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宝鸡村史

祖籍宝鸡的马丹阳祖师传奇故事

时间:2017-9-25 18:29:59   作者:朱玉林   来源:秦之韵文史原创   阅读:1336   评论:0
内容摘要:马钰(世称马丹阳 )祖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本土人士极为融洽地一起修真传道,开创全真道教遇仙派,创造“马丹阳十二神针”。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被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著有《金玉集》、《渐悟集》、《精微集》及《分梨十化》、《三宝》、《语录》等集,传承老子文化硕果累累,在中国中道教历史的长河中,闪炼着夺目的光芒。

 

祖籍宝鸡的马丹阳祖师传奇故事

陕西西部的历史名城宝鸡,文化积淀深厚且广布隽山秀水,吸引着各地的杰出人才,到此传道修练。(世称马丹阳 )祖师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本土人士极为融洽地一起修真传道,开创全真道教遇仙派,创造“马丹阳十二神针”。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被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著有《金玉集》、《渐悟集》、《精微集》及《分梨十化》、《三宝》、《语录》等集,传承老子文化硕果累累,在中国中道教历史的长河中,闪炼着夺目的光芒。

       一、祖籍宝鸡,名门之后。

相传,马钰是东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的后裔。马援 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 陕西宝鸡扶风人。这位以“马革裹尸”而闻名于世的“光武中兴”名将,于东汉之初,决策陇蜀,西平诸羌,南征交趾,北遏乌桓,最后死于平定五溪蛮的前线。马援一生戎马倥偬,功勋卓著,为东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在五代十国时期,马钰家族为了躲避战乱,举家 迁往山东牟平,并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户。马钰出生于北宋末年,童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他好学上进,擅长写 诗。然 而,马钰所面对的世界,正是矛盾尖锐、激烈而复杂的南宋时期。北宋 末年的农民起义,南宋初年的金兵南侵,山东一带几乎战乱不断。而且,在马钰少年时期,中北方的金国便把他的家乡占据为自己的领土。即使如此,马钰仍然没有辜负家族的厚望,在他成 年之后,使家族更加富庶,富甲一方,他也因此被称为“马半州”。因为这片土地不再属于自己的国家,马钰喜欢玩乐,对玄妙的东西很感兴趣。马钰,虽然拥有一些权势,但在人情世故的虚与委蛇下,难免萌起一丝落寞寂寥之感。

二、高道为师, 光大全真

公元1167年,45岁的马钰被迫改变了往日的生活。这一切,源自于一个道人的到来。这位道士便是史称王重阳的全真教创始人王喆。马钰收留了前来传教的王喆,却只是因为他一向乐施好善,只是对道教有一 些好感,并没有要加入道教的意思。为了表示对王喆的敬重,马钰在自己家为王喆修 了房屋供王喆修道,王喆自题为“全真堂”,取“存神养浩全真性” 之意。王喆开创的教派因此被称为全真教。王喆看中了马钰在当地的影响,于是想尽 办法要劝说马钰跟随他一起修行。事情发生了转机。公元1168年正月,马钰开始正式跟随王喆学道。

王重阳将全真道秘诀传与马钰,托为全真道传道事业的直接继承人。在临终前让马钰坚定传教信念,光大 道教。马钰传教非常辛苦,终年赤脚,每天的食物也只有早上一碗粥、中午一钵面。马钰希 望以此来修身养性。虽然看起来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由于马钰儒雅大度、学识丰富,可以将教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出,因此结交了众多长安城中的名流,和当地的乡绅官吏、文 人墨客等各种人都不无交往。马钰凭借自己的修养和苦行,一时成为长安城的名人,全真教 也因此在长安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在长安建立了全真道教的基础之后,马钰来到终南 山为师父守孝。三年的守孝,也让马钰有时间重新思考全真的教义,也更坚定了他传教的信 心。守孝期满之后,一起来到陕西的三个师弟奔赴其他地方传教,只有马钰留在陕西。马钰 在王喆的老家终南山刘蒋村搭建了一座茅庵住下,并手书匾额“祖庭心死”,表 示自己继承师父衣钵、一心传道的决心。经过在陕西各县多年的奔走传道,全真道教 不仅在陕西影响深远,并且邻近的山西、甘肃一带都有信徒因为听闻马钰的声名前来求道拜 师。陕西也因此成为全真教的基地,终南山成为全真教的圣地。新开创的陕西和已经有了全 真教基础的山东,两地遥相呼应,使全真教在金国统治的北方一时成为名教。在全真教中,王重阳创其始,至丘处机而达鼎盛。而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的就是马钰。

 三、创立教派,弘扬道法

在全真修炼上,马钰在继承了先师王重阳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以清净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著”为修真宗旨,开创了全真教中的“遇仙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真特色,马钰修行,为的是去奢从俭,洗心炼性。此间陈设非常简陋,只有一几一榻,笔砚和羊皮而已,旷然而无余物。

随着全真教的发展,全真道下门徒益众,必须有一套“度之有方、教之有益、行之有效”的教规与之相随。马钰在王重阳过去制定的教规基础上,依托当时的朝政局势,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规——《丹阳真人十劝》:一不得犯国法;二凡见教门人必须先作礼;三断除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四屏除忧愁攀缘爱念等念头;五不能奸诈骗人、伪装好人、受人供养;六要能忍辱不平,万物无私;七要慎言慎语、节饮食、弃荣华;八必须以乞化为生;九修行居庵不过三间,结伴修行不过三人,要互相扶持;十要清净无为,养气精神。

由于马钰以长安为起点打开局面的正确战略思想及坚韧不拔的努力,全真教得以在陕西打开局面并发展扩大,与山东的据点遥相呼应,从而使得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得以巩固并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马钰还开创了全真教内弟子互相交流、不拘门户的好风气。全真七子之间有一个非常良好的风气,就是各自的弟子可以互相交流,大家互相指导,并不要求从一师而终。这样就使得弟子们能不拘一家之见,博采各家之 长,迅速的成长进步,这也是全真教能在金元时期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良好的风气,就是由大师兄马钰开创的。马钰开创了这种良好风气后,全真七子之间都互相交流弟子,互相指导,由此促进了全真教人才辈出。马钰的这一 系列努力,奠定了全真教日后兴旺发达的基础。马钰为传教宣道,不畏艰辛、不辞劳苦,有时甚至差点丧命。比如一次他到虢州靖远镇传道,去时就听说那 里发生了兵乱,大家都劝他别去,但马钰毅然独身前往。结果刚到靖远镇,就被交战一方的士兵误认为是探子抓了起来,差点被处死,后经再三解释,并找了当地的 道友担保,才被放了出来。还有一年夏季到华亭县传道,不幸中了热暑,又咳嗽又吐血,差点一命呜呼。 

元代初年,马钰入住洞清庵,在周至这里建了一座“斗姥元辰楼”,为当时中国道教庙宇之最,使衰败的洞清庵渐渐振兴起来。后来,遇仙派内部一些门人主张“三教合一”、“释心见性”,将佛教道观修塔等东西引用进来,先后在此修了五层六楼的朱雀塔和玄武塔,随后盖起了朱雀庙、玄武庙和青龙、白虎塔庙。同时期,观中乾道和坤道门人,在对面栖云庵大院正中央建了一座六层“紫云塔”。至此,丹阳观东、西、南、北、中五塔鼎立、盛况空前的局面形成,声威大振,成为关中一大景色。1183年,马丹阳去世后,道界为纪念马丹阳又将洞清庵改名为“丹阳观”,并在前院山门里为他修建了一座“丹阳宫”,随后扩修了玉凤山、翠屏山、葫芦山、栖云庵、八仙洞等景点,使丹阳观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四、撰写著作, 以文化人。

马钰开创了全真教中的“遇仙派”并附之以唱词、诗歌文章等形式,来宣传全真教义。仅后人收录其诗作便达一千余首,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底层道众加入,其道众之多,受教范围之广,作诗数量之大,在全真七子中可以说是高蹈独标。他所编写的那些教义、劝化世人的诗词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易于接受马丹阳著有《洞玄金玉集》、《渐悟集》、《精微集》及《分梨十化》、《三宝》、《语录》等集,均载于正统《道藏》中。其弟子王颐中又收集其平时言论50余则,辑为《丹阳真人语录》。在《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中也收有他写的诗词。

他撰写洞玄金玉集》,诗词900余首,按体裁分辑。皆为入道之后所作,反映出马丹阳弃家入道在山东、陕西修道传教之情况及其宗教思想。多赠答、奉和、述还、记事;论道之作。大部分诗词作于王重阳羽化,弟子送葬进入陕西之后。如有题云:“予在终南,居于环堵, 腿赤脚,并无火烛相,仅六年矣。”又有《出环堵》、《入环堵》、《上街求乞》、《赴道会》、《行斋醮》等诗,皆可见其行道情状。赠答之作,居集中大半,所赠者除黄冠、女冠外,且多儒士、官吏、医者、商人、铁匠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其内容皆为宣扬全真教旨,教人思悟人生短暂,看破功名利禄。离酒色财气,舍爱弃家,学道求仙。如《劝世》谓:“修仙易,养家难。”《赠铁李先生》云:“火烧疮,汗滴血,万苦千辛,何时是彻?马风风诱引回头,向道门中休歇。”回答《道友问在家能修行否》曰:“欲求家道两全美、怎悟寂寥一着甘。”诗中论述全真象风,如:“小童问道道无言,清静能持自妙玄。凭此家风常保守,自然有分做神仙。”

所述修仙之道,以无为为宗,以见性与内丹为主。言见性,以清静为要,谓:“清心境,常莹彻,照破万缘,无灭,这本来一点元明,便朗如秋月。"言内丹,以真修实证为要,如述炼丹之内景云:“顶中彩霞流,眼中光明流,耳中冲和流,鼻中玉柱流,口中甘津流,脐下黄河倒卷流。”他又多提倡去嗔忍辱,安贫抱朴,如《忍忍忍》云:“刃下挑心,心头插刃,认来堪作良因。无明降住,有辱不生填。”《戒华丽》云,“竹篱茅舍,柴门支碎,更衣装纸袄麻衣,是道家活计。”亦倡慈悲济度,如《自戒》有设粥词多首,返倒”。此皆王重阳早期提倡全真道之思想。

五、精通医术,治病救人。

历史上,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河南汝州北街,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有名。马丹阳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明陈继洲在其所著《针灸大成》中载有《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言其疗效“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最后并说此针的传授原则:“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好)人可传授,非(不合适的)人莫浪(乱)说”。

马丹阳对针灸的贡献,不只在于他重点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状况,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则,使针灸治疗研究更加突破,并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马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路人以为轻薄。少顷,马丹阳吐出吮吸的浊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

六、宝鸡传道,腾古映今。 

马丹阳先后在宝鸡的龙门洞、药王洞、长寿山等地传道,留下众多的传说故事和历史遗存。一是龙门洞立成立重阳会。龙门洞的山场最早叫景福山,龙门洞是景福山的另一山头。南宋末期,龙门山上建有禹王庙,规模很小;当时在今新集川一带有玉皇寺、石拱寺、龙门寺等佛家寺院,范围较大。龙门洞旧有一个大钟,铸有龙门寺造字样,就是从龙门寺抬来的。龙门洞山深林密,山根黑虎潭上有禹王庙,出家人可在这里栖居静修,在丘处机来龙门洞之前,马丹阳曾来这里的石拱寺和陇州城北药王洞住过,并在龙门洞成立重阳会,约请全真道徒前来集会,纪念全真祖师王重阳。

二是药王洞济世救众  药王洞建自唐代,原名谷神观。“谷神”是“道”的形容之称,“谷”象征空虚,“神”有变化莫测之意。《老子》中即有“谷神不死”之说。马钰曾隐居于此,以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为宗旨,济世救众。其高绝的针灸特长济世救众,美名盛极。元朝至元六年(1269),元世祖忽必烈封他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故谷神观又随之称为丹阳洞。为了扩大教派,发展道徒,人们又在陇州古城北隅丹阳洞广修殿洞亭阁,一时名声大振,成为龙门洞道院的一部分

三是长寿山为难民治病。马丹阳在长寿山修道期间,造福当地百姓,堪称道德大家。他看到这里生活条件艰苦,遇到百姓患病却缺药少药而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他就用针灸为难民治病,非常简便,屡获奇效。长寿观内有两株古柏。据考证,一株有600余年树龄:而另外一株则已有900年树龄,传说由马丹阳亲手所植,周围信众称其为神仙树,是宝鸡市政府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也是长寿山所存最古老的树木。

(作者系陕西省宝鸡市政协文史员, 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宝鸡市政协原副秘书长;通讯地址: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园二区133号信箱;邮编721015;手机号:18091705978 )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