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安村史

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历史概述

时间:2017-10-18 13:16:24   作者:丰镐裔子   来源:睁眼看西安   阅读:2606   评论:0
内容摘要: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历史概述:说:郭杜镇建于明万历年间。解放前仅有小店铺20余家,街道长不过百米,宽仅6米多。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今镇南为郭南村,镇北为郭北村。《通志》记载:郭杜镇在县城南三十里。又南五里为贾里镇,又南五里为黄良镇,又南十里为姜村镇,又南五里为子午镇。此种说法为现在主流说法。

长安县的县政府在韦曲镇,设区以后搬到了韦曲镇和郭杜镇结合部的茅坡村。说起郭杜镇,有个比较唬人的头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试点小城镇”。郭杜镇地处长安区正西,西万路十字古毕塬上。是明清时期长安八大镇之一,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关于“郭杜”所来,其说有三:

一说:郭杜镇建于明万历年间。解放前仅有小店铺20余家,街道长不过百米,宽仅6米多。明代以镇南称郭家村,镇北称杜家堡,合称郭杜。今镇南为郭南村,镇北为郭北村。《通志》记载:郭杜镇在县城南三十里。又南五里为贾里镇,又南五里为黄良镇,又南十里为姜村镇,又南五里为子午镇。此种说法为现在主流说法。

二说:据北宋宋敏求《长安志》,清嘉庆《咸宁县志》等记载:郭杜地域隋唐时为长安县义阳乡布政里和华林乡居安里。明代因其地在古杜京附近设镇,遂名古杜镇,后易名郭杜镇。此说有史籍作为依据,当为郭杜另一源头。

三说:郭杜这里自古是长安南去交通要道,为传统古集镇,民国时匪患横生,经常劫货杀人,名为割头镇,后转音为郭杜镇。民国时期,郭杜遭匪患不假,但郭杜一词早在清朝中期就有明确史载,“民国土匪说”,当不可信。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潏河桥】

郭杜镇有两条通往终南山的大道,第一条就是郭杜镇十字的西万路,这是一条古蜀道。还有一条就是郭杜镇以东,区政府旁边的子午大道。过了区政府向前过邮电大学,能看见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这就是潏河。河北路东有一个隶属郭杜镇的古村,这就是“温国堡”,这个村子前2013年已经城中村拆迁改造,2015年寻找温国堡桥的时候,村子已经人去楼空,一片狼藉。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一片狼藉】

温国堡,《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俗名温圪塔。东接鲁家湾,西临大居安,南邻任家寨,北边是大学城。村子不大,只有一千来人,以刘、崔、周三大姓为主。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温国堡”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设18廒,西南乡置六厫,温国堡隶属郭杜厫。郭杜廒 在县西南30里,全廒处潏水、滈水、昆明池间,有郭杜镇。分7保障,统36村:廒在居安坊。温国堡,俗名温圪塔。全廒处潏水、滈水、昆明池间。神禾原东自黄良廒,从西至香积寺,潏河、滈河交汇处而绝。毕原本神禾原余脉,自神禾原至第五桥西,至宫张村,又南至仁村。潏水东自郭杜廒流入,经温国堡西,又南流至香积寺西南,与滈水会,又西合流入乾河、黄良两廒之间。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长安廒图】

关于温国堡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根据《陕西通志》记载载: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赐邑于樊川,称为“温国”,温国堡因为曾是温王封邑,从而得名“温国堡”。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李重茂】

不熟读史书的人,在唐朝的历史中根本不知道李重茂这个皇帝。武则天被逼宫,软柿子唐中宗李显上位,皇后韦氏与武家子弟相勾结,欲效仿武则天称帝,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李显有四个儿子,老大李重润原为太子,和奶奶武则天顶了几句嘴直接被赐死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懿德太子”;老三李重俊也不满韦后,被逼兵变,失败被杀,也就是史书上的“节愍太子”。老四这个最小的儿子就是李重茂,李重茂母亲出身不高,年龄又小,性格懦弱。因时机不成熟,韦后随立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

李重茂当皇帝可以,毕竟是李唐血脉,但韦皇后临朝称制有人就不干了。一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而是当过皇帝的相王李旦的儿子李隆基。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史称"唐隆政变"。

政变成功了,相王李旦要当皇帝,如何让李重茂这小孩子主动禅让可是让人大伤脑筋。这个事就交给了太平公主。到了禅让的这一天,读完了禅位诏书,李重茂年龄小,当时就懵了,坐在皇位上愣是不动。这李重茂不下来,这相王也上不去,干瞪眼是没有办法。太平公主急了,跳到御座前,对着他说道:"娃,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了!",说完一把拉住领子扔在一边,当时唐中宗李显刚死,还没发丧,棺椁还在大殿上,李重茂趴在棺材上哇哇大哭,另一边群臣已经对着相王李旦山呼万岁了。李旦就是唐睿宗。

唐睿宗毕竟是李重茂的叔叔,也没有亏待李重茂,直接封其为“温王”,由此看起来这叔叔还比较厚道。前文说过,李重茂是兄弟四人,还有一个老三没有闪面,,这就是谯王李重福。这李重福听说弟弟李重茂不干皇帝了,想到风水轮流转,也该转到他这个哥哥,哪知这不害臊的叔叔干出了这么不地道的事,所以直接在东都洛阳举旗造反,自己假传圣旨封自己为皇帝,封唐睿宗李旦为"皇继叔",李重茂封为"皇太弟"。李重福这样一弄,唐睿宗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不干了,这不是“截胡”吗?对于自己的堂哥毫不手软,大兵压境,李重茂兵败投水自杀。温王李重茂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不明不白地死于驻地梁州,葬于武功县西塬。

第二种说法来自村民口碑相传,传说这里是唐朝宰相温大雅的庄园,故而得名温国堡。温国堡中曾有“温相寺”,相传就是为了纪念温大雅而立。有《重修温相寺记》石碑为证。(丰镐遗子/书文 ;头条号“睁眼看西安”首发)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温大雅】

温大雅是隋朝末年今山西祁县人,和神探狄仁杰是老乡,出身官宦之家,是北齐文林馆学士温君悠长子,兄弟三人温大雅、温大临、温大有均以文学知名,时称"温氏三雄"。隋文帝开皇末年,温大雅以才学授太子东宫学士职位。隋大业末年当上长安县尉(相当于现在首都公安局一把手),不久丁父忧辞官回乡。唐国公李渊准备造反、李世民世民多方延揽人才,温大雅入幕李渊成为幕僚后,为李氏父子分析时政,筹划方略,制定兴兵起兵计划,被倚为左膀右臂。李渊兵克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温大雅筹划禅让之事。李渊称帝建唐,历任黄门侍郎、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民心归唐,为替李唐代隋事业"正名",温大雅于武德三年至八年相续修成《大丞相唐王官属记》《今上王业记》《大唐创业起居注》共计11卷。玄武门之变前温大雅坐镇洛阳与李世民遥遥呼应,玄武门之变后,温氏因功擢升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贞观三年(629年),温大雅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时年57岁。李世民念其忠孝,特敕谥号"孝"。唐高宗永徽五年,追赠尚书右仆射。相当于有了宰相的名号,这也是称温大雅为“温相”的由此。

西安但凡叫“堡寨”的村子,原先村子都有城墙,温国堡也不类外,村中定有城墙,温国堡东有高崖,西有深沟,南临潏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为了节约人力,只在北面和南面西边修了城墙,所以温国堡只有南门和北门。温国堡村中有一棵古槐,是温国堡新堡子和老堡子的分界处,古槐以南老城堡内为老堡子,古槐以北老城堡外,为新堡子。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潏河桥】

古人言“修桥补路,乡贤大善”,本人平生特喜古桥,以桥继而寻找本地乡贤人文历史文化。像梁家桥为小丰村清初大将梁化凤修建,灵桥为大原村清末军机大臣赵舒翘修建,高桥为马务村清末兵部尚书薛允升修建。对于周长户史载古桥有机会实地探查过,至今有户县新河石桥,长安县沣河灵桥、梁桥、高桥、王曲滈河、子午左宗棠拱桥等。早听说在郭杜温国堡和任家寨潏河上有一座温国桥。2013年早温国堡拆迁时曾前往探查未果,2015年3月2日闲暇无事,依河堰向前寻找,拨开枯草下河堰,果见温国桥横于河上,依然屹立不倒,只是甚为荒凉。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任家寨】

温国桥位于河南任家寨和河北温国堡之间,清《长安县志》记载,雍正十年,马仁宇创修了这座五洞石桥,高二丈八尺,宽一丈六尺,桥边有“石头娃娃”栏杆三十二具。光绪末年,石桥逐渐倾斜。宣统三年,村中的乡绅罗云章和好友王锡绶、谭焕文募资重修石桥,由温国堡、任家寨、香积寺、杜永村4村共同重修。桥南北立“重修潏河桥碑”。本人仔细探查石桥两端,并未发现碑刻,在石桥北侧枯草中似乎有碑刻石质底座残骸。石桥古朴素雅,富有历史气息,远观石桥,似乎有一种“卢沟晓月”的意境。细看确是钢管栏杆,显得不伦不类,想来史载中的石头娃娃栏杆早已经化为历史中的尘埃。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龙尾】

现石桥为石拱桥,有五道石拱,桥之东西两侧有五对龙头龙尾相对,经本人细细查看应为一个整体,是在一方大石条上两侧分别刻上龙头和龙尾,石桥西侧一面,有龙尾时刻,甚为精美,可惜尾巴末端遭人为破坏,只有尾部龙鳞方见当初石刻技艺之高。石桥下方因雨量减少,只有三个孔洞过水,被枯枝烂叶垃圾拥堵。其余靠近北侧两座石拱无水,被垃圾泡沫淤塞,下面有细细油沙。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温国堡!

【龙头】

石桥底座用大石桥铺就,中间以糯米浆粘结。上面两层用石条干铺,不同于沣河上用碾盘、碌碡修建的三座著名的碌碡桥。温国桥与子午道左宗棠采用干磊法建造的单拱石桥比起来似乎更为结实。石桥东侧一面有五个龙头,庆幸未曾遭人破坏,中间一颗龙头长有龙角口弦龙珠,两侧分别为2个龙头石雕。说是龙头,倒也不是十分准确,书中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此处龙头皆无龙角,当属螭龙。想不远处周家庄有西晋周处除三害的典故,三害之一便是蛟。此刻两侧四方龙头权当蛟龙对待。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