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渭南村史

澄城县历史大事记

时间:2014-11-26 17:28:19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澄城县志   阅读:8289   评论:0
内容摘要:渭南市澄城县历史大事记:春秋周襄王廿七年(前625),秦伐晋,晋败秦于彭衙(今县境西北部);晋复攻秦,取汪与彭衙。廿九年(前623),晋襄公伐秦,围邧(今县境南部)与新城(今罗家洼乡新庄)。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今县境西南部,现属蒲城县)。战国秦简公六年(前409),魏伐秦...
春秋
    周襄王廿七年(前625),秦伐晋,晋败秦于彭衙(今县境西北部);晋复攻秦,取汪与彭衙。
    廿九年(前623),晋襄公伐秦,围邧(今县境南部)与新城(今罗家洼乡新庄)。
    周顷王二年(前617),秦伐晋,取北徵(今县境西南部,现属蒲城县)。
    战 国
    秦简公六年(前409),魏伐秦,筑元里(今交道乡元里村)。
    惠公七年(前393),魏败秦于汪。
    魏惠王十二年(前358),筑长城,自华州达洛川,通过县境。
    十五年(前355),魏惠王与秦孝公会于杜平(今业善)。
    后元五年(前330)魏献河西地予秦,县境归秦。
    秦
    始皇(前220—前206)设北徵县。属内史。
    汉
    景帝前元二年(前155)设徵县,属左内史。
    元狩中(前120)自澄地(交道乡头)引洛(河)达商颜(今大荔)。
    太初元年(前104)县属左冯翊。
    天凤元年(14)改徵县为氾爱,属列尉大夫。
    建武元年(25)撤销徵县,辖地并入重泉(今蒲城县)。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设澄城县,同时设澄城郡,郡辖澄城、五泉(县南部)、三门(县北部)三县。澄城县名自此始。县治始设今址。
    孝文帝太和十年(486),澄城郡增辖宫城(今合阳县地)、南五泉(今大荔县朝邑镇)两县。
    北周明帝二年(558),省五泉,废三门,入澄城。
    隋
    开皇三年(583),撤销澄城郡,澄城县改属同州。
    唐
    武德三年(620),分澄城,增置长宁县(县治在今王庄乡洛城村西)。
    贞观八年(634),废长宁县。
    十七年(643),唐丞相魏征殁,封太贤(今属王庄乡)、良周村、良辅(今属刘家洼乡)九百户为食邑。
    广德二年(764),党项羌族义军逼同州,郭子仪部将李国臣与之激战于澄城北。
    贞元十三年(797),在县城西门外建城隍庙。
    长庆四年(824),将澄城县抚道乡划归奉先县(今蒲城县)。
    乾符六年(879)五月,大风拔木。
    五 代
    后梁开平元年(907),县属河中府。
    后唐天成元年(926),还属同州。
    宋
    元丰八年(1085),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同州冯翊郡。
    金
    皇统二年(1142),县属京兆府路同州。
    元
    至元二十三年(1286),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安西路,后归奉元路。
    天历二年(1329),旱,大饥。
    至正十九年(1359)夏,飞蝗遍野,秋禾无收。
    明
    洪武九年(1376),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
    永乐八年(1410)七月初始,连阴雨五十余日,灶底生蛙,驱之不绝。
    成化二十年(1485),旱,大饥,死者枕藉,人相为食。
    弘治十四年(1501)正月,地大震,半月内尚有余震,死者甚众。
    是年,县始立社学。
    正德十三年(1518)初夏,雨雹,雹积地尺余,逾月始消。
    嘉靖八年(1529),蝗虫自东南入境,遮天蔽日,危害甚烈。
    十年(1531),春夏干旱无雨,二麦枯焦。
    廿五年(1546),知县徐效贤奉檄筑遵义(今寺前镇)、长润(今尧头镇)、太 平(今王庄镇)三城堡。
    廿六年(1547)十二月十四日,地大震,麻陂山界头岭(今属黄龙县),昼夜地声大吼,至廿七日夜,山忽断裂。
    卅年(1551),邑贡生石道立编纂《澄城县志》。
    卅五年(1556),地大震,尧头镇伤亡甚众。
    万历七年(1579)夏,持续高温,有热死人者。
    十年(1582),知县畅孟乐修葺城隍庙左侧神楼,并于二楼间增修主楼,神楼遂成今日之貌(即今乐楼)。
    十五年(1587),大荒疫,连年亢旱,是年尤甚,斗米三千钱,人相食。
    十六年(1588)春,陨霜杀禾,大饥大疫。
    十七年(1589),县诸生以学官在城外不利科举为由,抱孔子牌位,私迁学富于按察署中。为首者张宏道、权可法被捕。后允迁学富于县城内(今澄城小学校址)。
    廿一年(1593),蚜虫为害。次年夏旱秋涝,冬季特暖。桃杏花开,鸟有孵雏。
    廿九年(1601),大旱,三辅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既没,剥尽树皮,夜窃成群,兼以昼劫,道殣相望,村空无烟。
    四十三年(1615),大饥,人相食。
    天启七年(1627),大旱,斗米七钱,死尸遍野。知县张斗耀逼征赋税,激起民变,三月戊子,被郑彦夫等所杀。
    崇祯初,连年荒旱,差粮不减。东北乡(今赵庄乡)人姬源物联络乡里求县署免差粮,知县不允,派兵督催更烈。姬源物率众抗拒,官兵失利,差粮停交。
    七年(1634),高迎祥起义军攻克县城。
    八年(1635),高迎祥部将混天星(郭汝磐)率众袭城。
    十一年(1638)四月十二日,过天星、混天星率农民起义军与明军首领孙传庭所率官兵在县北冯原、刘家洼一带发生激战。义军1025人被杀,246人被俘。
    十三年(1640),旱,大饥。人相食。
     
    清 
    顺治元年(1644),清廷下令蓄发梳辫,县诸生因之自缢于文庙及书院(今澄城小学)者十余人。
    二年(1645),合阳人魏天命率众起义,杀澄城知县靳榜。
    六年(1649),邑举人路世美编纂《澄城县志》。
    八年(1651),知县吴定推行鱼鳞图册(征收田赋编造的土地清册)。
    十七年(1660),知县吴定于县城西关西湖附近创建水东书院。
    康熙元年(1662),陕西、甘肃分设,澄城属陕西省潼商道同州府。
    三十年(1691),大丰收,麦一石值银二钱五分。
    雍正十一年(1733),西北乡里长雷六斤怜民疾苦,陈词抗粮,被酷吏杖责致死,其子雷铃为父报仇,手刃知县朱文灏。
    乾隆三年(1738),地震,房屋摇动,鸟雀乱鸣。
    十二年(1747),大旱,穷口嗷嗷,有卖儿鬻女者,有乞食无门,沦为饿殍者。
    十三年(1748),夏秋俱旱,麦一石值银九两。
    卅一年(1766),知县额乐春创建玉泉书院(今澄城小学校址)。
    四十四年(1779),于冯原镇创办壶前书院。
    四十九年(1784),清代学者、方志学家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洪亮吉、孙星衍受知县戴治委请编纂《澄城县志》。
    嘉庆十八年(1813),西社村耆民李文彦等募金修建永庆桥。
    廿年(1815)九月廿日晚,地大震,房屋倒塌,死五百余人。
    道光廿六年(1846),秋旱无禾,麦皆干种,次年大饥。
    咸丰元年(1851),邑进士韩亚熊编修《澄城县志》。
    同治元年(1861)七月十五日,回民军由同州进入县境,攻破铁镰山民团防御阵地,双方死伤甚众。
    六年(1867)二月,回民军由鄜、洛(今富县、洛川)进入县境,北乡损失惨重。
    七年(1868),捻军由蒲城东入境,索取给养,后经合阳过黄河入晋。
    同年四月,回民军于县北牙曲(今属冯原镇)、良辅(今属刘家洼乡)、党家庄与北赵庄(今属赵庄乡)、许庄(今属罗家洼乡)烧毁民房,杀百余人。自此,县北富户凋零。
    八年(1869),太平天国将领陈德才率部500余人与回民军由洛川入境,攻武安寨(今属赵庄乡)。清魏光涛军自合阳进剿,回民军西去围攻崖畔寨,未克。
    是年,王庄镇设育英书院。
    九年(1870),回民军入县复攻崖畔寨,清官军剿杀,遂向西北方向撤退。
    光绪三年(1877),大饥,人相食。全县人口由18万骤降至8万。
    四年(1878),狼患,伤人甚多。
    五年(1879),鼠患,昼夜活动。猫极缺,每只值钱数串。秋,大疫,死者甚众。
    十九年(1893)九月,陨石如雨,火光满天。
    三十年(1904),县办天官灵煤井投产,日产原煤40吨。
    三十一年(1905),废驿站,设邮政代办所。
    三十二年(1906),改玉泉书院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改公私义学为初等小学堂。
    三十四年(1908)秋,基督教牧师瑞典人山静斋(音译),派布道员刘永州等来澄城传教,建福音堂。
    三十五年(1909),设警察教练所。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吴泰(清末举人)等在寺前镇发起成立东南区教育会,创办第一所新式学校——济群两级小学校。次年,又设济群学校女子部。11年(1922),改称竞化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同年,耿直与蒲城人郭坚建冯翊军,不久为陈树藩收编。
    2年(1913),废府设道,澄城属关中道。
    3年(1914)3月21日,西北乡民反对增加地丁税赋,聚众拥堂,知事薛翘兰派兵弹压。
    9月27日,黄龙山匪首郭金榜袭占冯原镇,抢劫财物,焚烧街房,杀60余人。
    同年,寺前镇人杨子廉,倡导成立“天足会”,其妻袁雅茹带头放足。
    5年(1916)5月11日,护法军高峻(又名高峰五)部赵树勋营攻取县城,驻军北洋政府陆建章部撤走。
    同年,王连山聚党五六百人,盘踞北山为匪。4月,烧毁邵家村民房、家庙180余间。
    6年(1917)秋,县民集资在西安五味什字街买街房两院,建澄城会馆,价银2700余两。
    7年(1918),地震,行人举步不定,井水波动,人畜均有伤亡。
    8年(1919)5月,县城学生上街游行,反对巴黎和约。
    9年(1920) 11月7日,地震,窑塌房倒,伤人甚多。
    10年(1921)靖国军高峻部占驻县城,委丁兆椿为知事。同年北洋政府驻陕西的 陈树藩部,占据茨沟南,设县署于韦庄镇,委胡居刚为知事。
    11年(1922),知事王怀斌用赈济款建普济桥,即县西河桥。
    12年(1923),成立县议会、县参事会。
    13年(1924)1月13日,镇嵩军35师憨玉昆部于寺前镇攻高峻部严某营,严营降。15日攻破县城,憨军于城内大肆抢掠。
    同年,本县成立第一所初级中学。
    是年冬,在上海大学上学的青年团员王超北,寒假回澄,到县立初级中学宣传马列主义。次年,就读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三原人共产党员张仲超来县立初级中学任教,创办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
    14年(1925)3月20日,国民联军前敌总指挥杨虎城,围攻驻扎县城的麻振武部姜清海、段懋功,因省城战事起解围。是年,县城被围攻10余次,7次城破。
    夏,王超北由上海回澄,协助张仲超在县立初级中学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澄城特别支部,张仲超任书记。初,与中共北方区委联系,11月,归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安地委领导。
    15年(1926),知事王怀斌借口经费无着,停办初级中学。
    秋,县建设科于县西河普济寺建苗圃,育苗18亩。
    12月,赵邦楹、姬新命编纂《澄城续志》、 《澄城附志》。
    同月,中共陕甘区委派王超北、王澍德任国民联军独立第二师政治处处长、副处长。腊月初五(1927)于寺前镇竞化小学组成国民党临时县党部。
    16年(1927)春节后,王超北等在寺前镇组织起第一个农民协会,共产党员吴卜亭任会长。数月后茨沟南及毗邻合阳、朝邑、大荔一带村镇,成立农民协会130余处,发展会员万余人。农民协会都建有武装自卫团(队)。
    5月,吴卜亭、王子亨出席陕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吴卜亭当选省农民协会候补委员。
    7月,茨沟南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红枪会”,提出“保村、保家、保性命”口号。原农民协会会员加入“红枪会”。
    同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徐汉儒在醍醐建立澄城县第一个党支部。
    是年,下段村设洛河渡口。
    17年(1928)3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张质平、罗承云为党、团特派员,来澄城组织领导农民运动,组成中共东府工委。
    同月,中共东府工委派王育真在东白村召集“红枪会”负责人会议,组成反对军阀的领导机关——澄城西南农民问政团。
    5月,中共东府工委决定,发动茨沟南农民起义,进攻盘踞在韦庄镇的军阀赵桂堂,策应中共陕西省委组织发动的渭华起义。7月5日,发起总攻,赵桂堂丢弃辎重溃逃。茨沟南军阀势力被彻底扫除。
    7月,交道乡后地发生地裂缝,延伸长度1500米,走向N20°W。
    18年(1929),调整行政区划,澄城县设8区,545村。村下5户为邻,25户为闾,百户为村(镇)。
    是年,春夏秋连旱,两料无收,秋播失时,逃亡、饿死贫民甚多。
    19年(1930)8月中旬,蝗虫成灾,虫长寸许,危害甚烈。县北又遭雹袭。
    20年(1931)夏,撤销区建制,改设32里。
    “九一八”事变后,县第一高级小学成立学生抗日救国会,于城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是年腊月十三日,丁子鑑(本淳)、张清秀等25名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上学的学生,组成澄城县旅外学生抗日救国会,上街宣传抗日,国民党县党部不予支持,被学生捣毁。
    同年,县政府收回精进寺庙产地8亩,建农事试验场。
    21年(1932)8月11日晚,共产党员张鼎安、雷振东等发动公安局警察兵变,因指挥失误失败。
    是年,省电话队架通渭(南)大(荔)韩(城)县际联络线,经澄城。
    同年,霍乱(亦称“虎列拉”)流行,传染严重,县西河以西不少家庭人亡户绝。
    22年(1933)7月,因叛徒告密,中共澄城县委负责人张鼎安、雷振东在西安被捕,2月间成立的中共澄城县委随之中止活动。
    24年(1935),国民党政府所属基层政权推行联保制,澄城县设16联198保。
    25年(1936)12月21日,为响应“西安事变”,澄城各界民众5000多人于县城集会,成立抗日联合会,发出拥护张(学良)、杨(虎城)八项主张通电。当晚宣布成立抗日牺牲团。
    30日,张绍安率保安大队起义抗日,率部开往县北崖畔寨。赵庄联保主任杨荣轩、原东北区民团团长王保坤集结县北武装,围剿起义部队,张绍安、张鼎安、刘仲棣、潘书堂、袁子厚等人壮烈牺牲,是谓“崖畔寨事件”。
    26年(1937),县邮政代办所升为三等邮局。
    8月,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时,途经澄城。各界代表举行欢迎大会。朱德总司令、任弼时政委在会上讲话,号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
    12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吕剑人来澄城视察,在县北组建中心支部,刘振邦任书记。
    是年,将北部山区划归黄龙山垦区。后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正式划定边界线。
    27年(1938)3月,河南人薛全、张国宗与朱福,在河口街开办炼焦厂,始以3号煤炼焦。
    5月9日,恢复中共澄城县委,刘振邦任书记,后由杨力生接任。
    是年,中共洛川特委先后派共产党员吉文超、杨昆来县北发展党员,建立高原、杨庄支部。
    同年,大(荔)澄(城)简易公路修通,县境长度21.5公里。渭(南)大(荔)韩(城)简易公路修通,经县境20公里。
    28年(1939)正月,富商孙培茂于雷家河建培德桥落成。是年夏初,孙又于郊城河建培济桥,次年秋竣工。
    国民党政府所属基层政权改联保制为乡保制,澄城县设9乡88保。
    29年(1940),开明绅士姬辅臣等倡议,恢复澄城县初级中学,富商雷升云捐赠6万元(法币)。
    30年(1941)5月6日,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县城,死14人,毁街房7间。
    同年,尧头镇人李顺典建“圆口井”煤矿,使用畜力提煤。
    31年(1942)8月,陕西省银行在澄城县设立办事处。
    32年(1943),国民党县政府成立澄城地方行政人员训练所,对公务人员及学校教师施行反共的政治与军事训练。
    33年(1944)春,渭(南)清(涧)公路修通,经县境22.5公里。
    5月,壶山乡民联名上告乡长马志德。县长王昭旭以异党罪押3人。共产党员杨生春、张启升、刘振乾上省投诉,张、 刘被省保安司令部捕押。后经省参议员杨子廉 (西北民盟秘书长)、 《秦风工商》(联合版)主笔耿丙光(自古人)、张志贤(善化人)营救出狱,并迫使省政府以贪污罪判处王昭旭7年徒刑。
    6月,中共洛川特委派孟树林来澄城、黄龙,组织共产党员建立革命武装。10月又派刘树合、雷振伯回澄联络共产党员、贫苦农民六七十人,组成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
    34年(1945)1月,澄城县104人受骗参加“知识青年志愿军”。
    2月,澄城县临时参议会成立。
    4月17日,武工队员雷振伯被澄城县国民兵团中队长陈万仁杀害。6月25日,刘树合在黄龙木耳坪被澄城县国民兵团奸细刘薛焕刺杀,武工队员韩兴堂同时遇难。
    是年,澄城县建设科于县西河设农业推广所。
    35年(1946)元月,选举成立澄城县参议会。耿古丞、孙次青当选为正、副议长。
    7月30日晚,中共洛川特委领导的澄城武工队,配合李先念、王震部队中原突围,发动将军庙(属黄龙)乡公所暴动,歼灭乡警备队,缴获长短枪30余支。
    8月20日,澄城武工队经中共洛川特委整编为游击大队。
    10月13日,中共陕西省委派刘振中等回澄,于县北组织武工队。
    36年(1947)7月20日,隶属洛川特委与陕西省委的澄城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澄城新县委,孟树林任书记。同时将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武工队与中共洛川特委领导的游击大队合并,组成澄城县游击大队。
    10月,西北野战军南下,经县北东去。国民党壶山(今冯原镇)、郑公(今王庄、刘家洼乡)、晖福(今赵庄乡)乡公所及所属保公所被瓦解,并建立一(赵庄)、二 (刘家洼)、三(冯原)区人民政府。同时,将游击大队扩大为支队,刘振中任支队长,孟树林任政委。
    19日,澄城游击支队,联合合阳、白水支队,于冯原围歼国民党澄城县民众自卫团季仲贤营,毙敌12人。
    是年,国民党县政府进行户口登记,颁发“国民身分证”。
    同年,韦庄镇铁庄村东发生地裂缝,延伸长度1500米,走向N70°W。
    37年(1948)3月25日,西北野战军进入县境,于冯原摧毁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壶山乡公所,击毙县民众自卫团副团长曹宏基、营长季仲贤。
    3月27日,澄城游击支队配合野战军第二纵队攻克县城,俘虏国民党澄城县长拜志修以下党政军警673人,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500余支。
    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成立澄城县民主政府,孟树林任县长。
    同月,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派视察员张荣阁在韦庄组织国民党流亡县政府。5月,派习勤为县长,张荣阁为副县长。
    8月8日,西北野战军配合豫西陈赓兵团作战,发起澄合战役。9日,歼灭北犯澄(城)合(阳)的蒋胡(宗南)军整编36师。10日,西北野战军再克澄城。
    9月,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进驻雷家庄(属今赵庄乡)。12日至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雷家庄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
    10月5日,西北野战军发起荔北战役。6日至7日歼灭了麇集在韦庄镇、醍醐镇的蒋胡军整编17师48旅、整编38师177旅和12旅36团。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移驻太极村(今属冯原镇),彭德怀副总司令在此发出总结荔北战役经验的指示。
    17日,蒋胡军再占澄城。
    1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次攻克县城,澄城县境全部解放,全县设10区、93乡。后将永丰区划归蒲城县。
    38年(1949)4月19日,第一野战军(原西北野战军)在平城村(今属刘家洼乡)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王震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在全会上的总结讲话。
    5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6区、52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2日至7日,召开澄城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0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澄城县首次代表会议召开。
    1950年 3月15日至18日,召开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9月9日,在第二区第七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10月1日至次年1月25日,完成了一二三四区23乡土地改革。
    同月,取缔反动会道门“一贯道”,镇压道首翟子云、阎志仁等4人,逮捕66人,判刑管制14人。
    1951年 2月15日至4月10日,完成全县土地改革任务。
    3月,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先后破获以宁小红为首的阴谋暴动案、“中国救世青军”、“反共救国军”等反革命集团案。
    5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全县捐款2028万元(旧人民币)。
    12月,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中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不久在工商界开展“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物、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1952年4月结束。
    1952年 1月,省投资50万元在寺前镇修建完全中学一所,1953年秋招生。
    春,麦蚜成灾,茨沟以南尤甚,每人每天可扫蚜三斗余。
    9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澄城县首次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冬,农村查田定产,全面丈量土地,颁发土地证。经清丈,全县共有耕地106.85万亩。
    1955年 7月1日,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计有34452户,145902人。
    7月27日3时,暴雨成灾,尧头河口街被淹,洪水淹没工商摊点与农户74户,死22人,倒塌房屋73间、窑6 孔。
    9月,在柏社村建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王晋升。
    1954年 3月19日,进行首次基层选举,参加选民74116人,占总人口49.25%。
    6月18日至7月2日,中共澄城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
    8月,兴建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林伯渠为烈士纪念碑题词: “千秋昭著”。
    是年,第一次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至1958年发行5期,共发行公债171.16万元。
    1955年 3月,澄城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澄城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元月,全县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运动。
    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7个乡。
    4月19日至22日,中共澄城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月26日至31日,召开澄城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是年,全县建成225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 5月,全县分期分批下放干部插队落户,进行劳动锻炼。
    6月,开始反右派斗争,全县参加整风人数1771人,划右派分子21人。
    9月,省投资2万元,县财政投资1.5万元,建成地方国营澄城县面粉厂,日产面粉1万斤,这是澄城县第一个县办国营工厂。
    12月1日至5日,中共澄城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与黄龙、蒲城、合阳县交换了部分村庄。
    1958年 5月1日,于县西河上游动工修建“五一水库”。全县先后上劳力1.2万人。1959年元月竣工,引水上原。
    23日至27日,澄城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8月,全县开展“反坏”运动,逮捕30人。
    9月,撤销17个乡建制,成立17个人民公社。
    同月,掀起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
    12月31日,撤销澄城县建制,将茨沟以南地区划归大荔县,其余地区划归蒲城县。
    1959年安置三门峡库区大荔县朝邑、平民两公社移民2.5万余人于16个公社。
    1961年 9月1日,恢复澄城县建制。
    10月15日至17日,召开澄城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2月29日至31日,中共澄城县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县后,接续蒲城大县的届次)召开。
    是年,建成澄城县水电站。白天供县城生活用水,晚间供部分机关照明。
    1962年 3月,调整所有制,238个生产大队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保留城内、樊家川、蔺庄河3个大队核算单位。
    3月19日,设立壶梯山林场、国营配种站、县拖拉机站。
    1963年 3月,全县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5月30日至6月2日,澄城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夏,大雹,最重者达6.65公斤。代庄、长城头一带损失严重。
    7月21日,在刘家洼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下简称“社教”)试点。
    9月28日至10月1日,中共澄城县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
    11月1日,在赵庄、罗家洼公社进行第一期“社教”。
    1964年 3月1日,在安里、王庄、尧头公社进行第二期“社教”。
    6月15日至7月15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44610户,225327人。
    12月,渭南地区在澄城县召开水土保持现场会。
    1965年 7月21日,暴雨成灾,茨沟南尤甚,死6人,倒房百余间。
    10月20日,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召开关中旱原地区农田基建澄城现场会。会议认为澄城县是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的一面红旗。澄城被列为西北40面红旗之一。中央水利电力部将澄城水土保持工作成就拍照,并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水利馆展出。
    11月8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向所属7省(区)与重点县(旗)发出《关于学习推广陕西省澄城县大样板经验的信》。
    12月24日至26日,澄城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66年 6月,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文化大革命”开始,文教系统开始贴大字报,批所谓牛鬼蛇神。
    7月,开始“一斗、二批、三改” (斗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斗批改对象举办学习班,剥夺自由,残酷斗争,对所谓牛鬼蛇神隔离反省,时称关进“牛棚”。
    8月,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各单位开展所谓“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10月,出现“红卫兵”组织,大破所谓“四旧”(当时称为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部分县级领导干部被揪出戴高帽子游街。
    11月,全县中学生数百人赴北京、延安等地“革命串连”。
    11月7日,全县召开两万人参加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
    是年,旱象持续280天,为解放后17年所未有,全县颗粒无收的耕地面积达15.3万亩,减产粮食4113万公斤。
    1967年 2月,“文革”造反派组织开始夺各级党委的权。中共澄城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机关瘫痪。
    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澄城县人民武装部开始介入“文化大革命”,组成“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
    同月,澄城中学造反派分化为“革命大联合指挥部”(“革联”)、“促进革命大联合指挥部” (“促联”)。全县职工、干部、社员群众大都分别加入一派组织,打、砸、抢事件时有发生。
    1968年 2月,黄龙县一派造反组织抢走县人民武装部步枪百余支。
    同月,本县一派造反组织抢走县人民武装部部分枪枝。
    5月,澄城县一派造反组织武斗人员参加渭南武斗,死5人。
    9月11日,澄城县“文革”政权——“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成立“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
    10月,西安市知识青年900余人来县插队落户。
    1969年10月1日,石堡川友谊水库工程破土动工。1984年完成水库、干渠扫尾工程。共计完成土石方1000余万立方米,投工1633万个,投资达3千万元。
    12月,西北局机关和西北局党校90余名干部(其中地师级6人)下放澄城县插队落户,劳动改造。1973年后,大部分人陆续调走。
    1970年 2月,澄合煤炭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澄合煤指)在本县成立,迁入县境的职工5000余名。
    3月,动工兴建尧头斜井,设计年产30万吨原煤,采掘、提升、装车、外运全部机械化。1973年缓建。1977年7月恢复矿建,1978年12月26日投产。
    11月,修建胜利水库,1974年11月建成,设施灌溉面积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千亩。
    1971年 6月24日至28日,中共澄城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
    1972年设城关镇。
    5月,澄合煤指建董家河公路桥,长30米。
    5月,建成澄城县固市苗圃。
    1975年初,县城拓展街道,建南北大街,长2500米,宽15米。
    同年,陕西省139煤田地质勘探队迁入本县。
    同年,建澄城县砖瓦厂,年产机砖1千万块、机瓦37万页。
    1974年 2月,开展“批林批孔” (批判林彪、孔子)运动。
    5月,澄合矿务局成立,澄合煤指撤销。
    10月,建成茨沟桥,长30.4米。
    1975年大旱,伴有雹、霜、虫灾害,26万亩麦田成灾。
    8月,陕西省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破土动工,澄城设施灌溉面积16万亩,1982年抽水站试水,1985年正式提水灌溉。
    1976年 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县城人民冒雨举行追悼会。
    10月,县城万人集会,庆祝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胜利。
    11月,交道公社修建温泉抽水站,1983年建成。灌溉面积2万亩。
    是年,遭受旱、涝、风、雹、霜、虫灾害,受灾面积61万亩,死10人,伤亡牲畜24头,倒房3400余间。
    1977年 6月,澄城县制药厂开工兴建,1979年建成投产。
    10月,建成澄城县第一座电视差转台。
    1978年 5月,澄合煤专线正式通车。
    5月26日至28日,澄城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同月,中共澄城县委设立机构,平反冤、假、错案,为55人平反,676人摘掉“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帽子,29人纠错。
    是年,连降两次大暴雨,伴8级大风,雨量达230毫米,死5人,塌窑400孔,冲毁桥梁、道路、渠道多处。
    1979年 5月,建成澄城县电影院,建筑面积1402平方米,设置座位1100个。
    9月24日,在业善公社坡头村,发现西汉铸钱遗址。
    1980年春,大旱,与1979年冬连旱248天,降雨量仅0.9毫米。
    9月5日至8日,中共澄城县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12月26日至30日,澄城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澄城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时,撤销澄城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澄城县人民政府。
    1981年 5月2日,中共澄城县委提倡专业承包责任制。此后,农村逐渐划分责任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月,开始地名普查。1984年编纂出版《澄城县地名志》。
    7月,创办澄城县农职业中学。
    10月,投资10万元,创办澄城县幼儿园。
    1982年 7月1日,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共66606户,326211人。
    10月,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
    1985年 10月,投资70万元,建成澄城县剧院,建筑面积2808平方米,池座1230个。
    12月,澄城县民间美术普查征集汇报展览在西安市展出。
    1984年政社分设,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乡人民政府;撤销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村民委员会;撤销小队“革命领导小组”,成立村民小组。全县设14乡、4镇、260个行政村、1449个村民小组。
    1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澄城县委员会成立。
    5月,联合国援建2697工程(即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乌牛灌区剩余工程)。
    同月,交道乡农民葛振兴开办振兴运输公司,成为全县第一个客运专业户。
    9月7日至11日,澄城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2月,县塑料厂引进意大利奥孟公司两条双罗杆挤塑机生产线。
    是年,经有关部门鉴定,本县儿童计划免疫达国家标准,是西北五省区达标的10个县之一。
    1985年 5月,澄城县民间美术普查渭北拴马石艺术考察成果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
    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县视察。
    同月,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局将澄城在西安的澄城会馆价拨给澄城县人民政府。1949年5月澄城会馆为军事管制委员会统一接管,后移交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局管理。西安市房地产管理局将原有建筑物更新。计建筑面积377.44平方米,折价款11.2万元。
    9月,投资170万元,修通县城中心街,长2470米,宽15米。
    冬,中共澄城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建平原农桐间作林网,至1986年春总计栽桐树191万株,总投资215.34万元。
    1986年 “五一水库”引水工程竣工,向县城供水。
    4月,中共澄城县委号召农民在责任田内栽培苹果树。冬,从礼泉、大荔引进秦冠、红富士幼苗210万株,县财政局给每亩幼苗有偿扶持20元,全县栽植苹果树3万亩。
    同月,全县综合治理社会秩序。县级机关抽调200余人,深入乡镇。经7个月工作,调处民事纠纷641起,查获刑事案件201起。县政法委员会因此受渭南地区表彰。
    8月,由西北农业大学和县科委联合承担的渭北旱原小麦增产技术综合研究攻关科研项目,在陕西省农村科技大会上获特等奖。
    是年,澄城县雪茄烟厂生产的低焦油安全过滤嘴钟楼烟获轻工部第20届旅游产品金质奖。
    1987年 6月,投资470万元,修建澄城大市场。市场占地74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是县城的商业贸易中心。
    同年,台湾同胞开始返乡探亲。到12月底,共接待9户13人。
    1988年 1月5日,澄城县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产煤县。
    1月28日,《澄城周报》创刊。
    2月13日,赵庄乡新庄村被列为国家外贸辣椒生产基地。
    5月8日,广播电视局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架设竣工,并投入使用。
    8月20日,澄城县被确定为全国煤电联营县。
    10月5日,国家林业部给澄城县颁发了“平原绿化先进县”铜质奖牌和“达标”证书。
    11日,省政府发给澄城县苹果基地建设合格证书。
    15日,澄城县大市场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1989年 3月10日,县卫生局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本县被评为全国计划免疫先进县,国家卫生部予以通报表扬。
    7月28日,澄城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
    9月10日,澄城县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
    同月,澄城县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
    10月22日,投资1159万元的澄(城)白(水)公路沥青路面铺设工程全面竣工,并投运使用。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