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名胜古迹

杨凌区名胜古迹

时间:2014-9-2 15:08:18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4188   评论:0
内容摘要:杨凌,现在仍有有邰国遗址,邰城路也是得名于此。而后稷也早已是杨陵的象征,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是当今农业科技城杨凌的精力所在。
名胜古迹     
    古有邰国遗址(圣母姜源于此地感巨人足印,后怀孕产下后稷神农氏,有邰即指有了胎儿的地方。)、农祖祠(后稷祠)、姜子牙斩将封神台、八卦琉璃井。坐一路车到李台乡,五湖路向西走,至疙瘩庙,过村向南。
杨凌后稷像       
                  杨凌后稷像
       杨陵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武功、杨陵地域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期,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为帝喾的妃子,姜?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弃为玉尧、舜时代的农官,培养出了黄米、麦子、麻籽等食粮,并发现出新的耕作技巧,“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大大进步了农业生产程度,后来被舜封为“后稷”,赐姓“姬”,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后来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在杨凌,现在仍有有邰国遗址,邰城路也是得名于此。而后稷也早已是杨陵的象征,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是当今农业科技城杨凌的精力所在。
       玉皇阁:(始建于周),出西农过高干渠路,至常青路向北走,路西侧。
       镜照寺:西农北门坐4路,至福泽园,向北行。分为上院、下院,主持:释演寿(女)。镜照寺始建于唐代。它的来历是一个漂亮的传说。隋大业间,山西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太原,筹备颠覆隋暴政。
       李渊率兵过武功雍塬见此地景物形胜,便歇马停宿。一日,夫人窦氏晨起篦头,手中铜镜隐映出一座古寺,窦氏大为惊异,转身眺往,却见对面深谷安静,祥云缭绕,并无一物。李渊反隋建唐,窦氏贵为皇后。她将此感应告于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孝心崇厚,遂母愿在此建造了一座气概巍峨的寺庙,因镜中照现佛寺,故名:镜照寺。
       镜照寺位于杨陵大寨乡陈家沟谷底,依塬傍水,树木郁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和尚释演寿主持镜照寺,他法心宏坚,四处呼号,竭力转变了古寺昔日破败外形。建成四大天王殿三间,千手千眼菩萨殿三间并檀木观音像一尊。后来释师父又将寺院移至沟畔平台,多方张罗才有了本日镜照寺雄伟的面孔。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镜照寺碑》载:清初,寺前后左右,地亩治产一百零八亩。东止河心,西止塬边皂角树,南止后塬沟,北止五神庙。由于连年战乱和缺少维护,现在寺址范围已很小。
    金仙观:与镜照寺隔(湋河)岸相对。+ 供奉的是云霄娘娘,大殿后墙有介绍,在明月山三霄娘娘都有(供琼霄娘娘,据说东汉时转世至聂村一员外家,后封为圣母)。
    小灵山:新桥北路向北,至营盘,供灵山老母等道教神仙。
       武庙:(法门寺武功分院)、老母庙(地母、无声老母等),在火车站门前至东门的路上。
       洪积寺遗址:在西林老校门斜对面,徐西湾内。
       建子沟、恩义寺:李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李渊(唐高祖)故居,建子沟是李世民出生地,恩义寺原为李家祠堂,坐一路车至李台乡,沿五湖路向东走2公里左右。
       隋文帝泰陵:公元604年7月,杨坚被次子杨广害死,葬于今陕西杨凌区五泉乡崔家村。隋文帝泰陵位于陕西杨陵区渭河以北的三道塬上,今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东北约200米处。当地人称“杨家陵”。是隋王朝的创建者文帝杨坚及其文献皇后独孤氏的合葬墓,杨陵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隋文地泰陵1957年被省政府颁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掩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目前杨陵区设置保护机构,规定保护范畴,设专职文保员进行掩护。
       泰陵陵园占地9倾余,封土呈复斗型,夯筑而成。陵冢顶平坦,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面积1824平方米。陵底四周已被挖掉3?5米,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四周的城桓已损坏,地面很丢脸到多少遗存,仅存残墙遗迹。经考古勘探,陵桓东西长约756米,南北宽652米,面积492912平方米。陵东南塬下1.25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建有文帝祠一座(称祭坛),宋碑文称“隋文帝庙”。该处石碑经风雨剥蚀,字迹漫患,难以识别。陵冢南有清石碑一通,该碑高约3.5米,宽0.95米,厚0.28米,石质为石灰岩,圆首有座,表面完全光洁,碑正文隶书“隋文帝泰陵”五个大字,右侧楷书“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源敬书”左侧题名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扶风县事熊家振立石”。
    泰陵及其祠庙遗址内,遗物相当丰盛。在多次的调查中,采集到很多文物,这些文物大多以建筑资料为主,有展地砖和砌墙砖两类。展地砖有莲花方砖和菱形纹砖两种。莲花方砖长宽均为32cm,厚5.5cm,砖中心图案为浮雕莲花图案,角隅饰以蔓草,四边低,饰阴刻联珠纹;菱形网格方砖长宽均31cm,厚5.5cm,一侧为网格饰纹,另一侧为素面。另外还出土有条砖,(分粗绳纹和素面两种),素面条砖火候很高,质地坚硬,出土的板瓦和筒瓦均为轮制,厚薄不一,其中保留完好的筒瓦较多,而板瓦则少,文饰外为素面,内为粗布纹居多;其次还出土了大批的瓦当,重要分单瓣莲花瓦当、双瓣莲花瓦当、兽面当、云纹和菩萨瓦当,图案作风活泼真切,工艺讲究;其中最为名贵的是菩萨瓦当,仅发明一件,已残直径13cm。瓦当面用弦纹和联珠纹组成一个“桃心”形,中心一尊双手合十结跏而座的菩萨,其衣着纹饰现已不清(现存扶风县博物馆)。这种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瓦当,出土极为罕见.另外,还有大批的陶脊饰物和其他建筑资料,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讨隋代的经济、文化、生涯供给了可贵的历史实物材料。
       杨后村:杨坚与独孤伽罗的长子杨勇,被次子杨广害死后,杨勇的后人被命至泰陵为杨坚守灵,村内为杨氏的后人。隋文帝杨坚,华阴人。北周时承袭父爵,当上隋国公。他的女儿是北周宣帝的皇后。静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于是总揽朝政,被封为隋王。后来他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用九年时间统一中国,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开基立业,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死后与皇后合葬泰陵,同坟异穴。”
    马援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嗣多在新加坡、韩国,所以每年都有祭祀活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里。杨陵区五泉镇毕公村是东汉名将马援故里。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郡雒将之女徵则、徵贰聚众造反,攻取郡县,九真、日南、合浦等郡群起响应。徵则等盘踞六十余城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军至合浦,段志即病亡,马援并统其军,经一年多浴血奋战,至十九年春,全歼徵则、徵贰,喜报传京师,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乘胜进击九真,打扫叛军余党残部,岭表清除。马援每攻取一县一郡,即废除苛政,完缮城郭,兴修水利,抚境安民。建武二十年秋,马援率部凯旋归来,朝野故旧纷纭前往庆祝,马援了无自得之情,说:“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久长……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逝世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随后又领命挥师出雁门。建武二十三年,武陵蛮反,朝廷先是派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人前往征讨,竟遭全军覆没;次年,朝廷再派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率军前往,又连吃败仗;于是马援自动请缨。光武帝怜其年老,不许。马援非常冲动,像战国时老将廉颇那样,当场披甲上马,一展雄姿。光武帝十分赞美,令他率兵四万平蛮。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终为马革裹尸还。令人叹息不已。
       马援被以为是马氏宗亲的始祖,因而杨凌也成为世界汉族马氏宗亲的发祥地,毕公村至今保留有一座马援祠。改造开放后,“马援故里”成为国内外马氏华人华侨寻根祭祖之地。1997年,马来西亚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马 福来杨凌寻根祭祖。同年,泰国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马君处率领80多名马氏后裔来杨凌寻根祭祖。今年4月初,马英九的父亲、台湾马氏宗亲总会理事长马鹤凌先生率领台湾马氏宗亲寻根祭祖代表团来到杨凌拜见马援祠,寻根祭祖。他动情地说,回到故里一看,更加感受到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

       马英九当选中国公民党主席后,杨凌马援故里国内外联谊总会总会长、杨凌五泉镇毕公村村委会主任马宽绪即代表马援故里乡亲们致电庆祝,期盼马英九能“率领公民党推进两岸关系和安稳定与发展,振兴我马氏宗族,创中华民族美妙之愿景。”同时盼望马英九“能早日回故里看看。”贺电通过台湾马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马正荣先生转交给马英九主席。马正荣反馈说,他已经亲手将贺电转交给了马英九本人,马英九看后非常感激故里乡亲的热忱祝愿,并表现便利时必定要回故里看看。

       唐相国墓,被盗多次,均未得手,墓室有两层,上层为伪墓室,下层被长约1.5米、宽约0.5米,厚约5厘米的石板层层堆积,形成石墙,再由于雨水冲击,暂时没有遭到破坏,墓主人是武则天时相国。位于西卜村(西农新区翻墙出去就是)西侧。        唐相国墓位于大寨乡西卜村。据估算,唐相国墓高约4米,周长约90米。唐相国苏归是武功人,武则天时任处所官。唐中宗及睿宗时官至尚书,敬封许国公。睿宗元年,公元710年11月在宰相位上往世。史载苏逝世后,皇太子李隆基在别宅为其举哀。苏归生前节省,很能处置政务,所以当其逝世后,大家都很悼念。解放后,武功县对其墓地进行掩护,杨陵区政府成立后也对其进行了维护。历尽风雨沧桑,唐相国苏回墓越来越小,墓冢上树木丛生。在苏归墓前约5米处有一石碑,碑文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所书,刻着“唐相国苏公回之墓”,石碑已经断成两截。
    苏蕙墓:位于东卜村、西卜村中点以南。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苏若兰,名蕙,东晋时前秦人,生于武功县苏坊乡,陈留令苏道质之三女,16岁时嫁扶风窦滔为妻。据《晋书·列女传》记载, 苏蕙是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武功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
        马超岭遗址: 三国时马超越生地,位于五泉镇北部茂陵村。金仙观没几个人知道,但是一提聂村庙,十里八乡的几乎全都知道!镜照寺坐落于杨陵区大寨镇陈沟村刘家台东面的斜坡上,与武功镇聂村庙隔河相望。金仙观,大圣祠,落炀村,教嫁台等都在武功县武功镇境内,不属于杨凌范围。      
    马援射弓处遗址: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三国时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据说也是其后人。马援射弓处遗址,位于扶风县杏林镇人民政府西南约1公里的西坡村社公寺村民小组,相传马援练箭时设靶场于此,后人在此修寺纪念,取名射弓寺。社公寺村民小组之名,由此演绎而得。 
       川云关:胡家底东侧,好像4路车能到。
       背阳观:道教庙宇,五泉镇西北。
       崔西沟生态民俗村:出东门,向北走,有农家乐。
       清真寺:火车站向东,走一段。
       大圣祠:(当然是孙悟空的)、文督祠(纪念土地爷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叫文督)、觉本佛堂、王母殿、金仙观大戏台,这些都在金仙观附近。
       送子观音庙:可能是纪念圣母姜源的,在崔西沟北侧一百米左右。
       观音殿:在大寨乡,具体位置应该是在福泽园南面。 
       唐王洞、可憎树:(传奇般的木化石),应在建子沟。
    白兔寺:在观音堂,纪念袁天罡、李淳风兄弟(传说中推背图的作者,唐初著名的预言家及术士)的母亲(传说是画中的美女,金花菩萨),该寺现存3座,一座在河南,一座在宝鸡(唐王捕白兔,发现金花菩萨,命尉迟敬德修庙,尉迟恭心急,就修到河南,唐王怒,说在武功西面,尉迟恭跑过了头,到了宝鸡,但只有杨凌的是真的),去问问就知道了,我还没去过。      
       疙瘩庙:原名聚仙宫,姜子牙封神处
       恩义寺:又有传说,是李渊妻子窦氏藏身生子处,有秘密地道直通武功尚阁寺。
       落炀村杨广墓:在后山向北,唐太宗时从江南迁来,原定葬在泰陵旁,不过泰陵旁刚挖好的墓穴被淹,当日抬杨广的棺材的十根木杆齐齐折断,落在地上,所以叫落炀村,杨广墓朝北(传说一夜风雨大做,把原本南边的石人石马吹到了背面)。
       漆水河边教稼台:农历3月多少和11月11有教稼会,在杨凌东北方向。
庆善宫遗址: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698)冬出身于“武功别馆”,即现在的杨陵区李台乡建子沟村。当地群众称做“唐王洞”,洞口的牌匾为“唐太宗悬孤洞”。为什么称“悬孤洞”?所谓“孤”就是弓,古代尚武,生男孩即悬弓于门左首,久之成俗,故称生男为“悬孤”。
   据新旧《唐书》记录及《唐王转》所述599年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即今李台乡建子沟),又据《武功县志》(康对山)记录“建子沟,在县南十七里,近庆善宫,唐太宗悬弧地”。

       《武功县志》提及的“庆善宫”是李渊、李世民原居住旧址,地处漆水、渭水交接之处,后因渭水北移,淹而不存。
        民间传说李世民之父李渊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从祖父李虎起,始家长安。566年李渊生于长安,隋初历任谯、陇、岐、三洲刺史。因隋文帝杨坚后期猜疑大臣,事事防备,用大诛杀巩固帝位。而李渊“接纳英雄,众多款附”,杨坚对此随起怀疑。李渊也恐有杀身之祸,于是携妻室西逃,途经今建子沟村南,在一崖洞安身,李世民就诞生在这一崖洞中。据史料记录,李世民出身时,有二龙戏跃门外,三日方往。四岁那年,一相面先生语李渊:“龙凤呈姿,天日露表,其必居民上。”共试(唐朝名相士)曰:“二十必济世安民,愿公务鄙”。随后李渊便取“济世安民”之意为次子定名。

       据老人讲,李世民之母窦氏生他时,手扶洞壁,艰巨挣扎,留有五个手指的血手印。据解放前在此读书的老秀才讲,洞内的血手印模糊可见。又传说,其母为拾麦,把李世民放在树阴下。不知不觉日已偏西,母亲忽然想起孩子还在树阴下。想烈日炎炎,日头狠毒"孩子"其母不敢多想,匆忙返回,至抱孩子时,树阴竞未移动半步。孩子仍在树阴之下,安然无恙。其母惊喜之际,脱口赞叹:“这树真磕蹭(陕西方言,坚硬之意。)”言毕,其树果****,化木为石。其木化石现保留于杨凌文化站,校内仅存石塔。

      石塔是李氏父子戎马倥偬的历史见证。据说李世民生于此地,并在此读书、习武。史料记载,李世民仅十余龄,已将古今兵法,琢磨熟练,到处游交,轻财仗义。617年,隋炀帝任李渊为山西太原留守,用他****当地农民起义(同时派人监督李渊)时,李渊把家属及宗子建成、四子元吉安顿在山西蒲洲镇,次子世民一直带在身边,过戎马生活。
       后来,李世民动员“玄武门之变”,做了天子,后代便将他的诞生地称为“唐王洞”。据史载,唐太宗即位后,曾多次回到他的出身地,“幸庆善宫,召武功故老赐宴,极欢而罢”。

       从宋代开端,后代为纪念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他的出生地修建“唐太宗祠”,并于明清两代重修。今建子沟中学前身就是明代在太宗祠堂旧址修建起来的“恩义寺”,位于唐王洞的东侧。“文革”遭毁,经有关部分批准,“恩义祠”拆除。
       武功八景:东桥水波苍柳显,姜塬古墓小华山;苏武节碑龙门传,教稼台封后稷官;喀山晚照晒书卷,二水塔映两河湾;尚阁钟声闻九天,报本胡燕更奇观。
庆善宫遗址:唐太宗李世民的诞生地,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698)冬出身于“武功别馆”,即现在的杨陵区李台乡建子沟村。当地群众称做“唐王洞”,洞口的牌匾为“唐太宗悬孤洞”。为什么称“悬孤洞”?所谓“孤”就是弓,古代尚武,生男孩即悬弓于门左首,久之成俗,故称生男为“悬孤”。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