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渭南村史

合阳县古今名人

时间:2017-6-30 8:41:44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5153   评论:0
内容摘要:渭南市合阳县古今名人:伊尹、周文王妃太姒、汉末郭家、东汉曹全、五代雷德骧、宋 王镇、明 范燧、明 车朴、明 李灌、清 王又旦、清 钱万选、张大有 、

古代人物

 

伊尹
    (约公元前16世纪)
    伊尹,又名伊挚,夏末有莘国(今合阳县)人,商代大政治家。孟子日:“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共谋大业。伊尹精于烹饪,常以调味之理喻王事,成汤视为知音,委以国政。伊尹辅佐成汤灭除夏桀,建立商朝,被尊为“阿衡”,亦即宰相。商汤去世,又先后辅助外丙、仲壬二王当政。仲壬死后,其侄太甲继位,破坏商汤法制,怠乱国政,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商汤葬地,在今河南偃师西南)。两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迎其复登王位。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后》等书。临告退,又写成《咸有一德》。年百岁而卒。辅政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今百良乡尹庄为伊尹出生地,莘村为伊尹耕作处。三汲、阿场、陌东、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遗迹多处。莘村南旧秦庄,有伊尹墓,旧有墓田数十顷;墓前有御道,相传为前代命官省察道。
    太姒
    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东王乡莘里村)之女,生卒年无考。《诗经·大雅·大明》载:“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生动记叙了周文王亲娶太姒的情景。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生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文王业绩,重用姜子牙及周公旦,富国强兵,协调诸侯,伐灭商纣,建立周朝。
    郭家
    郭家,汉末合阳农民起义领袖,生卒年不详。据《曹全碑》载,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号“中平”),“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冥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三郡告急,羽檄仍至”。郭家及义军为县令曹全镇压。
    曹全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生卒年不详。东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升任右扶风槐里令。胞弟天亡,曹全弃官归家。灵帝光和六年(183),再举孝廉。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号为“中平”),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时势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戢治墙屋,列陈市肆,招抚流亡,存慰老年,出家钱买米面,赈济残疾盲哑。其长女桃斐好制药膏,治愈不少病人。灵帝中平二年(185),门下王敞等人立碑记颂曹全的功德,此碑即素享盛名的汉隶“曹全碑”,现藏省碑林博物馆。
    雷德骧
    (917~991)
    雷德骧,字善行,合阳人。五代周太祖广顺三年(953)进士,宋初任殿中侍御史、屯田员外郎、大理寺(管刑皴的官署)丞。因弹劾宰相赵普“擅增刑名”,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流放到灵武(今宁夏贺兰山北)。数年后,其子有邻向皇帝诉冤,才得以平反。回京后任秘书丞。宋太宗开宝七年(974)任右谏议大夫,考核朝廷官员,敢于直言,受太宗赞赏。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其孙孝先有罪被株连,贬为感德军行军司马。死后追复原官衔,并赠给太师荣衔。
    雷有终
    (974~1005)
    雷有终,字道成,系雷德骧次子,任大理寺丞、都官员外郎与江淮、西浙等地茶盐制置使。宋太宗淳化年间因镇压益州(四川成都)李顺农民起义(时任随军转运使),升右谏议太夫。历任益州、简州(今四川简阳)、许州(今河南许昌)、并州(今山西太原)知州。后为工部侍郎。真宗咸平三年(1000),奉命讨平益州都王均叛乱。真宗景德初年(1004)任并州、代州副都部署。契丹南佞时,率兵护驾,曾参与澶渊之盟,后升任宣徽北院检校太保。景德二年(1005)卒,葬合阳北太册村。
    雷简夫
    (1001~?)
    雷简夫,字太简,系雷德骧曾孙。早年隐居,宋仁宗康定中为秘书省校书郎,代理秦州观察判官,不久去职居长安。时,关中“三白渠”(今泾惠渠的前身)毁坏已久,京兆府推荐简夫治理。先前治理的人,每年用六个县的民夫役作四十天,用梢木几百万,而水不足;简夫役用民夫三十天,梢木减少三分之二,而水有余。后历任坊州(今黄陵)、简州(今四川简阳)、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同州知州,升尚书职方员外郎。简夫在雅州时,识眉山苏洵,读苏洵《洪范论》,二人相见恨晚。苏老泉(即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拜谒简夫,以师事之。简夫遂以书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张方平、文坛泰斗欧阳修、韩琦等人,推荐“三苏”父子,使其脱颖而出。擅长书法,知雅州途中,经汉中府,时朝廷拨银修筑古蜀道青泥岭段,嘱记此盛事,遂撰文并书《新筑白水路记》碑。又作《江声帖》。
    王镇
    王镇,字定远,生卒年无考。曾任金军统制,随金兀术入关。宋徽耒宣和五年(1123),与宋军在豫南、鄂北一带对峙。后受抗金将领感召,联结李凯、崔虎、华王等人,在河南偃城率部归宋,与诸路大军在朱仙镇合力攻金。宋、金议和后弃官西走,定居于合阳韩庄,至六世迁油王村。坟在韩庄村村南十亩陵。
    王异
    王异,字无功,明代著名词曲家,黑池镇人,生卒年无考。合阳名士李灌在写给线偶戏作家范子厚《赠范君新作<碧桃传>》一诗的小序中,说及王异少壮时在京都“出入教场,惟务音律剧作”,无求仕途功名。著有《弄玉楼》、《百花亭》、《灵犀珮》等戏曲作品十余部。郑振铎在《文学大纲》卷三中评介王异说:“考词曲之兴,由北而南,明中叶时为南方作家最盛时期,而陕西仅此一人”。
    范燧
    (1519~1583)
    范燧,字以木,号罗岗,路井镇范家洼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任户部湖广司主事。严嵩专权时,范不依附。管理北京崇文门税收,查办偷税漏税,不避权贵;督办淮仓,废除对商船不合理征收;管理运河,粮船按期到京。升任四川按察副使后,加固城墙,整顿保甲,擒拿妖僧,剪除土豪,昭雪冤狱。后任河南布政司参政,分守洛阳,被他人中伤而引退。回乡后,修学宫,提倡文教;对乡里婚丧困难者,周济甚多。子范垣、范堤、范垠皆文才,均任知县,人称“范氏三凤”,即乡人所传“一母三知县”。
    车朴
    (1550~1633)
    车朴,字仲甫,号望莘,新池乡新池村人。明神宗万历举人,任国子监学录。曾上疏九条劝皇帝正道治国。后升刑部司务,调至吏部。当时朝廷朋党日盛,百事废弛。他上疏七条:一、表彰小学,以予培养;二、科分大学,以尽材品;三、稍宽资格,以示风厉;四、优礼待,以养廉耻;五、重贪惩,以警官邪;六、重藩门,以惜名爵;七、平纷嚣,以销党祸。全文万言,切中时弊。熹宗天启元年(1621),升任兵部某司员外郎。当时辽东失守,有五百兵士逃回,上司主张全部杀死,他上疏皇帝,得免。崇祯元年(1628)升任兵部车驾司郎中。后调任四川按察司副使,称病未到职。回乡后,敦睦族党,与父老悠游林泉,84岁病故。
    雷翀
    雷翀,字翔宇,东王乡城村人,生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时中举。历任榆次、清苑、丰润等县教谕和泽州学正。升任绛州知州期间,偶遇荒年,雷捐俸煮粥以赈,又将故乡家中的千余石存粮运往辖区赈饥。后家居二十多年,孜孜读书,为善不倦,助几十家贫民娶妻成家,并捐其家四千余石存粮予乡里。享年86岁。
    魏天命
    (1612~1648)
    魏天命,皇甫庄乡皇甫庄村人。少习武艺,胆识过人。清顺治二年(1645),与城内槐里人康姬卫等在梁山发动农民起义,杀死知县张延褆与典史丁同泰。遂与澄城义军首领王执礼、姬宴屋等联结,于顺治三年(1646)率军攻克澄城,杀死知县靳榜,声威大振。后分军两路,康姬卫率北路入合阳县古今名人城,与清军战于芝川镇,复转战耀县张果老崖,陷入重围,全军壮烈牺牲。魏天命率南路军至朝邑白冢镇(今大荔县安仁镇),被清军所困,兵败被俘。嗣又挣脱缚绑,单骑重返梁山,力图重举。顺治五年(1648)九月,天命外出活动,被知县庄曾明、县丞汪维城侦知,于和家庄中伏被执。解送西安途中,天命笑顾左右说:“吾谓成大事封侯,当八座以耀乡里;今乘囚车为尔辈所簇拥,亦如八座矣”。临刑从容,凛然就义。
    党守素
    党守素,坊镇乡灵泉村人,生卒年不详。父母早亡,20岁左右辍学。农闲赶毛驴往返于陕北贩盐。一次,驴、盐被盐吏没收,身遭拘押数日,返乡不成,自投李自成义军“老八队”。屡建战功,升至“威武将军”,封“载侯”,镇守兰州。闯王失败后,与李过、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随高夫人归明抗清。直至清康熙二、三年(1663—1664)间,南明降清,武帝失败后,党守素同刘宗敏、郝摇旗(后名郝永忠)、刘体仁等在川、鄂、陕交界处继续抗清。后在湖北郧阳、房山的武当山以西至陕西镇安、山阳边界潜伏落户,人称“十三家”。灵泉村后巷南边中间分支祠堂有李自成大顺政权所赐“开国元戎”匾,挂于门首(今已不存)。
    李灌
    (1601—1676)
    李灌,字向若,号连壁,南坂头(新池乡南顺村)人。明崇祯时举人。清兵入关后,渡河到山西为僧,后又返乡。清廷官吏慕名寻访,他避而不见,大门外写对联一副:“清风焉能吹动我,明月何曾不照人。”痛恶变节仕清之人,常以诗文讥讽。为避灾祸,潜入华山采药,有时穿道服在街上行乞,漂泊三十龛年。晚年回乡,在乳罗山下挖窑洞居住,种田十数亩维生。著作丰厚,诗文清奇雄宕,惜多散佚,传世之作仅《广瀵堤记》、《嘲同志未终之人》及碑文数篇。曾与老艺人一起,对合阳线偶戏从音乐到舞台表演艺术等,作过一系列重大改革,并亲自编写剧本(已失传),使线偶戏具有浓郁“悼明”色彩,世称“吊线胡”、“吊明歌”。合阳民间流传有李灌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滑稽多智,巧斗邪恶的故事,几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雷学谦
    雷学谦,字六吉,东王乡夏阳村人,生卒年不详。清顺治时进士。任广西桂林推官,以清正闻名。康熙元年(1662),其考选广西道监察御史,为整肃选拔任用官员和弹劾旷职渎职行为,向康熙皇帝陈奏时政得失数十条,都被采纳。巡视江浙盐政,受商民拥护。因母去世,弃官回乡。当时,王村瀵常因雨潦水涨而淹没耕地,遂率众修渠整堰,使泄蓄流畅,灌田多而不复为害。潼关车牛站每年要耗掉合阳百姓银子上万两,其催促知县徐起霖上报,得以免除。卒后墓葬南蔡园村西。
    王又旦
    (1636—1687)
    王又旦,字幼华,号黄湄,百良乡百良村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七年(1668)任湖广潜江知县。当时,潜江正值兵灾水患之后,他革除弊政,招集流亡,奖励农桑,变乱为治。潜江居汉水下游,常因决堤成灾,其除率众修堤外,又建议上级改各县联合修堤为分县划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诿,使湖北免除汉水之患二十余载。同时于潜江建立“传经书院”和“说诗台”,培育人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任吏部给事中。后到广东主持考试,奏准于盗匪常出没的南海花山建城设县,遂得长治久安。又旦博学能文,诗作尤佳,与京师王渔洋时相唱和,交谊尤契。时,海内言诗者必称“二王”。朱竹坨谓:“又旦诗能兼综汉宋人之长”。著有《黄湄集》十卷。墓在百良村南。
    雷敬儿
    (1613—1701)
    雷敬儿,雷翀之次女,嫁给和阳村秀才史继鲁,人称史夫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工诗文,善书法。继鲁早丧,无子。以侄为嗣,为其修建书房,亲写铭文:“天地为屋,江河为沼。古今旦暮,圣贤朋好。具此心眼,以窥奥妙。月明星灿,书声缭绕”。嗣子亦早亡,遗孙三人,雷悉心教养。著有《弥清阁集》,晚年自行烧毁。清乾隆版《合阳县全志》载有她《哭夫》诗一首:“去年灯火共元宵,为我窗前拂翠翘。佳节依然人不见,一轮明月冷迢迢”。民间传抄其织锦回文诗作多首。
    康乃心
    (1643—1707)
    康乃心,字孟谋,号太乙,县城槐里(今文化街)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博学能文,是清初陕西著名诗人。其题留于西安小雁塔僧舍左壁上的《吊秦庄襄王墓》诗(其一):“园庙衣冠此内藏,野花岁岁上陵香。邯郸鼓瑟应如旧,赢得佳儿毕六王”,备受清代大诗人王渔洋赞赏,从此名闻海内。著有《莘野集》、《太乙子》,曾编纂《韩城县志》、《平遥县志》。时有“关中三李(李因笃、李颙、李天生),不如合阳一康”之说。
    钱万选
    钱万选,字子华,江苏长兴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清康熙四十年(1701)任合阳知县,为政宽和,以教养为务。初到任时,即召请名士经常讲论学问。设社学数十处,振兴合阳教育。编《合阳县志》十卷,体例有所更新,但合阳绅士“不以为然”。离任后,择存精要,改名《宰莘退食录》自费刊印。
    张大有
    (1675—1730)
    张大有,字书登,又字火天,城关镇西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殿试受卷官,因上书陈述科场积弊,降为国子监助教。后历任奉天府丞、顺天府丞、左佥都御史、太常侍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并代理兵部尚书。任漕运总督时,亲临河道整顿漕政,提出“建石坝,修水势;编船次,均运量;明约束,绝奸宄;选材任,惩侵渔”八条良策。又裁减冗员,分帮兑运,实行轮换,使弊绝风清,漕运畅通,官民受利。众赞日:“九载漕运,一尘不染,可谓绝后空前”。死后谥“文敬”。著有《黄门诗集》、《绿槐堂文集》、《漕政简明书》等,惜其俱失。墓地在县城北门外张家墩。
    王寀
    王寀,字寮臣,路井镇高原寨人,生卒年无考。生员,精于医理,曾注释《伤寒论》。常用两、三味药治好多年顽疾。对多杂难病,先治其一、再治其他,务求根治。亦精通针灸按摩,手到病除。远近求医者门庭若市,乡人称其“神医”。
    褚峻
    褚峻,字千峰,甘井乡万年村人,生卒年不详。擅长雕刻,以拓售碑帖为业。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图》四册,为学者所珍视。本县书法家党晴梵在《华云杂记》中说:“褚氏《金石图》共四册,册高一尺二寸,阔七寸。缩丰碑巨制于尺天寸地中,圭跃花纹,无不历历,洵能手也。不惟文字摹刻极小而致,题跋亦整洁可爱,考据尤精赅详明”。著有《金石经眼录》四卷,为乾隆嘉庆时金石名著。
    雷茂林
    雷茂林,字千章,新池乡坡赵村人,清乾隆时举人,生卒年不详。轻财重教,曾对家里人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吾爱吾同类,即所以爱吾子孙也。”向县署捐地320亩、银1250两,以其租息作合阳书生参加童子试、乡试的试卷费;给陕西省乡试先后捐银一万多两,事迹上报朝廷后,钦赐国子监学正衔,并在乡试年张榜旌表。
    车顺轨

    车顺轨,字云衢,城关镇官庄人,清道光年间进士,生卒年不详。历任国史馆编修、文渊阁校理、湖南学政、皇室侍读和侍讲等职,多次上疏陈述时事,主张革除弊政。在湖南时,提携后进,嘉惠士林。咸丰初年因病回家,主讲于古莘、泾干、五凤、关中等书院。其道德文章,享誉三秦。


近代人物

康嵘
    康嵘,字荣山,县城槐里(今文化街)人,清道光年间生员,生卒年无考。为人刚直磊落,不同流俗。知县沈寿曾(浙江桐乡人)谄上虐下,贪婪不法。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旱,合民大饥,沈寿曾除催交当年赋粮外,又严督乡民交纳旧欠的“出陈易新”仓麦,引起百姓哄堂,沈竟以叛民报府,扩大事态,致县西王村十五人系狱,五人刑毙狱中。又有郭家坡富室郭维元代催里粮,沈以郭私用朱笔填改拘票姓名为由,将其拘捕,索贿银一千三百五十两保释。康嵘愤其不法,乃联络受害家属数人,直至臬司投状控告。讵料臬、府、州、县上下作弊,反坐康诬陷,连其子纯熙一并系狱,大刑威逼,迫康就范。经翰林王凤翔说合,康始得出狱。后受大荔段述之资助,赴京上控,费时三载,历经艰险,终于咸丰元年(1851)告御状得准。咸丰皇帝御批:“沈寿曾胡作妄为,杖一百,发流新疆;各官一并交部议处;受害乡民酌予抚恤。”合阳人壮其所为,曾编《康嵘告御状》一剧,遐迩流传。
    董常义
    (1847~1910)
    董常义,字宜斋,知堡乡南知堡村人。清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多次徒步西安、北京贩卖字帖糊口。目睹百姓苦难和世俗败坏,乃筹建“长灯”、“舍茶”、“同善”三个善会,从事各种善举,如掩埋劫后白骨,炎天施舍茶水,收集、焚化字纸,修路补桥等。自编《荒年歌》等劝善歌词30首,分上下两册刊印。每遇远近赛会,必徒步前往,当众宣讲演唱。慈禧太后避乱西安时,赐董为“宣讲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四方善士支持下,于知堡村北修建天地庙(也叫百神庙,俗称善人庙),每年正月初九集会,烧香敬神,讲经劝善。董死后,住庙善士在庙内设育婴堂,经营20余年,收养弃婴甚多,为本县影响较大的慈善事业。
    刘雨亭
    刘雨亭,又名凌霄,独店乡秦城村人,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十年(1884),受良石村巨商王尔佐之托,经营兰州“泰源涌”商号。时,号内同侪失睦,拮据艰难。刘受任后,内整号规,严明赏罚,培植人才;外重信义,谨慎经营,扩大业务。不几年,生意兴隆,先后设立三原“福泰昌”、兰州南关布栈、湖南安化“涌和公”、宁安堡“泰源升”和西宁“泰源亨”等商号,连原号共十大号,总资金达二百万两(银)。刘又任兰州商会会长,筹款理财,捐助军饷,兴办公益事业,在陕、甘、宁、青诸省享有盛誉。对乡里旅甘之漂泊无依者,悉力周恤,或设法安置,成就后学甚多。
    杨元贞
    (1890~1911)
    杨元贞,字仲庸,知堡乡西卓子人。陕西陆军小学毕业后升入陕(西)甘(肃)川(四川)新(疆)四省陆军中学。辛亥年(1911)秋,革命军起,投都督张凤翙秦陇复汉军。每战身先士卒,屡建战功。旋,奉命随钱定三、余龙熏等人押运军火武器,赴潼关扼守要隘,行至渭南为当地武装阻留,劫其军火。元贞率众抗劫,激战数小时,寡不敌众,力尽遇害。时年21岁。
    侯晋康
    (1858~1915)
    侯晋康,字进卿,号平阶先生,路井镇路一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任户部主事。两年后,请告回原籍省亲,遂绝士进之意,居家奉母。后主讲本县古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受知县仇继恒延请,出任洽阳学堂总教。其治学精勤,育才匡时,尝教谕学生“弟念外侮凭凌,救国为当务之急,欲与诸生共勉耳”。关中名医雷鸣霄、书法名家党晴梵等均为先生门下弟子。宣统二年(1910),学生130人议集先生言行立“德教碑”,刊石以志。中华民国4年(1915)逝世。其学生、辛亥革命名士马凌甫撰有《侯平阶先生家传》。
    萧锡臣
    (1883~1918)
    萧锡臣,名荣绶,马家庄乡高池村人。清末,由廪生考入宏道学堂,与井勿幕为莫逆之交。先后任榆林、同州中学教员。辛亥冬,秦军分政府委任其潼关厅暨同州府事,兼东路营分处长,旋于西北大学执教。民国3年(1914)白朗举旗讨袁,商雒战起,萧遂与杨季石、刘廷献、郭浤等组织武装,投身靖国军讨陈(树藩),为陈贿买之叛军贾福堂诱捕于兴平,民国7年(1918)11月在西安遇害。
    闵士宏
    (1895~1918)
    闵士宏,字毅庵,王家洼乡太枣村人。陕西法政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任吴堡县知事。袁世凯称帝后,弃职回西安,与于右任、马凌甫等筹商讨袁,被陕督陈树藩拘捕入狱,郭坚、耿直进西安营救未果,被杀害于狱中。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