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灞桥村史

新筑街道办上双寨村历史概述

时间:2018-2-23 19:55:03   作者:西安峰哥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1339   评论:0
内容摘要:新筑街道办上双寨村历史:《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21卷《列女传》记载:田氏,上双寨刘玉堂妻。年十七玉堂死,告亲族曰:“我娠已数月,幸而生男,刘氏宗祀可延也。”矢志不嫁,终身事亲。弥月,果生男,抚孤守节,至老不懈。

上双寨村口的牌坊

上双寨村口的牌坊

    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西南的上双寨村过去曾是一个古城堡,有高大的城墙、城门、城河(也叫城壕)。这个古城堡,建筑在一个巨大的人工造成的龟形土台上,故名叫龟背梅花紫金城。龟形城堡追根寻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双寨老城的西城门

上双寨老城的西城门


    上双寨村位于新筑街道西南约2公里,共有一个小组,人口约860人,耕地617亩。本村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台,台上有村,名叫上双寨村。上双寨处于蝶状方形的高台上,每边长500米,高出地面10米。人称龟背梅花紫金城。武伯纶《唐万年长安县乡里考》为龟川乡。

    其村名所来,其说有二
     一说: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渭水又东经霸城县北……恭王庙在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传村落大土台为傅太后陵。傅太后生前与王莽有隙。她在元寿元年(公元2年)下葬。七年后,汉平帝幼小,王太后临朝称制,委政于王莽,王莽奏请发掘傅太后陵王莽动用了十几万人,用了二十天时间,意欲铲掉傅太后陵高大的封土,不过,要铲平高十二丈的封土谈何容易最终只将陵冢铲去一部分,形成了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坦土台。所以《水经注》说:“(傅太后陵)今其处积土犹高,世谓之增墀,又亦谓之增阜。”(丰镐遗子-张新武 此后傅太后陵就一直淹没在荒原蔓草之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陵上住了人,还修筑了堡寨。《咸宁县志》称为“上方寨”,后来转元音为“上双寨”。
      二说:相传此地为周幽王的都城,实为汉冢。村中的城墙,是在明代修建起来的。 这里是明代屯驻在西安周边的军户居住地屯兵寨,后称永安寨。上双寨城堡坐东向西,大致成正方形,城墙范围比所在的土台小,占地四十亩。只有西城墙正中开了一道城门,城门洞内外两面镶嵌着两块砖雕牌匾,城门外的牌匾上刻着“永安寨”,而城门里的牌匾则刻着“上双寨
       上双寨村古城址位于本村,面积7000平方米,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形似龟背,俗称“龟背梅花紫金城”。东城墙残长约50米,高1~3米,夯层厚约0.1米,夯质坚硬
      上双寨城墙外,城门楼偏北处,有一个“美饭寺”又叫麦饭寺。传说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前,曾因战争失利而逃亡到此,晚上住宿在一座古庙内,正当他饥饿难耐,寺中僧人拿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麦饭给他吃,刘秀吃饱之后借宿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刘秀登基之后,非常感激曾施麦饭给他吃的寺院,于是将寺庙命名为“麦饭寺”,后世逐渐写为“美饭寺”。清末,社会动荡,美饭寺被烧毁。不久,村人重建美饭寺,因为原美饭寺规模太大,重建时仅修建了寺院后院的三间大殿。民国时期,美饭寺被改造为小学,供村中孩子上学。村里有些岁数的老人,都曾在里面读书。解放后,美饭寺仍是村中小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饭寺的学校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将美饭寺拆除,在其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学校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第21卷《列女传》记载:田氏,上双寨刘玉堂妻。年十七玉堂死,告亲族曰:“我娠已数月,幸而生男,刘氏宗祀可延也。”矢志不嫁,终身事亲。弥月,果生男,抚孤守节,至老不懈。

上双寨城墙:

  上双寨老村寨子的城墙由夯土筑成,只有西城门上包着青砖。城门的两扇大木门用铁皮包裹,门上有一个葫芦形的小洞,可以看到外面情况,相当于现在的猫眼。门内有铁链子,每到晚上就会锁门。城门由专人看守,每天早上5点打开城门,晚上10点以后关门。


  城墙高约10米,城外的城壕深约2米,总共有四五层楼高。城墙顶上外高内低,宽2米有余。城门楼内有马道可供上下。村里的老人小时候都常在城墙上奔跑玩耍。


  上双寨城堡内的街道笔直,村民居住其中,井井有条。城内东南角有一个涝池,下雨时,城中所有废水都排到涝池中。67岁的吕忠让说:“老城西门里的紧南边,曾有一棵千年古槐,不知有多少年岁,老槐树很粗,三人能不能合抱,树下曾有一个硕大的石碾子。只可惜古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砍掉了。”

  

  上双寨城墙外,城门楼偏北处,有一个“美饭寺”。席洪涛说:“美饭寺里雕梁画栋,有前殿、中殿、后殿三进大殿,非常气派。”


  美饭寺又叫麦饭寺。关于美饭寺名称的来历,上双寨村流传着一个传说,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之前,曾因战争失利而逃亡到此,晚上住宿在一座古庙内,正当他饥饿难耐,寺中僧人拿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麦饭给他吃,刘秀吃饱之后借宿一晚,第二天继续赶路。刘秀登基之后,非常感激曾施麦饭给他吃的寺院,于是将寺庙命名为“麦饭寺”,后世逐渐写为“美饭寺”。


  清末,社会动荡,美饭寺被烧毁。不久,村人重建美饭寺,因为原美饭寺规模太大,重建时仅修建了寺院后院的三间大殿。民国时期,美饭寺被改造为小学,供村中孩子上学。村里有些岁数的老人,都曾在里面读书。解放后,美饭寺仍是村中小学。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饭寺的学校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将美饭寺拆除,在其原址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学校。席高喜还记得:“拆除寺庙时,从里面运出的砖块巨大无比,柱子一人不能合抱。”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