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战马飞腾而来,到了山脚下一声长啸停下了,从马上跳下一位将士,跑上山来。
将军的脸上立时布满了阴云,这已经是第九个回合了,他百战百胜的历史不能在这里改写。
“此何许人也,这么顽强,我军已经战过九回合了,仍是不能取胜。”将军的目光有些迷茫,又有希望与土地。
“回将军,此人擅长法术,所以将军屡战不胜。”看着将军威严的样子,土地有些害怕,身子都有点颤。
“微臣愿往。”
将军客套了一番,说明了请他来的意图。
大圣一听,“老孙愿往,收拾这些毛贼不在话下,想当年我老孙啥样的妖怪没见过。”他又谝起大话来了,多少次都是神仙帮忙。
将军岭地处尤凤岭与白鹿原的连接处,白鹿原像一个大南瓜,这里就是南瓜的臀部。它是尤凤岭的一个支脉,它的主峰叫荆山。这里是一鸡鸣三省的地方,连接着安村、前卫、大寨、小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别怪汉代就在这里驻军。
荆山原先是和尤凤岭连接的,五八年修红旗渠时炸开的,使它成为独立的山体,它的南边也被人们劈开,只有北边完好无损,山的南边是一条沟通向岱峪河。这里向西北有一条沟通向辋峪河,山下是陶峪河村,这里是秦岭山脉与白鹿原唯一连接的地方,土质极差,沙石,坡陡,农耕十分困难。勤劳的将军人们祖祖辈辈不知在这里洒下多少汗水。他们辛勤的输出喂肥了这里贫瘠的土地。
每逢农耕收获季节,男男女女用肩扛、用扁担挑、用绳背,他们艰难地爬着,踩着脚下又陡又滑的土地,像牛一样喘着气,头上的汗水就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咕喽咕喽往下淌。就是到了机械化已经普及的今天,这里的土地也难以用机械耕作。
山的南边坡体地下是实底表面是虚土,容易滑坡。山的西边就是荆峪沟,沟中有一河水叫荆峪沟水,也叫长水《水经注》有记载。将军的“长水校尉”就是由此得名。荆峪沟水就是从荆山脚下的毛家十字发源的,这里不但是荆峪沟水的发源处也是荆峪沟的发源处,荆山的土质是山体沙石土质,毛家十字和郭家阴坡接壤处向下及整个白鹿原的土质就不一样了,成了黑乌土,土质就肥沃了。
将军村的交通极为便利,从杨庄过来的水泥路从荆山下直通小寨镇的牛角沟而去,从学校与杨将路接通的下坡路直通环山路,环山路隧道就从荆山底下穿腹而过,随着影视城旅游业的发展,又在荆山脚下修了白鹿原观光路,更是方便。现在又在荆山脚下荆峪沟新修了一条柏油路从村办公楼门口到荆峪沟直到蓝汤路。
这里不但交通便利而且还是岱峪水库和李家河水库枢纽之处,控制着向北塬、南塬、荆峪沟和白鹿原影视城的供水,分水闸就建修在此。
据《蓝田县志》记载: 荆山,又名将帅圪,县城南8公里处,海拔1000米,因汉代长水校尉屯兵于此,故得山名,南靠尤凤岭,北接白鹿原,为荆峪水之发源地。
荆峪沟河,讹称鲸鱼沟水,古名长水,源于荆山西麓的毛家十字,西北流向,先后汇荆峪沟水、魏家沟水、鹿走沟水、聚仙坊水、韩家沟水、李家沟水,至孟村乡的朱家沟村南入长安界,流长约16公里。再往西北流11公里至灞桥区的高桥西3公里处汇入浐河。
有人歪曲事实说聚仙坊沟是荆峪沟,这些白痴不懂历史就不要胡编乱写,请问哪里是荆峪沟的发源地,那里有荆山吗?既然没有荆山,荆峪沟之名又从何而来?那里只是荆峪沟的一个支沟罢了。
将军村东边与小寨乡的牛角沟连接,西北边凫峪村的六组尤家岭、郭家阴坡接壤,东北和大寨乡的陶峪河连畔。西边与杨木寨村的六组何家沟紧连,站在将军岭白鹿原影视城尽收眼底,南边和小寨乡的老虎沟相接。
将军村以马姓,雷姓,文姓、刘为主。据村中老人说:文姓是从文家坡搬来的,刘姓是从刘家坡搬来的,雷姓是从大寨乡雷家湾搬来的。马姓是两个马,不是一家,至于从哪里搬来没有问出来。
将军村解放前和凫峪是一个保,据过去的保长郭巨宝说,他给将军疙瘩马天孝父子分家说话,因分家不公,马天孝他爸借他的面子打官司。给他塞了五十块钱。叫他给衙门塞。这说明当时将军属凫峪保管辖。
解放后和凫峪是一个村,五八年前属于凫峪村的七队和八队,将军土地贫瘠,打不下粮食,要从凫峪沟分粮,凫峪人觉得吃亏,后来闹分社才把将军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村。
在旧社会,村中最有名的财主是文志珍,他这个人比较善良,以前是教书的后来改行看病,在方圆很有名气。当年有一顷多地是有名的富户,六六年被订为地主,只要一来运动就要整他,解放后把他家的三间房收了改成学校。据说他家老爷在世时差一点就当了县老爷,只是得了病去世了。所以老人们说:迁河的代家坟将军的文家坟出人。到了孙子辈文玉生时也是方圆有名气的医生,当时在陈庄办合作医疗时将军的就是他和刘新民(小名余仓)。他又把手艺传给了儿子文昌,结果没有几年文玉生和妻子及儿子都先后因病去世。将军的学校方便了本村的孩子上学外,凫峪六队尤家岭的孩子也在此上学。这里曾设立过农校,方圆的学生都在此上学。**年合并学校时撤销的。解放初期当干部的有朱清莲初级社、据说大寨李县长是他姐夫,所以就有靠山。五八年修红旗渠时河南林县的代表还来参观过,回去后就动手修红旗渠,人家排除万难修成了,而咱却撂下了,只留了一条平台,到了七八年前后才修成了,现在全部修成暗道。高级社时的支书马天有的大队长。
村中的庙宇有两个,一个现在已不存在,叫文家庙,倒塌的早,现在只有小河沟的丁庙,每当干旱的时候,方圆人就来刮水求雨。七八年前后渠管会就设立在此,现在的房子还在。雷志金曾经在凫峪五队开过供销社,贺耀东(龙寨人)由吴村庙分到这里开办药房。刘新民(小名余仓)曾经在陈庄合作医疗站工作,后来联合凫峪五组施买地,在凫峪三组谢培英家开诊所,因为没有打开局面几天就拾掇了。马庄顺贤在此开过兽医站,后来因给黄沟一家牲口看病出了问题,被女主人大骂一通,引发疾病发作而死。将军村在解放前的老教师有文志珍,解放后有文生华、雷志昌等。
那多年走访了好多老人,才得到一些星星点点的历史,今天利用过节有传染病不能停车之际,在家闲暇把它写出来,留给后人。
人常说: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去年,分开几十年的将军村又和凫峪村合二为一,现在改名为将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