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渭南村史

白水县古今名人

时间:2017-8-25 8:33:26   作者:天地熹宝   来源:白水县志   阅读:8809   评论:0
内容摘要:白水县古今名人:上古苍颉白水县杨武村人(生卒年月无考)。黄帝史官,葬于史官村北黄龙山下。杜 康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村人(生卒年月无考)。
上古
    苍 颉
    白水县杨武村人(生卒年月无考)。黄帝史官,葬于史官村北黄龙山下。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梁善长撰《白水县志·人物列传》载:“《史记》云:苍颉居杨武,卒葬衙之利乡亭南。”“衙,即彭衙,白水县之旧名,利乡,即洛河北之史官村。”宋罗泌撰《路史·前纪》第六卷载:“苍颉氏,冯翊人。苍颉冢方舆胜览有数处,当以关中冯翊今耀县者为是(白水县东汉时曾属耀州管辖)。”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县刘梦阳撰《白水县志·帝纪》及清梁善长撰《白水县志·人物列传》皆云:“苍颉,轩辕黄帝之左史,观奎星园曲之势,察鸟兽蹄迒之迹,依类象形,始创汉文字之鼻祖”。范文澜撰《中国通史》曰:“苍颉造文字。”至今庙宇、墓冢、历代石碑、历数千年之古柏40余株,皆妥为保护。苍颉生长卒葬于此无疑。白水人民至今颂为“一圣”。
    雷 祥
    白水县大雷公村人(生卒年月无考)。黄帝时任处方(医药官名)。能医善陶。既是中国医药学创始人之一,又是制瓷先祖,各地窑神庙均供奉之。雷祥殁后,葬于大雷公村东北处。乡民为了缅怀这位创始者,在墓地建有雷祥庙。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贡生潘恳重修雷公祠,树有石碑。明、清《白水县志·方技》中,均记载有雷祥的生地、葬地及功绩。庙宇已毁,但雷祥墓犹在,石碑仅留清道光年间建树的一通,现存杜康酒厂内。
    夏
    杜 康
    字仲宁,白水县康家卫村人(生卒年月无考)。善造酒。后人把杜康尊为造酒之始祖,终葬于生前造酒之杜康沟。
    自古以来,邑人称杜康酿酒之处为杜康沟,酿酒用的泉水为杜康泉,酿造的酒为杜康酒。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知县刘梦阳撰《白水县志》中绘有杜康墓的位置。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毛应诗建杜康庙。康熙四十八年(1709)重修。清顺治四年(1647)知县王永命撰《白水县志·陵墓》载:“县城西北十五里处,建有杜康庙,庙左侧有墓,墓侧有遗槽颇大。乡民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男女老幼到庙中赛烹祭祀,传康以酉日死,故酉日不饮酒会客”。
    东 周
    秦 冉
    字开,孔丘弟子,史官村人。唐朝追封彭衙伯,宋朝加封新息侯。后世传,有《先贤秦冉赞》曰:“彭衙高士,经籍是亲。赞成德艺,怀于葬伦。底绩至通,期肖素臣。优哉游哉,学以致身”。
    唐
    崔 顼
    杜甫之舅父,博陵人(今河北省安平县)。天宝末年任白水县尉。至德年间,杜甫携眷属依靠舅父,来白水以避兵乱。杜甫在《舅宅喜雨》诗中写道:“吾舅政如此,古人谁复过”?
    后 唐
    窦贞固
    字体仁,今窦家湾人。贞固自幼文才出众,后唐同光年间中进士,任河东节度推官,主刑狱事。后晋高祖石敬瑭为太子时,即知贞固廉洁正直,即位后,提贞固为户部员外郎,不久又提为中书舍人。少帝石重即位,贞固任礼部尚书,后又改为刑部尚书。后汉高祖到了开封,贞固率百官朝于荥阳。高祖因和汉室同姓,欲敬光武皇帝为始祖,沿袭国号为后汉,诏百官议论。贞固上言:“尊光武皇帝为始祖,效法文武不迁之制,启用六庙之规,为上策也。”汉祖从之,随后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隐帝刘承祐即位,加封司徒。此时杨邠、史弘肇、王章等,朋党凌上,贞固不能挽救。周祖兵起,贞固又辅佐之。周祖即位,加封侍中(宰相),并兼管司徒之事宜,封沂国公。世宗柴荣即位,任用范质为司徒,贞固遂归里。卒年78岁。葬于封土罕井附近(唐朝罕井村一带属白水管辖)。
    北 宋
    宁 参
    天圣年间(1023~1032),任白水县尉兼主簿,并代理县令。由于监狱低洼、狭窄倒塌,囚徒倍受蒸湿之苦,遂报请上级同意,改建了监狱。宁参诗文高雅,亲书自己所作《狱记》、《县斋十咏序》,刻于石。
    金
    陈 炳
    贞祐年间(1214~1217),任白水县令。为人慷慨直爽,清明公允。常去田间,教农民种地养蚕。他以一农民掘地所获杜甫诗碑,纠正了“杜十姨庙”之讹,还“杜拾遗庙”之本。
    明
    丁 华
    和州(今属安徽)人。洪武二年(1369),任白水主簿,管理县事。因元未兵乱,县城衙署皆毁,丁华到任后即在南临川(即今古城),新建县城,群众逐渐安聚。进士渭阳石希仁撰有《创修县治记》。
    张三同
    吴县(苏州)进士,文采出众,洪武四年(1371),任知县期间,丈量土地,安抚里民,修复原城署,营造庙学,定法制,均徭赋,政绩显著。著有《创复县治记》、《创修庙学记》。
    侯文礼
    侯家原人。性情耿直宽厚,言行一致,男女老少皆尊敬拥戴。凡有诉讼之事,经他调解,无不服者。洪武年间多次征召不赴,知县聘为乡饮正宾,年95岁卒。
    盖 白水县古今名人
    景泰元年(1450),由举人出任白水知县。在任期间,以礼义教育官员,以农技教育乡民,遇灾害抚恤良民,不畏强暴,政绩显著,受乡民爱戴。
    侯 恂
    字诚之,一字静斋,侯家原人。景泰七年(1456),登乡榜,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少有神童之称,历任户部主事、山东按察司佥事、湖广按察司副使、山东按察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一带,严加处治不法将吏,威镇边寨。提升为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功绩卓著。后又召入都府任提都,负责江防时卒。弘治七年(1494)四月初十日,孝宗下《封右佥都御史侯恂诰》,派陕西布政司左参政李赞为祭官,宣读《御祭致仕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侯恂文》。子,自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少聪明好学,常和康海、王九思、何景明、吕柟名家交游,能诗好文,擅草书。任地曹主事时,冒犯阉党刘谨,被贬为安庆通判,有政绩,后升叙沪兵备佥事,仍被阉党劾归。
    井奎宿
    耀卓村人。成化十三年(1477)中经魁,任河北巨鹿知县,深州知州。居官严谨,同僚不敢怠慢欺凌。
    三子,名斗,字调元,嘉靖中叶由拔贡出任山西陧州同知。年10岁时,随家父赴任巨鹿,路过获鹿时,知县薛韶(外籍人)迎之,在席间,命作送行诗,斗脱口而出,尾句云:“……异乡人送异乡人”。韶奇之,愿将女儿许之。斗从此盛有诗名,后称“关中井三。”居乡浑厚,至老好学不倦。
    韩 睿
    字子聪,河南陕州举人。成化十四年(1478),任白水知县。睿,仁义宽厚,处事平易,开凿井水,以利民用,人民深感其恩。
    刘 泽
    字养民,耀显村人。成化年间贡生。时值饥荒年间,与四个弟弟捐粮赈恤,乡民受其恩。任阳城县丞时,开渠凿井,为民谋利,有廉洁爱民之颂声。
    侯 玺
    山西长子举人。正德元年(1506),任白水县知县,生活俭朴,严明果断。上任后,知本县欠粮欠款乡民甚多,便命令乡民生活宽余的,自觉交粮交款,不再由里排督催,使之无作弊贪横之机,民感其德。
    侯 山
    四川富顺举人。正德十五年(1520),任白水县知县。为人严肃庄重,有治理之才,教民耕读,增修学舍,遇疾疫时,散给药物,痊愈多人。次年五谷丰收,本县举人廉介绘图,佥事侯自明作《瑞禾记》,颂扬侯山治理之政绩。
    刘 玑
    字士衡,林皋村人。嘉靖四年(1525)中举,任井陉知县。以德性教育乡民,置一盆水于庭下说:“我心澄清当如此。”十一年(1532)岁饥,赈活乡民万余人。十二年(1533)大疫,又散药治疗,还收养遗弃儿童,掩埋野外尸骨。报请上级销铜佛铸钱,安抚饥民,治理白水县古今名人沱之水灌田,一时能声蔚起。后因执辩疑案,顶碰上级,降职武昌教授。卒时任南京工部主事。
    石 叙
    浑源州(今属山西)贡生,嘉靖年间任白水知县。为人善良厚道,处事宽厚稳妥,时遇饥荒,民多流散。叙召集父老开诚抚慰,又报请赈济,乡民免遭伤亡。
    周 贤
    字士希,柳州举人。嘉靖十六年(1537)任白水县知县。持身严谨,遇事明断。创立社学、社仓、社约,并报请设秦山巡检司,皆有始终。任职六年,调泵大理寺(司法部门)任职。
    李应奎
    字文焕,冯雷庄人。嘉靖十九年(1540)中乡举,任山东阳信知县。治理政务严明,为非作歹之徒明显减少。秋水淹没良田,应奎亲临察访。入春米价昂贵,饿死者多人,应奎上报中丞,请开仓以贷,贷仓米两万石,救乡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卒于官。
    张 达
    号雪山,龙山村人。少未读书,力大超群,从军凉州,以战功升任指挥,后又升都督同知,挂征西将军印,统兵大同。勤学好问,军纪严明,常与士卒同甘共苦,每遇敌,好离营陷阵。
    嘉靖二十九年(1550)夏,俺答举军入侵,张达奋力战死。朝廷诏赠光禄大夫上柱国。
    长子世英,封指挥。次子世俊以战功提拔指挥使,率兵镇大同。三子世杰任指挥佥事。从子授,亦以功升指挥,后战亡。后人赞曰“张门一家,皆为武将”。
    赵 翰
    山西解州举人。隆兴二年(1568),任白水知县。按人平均土地赋税,乡民人人满意。掘地突获铜钱10数石,全部购砖修筑城垛。后提升晋州知府。
    刘梦阳
    字淑升,嘉定州(今属四川)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任白水知县。时值文庙年久失修,因财力不足,议而未决。梦阳到职闻知此事,慨然应允,纠工备材,亲领兴修,次年庙成。并仿古制造乐器、祭器,以备大典使用。撰修《白水县志》,为本县积累了可贵的历史资料。官两载。
    清
    王永命
    字福荷,辽东海州人。顺治三年(1646)任白水县知县。明末战乱频繁,县城三经攻克,城内乡民多数回避战乱,所余寥寥无几。永命任职后,安抚乡民,清理城壕,疏通井道,修葺校舍,纂修县志,政绩卓著。
    武廷貔
    字亦如,器休村人。登康熙二十年(1681)乡榜,任南郑教谕时,报请督学增补廪额。有一生员,曲断乡民案情,寡妇受其害,廷貔按其罪过绳之于法。南郑文风久不振,廷貔严立课程,亲讲经书,后文风大变。年75卒。
    钮 琇
    字玉樵,江苏吴县拔贡。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白水知县。以严明著称。三十年(1691),大饥,流氓乘机劫掠,钮琇执法严治,秩序好转。又报请发放库银3,000两,粮食500石,赈济贫困。流亡他乡者渐回乡里。
    白 班
    字文石,卓子村生员。康熙三十二年(1693)考授白水知县。聘请教师教育子弟。三十一年岁饥,班就地赈恤,邻里亲友,皆称赞其德善。
    杨 亨
    字冲天,本县人。雍正初年廪生,应选乡饮耆宾,岁饥,施米赈济饥民,救活多人。知县赠“时雨润物”匾额。
    梁善长
    字崇一,号燮安,别号鉴堂,广东顺德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十五年~二十年(1750—1755)任白水知县。
    白水文化落后,以农为业,不甚重视读书。善长以身作则,启迪人们求学。逢每月初一、十五,召集就学诸生,亲自考核学习进步和作文优劣。将自己收藏的好文章,辑成《彭衙文稿编》,分发各生阅读,一时学风大振,应科举中第者多人。
    乾隆十八年(1753)白水大旱,善长呈述灾情,朝廷同意赈济。为避免贪官污吏徇私舞弊,善长单骑下乡,使真正贫困户得到救济。次年又遇荒旱,善长用自己的薪金买小米,设粥锅放饭数月,救活者不少。
    白水旧有《县志》残缺简略,年久未曾续修。善长亲自出游考察,纠其错讹,补其遗漏,历时三年终成四卷。为本县当今较全之志书。
    乾隆二十年(1755),调任郃阳知县,白水人民攀辕挽留者甚众,一时道路拥塞,难以通行。后来善长赴葭县核查仓粮,途经白水,迎来送往的父老达数千人。
    王希伊
    字耕伯,一字在川,江苏宝应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举人任白水知县。处事公正仁慈,宽严相济。对民间诉讼之事,经他悉心劝导,迎刃而解,利用民间集市贸易之机,劝民和睦相处,一年以后讼事大为减少。捐薪创建彭衙书院,每月逢四、八两日,为就学者讲授课文,亲手详阅诸生的作业,一时文风大振。著有《彭衙存稿》12卷,《续修白水县志》二卷。
    奚甲第
    字子一,号藜轩,门公村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解元。选任凤翔教谕,教学勤恳,因材施教,一时从学者100余人.性刚直,蔑视为名利奔走之辈。嘉靖十六年(1811),卒于任。终年82岁。光绪年间知县李廷玉、王煜以“文有逸品,卓然名元”八字,表其墓。
    白建殷
    号城南,卓子村人。咸丰十年(1860)岁贡,终生办学,诲人不倦。一时从学者居全县学生名额之半,故有“白半县”之称。卒后,学生集资殡葬,并立德教碑。
    景士奇
    字耀彩,汉寨村人。贡士,光绪三年(1877)白水大饥,捐麦150石赈灾民。知县左某以“一乡善士”匾其门。
    雷蔚瑞
    字辑五,西文化村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有诗才,任河南荥泽县知事。治理河务,勤劳懋著,清廷特旨嘉奖。离职归里后,监修县南门外文昌阁,终年80岁。
    中华民国
    李应岳
    字镇之,号五山,西寨村人。光绪五年(1879)获县试冠军,二十三年(1897)以拔贡入成均(即大学)。因家贫亲老,不赴朝考,在本县任教,供养双亲。
    清末废科举,设学堂,被聘为劝学所所长。民国初年任本县高级小学校长,创办本县女子小学。治学崇尚实用,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执教数十年如一日。后任教育局长,下属学校教师,多出自其门下,白水后继英才,多为李应岳之学生。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十三日卒,终年65岁。
白水县古今名人
    `高天保
    字子定,监生,满义村人。终生酷爱社会公益事业。
    洛河西岸之圪塔坪,原为荒山,天保在此开荒种田,植树牧牛,建筑房舍,为了周围群众子女方便上学,又在此地,捐资创办圪塔坪小学。建成后,他把圪塔坪的土地,作为学田,自己又到别处,创家立业去了。
    他目睹耳闻贫寒子弟上学困难,一无学校可上,二无钱不能上。天保身历艰险,奔走豪强间,说服他们集资办学。先后创办圪塔坪、方家塔、北五社等学校十数处,又集资2,000元在苍圣庙创建存古小学,后未成。
    他移用此款,修建狄家河大桥,工初竣,被水没。由于工程宏大,费用浩繁,致使天保倾家荡产。又集资再举,桥终完工告成,不意洛河暴溢,前功尽弃。天保虽然忧劳成疾,自知不起。但他先后捐资、集资修建韩家河、王家河、张家船、三眼桥的业绩,至今群众铭记不忘。
    临终前,他把蔡家河良田300亩捐赠给纵目小学,作为学田;将史官村东62亩良田、银币300元俱捐给史官小学。在史官村东头地面上,建造坟地,病危时曾向从子嘱咐“要急公好善”,以继其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卒,终年64岁,史官群众曾立碑,称为“异人”。
    王自荣
    字茂生,北寨村人。少求教于蓝田县牛兆濂,称高才生。廪膳生员,后因家贫,教书谋生。民国八年(1919)任白水县教育局长时,亲自任课教学,定期考察教师,张榜公布,文风渐起。民国十三年春(1924),任财政局局长。镇嵩军攻城,县政府撤离时,自荣把400元现款存在自己家中,过后如数交还财局。此虽曲曲小事,可知品德清廉高洁。民国五年(1916)、六年(1917)高峻护国、护法举义时,自荣为高起草讨伐檄文,文字辛辣,切中要害,对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卒,终年72岁。
白水县古今名人
    杨蕴青
    字绍麟,临潼县人。民国十七年(1928)6月任白水县长。摧残区团,收其枪枝,解散地方武装,一时盗贼蜂起,人民受害不浅,繁兴讼案,狱押甚众。时值旱灾,利用赈款大兴土木,美其名曰“以工代赈”,从中渔利。纵容员役,索贿殃民,民愤起而逐之。杨则密贿驻军700元,托其庇护,乘夜逃遁,白水人民上控后,才退回赃款2,500元。
    吴忠振
    字子平,雷牙村人。由于在北伐战争中累立战功,晋升为营长。民国十八年(1929),白水旱灾严重,忠振拿出500元赈恤;又拿出200元捐赠雷牙小学,县长刘某以“热心教育”匾其门。
    张京锁
    支肥村人。一生多行善事,声望素著。民国二十九年(1940)病危时,慨念抗日战争未胜,嘱咐子女“我死后,节丧葬费500元,捐给国家,以表我之寸心。”还捐给支肥学校基金500元,村里群众制匾悬于门i,颂其德惠。
    郭瑞生
    澄城县醍醐村人。生于1907年,西安第一中学毕业,国民党员。曾任西安军管区司令部国民兵团中校副团长,大荔县、澄城县国民兵团上校副团长,八区动员指挥部组训科长等职。1947年11月13日,代理国民党白水县长,在任仅五个月,罪恶累累。他采取卑劣手段,横征暴敛,强行勒索18亿元(折合人民币18万元),贪污小麦800石,强迫人民服劳役数月,重修城廓。又迫使城区民众每家从西河向城中担水100担(好窖坏窖都倒入),苦害群众。他亲带民团赴洛北清剿八路军游击队,抄家80余,奸淫妇女,抢劫财物,无故毒打老幼妇孺。1948年4月17日晚逃跑前,从狱中拉出白水游击队员吴甲玉、孙拴定、孟照勤等五人,枪杀于体育场、西城壕等地。解放军某部跟踪追击,在蒲城罗家庄将其捕获归案。于1948年3月25日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田霈霖
    字雨亭,城关镇寺前街人。廪膳生员。民国六年(1917)、十五年(1926),两次任白水县知事。民国十二年(1923)任高峻司令部参谋长时,兼任郃阳县知事。政绩显著,群众称为“田青天”。在家乡多做善事。民国十二年(1923)左右,有一远亲董兴乐,家贫丧妻,父女无法度日,上门求助,雨亭慨然应允,让兴乐父女与他合家居住,后又为兴乐娶妻。兴乐夫妇去世后,他把自己的一份家产,无偿分给兴乐之子董天社,另立门户。
    1946年蒲城县游击队副支队长张岐生,身负重伤,无处医疗,经李宽夫介绍,住在他主办的白水县古今名人字会,治疗养伤,待痊愈后安全归队。1947年9月,白水第一次解放后,任白水县民族解放委员会委员。并把自己多年收藏的文物,全部贡献给人民政府。1950年1月白水县政府颁发甲级奖状一张,以资鼓励。1958年病逝,终年84岁。
白水县古今名人
    张寿卿
    支肥村人,自幼寄居高子定家油房当佣工。后随高迁居洛河北圪塔坪在高家学会医术,为郝家、王家河、南北修、方家塔、圪塔坪等处群众治病,不收分文。后迁回支肥故居,仍义务行医,受到群众好评。
    寿卿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人士,保护游击队领导成员。他和八路军警四旅旅长郭宝珊交往密切。民国十六年(1927)一天,郭在尧禾镇行踪暴露,国民党军到处逮捕,寿卿设法掩护,使其脱险。1947年白水第一次解放后,游击队队长杨培才等人,常潜居寿卿家中,雁门支队魏浪东等人也经常在他家开会住宿。他并为游击队通风报信。1965年2月逝世。终年74岁。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