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陕西秦腔

周至秦腔名演(群星璀璨)

时间:2014-6-21 9:21:17   作者:任齐斌   来源:陕西文史   阅读:8578   评论:0
内容摘要:周至秦腔历代名角: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努力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有所创新。
第三章  群星璀璨
 
  在周至秦腔历史上,各戏班都能按行当建置,设立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努力在唱腔、表演、化妆造型等方面有所创新。
  我县秦腔名演经常表演的剧目大约有三百多本,内容广泛,数量众多,故事复杂,情节曲折。主要有《双锦衣》、《双罗衫》、《二进宫》、《三滴血》、《五典坡》、《八件衣》、《八义图》、《十五贯》、《十八扯》、《软玉屏》、《游龟山》、《游西湖》、《游地狱》、《玉堂春》、《白玉楼》、《窦娥冤》、《破宁国》、《金沙滩》、《苏武牧羊》、《铡美案》、《狸猫换太子》、《法门寺》、《棒打无情郎》、《乾坤带》、《黄河阵》、《卧薪尝胆》、《闯宫抱斗》、《状元媒》、《回荆州》、《玉虎坠》、《打銮驾》、《出五关》、《转昌壶》、《抱火柱》、《赤桑镇》、《王连哭五更》、《司马拜台》、《走雪》、《烙碗计》、《黄天荡》、《卖华山》、《黄鹤楼》等,有些剧目是台台必演。但是,不少剧目已经失传。 
 
(一)成熟老练的生角
  生角是秦腔的一个主要行当。分为老生、须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等。
  雷大坪,广济大坪村人,清末在华庆班领班多年,人称雷班长,在西府和陇东一带颇负盛名。他主工须生,以唱工见长。20岁时因倒嗓,离开戏班,在家务农和修筑周至城墙过程中,将“周至腔”与“礼泉腔”揉合起来坚持调嗓练唱,经两年多的苦练,终于练出了独具一格的西路老生唱腔。以孔明、关公、岳飞戏见长,出演的《赵德胜带箭》唱腔,人称绝调,尤以自创的“跑马”、“打秋千”、“骑骆驼”等特技表演经常赢台。
  李炳南(金娃),鸿盛班领班,我县清代著名须生。嗓音宏亮,表演大方,以扮相清俊威武和身段动作优美出名,舞台演出的综合性效果好,驰名西北各地。代表剧目有《大报仇》(饰刘备)、《四进士》(饰宋士杰)、《金沙滩》(饰杨继业)、《铡美案》(饰王延龄)、《烙碗计》(饰刘志明)等。
  刘金库,艺名有娃子,民国时期三星社演员。工小生、须生,唱腔苍劲酣畅,运音得当,情真味浓。所饰《周仁回府》中的周仁、《游西湖》中的裴生、《蝴蝶杯》中田玉川等,表演形象逼真,绝招之多,为人称道,西府观众常常叫好鼓掌。刘后来离开三星社,组建了武功秦兴社。
  高登云,又名舍娃,太白社名演员。嗓音清亮宽厚,道白清晰,行腔沉稳,富有韵味。拿手戏是《拷红》,后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光蛋,须生,音色好,重情感,唱戏经常给肖若兰当配角。小生贾志敏、焦秀成、马连成、刘志远,须生邸德民、郭效民,周忠祥等,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这些周至演员为猛进剧团增光添彩。
  吴新民,小名召秦,四屯镇下三屯人,著名须生。学成于王唐村刘喜戏班,唱腔声情并茂,动作舒展大方,台架好,功力深。更绝的是双指弹耳胡特技,潇洒飘逸,至今无人能出其右。《闯宫抱斗》中的梅伯、《打王强》中的吕蒙正、《八件衣》中的杨廉、《葫芦峪》中的诸葛亮等角色,他都演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至今在老观众中常常乐道。尤其是在《卖华山》中的赵匡胤,更是别具一格。故县城以西有句歇后语:“召秦的卖华山---单另的样法。”
韩振民,豆村王家班演员。工文武须生、红生,表演潇洒,唱腔优美,字正腔圆。后来成为县剧团的骨干演员,他扮演《金沙滩》中的老杨业,获咸阳地区表演一等奖。
乔德福,又名定娃子,与韩振民同团。工文武须生,以表演精湛、技巧娴熟、嗓音洪亮而著称,最擅长官衣生纱帽戏,后来西去兰州市秦剧团。 
   1953年成立的周至县剧团,也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演员。于冬梅,最为著名的女小生。在上世纪五、六十代,可以说
是家喻户晓,名噪一时。当时,群众对县剧团知名度高的演员有
四句顺口溜:“代秀芳(正小旦)的三击掌,黑豹(舒新勤 须生)
梅伯把宫闯,冬梅的详状人爱看,还有药药(郭凤贤 正旦)的秦香莲。”
高广杰,有相当实力的著名须生。县剧团原业务副团长,退休后仍活跃在秦腔舞台上。他出身秦腔世家,嗓音浑厚,表演规范,所扮演的赵匡胤、杨继业、黄飞虎、刘彻、杨波、刘延昌等一大批须生行的重头角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先后五次参加过陕西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戏曲晚会。
刘随社,哑柏上阳化人,著名须生演员,是继高广杰之后县剧团须生行当的台柱子。他扮相俊美,嗓音高亢洪亮,做工稳健扎实,表演大气细腻,大板唱腔响遏行云,扣人心弦。后调入秦腔最高学府---省戏曲研究院。现任眉碗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在西北广大观众中享有极高声誉。
 
(二)委婉细腻的旦角
  旦角是秦腔又一重要行当,分为正旦、小旦、花旦、武旦、老旦、闺门旦、泼辣旦、贱旦和媒旦。
  明代秦腔男女演员齐全,后来因受传统观念及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妇女不能登台演戏,女角均由男人扮演。1945年后,我县有的戏班才开始招收女演员。
  王兰卿,周至县城人,自幼随父亲王锦学艺,吹弹歌舞,所事皆通,明代弘治年间,嫁给县城庞家为妻。由于倾心张家戏班班主张附翱,后嫁张附翱为妾,献身于秦腔艺术事业。她唱做俱佳,其情感人,出色的表演艺术,为西府剧坛之冠,成为明代中叶最著名的秦腔演员,也是我县秦腔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位女演员。张附翱病死后,王兰卿悲痛欲绝,又有富家郎慕兰卿才艺,欲娶为妾,兰卿贞烈无比,服毒自杀以殉情。康海为了纪念张、王,写成杂剧《王兰卿传》上演,成为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力作。
  张氏,康海继室。出身乐户,能唱善舞,声振秦中。明代弘治年间,在康家班教授康海、王九思创造的“慷慨悲壮、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康王腔”。培养出较有名的演员双蛾、小蛮、春娥、端端、雪儿、燕燕等,深受观众喜爱。拥有“随身四帅”:金菊、小斗、芙蓉、彩莲等一批技艺超群的歌儿家伎, 因“歌有新词、舞有娇姿”而红极一时,对秦腔发展影响很大。
    姚琐儿,又名姚朱,小名素兰,马召黑水峪人。乾隆时秦腔著名男旦角演员,入曲部江东班,所扮演的角色维妙维肖,号称秦腔三绝之一。乾隆四十年因其弟被父母卖给村中富户为奴,姚琐儿请巡抚幕僚严长明给周至县令写信,琐儿以数倍之金赎回其弟。姚回到周至县城,县城的人慕其风采,群聚观看,数百人挡住车马,姚进入衙署,千余人拥入,县令派兵护送才回到家中。姚下田劳作,邻里一睹为快,邻近数十村人互相转告,前来观看。琐儿不胜烦苦,在家不到一年就返回长安,乾隆四十三年患病亡。
  新润子,清咸丰、同治年间华庆班著名艺人。长于刀马旦,喜唱吹腔与昆曲,时人歌赞曰:“新润子身带多少宝,《泗洲》、《降香》、《收三霄》;《水漫金山》真个好,《跑马》、《打秋》实在超。”
   宝宝,人称嫽宝宝。民国时郭英戏班名重一时的小旦。人样标致,以善唱、善做而有名,吹火功夫独到,民间生动地描绘为“看了宝宝的《走雪》,做起活来不用歇”。朱来娃、张奶奶、陈志美等,为同时期的鸿盛班男旦演员。
  石头娃、水水娃、庄稼汉娃,均为太白剧社先后培养出的著名男旦角。石头娃长相比一般的女人还俊俏,嗓音好,动作柔美,在《走雪》中演曹玉莲,走路比女人还好看。水水娃的《三上轿》,音质优美,表演细腻,非常像女人。庄稼汉娃表演的《贺氏骂殿》,凭着逼真、激昂的表演,名震一时。
万娃,人称“楼观红”,豆村王家班社花旦。他扮相俊俏、身段利落、嗓音清亮,感情充沛,技巧性强。他的《王娟娟点炮》、《杀狗》、《卢林捡柴》最拿手,所饰演的人物逼真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猛进剧团的花旦赵甄华(辣子红)、白正易,正旦高符中、肖明华、贾善华,小旦黄有林、姜迪华,武旦张月华。刘喜戏班的正旦韩林娃、小旦赵义华等演员都比较有名。
    范绮云,马召西富饶人,是我县民国时期第一位秦腔女旦角,初唱时间比史料记载的秦腔第一女旦孟遏云还早。嗓音清亮,以其行腔委婉,风姿妩媚,功底扎实。善于刻画人物的身份、气度和性格,誉满周至,后来自己创办了宜春剧团。
肖若兰,秦腔表演艺术家。1934年9月出生在西安市未央区含元殿村,祖父演皮影,父亲肖筮易是易俗社七期学生,工青衣小旦。肖若兰6岁学戏,人称“八岁红”。她受过王天民、封至模、李正敏的指教真传。1946年随父亲到猛进剧团演戏,拜十七师师长何文鼎(广济小麦屯人)为干父,在我县许多村子演戏。至今,周至许多老人对肖若兰、苏蕊娥等人的唱戏情景记忆犹新。
    在中国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评选活动中,我县有三位名旦分别获此殊荣,为家乡赢得了美誉。她们分别是:
  侯红琴,侯家村镇渭洲村人。1971年出生,1985年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师承秦腔名家肖玉玲,工正小旦。演唱委婉缠绵,韵味深长,念白字正腔圆,抑扬有度。台风沉稳,扮相俊美,音域宽厚,行腔圆润甜美。2000年5月,荣获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任西安市秦腔剧院副院长兼三意社社长。
   屈巧哲,集贤镇邵家堡人。原是我县变压器厂业余剧团的演员,1980年考入甘肃张掖艺校,师从“七岁红”王毓芳先生,工正小旦。毕业分配到七一秦剧团,1985年底调入青海西宁市秦剧团,任艺术总监。其代表作《赶坡》屡获大奖。她不仅有副得天独厚的“金嗓子”,而且扮相俊雅端庄,身材高挑婀娜,擅长扮演带悲剧色彩的古今妇女形象。2009年5月,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李淑芳,艺名小若兰,1968年8月出生于广济镇团结村。八岁时便随农村的“自乐班”四处演出。1985年考入周至县剧团,1988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肖若兰为师,成为肖若兰的关门弟子。她的唱腔委婉,嗓音纯正,韵味淳郁,承袭了肖派鼻腔共鸣的唱腔,1998年调入易俗社。是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她所主演的肖派名剧《藏舟》、《河湾洗衣》、《数罗汉》等在西北戏迷中有极高的声誉,并且深受秦腔界专家一致好评,是少有的业内外共认的著名小旦。她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最年轻的传承人。
 
(三)五抹六道的净角
  净角俗称“花脸”、“花面”,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
候大豹,清朝同治年间鸿盛班的花脸,我县早期著名的净角。
王生云,艺名纪娃子,马召人,民国时期西府秦腔净角泰斗。三星社名演,工大净,气足声洪,霹雳怒吼,吐字清晰响亮。其拿手戏《斩单童》、《甘露寺》、《黑叮本》、《打銮驾》,人称潼关以西没有第二个。表演朴实自然,塑造的人物形象,神形兼备,性格各异,尤以出演的单童最有名。化妆功夫过硬,一分钟就能画出脸谱。
齐升民、王省民,猛进剧团的大花脸。赵义忠,猛进剧团的二花脸。他们都功底扎实,演技过硬,各有特色,非常有名于当时。
  王兴国,豆村王家班社二花脸,套路娴熟,表演《芦花荡》闻名遐迩,被誉为“活张飞”。
 王半吊,太白社大花脸,表演端庄,音域宽阔,韵味纯正,架子功扎实。
野骡子,又叫韩娃,太白社二花脸,刚劲豪爽,喷口有力,性格火爆,架子功好。
豹子,东阳化人,城关文工团花脸演员。上世纪六十年代颇有名气。他扮相大气,嗓音高亢,在老年观众中口碑颇佳。后进入甘肃庆阳剧团。
 
(四)演技高超的丑角
  丑角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俗称“三花脸”,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传统剧中丑角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
李清彦,马召红岩头人,初学净角,后改学丑角,均无名气。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记忆力超常,可以几乎一字不漏地唱出48本古典戏,剧团演出时,缺少什么角色,他都能替补,人称“戏背篓”。1984年突然亡故,十分可惜。
阎振俗,猛进剧团的丑角。早年曾在周至多地进行演出,寓庄于谐,笑中藏机。阎振俗塑造了《白先生看病》中的白先生、《法门寺》中的刘媒婆,《窦娥冤》中的张驴儿等众多的不同个性的丑角形象。同团的牛东武、张毓芳、常新智等丑角诙谐幽默、风趣机智,亦深受观众喜爱。
乔慷慨,著名秦腔丑角,早年在周至县变压器厂演戏时,即拜秦腔丑角大师阎振俗为师。在《祝福》中扮演的卫赖子一角,受到好评,随后进入铜川市剧团、西安易俗社工作。他的表演风格自然大方、丑而不俗,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动作滑稽有趣,让人百看不厌。同时,他善于钻研,好多段子、小戏都是自编自演。
  张武宏,西安三意社著名丑角。1972年生,1984年学戏,是楼观戏校培养出来的高才生。1989年进入耀县剧团工作,1995年调入西安市五一剧团,以贫丑、方巾丑、袍带丑见长。他嗓音宏亮,吐字如珠,快而清晰。他常演的剧目有《拾黄金》、《教学》、《打沙锅》、《杨三小》。
  
周至秦腔名角荟萃,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员。他们的表演或朴实粗犷,或细腻真挚,做到了声情并茂、以情动人,很多演员成为西北五省剧团的主角,在秦腔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像颗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秦腔的历史天空,为秦腔艺术留下了诱人的魅力。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