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品味陕西
  •  2020-1-29 9:16:17

    正月初五“赶五穷”风俗

    正月初五“赶五穷”风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阅读全文>>
    标签:破五 
  •  2019-11-1 22:53:01

    从西安回族方言、习俗看西安回族的渊源

    从西安回民方言、习俗看西安回族的渊源:统计,陕西回民在清末同治年间以前,“人数不下四百万,关中地区各村各镇遍布回族的庐舍田园”,而经过满清贵族及其走狗的残酷镇压之后,“关中地区回民所剩无几,仅陕西还有20余万,西安有4万余人(1936年数字)”。根据1983年全国人口普查情况,西安市城内的本地回族仅两万两千余人,居住在西安市城内西北隅,现在虽然人口较少,... 阅读全文>>
    标签:西安回民 
  •  2019-9-18 20:38:19

    洛川阿寺村拧鼓

    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寺村拧鼓:阿寺村拧鼓洛川蹩鼓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腰鼓、蹩鼓、胸鼓)之一。 阅读全文>>
    标签:阿寺村 拧鼓 
  •  2019-2-18 8:10:18

    【周至民俗】元宵观灯,耍社火!

    周至民俗:元宵观灯,耍社火.社火的形式很多,各村各有特色,各有绝招,集贤打社火,终南烧社火,历史悠久,場面气势宏大,锣鼓表演特色热火。哑柏青瓷焰光社火,独树一帜。 阅读全文>>
  •  2019-2-14 11:34:34

    民国西安各地神团

    民国西安各地神团(雁塔神团|宋老九神团|长安宋登贤神团):民国时期,今雁塔辖区东部部分村寨建有神团,以防匪防盗为宗旨,团规严密。武器以大刀、长矛、梭镖为主。平时在村分散练功,有事村寨相帮。 阅读全文>>
  •  2019-2-7 20:07:40

    唐代、宋代、明代西安行政管辖

    历代西安演变:唐玄宗把雍州改成了京兆府,统领关中22县,衙门就在京城长安。北宋时期京兆府统领关中14县。南宋时期,关中成了金国的地盘,金国的京兆府统领关中12县。元朝初期,京兆府沿用了金国的12县区域。明朝洪武二年奉元路改置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管辖地域更是升到了6州31县。 阅读全文>>
    标签:明朝 西安府  
  •  2019-2-4 20:46:55

    周至老汉话除夕!

    周至老汉【屈毓晓】话除夕:春节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的一面镱子。春运人口流动量在逐年减少,说明就近创业,农村脱贫,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农村经济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有吃有穿有钱花,谁愿拋家舍子,为挣钱奔波在异地他乡。 阅读全文>>
  •  2019-2-4 20:26:07

    新年快乐!陕西渭北大年三十民俗

    2019新年快乐!陕西大年三十民俗:【贴春联】、除夕祭祖俗称【请先人】、【煮饺子】 阅读全文>>
  •  2019-1-20 15:10:34

    传统木板年画展

    西安高家大院1月18日"让年画回归春节-满门增幅”传统木板年画展。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阅读全文>>
  •  2019-1-8 19:58:15

    潼关古战船--非物质文化遗产

    潼关古战船--非物质文化遗产:潼关古战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舞蹈,有浓厚的民间傩仪和传统世俗遗风。 阅读全文>>
  •  2019-1-5 19:57:02

    潼关黄河老腔

    潼关黄河老腔起源于黄河岸边,由黄河码头船工喊号子演变而来,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标签:潼关 黄河老腔 
  •  2019-1-2 12:56:15

    渭河滩论古关中汉子 

    陕西历史上的那些枭雄们:张蒂、张云山、党拐子、麻老九、郭自兴、杜聿明、赵寿山、李登贤、 阅读全文>>
  •  2018-12-16 16:01:40

    陕西人都是从哪些地方迁移而来

    陕西人历史多次迁移:陕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渊源久远。陕西人来源最为复杂,纯粹的陕西人后裔几乎没有。现在的陕西人,关中地区,渭河南岸一线多湖北移民后裔,包括户县,周至,高陵等地,渭北的铜川,富平,蒲城,澄城和东府的大荔,朝邑,合阳,韩城多为山西,山东,河南移民后裔,陇海铁路沿线多河南后裔。 阅读全文>>
    标签:陕西人 迁移 
  •  2018-12-15 12:30:52

    老朝邑的故事

    陕西老朝邑前世今生:黄河咆经韩城芝川,合阳洽川,来到大荔东部,这里河面由原来不足百米,变为宽约几公里的水面。这里,便是有名的三河湿地,历史文化名城朝邑。朝邑,旧称临晋,朝坂,河西,左冯翊,南五泉,华原。,《史记》记载,水曰河,祠临晋。秦始皇在朝邑建祭祀黄河河神的庙宇,隋唐宋元沿用。朝邑河祠与天坛地坛一样全国唯一。 阅读全文>>
    标签:朝邑 临晋  
  •  2018-12-12 16:59:12

    大秦帝国的十六座离宫都有那些

    秦始皇统一全国,因渭河北岸秦都咸阳宫室太小,又在渭河南岸修建阿房宫。秦国的十六座离宫:秦-梁山宫、秦-甘泉宫、秦-棫阳宫、秦-萯阳宫、秦-蕲年宫 阅读全文>>
  •  2018-10-14 7:33:17

    韩城秧歌

    宋元之交时秧歌进入韩城当,在明清之际进入了它的发展鼎盛期。 阅读全文>>
    标签:韩城 秧歌  
  •  2018-8-6 12:47:00

    西安草滩历史概述

    草滩街道辖草滩镇居委会,华山分厂家委会,东兴隆一村、东兴隆二村、东兴隆三村、东兴隆四村、东兴隆五村、李家街、韩家湾、杜家、吕小寨、老洼滩、郑家寺、湖北庄、草店、苏席、小滩、北钱、上庄、夏家、苏家、文家、八家、后村、新房、王家堡、陈家堡、景家、冯家滩、贾家滩、王家棚、牛王庙、柳树林... 阅读全文>>
  •  2018-7-8 17:49:57

    隋唐最邪门的地方“太子东宫”在今天西安哪个地方?

    在古代皇宫建筑中,座居中央座北朝南皇宫正殿最为尊贵。正殿两侧宫殿以东为尊,史称“东宫”。太子东宫自隋文帝时修好,原太子杨勇(被废杀),后太子杨广(被臣杀)。唐朝时期,原太子李建成(被弟杀),李世民儿子时原太子李承乾(被父废弟杀)都居住在此宫。因此地极不吉祥,唐高宗龙朔三年以后,太子往往随其父皇居住在大明宫之内少阳院。 阅读全文>>
  •  2018-7-3 20:09:09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潼关

    潼关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崤函古道西端的起点。历史上的潼关,扼西北咽喉,掌京帝门户,是关中的东大门,是汉代以来东入中原,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探访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潼关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地点。如今的潼关早已不是“三秦锁钥”的雄关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昭示着历史上惊心动魄的风云印记。虽然潼关失去了... 阅读全文>>
    标签:潼关 兵家 
  •  2018-4-29 9:28:31

    萧何进咸阳

    萧何进咸阳: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萧何进入咸阳后,协助刘邦制定著名的“约法三章” 阅读全文>>
  •  2018-3-18 21:38:55

    从汉代文物看陕西民俗“帕帕头上戴”

    西汉彩绘包头巾女俑,西安市西郊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现藏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包头巾说陕西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 阅读全文>>
  •  2018-3-16 22:09:07

    陕西关中“哭嫁”民俗

    陕西关中“哭嫁”民俗:这种母女哭泣惜别的乡俗又逐渐演变为女儿出嫁时将要离家前,会专门到母亲的卧房去哭泣一番。 阅读全文>>
    标签:陕西 关中 哭嫁 民俗 
  •  2018-3-10 16:45:39

    渭南下吉与天水下邽

    渭南北30公里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渭北名镇下吉镇。邽,本是渭河上游古代一个被称作“邽戎”的古老部落聚居地的名字,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山区。史载,春秋时期,前秦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武力夺得邽戎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阅读全文>>
    标签:渭南 下吉 天水 下邽  
  •  2018-2-25 12:27:55

    武功县辛亥革命

    咸阳市的武功县取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功告成之意而得名,渭河两岸自古不乏能人猛士。清朝末年,朝廷腐败,民生疾苦。武功县衙三班衙役总管马逵,和长安县哥老会龙头大爷“通统山堂”堂主张云山私交甚密,随暗地里组织武功哥老会,成为其首领。马逵是武功镇人,肩宽膀圆,孔武有力,又为人仗义,随成为武功地面上黑白两道通行的人物。辛亥革命爆发,... 阅读全文>>
  •  2018-2-14 19:56:21

    关中四塞: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

    西安所在的“关中”,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因在函谷关(后被潼关代替)、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人称“四塞之地”,古代称"关中",雅称"秦中"。《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民国潼关】潼关位于古长安东路渭南市黄河边。东汉末年函谷关废弃后,始设潼关。因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 阅读全文>>
    标签:关中 潼关 
  •  2018-2-10 20:09:43

    清初吴三桂血洗蒲城县!

    《蒲城县志》记载:王永强所部将士,多三边劲卒,骁勇善战,衣皂甲,持枣枝,当者立毙,所向披靡,一举将清军击败”。这是吴三桂关宁铁骑首次吃瘪。此战吴三桂带大兵围攻蒲城县城。蒲城破城,吴三桂清军大肆屠戮,蒲城军民死者万人,民众财物一抢而空。 阅读全文>>
  •  2017-12-20 11:01:00

    阎良15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阎良15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阎良核雕艺术、新兴剪纸、新兴特技唢呐、阎良面花、关山社火、等 阅读全文>>
  •  2017-9-15 8:07:03

    抗日战争延安老照片

    1941年抗战最艰苦阶段的陕西影像:一个妇女培训学校。美军观察组的小分队建立于1944年,以“迪克西使团”而知名。这组的拍摄者为加拿大战地记者马克盖恩,他跟随迪克西使团来到延安,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真实的延安。延安的街景(1942年,哈里森•福尔曼摄)... 阅读全文>>
  •  2017-9-1 8:58:17

    古董(瓦当)做的花馍

    烙饼神奇--瓦当花馍:瓦当在上世纪80年代前陕西农村有一个实用功能“压花膜”,现在走亲访友都是直接买礼品。由于上世纪80年代前改革开放尚未,各地农村经济,商品都相对匮乏。走亲访友 只有自己家手工馍 阅读全文>>
  •  2017-7-26 17:12:10

    富平之战(南宋)

         富平之战——川陕之战金军击败宋军反攻的一次大规模作战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金川陕之战中,金军为攻占陕西,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地区,击败宋军反攻的一次大规模作战。    天会八年七月,金太宗完颜晟,因四太子完颜宗弼(兀术)渡江攻宋受挫,暂时放弃再度遣... 阅读全文>>
  •  2017-6-4 10:43:37

    “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汉阳陵出土茶叶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汉景帝茶叶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从汉阳陵出土的植物样品被证实为古代茶叶。汉阳陵出土的茶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距今约2100多年。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实物(距今约2100年),也是绝无仅有的汉代皇帝食用的食物,对探索中华茶文化发展、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
  •  2017-2-26 21:23:28

    (陕西)黄帝陵祭典

    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    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最早见诸史料的后世帝王祭祀是周威烈... 阅读全文>>
  •  2017-2-10 11:15:38

    清代历史上旱灾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四大圈层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巨系统,即地球生态系统。但是作为地球的一个薄薄的圈层,它不仅与岩石圈的深层、大气圈的高层紧密相连,也与之外的天文宇宙系统息息相关。故而该系统内部各圈层或其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与异动,一旦超过... 阅读全文>>
  •  2017-1-16 8:53:10

    陕西辛亥革命:攻下西安满城,炮轰后宰门

    陕西辛亥革命:攻下满城,炮轰后宰门:张凤翙立刻命令士兵挖开该房后墙,随着豁口的出现,马玉贵、刘世杰一马当先杀入城中。当马玉贵、刘世杰杀入满城后,张云山率军也用大炮轰开了满城的新西门——后宰门。 阅读全文>>
  •  2017-1-5 7:23:30

    西安清代贵族(旗人)从鼎盛到衰败

    西安清代贵族(旗人)从鼎盛到衰败:清军入关后,定都北京,入关的八旗兵约20余万。清政府极为重视,顺治、康熙、乾隆前后三次共派出五千马甲(亦称营头,即五千骑兵,其中满族兵3586名,蒙族兵1414名)驻防西安。道光以后旗人多吸食鸦片,因而生活越来越困顿。 阅读全文>>
  •  2016-12-20 12:34:51

    雾霾“大西安”

    雾霾“大西安”:因雾霾重污染一级响应停课 阅读全文>>
    标签:雾霾 西安 停课 
  •  2016-11-2 8:46:56

    清末西捻军在陕西

    清同治四年(1865),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5)失败。除赖文光部与河北山东的捻军汇合外,其余太平军皆被剿灭,幸存的这支太平军余部统称捻军。第二年十月,捻军在河南陈留分为两支:一支以赖文光、任化邦率领向东进入山东;另一支以梁王张宗禹率领,“前往陕甘,往连回众,以为犄角之势。”(《赖文光自述》),这支... 阅读全文>>
  •  2016-8-9 12:34:58

    麟游民间(社火、锣鼓、皮影、木偶)

    宝鸡市麟游民间(社火、锣鼓、皮影、木偶):麟游社火据考,明兴、清盛,民国时期还有发展。鼓、锣、钹三种民间乐器组成乐队为社火助兴,但不耍社火的村子,春节也要打锣鼓,其鼓谱繁多,名囝各异,全县流行最广泛的有“老常行”、“六捶”、“十样景”。民国初崔木汤家皮影班就有木偶,1979年县文化馆长任彦明在汤家木偶班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麟游木偶剧团”,在全县演出。 阅读全文>>
  •  2016-7-23 4:20:35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潼关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潼关:据原潼关县政府上报救济总署统计资料,仅潼关县城(今港口镇)死于空袭和炮击的军民达358人,城内文物古迹、民用建筑、财物损失达16.37亿元,一时间,在潼关掀起了军民联防抗日的紧张局面。 阅读全文>>
  •  2016-6-22 8:26:49

    陕西回族简史、“坊上人”的由来

    陕西回族简史、西安“回民”的由来:陕西回族的来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早的是从盛唐到五代,从西、中亚前来长安及其东部一带活动的波斯、阿拉伯人和九姓胡人等,其中主要的是商人、学者和安史之乱以后的留在中国的官兵。“坊”源于唐代,是唐时的一种区域划分,唐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容纳了大量从西亚、中亚迁入的穆斯林。 阅读全文>>
  •  2016-6-21 9:01:41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迁都西安

    明代朱元璋为什么没有迁都西安:明朝建国之后,以应天、开封为南北二京,临濠(今凤阳境,朱元璋老家)为中都。南京虽定为都城,但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建都南京有偏安性质;二是元朝残余势力仍虎视中原,伺机南下,建都南京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三是明故宫是填燕雀湖而成,地势下沉,朱元璋认为这对子孙后代不利。所以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 阅读全文>>
  •  2016-6-16 4:46:03

    关中渭北原始的夏收场面

    怀念的原始夏收场面:麦客、磨镰、割麦子。陕西关中上世纪90年代前还是属于原始夏收场面,就是全部手动割麦子、碾场、扬麦子、晒麦子等原始程序。90年代后开始陆续出现半机械化,直到后来的全部机械化作业。 阅读全文>>
    标签:原始夏收 场面 
  •  2016-5-31 6:25:56

    榆阳耍龙舞

    榆阳耍龙舞耍龙舞也称“耍龙灯”,历史悠久,起源于黄帝时期,传说当时有一种《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龙的形象。“龙”的制作,首先由竹条扎成龙节,然后节与节相连便成龙身,表面糊上纸或布,再画上色彩,龙眼装有灯泡,由人掌握,时灭时明,身体下面装有供舞龙者手持的木柄。耍龙舞一般是新春正月、大型庆祝活动中,在街头或广... 阅读全文>>
    标签:榆林 榆阳 耍龙舞 
  •  2016-5-20 8:38:57

    陕西境内民国火车站站名故事

    陇海铁路潼关至西安段是陕西第一条铁路,又因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欲拟西安为陪都,故此,各车站站名都是名流高官大员书写。潼关车站、柳枝车站、新丰镇车站、灞桥车站、华阴车站、下营车站、零口车站、临潼车站、西安车站、渭南车站、杨凌车站、兴平车站、青石崖车站、蔡家坡车站 阅读全文>>
  •  2016-5-13 12:10:47

    唐代西域礼服之《武媚娘传奇》

    唐代西域礼服之《武媚娘传奇》:看完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发现唐代西域礼服不但时尚美观,而且和现代时尚有一拼。 阅读全文>>
  •  2016-3-25 8:11:55

    陕西民间祭祀-纸扎工艺

    民间祭祀-纸扎工艺:纸扎,起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明清时遍及城乡,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 阅读全文>>
  •  2016-3-18 22:39:48

    商洛古老的葬俗“商洛崖墓”

    陕西省商洛古老的葬俗“商洛崖墓”:今天出差商洛无意发现两边山腰很多方形洞口,经查才知“崖墓”。商洛崖墓多位于险峻之处,多数都是选择在河流两岸面水背山的陡峭崖壁上开凿,尤其是在大水系与小支流交汇处分布得较密集。 阅读全文>>
  •  2016-2-27 21:57:56

    西安并非13朝帝都,实际在西安建都的王朝高达30个

    西安并非13朝帝都,实际在西安(长安)建都的王朝高达30个: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 阅读全文>>
  •  2016-2-8 0:00:08

    过年春节再说“压岁钱”古老历史

    猴年大话 压岁钱、压胜钱、涨岁钱、红包各种传说历史: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内。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阅读全文>>
  •  2016-2-7 4:22:16

    陕北地方戏曲剧-陕北道情与道教

    陕北道情,是由古代道士念经、演唱、诵咏道教中的情理而得名的。据《唐书·礼乐志》记载:“调露二年(公元679年)高宗命乐工制道调,祀老子”以及芝庵的“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或曰道情,即道情调也,与法曲异名而同实,的说法便可得知,道情产生于唐代,最早是道教观内咏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了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 阅读全文>>
  •  2016-1-1

    元旦节日起源变化--元旦快乐-中国陕西元旦节日民俗

    元旦快乐!元旦节日起源: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阅读全文>>
  •  2015-10-23 8:34:09

    潼关火车站清代、民国、新中国历史

    清代民国潼关火车站历史: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年十二月五日,陕西巡抚曹鸿勋,在汴(开封)洛(洛阳)铁路开工之际,奏请清政府修建潼(关)西(安)铁路,估计需银400万两。民国2年洛阳至潼关段开工直到民国20年通车到潼关。民国20年(1931)12月,潼关车站建成,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个火车站,到1949年,陕西省境内共有车站56个。 阅读全文>>
  •  2015-10-16 9:52:47

    唐安乐公主墓志纪录李裹儿一生

    安乐公主出生时正是李显被废流放途中。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也因有颠沛流离的经历,李显复位后,对安乐公主宠爱有加。而这位美女公主,也最终掩盖不住内心对权力的渴望,与母亲韦后密谋,狠毒杀害了自己的父皇,试图谋反。高朋涛说,墓志记载“密行鸩毒 中宗暴崩”,证实了史书的说法。 阅读全文>>
  •  2015-7-22 12:13:11

    影响中国历史的陕西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陕西名人:周公、周武王、秦孝公、秦始皇赢政、汉武帝、李世民 阅读全文>>
  •  2015-4-11 11:31:58

    民国期间陕西关中旱灾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484-1486),西府各县连旱三年,“百姓流亡殆尽,人相食”。明神宗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扶风、岐山、凤翔连续大旱,“民多逃移,饿殍载道”。明思宗崇祯十一年至十五年(1638-1642),大旱五年,波及千、陇,“木皮石面皆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道殣相望,十亡八九”。 阅读全文>>
  •  2015-3-2 12:21:58

    安康石泉火狮子

    石泉火狮舞,相传火狮是天中的神灵图腾。神灵下凡赐予人类神奇的力量,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辟邪、降魔的美好愿望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为了祭祀这个神灵。相传这神灵夜间降临,先民们就用“堆火”来迎颌神灵。这个火狮只能用“火”来烧它,才能显出威风的神灵。人们称它“火狮子”后来烟花爆竹的产生,人... 阅读全文>>
  •  2015-2-12 16:04:17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习俗

    腊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我国多地区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习俗,灶神之所以被人们崇拜、格化而视为神灵,渊源还得追溯到上古年代。 阅读全文>>
  •  2015-2-10 11:43:32

    羊年说“陕北羊俗”

    羊者,祥也。因此还有“羊马年,广种田”的说法。陕北,秦汉时期为上郡之地,“畜牧为天下饶”。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群众给山神爷祭献羊牲,让山神爷管好他的神犬——狼,保佑群众的羊只一年安全无恙。六月六,要吃新麦子馍馍熬羊肉。中秋节,要吃羊肉水饺庆团圆。九月九,要吃荞面公式羊腥汤。冬至节,要熬冬。所谓熬冬,即把猪羊骨头熬煮为一锅,众人围坐一块儿啃食。俗语云:“冬至熬一熬,来年好一好。 阅读全文>>
  •  2014-12-31 12:30:19

    宁陕民间传统文化

    安康市宁陕民间传统文化:狮子舞、龙灯舞、彩莲船、高跷、竹马、打蚌壳、金钱棍 阅读全文>>
  •  2014-12-3 12:28:34

    峪口手工造纸工艺

    长安区北张村以其传统的手工造纸术赢得了“纸乡”的称号,其工艺也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佳县城南10公里的峪口村,至今也还保留着古老的手工造纸工艺。这里的人世代以造纸为生,已经延续了数百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