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介绍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在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1950年7月成立。初称延安革命博物馆,馆址在南关原陕甘宁边区交际处院内,1951年2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1952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并改为现名。
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骑的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怀安诗社的诗画原稿,也是珍贵的藏品。
该馆展出面积3200平方米,展线长 400米,展出革命文物1300多件,历史照片200余幅,还有图表、油画、雕塑、模型等辅助陈列展品,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党中央在陕北13年的革命历史。该馆举办过“延安革命文物展览”、“延安精神展览”,并赴外地展出。
该馆出版有《毛主席的故事》、《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大生产运动》等书。
坐落在延安市区王家坪,面积5500平方米,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在延安革命十三年的经历。 是一座规模大、内容丰富、历史价值高、感召力强、图文并茂的大型革命历史纪念馆。
延安侨联是现在中国侨联的前身,成立于一九四0年九月,之后随着时势变化名称数易,先后由“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改为“中国延安华侨联合会”、“中国解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等。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的侨界爱国人士和华侨青年与日俱增,北京、厦门、广州等地相继建立归侨联谊组织。到中国侨联成立前,中国各地侨联组织已发展到七、八十个。一九五六年十月,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主持下,第一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宣告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该馆创建于1950年,纪念馆原馆址在凤凰山麓,1968年在王家坪建新馆,1973年正式对外开放,展厅正门上方“延安革命纪念馆”七字系郭沫若书写。
新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馆前广场上耸立着毛泽东的青铜像,馆内有6个展厅,展厅大门前有三个大花坛,花草拼成的“实事求是”4字鲜艳夺目。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
馆内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这些资料为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史,研究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展陈体系以延安时期的重点 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设置了六个单元。展陈充分吸纳了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着重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两个重点和内涵。
紧扣展陈内容突出单元主题 一是每个单元都紧扣各自的主题,在表现手法上有创意;二是结合各单元的内容,精选文物,精心组合,以文物突出主题;三是各单元都设置必要的场景,烘托主题,增强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展陈体系以延安时期的重点 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设置了六个单元。展陈充分吸纳了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着重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两个重点和内涵。
紧扣展陈内容突出单元主题 一是每个单元都紧扣各自的主题,在表现手法上有创意;二是结合各单元的内容,精选文物,精心组合,以文物突出主题;三是各单元都设置必要的场景,烘托主题,增强感染力和宣传效果。
展陈体系以延安时期的重点 采用编年体与专题相辅相成的方式,设置了六个单元。展陈充分吸纳了党史研究的新成果,着重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两个重点和内涵。
紧扣展陈内容突出单元主题 一是每个单元都紧扣各自的主题,在表现手法上有创意;二是结合各单元的内容,精选文物,精心组合,以文物突出主题;三是各单元都设置必要的场景,烘托主题,增强感染力和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