书记上官克勤,副书记苏智,组成西府游击总队乾县支队(即第三支队),共计300余人。
    民国37年(1948)
    年景好转多年,但匪类余孽仍未根除。东乡王尊娃,西乡朱全娃,南乡赵恒娃,北乡张熬娃(人称四大娃),虽为政府收编,但仍扰害一方。
    民国38年(1949)
    5月19日,乾县解放。原国民党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部约合7万人,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率领东下攻夺咸阳,在本县阳峪乡罗家岭与第一野战军激战,野战军向泾河以东转移。
    6月,乾县建立县、区、乡三级新政权,苏智任中共乾县县委书记,谭生晟任乾县人民政府县长,召开了各界人士座谈会。
    7月,解放军十八、十九兵团西进,乾县成立支前会。当时乾县供应小麦1912142市斤,面粉243321市斤,饲料439965市斤,草998610市斤,柴火33200市斤,全县代做军鞋14300双,出民工9111人,担架330副,大车1299辆,牲口5194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县城内张灯结彩,庆祝新中国诞生。四乡学生、农民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参加庆祝会。
    中国人民银行乾县支行成立。
    1950年
    1月,中共乾县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开展肃匪、清特、反霸工作,收缴民间存藏枪支,并先后捕获了作恶多端的“四大娃”。对首恶分子逮捕法办,对反动社团进行登记,社会秩序日见良好。
    2月,县召开首次农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农民协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农民协会章程 20条。
    9月,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成立土地改革事务委员会,在城关区八乡(好畴村)实行试点。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乾县共有3713名青年报名参军。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捐献飞机大炮,四乡人民出钱出麦,又有以白银、首饰捐献者。
    1951年
    1月至5月,土地改革在全县展开。共定地主成分1095户,没收、征收地主土地206964亩,牲畜3058头,大小农具79310件,房屋11633.5间,粮食3185.48老石(约折合10万市斤),棉花1325市斤。22874户农民分得了土地,每人平均土地2.5亩,35030户农民分得了牲畜、房屋、粮食和棉花,废除了地主账债小麦36315.3老石(约折合110万市斤),没收地主银元1744个。
    3月,全县展开取缔“一贯道”运动,揭批封建迷信,镇压了顽固不化的道首,对道徒进行了登记。
    8月,县委对全县干部历史进行清焘,243名干部参加。
    10月,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对潜藏的反革命分子进行镇压,发动群众检举,勒令现行反革命分子投案自首,要求历史反革命分子向政府交待清楚,争取从宽处理。结果镇压了一批,关押了一批,管制了一批。
    11月,全县开展查田定产工作。本县原有耕地1106713.42老亩,查田后实有土地1197888.72亩,长出土地91175.3亩(老亩大,市亩小)。全县土地共分13等,核定产量,颁发土地证。
    12月,天主教、基督教进行“三自”革新运动。本县教民成立教会,实行自治、自养、自传,与外国教会断绝关系。
    1952年
    2月,在干部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月,在私人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受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月至7月失旱,夏田减产,全县平均亩产120斤。
    1953年
    从3月到4月,开展宣传新婚姻法运动,教育群众学习婚姻政策,批判买卖婚姻。
    乾县妇幼保健站成立。
    全县机关、学校、厂矿企业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全县在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了四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乾县开始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总人口数为228313人。
    12月,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954年
    1月至3月,取缔粮食自由市场,打击套购粮商,全县共收购粮食1.5387亿斤。
    3月31日,戏剧作家范紫东在西安逝世。
    4月,全县举行普选,选出区、县人民代表。参选选民人数最高为100%,最低为80%,被剥夺选举权的占总选民的1.4%。
    4月,国家发行建设公债,本县成立公债发行委员会,区、乡成立公债发行小组。
    7月,又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17个。
    1955年
    3月,由于人民币面额大,票版繁杂,计算数高,使用管理不便,国家发行新币面额11种,本县从3月1日起设点兑换。
    8月,全县训练出5232名办社骨干,深入农村,共办起864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入社3014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0%。
    10月,根据中央“有反必肃”的精神,在机关内部及全县范围内肃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特务间谍分子,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骨干分子。
    1956年
    2月,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清产核资,折价入股,使其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和集体合作企业。
    3月,乾县贸易公司成立,7月更名为百货公司。
    全县共建高级农业合作社1324个,参加农户44449户,占总农户的98.75%。取消土地报酬,全部按劳分红。
    4月,合作化后农村371户地主,入社17户,交合作社管制的8户8人;461户富农,入社17户,交社管制的9户9人;312个反革命分子,做社员的38人,交社管制的8人。
    10月,《乾县报》创刊发行。 (2)开展养猪积肥,爱畜保畜运动;(3)开展扫盲运动。
    乾县广播站成立。
    1957年
    8月,乾县、礼泉两县插花地界作了调整,报省民政厅批复。决定将乾县注泔乡的小道渠37户,187人,耕地136.35亩;杜家54户,269人,耕地1293.5亩;杨铁41户,241人,耕地1032.55亩;王家堡28户,126人,耕地772.83亩;贺家(人口不详)划归礼泉。又将礼泉石潭乡南张村后堡86户,耕地1816.03亩划归乾县。
    10月,实行口粮以年龄定量。1~4岁,5~10岁,11~14岁,15岁以上,按等级折算成人分配口粮,延至1978年始废除折算成人分配口粮制度。
    全县开展反三风(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反五气(官气、阔气、暮气、骄气、娇气)运动。
    10月,中共乾县县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在机关、学校、团体、部队中进行整风运动。不久演变为反右派斗争。
    11月,精简机构,干部下放劳动。
    1958年
    3月,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乾县县委决定干部种试验田。
    3月,号召全县群众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当时开工的有乾陵水库、泔惠渠、羊毛湾工程,北部地区则治沟治坡,搞水土保持。
    6月,组织干部及知识分子学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全民动手,消灭“四害”(老鼠、麻雀、蚊、蝇)。
    7月,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交心运动”和“反坏斗争”。先从教师队伍开始,每人向党说出心里话,交出“黑心”,经过会议批判,再变成“红心”。
    全县在秋前开展深翻地运动,“一镢一锨”,男女结队,昼夜苦战,丰产田深度一尺,卫星田深达三尺以上。
    建国后兵源来自报名参军,自《兵役法》公布后实行兵役制,本年征兵660名。
    中共乾县县委制定苦战三年改变乾县面貌20条,一度出现浮夸风。
    8月,在全县开展普及教育运动月,迅速普及小学教育,并掀起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高潮。
    大办地方工业,县办的有钢铁、煤炭、机械、面粉、土化肥、砖瓦、缝纫等工厂,还有社队学校办的小型工厂。
    乾县水泥厂成立。
    自毛泽东主席的“人民公社好”题词公布后,仅5天时间即把全县划成10个人民公社。各生产队办起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做活不记工,一平二调,刮“共产风”。严重挫伤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造成集体经济的极大浪费。
    9月,中共乾县县委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炼钢铁。出动18000多人找矿、采矿、运料、建炉、冶炼。在礼泉赵镇、石泉建立小高炉铁厂,在乾县的凤凰台、杨庄镇建立土炉群。因技术低劣,浪费颇大,实际得不偿失。
    10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永寿、礼泉并入乾县,县治仍设乾县,1959年1月1日正式办公。
    1959年
    1月1日,乾县、礼泉、永寿三县合并,办公地点设在乾县。
    乾县档案馆正式成立。
    2月,中共乾县第一届代表大会正式开幕,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共陕西省委二届三次会议精神,并选举了中共乾县委员会。
    3月11日,召开了共青团乾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选举了共青团乾县委员会。
    本年春在大北沟水库清基时挖出一具古大象化石,计有头骨、门齿、臼齿、脊椎骨40余件。门齿长2.8米,小腿骨长1.02米,估计身高当在4米以上,身长当在5米以上。11月,送交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4月26日,乾县各民主党派、宗教团体举行座谈会,声讨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反华行为。
    8月19日,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乾县委员会,选出委员63人,委员会选出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
    9月,在关头乡韩家店首次发现克山病。
    10月1日,乾县交流电正式供电,电源来自户县发电厂,容量30000kVA。
    11月,在农村进行所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批判右倾机会主义,打击上中农的反动言论,确立贫下中农的绝对领导地位。
    11月,全省棉花收购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乾县召开。
    12月,乾县革命烈士纪念亭落成。
    1960年
    老鸭嘴水库竣工使用。
    3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来乾陵参观。
    百日大旱成灾。
    1961年
    1月29日,按照上级指示,将原来社员自留地收归生产队者,一律归还到户,允许自由经营粮食、蔬菜。全县共分自留地193200亩,每个农业人口0.4亩。
    4月,重划大县所辖公社为53个(乾县地区21个,礼泉地区17个,永寿地区15个)。
    8月,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乾、永、礼三县重新分治,由8月15日起,启用原印信,分别办公。
    9月,中共乾县县委决定:党政单位共编制干部331名,其中县委编制63名,群众团体19名,县政府所有单位249名;公社实编318名。全县在编干部649名。
    1962年
    春季,严重灾荒,干部、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国家发放返销粮,救济重灾户。
    3月21日,杨尚昆参观乾陵。
    9月,本年宄情继续,夏秋歉收,人民币贬值,黑市粮价暴涨,玉米每斤2元,小麦每斤4元,社员只得去远方搞粮,或去甘肃等地以衣物换粮。
    10月,县委决定将全县初小改为民办,民办公助及公、民合办三种形式。教师口粮由生产队负担,队记工分,年终分红。
    11月,县委决定精简下放一批职工到农业第一线劳动,上半年539人,到年终达1008名,多为大跃进中来自农村的新职工。
    1963年
    2月,召开中共乾县二届二次会议,指出1962年共处分党员48人,其中开除党籍12人,留党察看7人,撤销党内职务4人,严重警告10人,警告15人。
    3月,对1958年以来历次运动中受过批判处分的党员、干部、社员、群众2546人,叠部予以甄别,戴上帽子的162人,平反摘掉各种政治帽子的128人。
    5月,《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称“前十条”)下达,县委决定在农村开展社教运动试点。
    5月17日,县委成立党员教育办公室,对党员进行“十条”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处理党员违纪案件。
    1964年
    1月,在全县1930个生产队全面开展“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查出贪污挪用现金51238元,粮食23556市斤,粮票4346市斤,皮棉296市斤,布票624市尺。
    2月,电力照明、动力已遍及25个公社,195个生产大队,350个生产队,5754户。
    3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为302256人。
    3~4月,小麦出现严重条锈病,北乡8个公社出现麦秆蝇,峰阳出现金针虫,造成严重减产。
    4月,近年牲畜大量死亡,部分社队采取分户喂养,颇收效益。社教工作团认为分户喂养滋长社员单干思想,削弱集体经济,又重归集体喂养。归集体喂养后牲畜形瘦体弱,日有倒毙。
    中国农业银行乾县支行成立。
    12月,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清”运动。提出“煞黑风,打尖子”的口号,狠抓阶级斗争,致使一大批农村基层干部遭受打击。
    1965年
    3月,漆水东调工程开工。
    4月,在群众堂召开乾县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5月20日,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胡耀邦来乾陵视察工作。
    乾县虿开首届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6月18日下午4时,阳洪、大杨、灵源、薛禄、大墙风雹成灾。
    12月,贯彻两种教育制度,试办耕读小学。
    贯彻中共中央“二十三条”,“四清”运动深入开展,“左”的路线有所发展,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被打成“走资派”,受到打击迫害。
    1966年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开展揭批“三家村”、“四家店”。
    6月13日,中共乾县县委决定成立乾县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7月,举行教师集训会,时达60余日,在教师中开展“文化大革命”,大批教师受到批判、打击、迫害。许多教师在集训会被揪斗,挂牌游街。
    8月25日,乾师、一中学生上街造反。
    大批学生开展“破四旧”运动(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8月29日,农民进城手持扫帚,横扫“牛鬼蛇神”,反对学生造反。
    9月5日,阳洪、临平、乾陵等公社农民围斗撵打造反学生。
    10月,搁置五年之久的羊毛湾水库工程复工。县上成立工程指挥部,全县25个公社总动员,大战羊毛湾。
    1967年
    1月,再次召开全县教师集训会,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上次集训会挨整的教师平反。
    2月,学生出外串连,成群结队,足迹遍及全国。伙食由国家无偿补助,交通由国家无偿提供,车站码头拥挤不堪,还有许多学生进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名目繁多的群众造反组织纷纷成立。
    冬,乾县“三司”造反派和“七总”造反派开始武斗。
    林业部在本县兴建西北人造板机器制造厂。
    咸阳市汽车大修厂在本县筹建。
    1968年
    1月4日,西安红旗机械厂“红旗总部”,庆安公司“临委会”,礼泉“联指”,乾县“农造司”组成百人袭击乾县监所,谋夺藏在该所的人武部枪支。结果一人负伤,一人毙命。
    2月22日,在县体育场召开大会,宣布乾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8月1日,按照中共中央文件,严令禁止武斗,收缴两派枪支625支。
    8月,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简称“清队”),清理“混在革命队伍”中的“叛徒供,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2000多人遭受迫害。
    9月,开展农业学大寨。全县机关干部、农村社队干部5000多人参观了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
    1969年
    公办小学下放由生产队办,大批公办小学教师回到本队教书。完小升级为戴帽初中,学制七年,称“七年制学校”。
    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由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店。
    首批西安知识青年来本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县城挖防空洞65处。
    大搞“忠”字化、“红海洋”活动,设请示台,向毛泽东主席“表忠心”。
    县政府在御园巷征地60亩,修建体育场。
    全县开始培训“赤脚医生”,普遍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县委始置14英寸黑白电视一台,为本县有电视机始。
    1970年
    春,陕西师范大学开门办学,在乾县第二中学举办乾县革命委员会师训班,选拔初 中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贯彻中共中央三、五、六号文件精神,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全县共揭发各类案件11995起,涉及重点人1191名。
    县种子公司首次派人去海南岛培育玉米良种。
    10月,本县成立毛泽东著作发行办公室。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领导,地址设县新华书店。
    12月,中共乾县第六届代表大会召开,选出书记、副书记,瘫痪的县委又重新工作。
    1971年
    5月,宝鸡峡引水上原工程漆水河渡槽竣工通水。
    9月,瘫痪达四年之久的共青团乾县委员会恢复工作。
    10月,成立乾陵文管所,隶属县文教局。
    由县人民武装部指挥,在县城内进行两次防空演习。
    由礼泉县城经本县灵源、大墙、王村通往宝鸡的战备路通车。
    全县揭露林彪叛国潜逃的罪行,开展批林批孔整风运动。
    1972年
    1月,本县城区居民开始饮用自来水。
    宝鸡峡原上渠道工程(乾县段)竣工,投入管理使用。
    8月,召开知识青年座谈会,了解知青安置、生活、学习等情况。先后来本县插队知青5600多人。
    10月,全县开始第二次土地普查。
    1973年
    “文化大革命”后高等院校首次招生。乾县分配大学招生名额42名,中专技工学校110名,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复审,学校录取。报考高校需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但受张铁生事件影响,考试成绩作废,后改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
    5月,羊毛湾水库主体工程全部竣工。
    全县开展批判无政府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派性,批判极“左”思潮,清查“五一六”分子的“三批一清”运动。
    本年夏田减产,秋田无收。全县全年人均口粮107斤,年口粮在百斤以下者616个生产队,80斤以下者223个生产队,50斤以下者70个生产队。
    1974年 
    本县一些造反派以“批林批孔”为由,批所谓“右倾回潮”,并组织哄闹县革命委员会会场,扬言要翻“三批一清”的案。
    7月2日,在临平公社龙岩寺发现藏量较大的磷矿石。
    7月17日,本县发生暴雨冰雹灾害,乾陵、铁佛、阳洪、注泔、灵源、大杨、杨汉、长留、姜村、马连、薛禄、大墙等12个公社77个生产大队365个生产队遭受重大损失,县革命委员会及时组织救灾工作。
    8月,国家体委在本县体育场召开全国体育业余训练工作现场会,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到会。
    1975年
    2月,县委传达贯彻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学大寨中搞“穷过渡”,“堵资本主义的路”,“大批促大干”的错误有所发展。
    3月,乾县民兵指挥部组织“民兵小分队”,抓阶级斗争,管理城市治安,干预城市治安工作。
    全县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新建影剧院落成。
    1976年
    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广大群众自发组织悼念活动。 39人提干名单和要夺权的单位,公然向县委要官要权。
    7月,乾普公路修成通车。
    8月,四川松潘发生地震,波及本县。有震感无破坏,全县防震,人们在连绵阴雨中住进临时搭设的防震棚。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县革委会组织上万名干部、群众,冒大雨排队在县体育场举行追悼会。
    10月,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全县城乡万余名群众在体育场召开庆祝大会,高 呼“打倒四人帮!”等口号。
    1977年
    6月3日,中共乾县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批判了“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揭 发“文化大革命”中乾县造反派冲击县委等情况。
    7月,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在本县展开,县上成立清查领导小组,深入清查与 “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并宣布全县造反派清查对象89人,其中骨干分子5人,犯 有严重政治错误的19人,与帮派活动有牵连者45人,一般错误者20人。
    8月24日下午8时,本县峰阳、阳峪、梁山一带突降暴雨,加泻冰雹,同时伴有8 级大风。洪水淹没住宅,造成人畜伤亡,县革委会立即组织人员到灾区慰问、救灾。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水文地质组来乾县考察。
    1978年
    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县城安装自拨电话机。
    4月14日3时15分,本县周城公社周城大队遭受龙卷风袭击,死84人,重伤173 人,轻伤161人。
    罗兴中设计的“有线广播自动控制”,获本年度陕西省科学大会优秀奖。
    开放农村粮食集市贸易,由籴粜双方自由议价,封禁20年的粮食自由市场重新开放。
    中共乾县县委决定将城关地区医院改为乾县中医医院。
    5月,对全县中小学重新布局:(1)原7所高中不动;(2)九年制学校留3所撤8所; (3)改七年制学校为八年制学校。
    7月1日,县邮电局开通400门电话机自动拨号。
    本年县财政赤字为656.5万元。
    1979年
    4月,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公安会议布置,全面安排对“五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的摘帽工作。
    县委部署,广泛开展揭批查运动,对原“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派头头进行揭批查。按照政策,分别作出组织处理。
    7月31日,杨家河水库上游暴雨,河水泛溢。8月1日晨6时40分,大坝被冲垮,历1小时40分水库泄空,溃口宽约50米。
    根据陕西省革命委员会83号文件精神,本县成立劳动服务公司。
    1980年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8月,中共乾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乾县1980~1982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草案》。
    本县南部14个公社,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
    根据中央(1980) 75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薛禄公社大马大队和城关公社东街大队重点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西兰路完成拓宽9米的黑色一级路面铺修工程。
    1981年
    3月,本县进行农业区划资料调查。动用226人,成立13个专业组,历时两年,为农林牧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编成《乾县农业区划资料汇编》。
    5月,在农村扩大自留地,占生产队耕地总面积的15%~16%。
    5月,中共咸阳市委召开县(区)委书记会议,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意见和设想。下半年,本县即成立了多种经营办公室,专门负责本县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工作。
    5月,咸阳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本县为咸阳地区第一批无文盲县。
    本县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432041人。
    恢复县人民政府,撤销县革命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
    8月,持续降雨27天,降雨量达432毫米,全县灾害损失约1645.98万元,县政府及时组织救灾。
    12月1日,阳洪中学因与校前村发生道路纠纷,学生上县游行。
    乾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2年

    在全县农村实行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