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蓝田村史

蓝关镇营上村、火烧寨村历史概述

时间:2014-6-25 4:19:27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丰镐裔子原创   阅读:4005   评论:0
内容摘要:蓝关镇营上村:在北宋年间,杨六郎(杨延昭)奉命镇守蓝关古道,驻军坡底村南的峣山七盘和辋川的六郎关。营上村一组东方有块叫冒火营的庄稼地,当年的大火就是从这儿的军营里冒出来的,从营上一直烧到火烧寨。至今每逢古庙会时,那一面杏黄大旗上还书写有“焦马营村”四个大字。
蓝关镇营上村
   据民间世代口头流传,在北宋年间,杨六郎(杨延昭)奉命镇守蓝关古道,驻军坡底村南的峣山七盘和辋川的六郎关。其氂下焦赞孟良部驻扎在青泥岭北沿小河河谷一带。营上村一组东方有块叫冒火营的庄稼地,当年的大火就是从这儿的军营里冒出来的,从营上一直烧到火烧寨,这就是火烧连营的传说,故曰营上。至今每逢古庙会时,那一面杏黄大旗上还书写有“焦马营村”四个大字。

村史链接
【村庄简要】
营上村位于蓝田县东南,距县城四公里。近峣山临西河,村东与火烧寨毗邻,东南和王村沟谢家梁接壤,南邻薛家村,西和宣堡隔河相望,北接窑院。辖三个村民小组。现有220户,815人,耕地面积560亩。姓氏有闫、雷、张、李、杜、翟、马、徐、王、薛。      
 
【村庄隶属】
营上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宋朝时,营上属秦道乡。明代属南乡。清代属安民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前,行政区划沿用清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以后,属蓝田县第三区兰桥镇联(乡公所驻地营上,下辖14保,193甲,营上为三保。西安解放后1949年的5月23日,蓝田自卫队起义投诚,蓝田和平解放。在先后调整区划下,营上隶属八易,同年七月建政为区,蓝桥区驻地营上,辖区8个乡。1950年4月,蓝田第一次区划调整时,蓝桥区为第六区驻地营上,辖区9个乡。营上乡为第三乡,下五个村。1956年至1957年8月划归大寨乡辖;1958年9月是天马公社管;1958年冬至1960年更为峣山公社辖;1961年到1967年归大寨公社管;1968年至1980年属大寨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2006年重归大寨乡政府管;2007年至今归蓝关镇政府管辖。
 
【民间传说】
在距县城八里地的峣山北麓,辋川河的东河畔,有个叫营上的村子。村子西边的坡下有一汪偌大的涌泉水,清澈见底,终年不绝,村名生活用水皆取于此,里面仙居着一对千年修炼的金马驹子。每当夜深人静月朗星稀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投下神秘的影子,好像无数银鱼在那跳动,一对金光闪闪的金马驹子像箭似的倏地跃出水面,穿梭在村舍道旁巡营嘹哨,保护捍卫着一方平安,看守着营上东北一组地下金库里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珠宝——金盆。那一串串悠扬悦耳的铃铛声,回荡在幽静的千年古道、辋川河畔和天马山上。
       话分两头:且说西汉末年,皇戚国舅王莽专权,乘贺寿之机用药酒毒死了十四岁的汉平帝,摄政期间又将两岁的孺子婴废掉篡夺王位。他大开杀戒,清除迫害大臣,诛戳刘家宗室,在老臣冒死相救下,刘秀终于逃出虎口长安。他昼宿夜行,一路上步履踉跄饮泉水食野果,顺着浐河来到蓝田的白鹿原,摸黑峪河和焦岱河。为了躲避追兵,刘秀沿着山根底山根下的荒僻野凹由西向东仓皇前行。行走之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轰隆声,好似滚雷由远而近,吼声震天。山上狮吼虎啸,猿啼狼嚎,使人毛骨涑然,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当刘秀慌不择路鬼使神差的瞎摸着来到了轰轰巨响的辋河谷口时,胆战心跳,惊慌失色。但见前有滔滔辋峪河阻拦,后有追兵紧追不舍,人喊马嘶打着火把越来越近,竟一时慌了手脚蹲身在岩石下,藏不住头,卷曲在石皮缝隙掩不住脚。他哪能知道这儿就是当年开国皇帝高祖领大军越秦岭,破峣关的战场。此时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刘秀绝望的仰天长叹:“天杀我也。”欲张开双臂跳下滚滚辋峪河。就在这时忽听空中隐隐传:“长安社稷秧,虎蟒篡汉江;金马佑伏龙,帝都在洛阳。”,忽然空中串铃盈耳,但见两只金灿灿的黄嫖马从篑山腾空而下,一匹竟然奔到刘秀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刘秀翻腾纵身上马,那马顺河飞奔,头上一片祥云落地,化作一座彩虹似的金桥架在了河上。黄骠马驰过金桥,四蹄如飞向北而去。
       另外一匹黄膘马竟把王莽的追兵引到了篑山上,钻进了南山。
       后来刘秀在河南南阳习文练武,招兵买马,趁机起义,在王霸姚期马武的协助下统帅赤眉、绿林义军讨伐王莽,夺回了汉室江山,建立了东汉王朝。
       原来在篑山脚下就刘秀的那两匹黄嫖马,就是仙居在营上金水泉里的一对修炼千年的金马驹子。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金马驹子救刘秀的篑山叫金马山,当今却叫成了天马山,老百姓称竹贵寺,把出现金桥的那个地方叫金桥湾。
 
【村庄驻军】
1935年2月3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进驻蓝田葛牌镇,7月中旬红二十五军撤离蓝田,出辋峪口,途径营上村,在村里住宿一夜。
 
解放前夕兵荒马乱,蓝田县国民政府南迁营上达一年多之久县自卫团驻地,蓝田县代县长,自卫团团长卫玉山就常驻营上。
 
【文物遗迹】     
(1)菩萨庙
       坐落在村中西的菩萨庙,是蓝田县文物管理所主要的保护对象。庙门和竹贵寺的宝塔遥遥相望。庙宇由三进庙宇组成,院内古柏参天,香烟缭绕。院外的山墙石头墙(内砌料姜石)特别引人注目。屋脊蓝色琉璃瓦封顶,室内雕梁画栋,形象逼真,绚丽夺目,风格独特,美不胜收,极具保护价值。每一尊圣像慈祥无比,他们用自己的功德庇护着营上村民的健康和平安。
       据说此庙建于明朝间期。由于营上村处在两河的交界处,早年发大水时,营上村总是难免深受其害。后来人们就自发捐款祈求国泰民安,修建了这个庙解放初扎政府,办学校,十年浩劫中,菩萨庙泥塑被毁。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的庙宇都修建于他们自己所出的那个时代的最鼎盛的时期。直到1994年,村民们重新塑像,后又经过1995年,1997年几次大的修缮开光,菩萨庙才有了今天的兴盛。
   (2)千年古树:三组南有一颗两千多年的古柏树,树身三人合抱有余,四根枝干每根至少有1米多粗。一组李长安门前有一颗千年母子皂角树,县文管所挂牌保护,树叶茂盛,被尊称为营上村的风水树。




蓝田县蓝关镇火烧寨
      火烧寨(huo shao zhai)地处县南八里,属蓝关镇所辖,位于尧山脚下,与营上村相连。南和坡底村毗邻,北与大寨村接壤,远远看去,蓝田县城也尽收眼底。下辖两个自然村,火烧寨和宋家梁,五个村民小组,共计340户,1402口人,占地2020亩,可耕地1360亩,林地400亩。
    村名所来,据民间世代口头流传,在北宋年间,杨六郎(杨延昭)奉命镇守蓝关古道,驻军坡底村南的峣山七盘和辋川的六郎关。其氂下焦赞孟良部驻扎在青泥岭北沿小河河谷一带。开垦红花淤种粮,因而放火烧山。时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只烧得狼奔豕突,雁叫鸿飞,火光月余不息,辉映尧山辋水数十里,故得火烧寨此名,沿用至今。

村史链接
1.【本村地图】
(蓝关镇?火烧寨村)西安市蓝田县村名来历

2.【六大姓氏】火烧寨有六大姓,一至四组以费、张、李、马、刘、段为主,费姓和张姓各村都有。五组九姓八脉,张、宋、邢、田、郭、惠、牟、李、王。费家大约在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由外地迁入,捷足先登,住村东最高处水泉旁,至今450年了。后张姓迁来住窑窝(腰窝),李户来早住堎上,马家来迟住坡下。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刘家由阳坡头搬来住枣刺林,段家住独庄子,回族兄弟住村外回回庄,如今已无回族人。
 
3.【三梁两沟】火烧寨村和宋家梁同为一个行政村,过去基本靠天吃饭,跟碌碡过年。平地不多,水地仅河道有百十亩,现已被分得支离破碎,全成旱田。70%土地为坡地,分别在“三梁”(后梁、马岭梁、宋家梁),“二沟”(罗沟、田家沟)。

4.【老庙】清乾隆初(1736年),村内集资修庙一座,坐西向东,人称:四柏一石井,圣地观世音,延嗣佑百姓,娘娘药王孙。庙宇四进三院,大雄宝殿三间供观音菩萨和“老爷”关圣帝君,殿前左厢房安送子“娘娘”,右厢房置“药王”。大门内南钟架上吊有逾千斤铁钟一口,晨钟暮鼓引来十方居士、香客参禅拜佛。庙内古柏森森,百鸟婉鸣,可惜五八年钢大炼钢铁,铁钟被村人砸毁铸铁,众神像请出大雄宝殿,砸毁,庙宇改作学校,香火不再。
 
5.【驻军】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的当天,解放军十六师联络科长胡田勋奉命从西安到蓝田,策反民团起义。当时团长卫玉山驻扎在营上村,火烧寨则驻扎着郑春霆的队伍。胡田勋与三营长贾德民一起先去了火烧寨郑春霆营驻地,与郑春霆一同去见卫团长。经反复商议,调集队伍进县城,几经周折后,在解放军的配合下蓝田县城于5月23日和平解放。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