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陕西历史

关中哥老会“七大山堂”

时间:2014-2-18 17:00:56   作者:丰镐遗子   来源:丰镐裔子博客   阅读:2764   评论:0
内容摘要:     哥老会在陕西散布的情况,从地域区分来说,大致上陕北少些,关中较多,陕南更多;从社会阶层来说,上层很少,中层少些,下层最多。在这三个地区究竟有多少“山堂”[1],每个山堂究竟有多少“哥弟”[2],连哥老会自己人也不能够详细地说出来。根据极不完...
     哥老会在陕西散布的情况,从地域区分来说,大致上陕北少些,关中较多,陕南更多;从社会阶层来说,上层很少,中层少些,下层最多。在这三个地区究竟有多少“山堂”[1],每个山堂究竟有多少“哥弟”[2],连哥老会自己人也不能够详细地说出来。根据极不完全的材料,知道的有这些:

    (一)太白山:坐堂大爷[3]李汉章,陕南石泉县人。新军中哥老会首领万炳南、张云山,同盟会会员钱鼎(定三)和他都好,是参与大雁塔歃血订盟的三十六弟兄之一。他在哥老会原是“背榜童子”[4],绰号“麻明儿”,在石泉一带很有声望。

    (二)提笼山:坐堂大爷不详,曾于某年三月十五日在华阴县阳华村大庙开提笼山,发“会票”[5],公举梁东升为“总兵”,缝有黄旗两杆,备有告示并刊有“扶汉军大总兵梁”的印信,会众五六百人,内口号是“兴汉灭党”(疑是满字之误),外口号是“功德胜成,天黑地暗”,约定四月十六日起事。

    (三)秦凤山:坐堂大爷马秉乾(回族),这个山堂是于辛亥起义时开的,主要活动地区是凤翔一带。

    (四)定军山:坐堂大爷马文伯(炳郁),勉县人。四柱[6]是定军山,汉江水,孝义堂,日月明(一般的四柱是山水香堂,这是日月明,详情待考),主要活动地在陕南勉县、略阳一带。

    (五)琥珀山:坐堂大爷不详,四柱是琥珀山,忠义堂,长清水,松柏香。活动地区在安康一带。

    (六)贺兰山:坐堂大爷是高志清,主要活动在三边、内蒙古边境、宁夏东部地区。他在那一带很有威望,汉蒙民中有很多哥弟。

    (七)通统山:坐堂大爷是张云山(凤岗),四柱是通统山,梁山水,桃园香,同盟堂。这个山堂是辛亥革命前一年开的。张云山,陕西长安县人,是新军中的司号长,新军扩充成协后,升为司号官。他在哥老会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为人和蔼,善于交游,兼有处理事务的才能,为群众所敬爱,特别在新军士兵中有较高的威望。由于他的积极活动,初开山堂就吸收了一千多名哥弟,绝大部分是新军士兵,以后在陕西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上边这些山堂之外,还有从省外来陕西或陕西人在外省参加哥老会的哥弟,山堂的名称就更多了。新军中的哥老会,通统山并不是唯一的山堂,朱福胜、吴世昌、万炳南、马玉贵、刘世杰(他们所属山堂已搞不清楚),都是在哥老会中有地位的人,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帮哥弟,虽然彼此经常互相联系,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思想上是一致的,但谁也不能够在新军的哥老会中形成全面领导的首领。张云山固然不能够领导新军中的所有哥老会哥弟,可是在当时新军士兵中他们的哥弟较多,本人有一定的才干,也有政治野心,实际上是新军哥老会一支较强大的力量。

    宣统二年夏季大雁塔歃血订盟,标志着哥老会与同盟会由最初的联系,相互了解,进入联合行动的新阶段。同盟会原先对联系哥老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些人认为哥老会分子复杂,没有文化,知识浅陋,对革命道理难于接受,力量分散,集中起来不易;还害怕机事不密,泄露风声坏事等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讨论,在泾阳柏氏花园会议上才决定哥老会、刀客都应当联系。新军中的哥老会经过一系列的工作活动,特别是钱鼎的活动(他本来具有哥老会哥弟、同盟会会员的两重身份),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思想,但在实际行动上,还没有明确具体足以作为双方共同遵守的“约言”。大雁塔歃血订盟,就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哥老会在封建社会里有长期的历史经历,其中带有不少的封建迷信色彩,如神前宣誓,崇拜关圣帝君,把鸡血滴在酒里喝血酒等,这样行径在今天看起来好象是很幼稚可笑,可是在当时的封建迷信的社会里,在精神思想上有很大的约束力量,并具体反映在每一个人的行动上。清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六月,新军的头目人和很少的非新军哥老会头目人、同盟会的主要人物,在西安城南大雁塔(大慈恩寺)举行了一个结盟仪式,在大庙佛象前面供着关圣帝君的神位,供桌上陈列着香表蜡烛,由哥老会资格较老的朱福胜带领所有参与的人员行叩拜礼,把一只大公鸡当场宰掉,鸡血滴在酒里融合起来,各人都喝一点,并在神前宣誓,誓词的意思是:“经过这次订盟后,彼此都应该同心同德,谁也不能三心二意,如有违背,神灵鉴察”。这样就算正式结盟成立了。此后把这次参与结盟的人称作三十六弟兄,实际参与的人数不止三十六名,所以这样称呼的原因是:哥老会习惯以三十六这个数字认作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符合三十六“天罡”的意义。哥老会的张云山、刘世杰、万炳南、陈殿卿等,同盟会的井勿幕、钱鼎、朱彝铭、党仲昭、张钫等都参加了。在封建迷信的时代里,针对文化低、带有相当多的迷信色彩的哥老会首领来说,用书面订些条款约言,既有失密的危险,也不若这种歃血宣誓既容易接受,又简单有效。因此,大雁塔歃血订盟,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哥老会的团结,为后来九月初一日起义打下良好基础。

    辛亥起义前,同盟会在新军中只依靠八、九个成员活动,由于清政府防范的严密,士兵们知识的局限性,还不容易接受革命思想,所以部队士兵中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组织,而同盟会的八、九个成员,又都是中下级军官,他们对部队具有军事指挥权,可是对士兵都没有自己的组织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当然可以指挥如意,在革命事变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士兵,指挥权就大大削弱,甚至完全失掉。哥老会则恰恰相反。他们很早就在新军士兵中建有和军队编制相适应的自己的组织系统,标有“标舵”,营有“营舵”,队有“队舵”,以联系掌握他们的“哥弟”。这些“舵把子”[7]固然不能把属于各个山堂的哥弟统一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能够很好地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帮哥弟,并紧密地联系着其他山堂的哥弟。各级“舵把子”,除张云山是协司令部的司号官[8]外,其余的都是护兵、正副目士兵、伙夫等人物,他们虽在军事上没有指挥的权力,而在自己组织内部的领导力量却很强。当军队建制打乱的时候,军事实力和军事指挥权自然而然地落在他们手里。九月初一日新军起义是被迫于九月初一日前夕决定的,没来得及拟订较完整的军事进攻计划,除炮营同盟会会员较多,部队是整个进城的以外,其余多是三三两两分散进城的,新军原有的军事建制完全打乱;迨将军装局占领,哥老会的各级“舵把子”和资格老的人物就各自把自己的一帮哥弟抓在手里,再吸引上一些非哥老会哥弟而愿意参与的人,这样哥老会的首领们几乎都掌握着数目大小不同的部队,并从陆军中学收缴和军装局领去了相称的械弹。同盟会则不然,外县的会员固然不知道九月初一日被迫举义的行动;即使知道,由于当时同盟会的活动主要在一些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群众中并没象样的基础,再加上清朝在陕西官吏的严密防范,不可能把很多人集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武装基干;一直到西安光复后,才招军买马,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因此,攻满城时的主力是哥老会,东西路抗击清军的作战主力是哥老会,连很多外县的收复也是哥老会做的。

    西安光复,军政府成立,地方秩序逐渐恢复,赢得短时间的稳定。预计清军会对陕西发动进攻,首先着手整编当时掌握在哥老会头目中没有正规建制的队伍,以标为最大的建制单位,第一期成立了六个标。军政府上层领导人物,哥老会也占着重要地位,现胪列于下:

    大统领张凤翙,同盟会,原新军二标一营管带。

    副大统领钱鼎,同盟会兼哥老会,原新军督队官。

    副大统领万炳南,哥老会,原新军一标三营锥诱.
    调遣兵马都督张云山,哥老会,原新军协司令部司号官。

    副都督吴世昌,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一营左队正目。

    粮饷都督马玉贵,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一营左队正目。

    副都督马福祥,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二营左队队官。

    军令都督刘世杰,哥老会,原工程队正目。

    副都督郭胜清,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一营前队正目。

    第一标标统刘刚才,哥老会,原新军一标二营右队正目。

    第二标标统朱汉庭,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三营锥诱
    第三标标统郭锦镛,哥老会,新军炮营中队正目。

    第四标标统邱彦标,哥老会,原巡防队哨官。

    第五标标统邓占云,哥老会,原巡防队鬃。

    第六标标统余晋海,哥老会,(这个标成立的稍晚一些)。

    四路总稽查朱福胜,哥老会,原新军一标二营锥踊锓颉
    大统领卫队统带陈殿卿,哥老会,原新军二标一营左队护兵。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在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一个时期里,军事实力基本上掌握在哥老会手里。这些新成立的部队不仅兵员众多,武器弹药也比较完整,再加上他们自己原有的内部组织关系,精神上、思想上也比较团结,从而在军事实力方面,哥老会有极大的优势。同盟会在政治、财政上居主导地位,但哥老会首领也有不小的发言权。以后随着东西路清军夹攻的需要,同盟会方面逐渐建立和扩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陆续编成三十多个标,由于武器弹药的来源缺乏,直至共和告成,这种相对的劣势始终未能扭转过来。

    辛亥九月初一日,西安光复后,诸事尚未就绪,十三日河南军已向西进攻,占领潼关。张钫沿途收集各县团队,及第一标刘刚才之一、二两营赶往赴援,二十日冒大风雪猛攻,激战两日,在王荣镇(哥老会)指挥之严纪鹏(刀客)部队配合下,把潼关收复过来。潼关甫经收复,由陕逃往甘肃之前陕甘总督升允督率马国仁部骑步千余人,向长武进犯,十月初一日我前派驻长武之第二标第二营石得胜部在英勇抗击后,全军覆没。此时新编的五标(这时六标尚未编成,它是张云山到乾州后才成立的),除留防省城的少数外,多已调赴东路作战,而各统兵官又骄僭自专,不服调遣指挥,各自为政,互不相下,东西两路清军,挟其优势兵力,长驱直入,特别是升允指挥的西路敌军的压力更大。张云山在这样艰险的时候,慨然承担抗击长、武、乾、礼方面的敌军。万炳南自请承担防截凤翔方面的敌军。他们在地位上,一个是调遣兵马大都督,一个是副大统领,又都是哥老会中的首领人物,指挥那些以哥老会为主体的主力军,当然有很多的便利,实际上也确实扭转了紊乱的指挥,变成统一集中的力量。自长武陷敌后,甘军未悉我方虚实,犹持重未敢深入,迨马安良率甘军七营到达,侵占彬县、永寿等县,十月初十日,嵩店、监军镇一战,邱彦彪以八千之众全部溃败,幸张云山扼守乾州,力疾堵截散队,封闭四城门,登陴防守,晚间多设灯火于城上,亲自持号周巡,时作各式号音以迷惑敌人,敌惊疑不敢进迫,乾州始得转危为安。但城北各处制高点,尽为敌军所占,可以瞰制全城,在军事上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清军凭借它的有利条件,用优势火力掩护攻城队强攻,在张云山统率的部队严密堵击下,屡次溃退;又暗挖地道,希图爆破城墙,也为城内截击未逞。升允无计可施,竟令他的管带罗开福率所部到北门外,跪地举枪诈降,打算趁受降时,乘机冲进城内,也被张云山识破,给以痛击,而仓皇逃窜。在两个多月中,张云山据守孤城,把清军主力牵制在乾(州)礼(泉)彬(州)永(寿)方面,大大迟滞了西路清军前进速度,减少对西安的军事压力。万炳南在凤(翔)岐(山)与清军崔正午部对峙,有力地巩固了西路战线的左翼阵地。张钫指挥之郭锦镛、魏进先、张建有等(哥老会)部队,另外有“刀客”严纪鹏与收编的河南王天纵部队,和清军血战于豫陕之间,潼关三得三失,都显示了哥老会的哥弟们拚死搏斗作战的坚决精神。如向紫山全军战死冉店桥,吴善卿战死礼泉,吴世昌大战咸阳原,负伤不退。但也有一触即溃的邱彦彪,临阵叛逃的邓占云。

    尽管陕西辛亥革命当清军东西路夹击的时候,哥老会哥弟们对革命作了巨大的贡献,起了不小的积极作用,可是由于这一以失业破产的劳动人民与游民无产者为主体的集团,远不是自觉的革命组织,既没有显明的政治目标和行动纲领,也没有严格的革命纪律,还沾染了许多旧军队的坏习惯,从而不可避免地在事变过程中产生不少的危害人民的越轨行动。在满城攻下,军政府成立的初期,万炳南派陈同公开地争着要当大统领,张云山据居南院和张凤翙旗鼓相当的唱对台戏,日常行文在兵马大都督的“关防”旁边盖“洪会公议”的小章才有效,六都督争权夺利,谁也不肯让谁,其余的各大小首领都争着要当大官,要多带兵,他们本来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意义并不怎样了解,错误地认为是哥老会出头的日子到了,到处增设“码头”,大量散发“票布”,广收弟兄,擅用公款,处理词讼,干涉地方行政事宜,俨然把“码头”置于地方行政之上,有的甚至于勒索抢劫财物,闹得民怨沸腾,激起地方民众义愤。绥德刘玉山就是被人民起来赶跑的,三原的陈坤山被张云山派人杀掉,其他各县也不乏这一类事例。至于军队的纪律更其是败坏不堪,不仅不服从指挥,不接受调遣,所到之处,滥索供应,甚至于抢劫奸淫。五标苟占标营初过乾州时,大量勒索供应物品,为地方人民所痛恨;二次又来,乾州人鉴于第一次该营的行径,把城门关闭起来,要他们驻在城外,该营竟烧毁南门而入,大肆抢掠,把那里洗劫一空。哥老会其余的营队,虽没这样的突出,可是也给人民带来或多或少的程度不同的损害。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