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导游讲解

宝鸡大唐秦王陵博物馆解说词

时间:2016-2-3 12:05:52   作者:西安峰哥   来源:宝鸡大唐秦王陵博物馆   阅读:2835   评论:0
内容摘要:宝鸡旅游大唐秦王陵博物馆讲解:大唐秦王陵是唐末秦王李茂贞和妻子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的合葬陵.始建于公元907年,抢救性地发掘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于2004年,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
宝鸡大唐秦王陵博物馆解说词

    大唐秦王陵是唐末秦王李茂贞和妻子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的合葬陵.始建于公元907年,抢救性地发掘于2001年,建成对外开放于2004年,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




    大唐秦王李茂贞生于公元856年,薨于924年,享年69岁.李茂贞原名宋文通,唐代深州博野人(今河北省保定博野县).18岁入博野军,后就任皇家神策军军官,因平叛护驾有功,被唐僖宗赐予皇姓李名茂贞,并亲赐字正臣,入皇家典籍.公元887年,李茂贞因功任凤翔节度使,后一路升迁,先封岐王,后官拜守尚书令为百官之首,权倾朝野.924年2 月,又被后唐帝庄宗封为秦王.同年4月李茂贞薨于凤翔府私第,925年12月25日移葬于北塬“先王宅。北原,也就是今天被后人逐渐称谓的陵原。大家现有看到的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就是在原遗址上于2004年5月抢救性地发掘后修建起来的。

    大唐秦王陵位于宝鸡市北坡公园顶的陵原村,距市区仅2.5公里。那么大唐秦王李茂贞为什么要把他安葬于陵原这个地方?
    大家一上北坡公园可能就有一种感觉,这里黄土深厚,水信偏低,每一捧黄土都带有灵气,确实有着深挖厚葬的最佳茔域条件。再从地形上环四周眺望,东有青龙——与蟠龙原隔金陵河川道相望;西有白虎——与芝草原隔长寿沟相邻;南有朱雀——秦岭高耸,犹如屏风,天台山、炎帝陵历历在目;北有玄武——呈台阶式高坡绵延至千阳岭。正合背依天阙,面耸云台.形台太师椅,秦王陵居椅中,又似簸箕形,秦陵居居箕心.实乃山川形胜,郁郁佳城之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陵原在公元前始称北原,至秦王建于此后,人们逐渐称为陵原.陵原一名由此而来,一直沿用至今.也正是由于陵原子能确实是块风水宝地,李茂贞的祖坟也在秦王陵东边,欲知详情,参观地宫墓志铭时,大家自会明白事由.
大唐秦王陵是以唐前、中期的帝王陵寝制度为样板修建的,属于同茔不同穴的帝后合葬陵。依照古老的传统习俗“东为大、西为小”,所以李茂贞地宫建在东侧,夫人地宫建在西侧。
    现在重建的陵园占地60亩,南北长330米,东西宽115料,园,内建筑为廊园式结构,呈现唐代风格。园内布局依“一主二仆”格式排列,即中轴上依次建山门大殿、神道、秦王殿、陵台;两侧对称建展馆和辅助设施。
    神道,又叫石道。神道做为帝王陵标志性建筑,在唐代墓葬形制中已成定例。它标志着陵墓主人的神圣威严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以石雕像的集中排列为主在特征。
     树立在神道最前端的是华表。大家知道,北京天安门前也有两尊华表,她代表的是祖国的尊严,是国家的象征。而这尊华表,做为帝王御宫的标志,象征着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华表,又称望柱,安放在陵园宫城陵台前,标明陵园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将它列在神道最前段,标志着正式进入陵区。东端的华表,整体高度为3。2米,顶部小宝珠缺失,表身为仰莲葫芦状宝珠顶,下部为覆盆方形底座,东侧的华表为出土文物,已被损坏为两截,后经修复。西侧的华表 为复制文物。
    神道长112米,宽10米,两侧对安放15组34尊石雕像。从南向北依次为:虎、驮马、骑乘马和控马官、猪、狗、羊、牛、猴,东侧6尊文官像,西侧6尊武官像。
    神道石雕像的排列是依照帝王生前出行的官廷依仗排列,其中有石虎、石羊,具有避邪的作用。而文武官员像的排列,则依官职的高低、尊卑而分,显示出封建王朝的等级观念。
   2001年9月,从地下发掘出石雕像18尊,制作于公元920年前后,石质为青石,底座则多为花刚岩。    2002年元月,为恢复神道原貌依照出土文物,复制石雕16尊。从实物看,唐朝后期,石雕工艺已较为先进,从物体魄健壮,从人物佩戴的朝冠,身着服饰上右区分官衔大小。
   大唐秦王陵石雕的损坏,较为集中的有两次,一是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了军事的需要,修建陵原飞机场:二是1970年,人民公社修建水库,将石雕打坏做为石料被运走,这些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现秦王陵仅剩一只门狮,据传说:由于年代久远,门狮能收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光辉,后成为“狮神”,当地人便建庙供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便会有人敬香叩拜,自明清以来一直至今。

(月台)
   大殿前的月台,主要是做为后人祭奠凭吊时的广场,东西长62米,南北宽24米,东西两侧分别立有李茂贞夫妇的石碑,碑阴上有当年撰写的铭文,还有香炉等物。香炉为宝鼎状,三足虎头,上为两层八角飞檐亭子。

(门狮)
   山门大殿前的一对大石狮,大殿门前的小石狮,都是用来守门的。据史载,从汉代时由西方传入中国,东汉后期已民用雕狮作守门兽,历魏晋而到南北朝,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的开凿、寺院的修建、雕狮日见广泛,从而中国传统镇墓兽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北朝的镇墓神率先变革,由走虎式变成了蹲狮式,唐朝武则天时代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盛世,这时,成双成对的大型雕狮已面为帝王陵门前独担重任的守门神。自此,西方的狮子和东方的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明不可分割的内容之一。

(秦王殿)
    秦王陵是陵园的核心建筑,采用唐风格单层歇山顶,屋顶起脊,脊上有鸱尾,俗称吻。相传鸱尾是大海中的一种鱼,能喷水灭火,有祛邪的本领,故古人在重在建筑上多安放此物。大殿前两侧接卷棚式廊道带阙台,两侧阙台下为李茂贞和夫人的地宫入口。
   大殿正中的影前塑雕的是秦王李茂贞夫妇的坐像,两侧墙壁上描绘的是“御宴图”,表现的是秦王在宫内大开宴席,宴请有功大臣和文武百官的场景。座像前方供奉的是释加穆尼金佛。这尊金佛是经法门寺众高僧于2006年古历3月19日开光赠送的。那么法门寺的众高僧为什么要给大唐秦王陵赠送金佛呢?大家知道,法门寺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唐代被封为皇家寺院。公元845年毁于“会昌法难”。从901年----922年,李茂贞斥巨资对法门寺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修复,修寺宇、塑圣像、建法舍、铸铜炉、修佛塔等等,经过长达21年的修复,使法门寺恢复了皇家寺院的繁荣,这是唐代以后绝无仅有的。半门寺门前曾有《大唐秦王重修半门寺塔式起重机庙记》------五代碑。主要叙述李茂贞21年多次重修法门寺的丰功伟绩。并叙述了半门寺开创至五代初数个世纪的历史。可惜的是该碑毁于“文化大革命”法难。李茂贞夫人刘氏一征受父辈影响,十分信奉佛教,极具善心,忠心扶助夫王事业,教养子女,广结姻亲,八龙五凤承欢于膝下,善待下属和子民,颇有威望。
   为了保佑大家升官民财、家庭平安、大家不防请香求拜。

(秦王李茂贞地宫)

   大唐秦王李茂贞陵的地宫按照庭院式结构建造,整个地宫设三道门,石门地第三道门,长1.63米,宽0.85米,厚0.25米,门轴直径0.1米,石门前的木门是为了确保地宫的安全而重新安装的.木门的越额上雕有朱雀图。
   地宫的建造者,运用壁画和砖雕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整个宫庭院内人物的活动,生活气息相当浓厚。共计有壁画人物224人,其中男性侍者、门官、乐伎96人,女性侍者、乐伎128人,砖雕人物28人,男12人,女16人,人物中有宦官、侏儒,由于大唐秦王陵所在地的陈仓里属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物中还有胡人等。通过人物的不同活动,反映了秦王李茂贞在世时生活的一个侧面。
石门后,画有门官4人。身后为庭院,上有夜空,星光灿烂,二十八星宿布满其间,西南方有圆月,内画蟾蜍,东北有太阳,内画三足鸟,中间有银河,表示了日月运行,星转斗移。夜空中的星象图,比喻李茂贞称五时占据有利的天时。
   夜空下方为廊道,上端设壁龛,壁龛山庑殿顶,上有鸱尾,壁龛内嵌有十二生肖神像,喻意一年十二个月,壁龛 间用云鹤图隔开,每幅中有四只白鹤展翅飞翔,飞云浮在天空,表示吉祥.廊道下部,绘有折扇式屏风,中有花鸟图,有湖石牡丹、蝴蝶牡丹、月季、鸽子蒿薇、湖石牵牛花等。花草用工笔重彩绘成,色泽鲜艳,几株小草点缀在根部,鸽子静立或回首,生趣盎然,蝴蝶翩翩飞舞,悠然自得,表现了一年四季。
   廊道北端东壁绘有一幅山水画,群山逶迤,树木苍劲,画中用留白描绘了平坦、宽阔的水面,表现了天高云淡的水天一色,寥廓疏朗的缥缈景象,从此来表现秦王李茂贞的雄心壮志。西壁则描绘主人处理公务、接待来客和场所。上部为一山水画,上有高耸的峰峦、苍绿色树木、宽阔浩荡的河水,意境深远。下部置一长案,上有主人所用之物。丁字脚圆筒形帽架,放有黑色展脚幞头;一个长方形盒,内放各种书简、公文;带座圆盒,放置各种印信、图章;中间放一三足镜架,右边长方形录顶盖箱子,放置各种饰演件。箱前置一把笤帚,一件葵口瓶。
    斜坡墓道两则东壁绘青龙云气图,西壁绘白虎卷风图。是借助四方神来保佑地宫的主人不被邪魔侵扰。后随兵仗队,兵仗队由骑兵和步兵组成,可见马5匹,禁军侍卫61人,手执旌旗,振弯佩刀,带皮革饰物。隆重的依仗车驾,表现了铺张翱的气势。
    依仗后,为15间长廊,两侧间隔有10个耳室,置放各种陪葬礼俑等。在15间长廊柱间隔,上部为方格天棚,每间廊房中分别绘月身份不同,姿态各异分工有别的身穿各色服饰、装饰有别的女侍2---4人。这里距后宫较远,侍女的表情比较轻松,手持各种物件或空手拂晓袖,其中有8名侍女女扮男装,相互嘻戏。
    长廊北端为地宫第二道门,两根门柱托起直额,越额上绘有折枝花,未设置门扇。第三道门是端门。门庭两侧各有一个壁龛,东侧安放狮面双角镇墓兽,西侧安放人面兽身独角兽,壁龛上方为两组砖雕,东侧为“二龙戏珠”,西侧“双凤朝阳”,上部起方檐头,简瓦屋顶,下部饰有条形衣纹。整个端门为青砖仿木结构,系仿唐两层歇山式建筑。高5。2米,宽5米。由一块青砖雕成方椽头、圆筒瓦和门扇窗棂、门柱,再用灰泥粘合在一起,最后施以朱红、海兰、杏黄、草绿等色。一座宏伟、华丽的门楼拔地而起,就成为唐代工匠艺人杰出的代表作,也反映了古代帝王薨后仍享受着生前的生活。
   端门后,既为双墓室,墓室全部采用长方形石条砌成并上券拱顶,以灰泥勾缝。石条多数为麻砂石花刚岩材质。上下面及四周增有凿痕。分别长0.4—0.6米,高0.5米,重约2吨左右.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将巨型的石料加工并用于建筑实属不易.
    前墓室长4.9米,宽2.55米,高3.1米.墓室则长5.8米,宽3.3米,高4米,面积约20平方米.室内中间放着李茂贞的墓志铭.
    墓志铭为录顶盖,四周斜刹面,上有线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志台高0.18米,四周线刻十二生肖神像.志台正面刻有中楷体铭文,共有1123字.铭文艺工作者采用骈文体格式.墓志描写了大唐秦王李茂贞征战一生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对李茂贞的评价足以从史料记载可以佐证.那么请大家注意.李茂贞的墓志铭还有两点与众不同之处,谁能猜着呢?一是墓志铭顶盖无一个字,所以我们叫墓志铭顶盖无字碑.大家知道,唐高宗李治夫人武则天所埋葬的乾陵有女皇武曌的无字碑。“功过让后人评说”,那么大唐秦王李茂贞墓志铭顶盖无字碑可能性也是功过让后人评说。如他创建岐国保境安民,21年重修皇家寺院法门寺,挟天子,镇压黄巢起义等,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什么呢?大家看:“三年乙酉岁十二月二十五日迁葬于宝鸡县陈仓里,归附于先孝大茔”,这足以说明,李茂贞的祖坟也在陵原,据考古专家     考评,他父母的陵也在秦王陵的东边,所以大唐秦王陵以东也属文物保护地。
    前面进入的是地宫的甬道,前甬道长16米,宽1.8米,拱顶高2.6米,两侧分设8个耳室.分别放置各种陶制品.两耳室之间,有砖雕矩形框,分别长4.5米和3米,高均为0.73米.置青砖浮雕人物肖像,南端为”十二生肖神像”.人物均着朝服,双手执笏板,赤脚.头上朝冠正中,雕有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生态各异雕刻细腻逼真,颇有艺术性,堪称砖雕中的上品。北端为“乐伎图”。所持乐器有:琵琶、羯鼓、排箫、铜钹、齐鼓、拍板、毕栗、吹叶、笙等。它充分证明,我国在唐代已有了古交响乐。乐伎所着服饰大体相同,皆着圆领上衣华袂广袖,有绿、红、黄三色。长裙均系于上衣外,胸以下,系裙的丝带结各不相同。除舞伎外。全都盘膝而坐,舞伎脚穿“云头鞋”。乐伎中披云肩者均为重要角色。后甬道长21。2米,宽1。32米,拱顶高2米。两侧墙壁上彩绘散乐图,东侧全部为男性,西侧全部为女性。每列队首均有指挥一人,队中有舞者两人。男队中的舞者均为胡人;女队中的舞者均做女扮男装打扮。由于唐代已广泛和西域通商,不仅胡乐的乐器、歌舞已被唐人接受而使用,就连胡人的服饰也逐渐进入宫廷后传至民间,地宫中的壁画就是后宫的侍者,拱手弯腰,一脸媚和。

(李茂贞地宫墓室)

    地宫墓室,是秦王李茂贞的寝宫。墓室上端为窟窿。由青砖逐层内收砌成。窟窿顶很早以前,就见于宫廷建筑、寺院洞窟中,而在地宫中,却较少见。它寓意宇宙苍穹瀚无垠。后室下部为八边形墓室,依古代的“八卦图”形排列,在东、北、西三方设有大型耳室。北室为正室,安放着李茂贞石雕坐像;东耳室安放“三彩茶具、酒具”;西耳室放置“三彩寝室用具”。
墓室内,中央置一巨型石椁。唐时,凡帝王将相,王公大臣,太子公主等皇帝贵戚,均享受较高规格的墓葬礼遇,都采用“内棺外椁”方式,这是当时的一般人所不能享受的,石椁采用唐式硬山式建筑式样,四周线刻人物花卉图案和门、窗线框。顶上为圆筒瓦屋面,长2。6米,宽2。0米,高1。7米。棺椁上的线刻画非常精美。石椁内秦王李茂贞骨骸和佩?!:笫宜拿媲教迳希膛肌⑸⒗滞迹笔伊讲辔膛迹饔惺膛殖秩粘F髅笪锛鑫硎檀邮逃η赝踝笥遥?械馁逡蝗恕:笫胰肟诙辔⒗滞迹质故殖窒依郑嗲岣杪讲辔膛肌?/FONT>
    地宫中的壁画、砖雕集中地表现了古代帝王将相生前的富贵贵生活,到了阴间,同样眷恋人间的生活,“事死如事生”,后来的人就把人间的生活,照搬到地下,这就有了栩栩如生的墓室。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国贤德太夫人刘氏地宫)

   这里是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地宫,位于李茂贞地宫西侧。由于贤德太夫人刘氏公元946年附葬于先王宅(陵原秦王陵),从时间表看,她比秦王李茂贞在晚20年。所以李茂贞夫人刘氏地宫气势雄伟,建造独特,并不多见。地宫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甬道三大部分组成部分,总长80米,距地表深14米。地宫入口处,大家看到有两幅大型壁画,东侧为“礼佛乐图”,反映的是佛家弟子齐奏佛乐的场景,在佛家的礼仪中,凡有重大的佛教活动,都不得会有佛乐演奏。西侧为“礼佛颂经图”,表现出的是佛家众僧在主持的带领下,面对“白玉灵帐”中供奉的佛指舍利虔诚的颂经参拜的情景。这一切,都不得和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一生信奉佛教、乐善好施有着直接的联系。
秦国贤德太夫人自幼受父辈的影响,接受佛家思想较早,到秦王出任凤翔节度使后,夫人更是以宽厚仁爱之心善待下属和子民。并在凤翔府置道貌岸然场,设经堂,专门请修行较高的僧人主持设坛、讲法、诵经。公元945年。夫人崩于凤翔府,年底在附葬时,地宫中陪葬品多和佛教的关。如各式陶塔、香炉、经幢、金刚座等。
    地斜墓道入口两侧,彩绘了两幅巨型壁画,上训是“驾鹤云游图”,表现出了夫人驾凤凰侍女驾鹤伴游。腾飞的青龙、白虎四周遍布云气纹。后部为“犊车出行图和担子出行图”。

(世界唯一、地宫端楼)

    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地宫的端楼是唐风青砖仿木歇山双重飞檐建筑,高8米、宽4米,门洞为窑式圆口,用青石封门。这座地下古建在国际国内实为罕见,好称世界唯一罕见的地下古建,这是我们的国宝,我们为此而骄傲。端楼的建筑工地极具艺术风格,全部用青砖雕刻出门窗,栏杆、栌斗、筒瓦等,做工极为精致、细腻。在歇山式屋顶下,为三开间正殿,正中有朱红色双扇大门,门上镶嵌泡钉、门环,门两侧为直棂框窗户,殿前的外插金柱子。正殿两侧偏殿处各有一门,门后站一侍女,东为“开门盈客”,西为“闭门送客。”人物造型号逼真,神态安祥,梳高髻发式、戴花,着罗衫、胸衣。端楼两外廊上有两幅大型砖雕“驾鹤西归图”,造型生动、逼上梁山真。正殿下方为半个“卐”字栏杆和护板,下置斗拱,立方顶起的飞檐,圆门立柱内嵌的雀提。那么端楼下方圆面积堆集的石头是怎么回事呢?这个1100年前堆集的原状,据考古巴队专家研究,认为主在是为了防盗墓贼从此挖开,整个端楼就会倒塌。为了保持端楼的安全完美,经考古专家论证,进过廊只能从侧面重新打洞进入,这个门洞是2002年在开挖时新打的。
   端楼后为过廊,过廊两侧均有壁龛,壁龛上部为“瑞鸟衔早图”组雕,每组由七对凤凰组成,凤凰相向而立,嘴中衔有早枝。下部壁龛中洞首两侧嵌有一组砖雕,东边为“汉人牵马图”,西部为“胡人牵驼图”。人物刻画极具动感,马夫、驼夫姿态各异,着装不尽相同。这一组砖雕真实反映了唐代和西域各民族之间通商的情景,也是唐代“丝绸之路”民族大融合的真实写照。壁龛前的东西两侧分别为“二人抬轿图”和八人抬轿图“砖雕,用三维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划了轿夫和轿子的不同形态。
  壁龛后的石门,是地宫的第二道门,,但却采用了比较独特形制,石门扇没有常见的门轴,不能左右手开启,而是在上下两端凸起门沿,在上下门槛中刻有石槽,将门扇紧紧固守在门槛中。石门每扇长2。2米,宽1。1米,从设计的意图推测,还是为了防止发生盗墓。事实证明,这种结构,使门无法随意打开,如果想进入 墓室,必须将这段地宫大开挖。但对深达13米的回填层来说,并非易事。

(夫人刘氏地宫墓室)
    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在宫为双墓室,这种结构,也是唐末五代时期,墓葬形制的一大创新.前室为窑洞型,后室为穹窿顶.墓室用石条砌墙及上拱券顶,宽敞宏大.中室长8米,宽4米,高5米.两侧设耳室,深3.2米,宽1.14米,高1.5米,地宫中陪葬的陶塔、铁鼎安放于此。墓志铭放于室中央。志盖上阴刻“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墓志铭”十二个篆字,四周斜刹面上分别阴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神像。底座上阴刻唐楷铭文1648字,详叙了夫人的一生,多为溢美之词。中室北端接甬道,甬道长8。1米,宽1。78米,高2。05米,共设四个耳室,甬道用青砖砌筑,两面墙壁上有散乐砖雕,由于遭盗按挖,部分有损坏。
  后室上部为窟窿穹,下部为八边柱形,每边长1.6米,墓室高5.65米,对角长5.35米,气势宏大.在穹窿顶东北上方有一洞,据专家学者分析,这为盗洞.贤德太夫人刘氏墓室采取了那么多的防盗手段 ,但还是被盗墓贼盗了,据说这个盗墓贼可能了解夫人刘氏地宫建造时的详情,也很可能在宋代就被盗.在东\北\西三个方向上分设耳室,但独特的是耳室为子母室,即大室套小室,室中又室,其中:北边耳室中设两个不耳室,东西两耳室中则各设5个小耳室,大耳室深5.2米,高1.86米.其中陈列的陪葬品多是和佛教有关的器物.
   从地宫形制的独特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建筑的精美,从中可以领略到当年安葬时的盛观.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唐末五代时期工匠艺人高超的雕刻和建筑技术.
(奇特的地面天象图)
   夫人地宫地面“天象图”的发现,填补了唐末、五代帝王陵寝建造的空白。地面“天象图”从上往下看:中间训分高高隆起,四角上翘,犹如轿子的顶盖;“天象图”北宽南窄,呈长方形,如同棺椁形式状;从铺好的青砖中按北斗七星勺状挑空,斗柄朝北。这种奇特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再看每一块青砖,上面都是为了保证青砖的烧制质量而打印的,犹如今天的商品商标。
(秦王陵李茂贞展室)
    秦王李茂贞展室是2006年5月1日前布置的,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李茂贞从出生到薨后的一生。展室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李茂贞出世”。这部分资料是由李茂贞的家乡河北博野县文化电视局、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供的。主要讲述宋文通从856年出生——874年代父参军18年的历史。宋文通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于工作天文、地理、宗教、学派、论策、哲理、人伦等无所不通,才华超群。其父母为了使儿子成龙,潜心教养。李茂贞认真读书后辞别故里,代父参加博野军,进发长安的经历。第二部分“雄霸西部37年”。主要讲述李茂贞从874年参军——924年8月薨后功勋卓著,雄霸西部显赫的一生。第三部分“躬亲礼佛、缮葺国寺”。主要计述李茂贞从901——922年21年间重修法门寺的功德。第四部分为出土文物图片、李茂贞的家族及其后代简历等。如果大家有兴趣不防详阅。
(陵园石展台)
    在大唐秦王陵神道西侧,设有石展台.石展台展示的文物,均自李茂贞夫妇神道、墓室及神道地下,距今足有1100年。这些展品虽为残品,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李茂贞夫妇当年的地位及崇尚,也反映了当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残存华表。作为帝王御宫的标志,象征着大唐秦王的等级制度,标明了陵园主人李茂贞夫妇的身份和地位。本来这座华表应树立在神道西侧,但因残存下半截,现展示在石展台。
   2、经幢及莲花座。为唐代密宗道场纪念性和标志性建筑。现存下段,为八面棱角形,以示秦王李茂贞一心向佛的善举。经幢上刻梵号咒语,面上阴刻该密宗种子和汉字咒语,相互对应。底端饰有几何线条。这种兴于唐宋时期的艺术建筑,是仅存不多的具有浓厚佛教文化的珍贵文物。法门寺高僧看后高兴的说:“经幢经历了1100年,现在还存在这么多佛经,太珍贵了。”
   3、天王座。为八角鼓形。在八个棱角处,有高20厘米的浮雕天王像8尊。神像神态各异,服饰装扮不同,所持神器有别,但细腻的雕刻手法,使人物形态逼真,极具动感,眼、耳、鼻、口清楚可见,喜怒威乐跃然而出。天王座当属佛教精品,这也是秦王李茂贞和夫人一心向佛的具体见证。
   4、石夯。多为圆锥形,上在下小,建陵时用来夯实回填层和建筑基础。在秦王陵发掘中,出土石夯7件。现在石展台上展出两件,一件还存有按把柄的石孔线迹。这种工具制作多在建陵初期。陵园建功立业好后,匠人们便弃于墓外埋掉。
   5、两匹立姿残存战马。为神道原石雕,因国民党当年修建飞机场和70年修建水库,用炸药炸成今天的残存品,但从残存品中依稀可见当年李茂贞神道的壮观。
   6、石碑座。秦王李茂贞当年公德碑座,上有唐代雕刻的两匹战马图浮雕,马鬃、马尾向上飘逸,考古专家从观鬃线状一眼看出为唐代珍品。
   7、四尊石人。其中文官两尊,控马官两尊,原设在神道上,因残缺严重,现放在石展台上。
   8、制作石人的半成品。充分证明秦王陵所有石雕均在修建秦王陵时,现场就地监工制作,并非在外地加工好再运回。
   9、杨茂贞墓葬道封门石。原依此状堵排在李茂贞墓室前门道,在挖掘李茂贞墓室时,按编号顺序挖出并按原编号排列依砌起,由此可看出当年 大修建李茂贞墓葬时,为防盗贼所耗巨力。
   10、夫人刘氏墓道二道貌岸然石门上方石槽过梁。为防盗墓贼贤德太夫人刘氏墓室二道貌岸然石门采用门轴石门,而采用石门直插石槽过梁。此石槽过梁是在2001年开挖时,为了加固墓室,未用原件,现放在石展台上。 
   11、4吨多重四棱石条过梁,原在夫人墓室石门上方,因经地震,现已断为两截。但台此大的石条,在1000多年前从外地运回,可看出当年所耗资之巨,劳动强度之大。
   12、宝鸡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碑。大唐秦王陵在2001年开挖前,根据历史资料,1982年被宝鸡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此水泥碑。2001年开挖后,因李茂贞墓志铭有“大唐秦王”铭文记载,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笔的保护单位——大唐秦王陵。

   13、数百块方砖、残砖等。均为挖掘时从墓道貌岸然收集。一部分也展示在石展台上。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