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宝鸡村史

宝鸡金台区古今名人

时间:2016-12-7 8:51:59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金台区志   阅读:802   评论:0
内容摘要:陕西宝鸡金台区古今名人:张三丰、刘俊、高敏、杨畏知、强兆统、王绳武李蔚青
张三丰
    张三丰,字君实,号玄玄子,谐称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省彰武西南)人。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其生平不甚详。张四海为家,游止无恒。曾寄寓宝鸡金台观,后入蜀,辗转幽栖武当山。朱元璋闻其名,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派使者聘其出山,不遇。永乐中(1402~1424),明成祖朱棣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奉御书香火钱,往访张于名山大川,荒村野寺,终未见其踪迹。朱棣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工役万余人,在武当山营造宫观。建成后,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守护,以待三丰。然终不见其面。英宗正统元年(1436)张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被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十二年(1563)又被封为“清虚妙真君”。
    史载,其“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明史·方伎传》)。寒暑仅穿一衲一蓑,食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性诙谐,谈笑旁若无人。
    因其在宝鸡金台观修行多年,境内流传许多“疯子张爷”的故事。今金台观留有张三丰事迹碑一通,张三丰手书瓜皮诗碑两碣。后人辑《张三丰先生全集》行世。
    杨茂
    杨茂,字林修,今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人。明永乐辛卯(1411)举人。正统年间(1436~1449),任湖广道监察御使。杨弹劾官员,不避权贵。当时云南边境有外族入境骚扰。朝廷任杨茂为云南省广南府知府。杨到任后,先开仓赈饥,后组织抗击,当地群众争为效命,很快安定了地方。杨茂在任16年,秉公办事,不谋私利。日食粗粝,佐以菜蔬,人称“杨青菜”。其孙杨祥,以举人任四川省重庆府通判,后升夔州府同知。耿介有为,刚直不阿,人称“杨青菜后”。其曾孙杨汝宫,由举人历官江西,亦有美名。
    刘俊
    刘俊,字世英,号朴庵,今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人。明正统十年(1445)廷试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迁左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转南京国子监祭酒、通政使、至太仆卿、工部侍郎。
    刘俊才思敏捷。有次在皇帝面前应对,语言明快,条清缕析,商略(同榜状元)不能及。后来,与商略谈论古今大事,却受到商的驳诘,深感学有未足,遂发愤读书,学识益见精博。历官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政声颇著。渭南人石亨,从于谦守京师(今北京),击退瓦刺军,封镇欮大将军。景泰八年(1457),石乘景帝病危,勾结宦官曹吉祥等发动“夺门之变”,自封忠国公,自此气焰日盛,部属亲友四千余人得官,内外将多半出自石的门下。石与刘俊同籍陕西,曾以私事相托,俊疾色严拒,不予答理。宦官汪直,狡黠,险狠。成化十三年领西厂,恃势横恣,屡兴大狱,劾罢公卿大臣数十人,朝廷之上无人敢揭发他的奸险。独刘俊上表陈其罪恶,历数无遗,人称“铁板刘”。后因衰迈,辞归故里。修桥补路,遗惠桑梓。卒年70。
    高敏
    高敏,字克勤,号涧川,宣明里(今宝鸡市金台区福临堡)人。明中期增广生员。博通群书,品学兼优,曾举儒官。著有《涧川集》。
    杨畏知
    杨畏知(?~1650),字介甫,号堪我,今宝鸡市金台区北庵堡人。明崇祯三年(1630)解元,崇祯十五年中史 榜进士。初任司务,升主事,不久迁升员外郎,督饷真定(今河北正定)等处。因廉洁奉公,才干卓,升四川川北道。不久,因疾告归。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廷起用畏知为云南金沧道。莅任不久,武定府(云南武定)土司武必奎造反,连陷禄丰、广通等县及楚雄府(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畏知率兵镇压武必奎,收复楚雄。嗣后,阿违(今云南开远县)土官沙定洲又反,占据云南(今昆明)。巡抚吴兆元无计可施,以招安相羁縻。沙遂西掠,围楚雄。畏知督众坚守,伺隙出击,虽被困数月,城终未陷。唐王朱聿键即位福州后,遂授杨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顺治三年(1646)八月,唐王败死。十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今肇庆市)即位,改元永历。斯时,清已控制大半个中国,南明势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顺治四年(1647),张献忠余部在孙可望(张的义子,延安人,张死后,众推其为尊)等人带领下,由四川退踞云南,拟屯兵立足,联明抗清。畏知委蛇其间,抗清势力曾一时大振。
    后,孙可望讨封“秦王”称号,朝议以异姓无封王成例为由,采纳畏知意见,封孙为景国公。孙怒,率兵破广州、桂林、逼永历帝逃至南宁(今广西南宁)。孙遣部将贺九仪等将朝中阻碍封王的大臣严起恒、吴霖、刘尧珍等杀害。畏知闻知,痛哭失声,大骂孙可望不止。孙可望设计骗畏知至贵阳面责,畏知愤怒,除头上冠击可望,遂被可望所杀,时顺治七年(1650)。
    死后,永历帝赠杨畏知“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之称,谥号“文烈”。楚雄地方立祠以祀。数年后,移柩归里,葬于陵原。
    强兆统
    强兆统,字仔肩,今宝鸡市金台区北庵堡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知广东电白县。时广东多巨盗,兆统每于高阜处置望楼,悬钲(铜锣),遇盗则鸣钲报警驱逐,抓获则杖击处死。一巨盗被抓获,因其与知府有私,知府庇护拟从宽处理。但在牒文还未发到电白县之前,兆统已先毙之,知府亦无可奈何。因此得罪知府,十年未予调迁。后升吏部主事,负责江南考试事宜,江南名宿多出其门。
    王绳武
    王绳武,字绍庭,今宝鸡市金台区敦仁堡人。清光绪甲午(1894)进士。历官江西常亭、万年等县知事。著有《弃余联集》。
    李蔚青
    李蔚青(1888~1938),名三元,学名发春,字蔚青,宝鸡市金台区马道巷人。
    辛亥革命前,李蔚青就读于私塾,聪明颖悟,学业出众,塾师称他为“今日之颜渊”。后考入凤翔中学,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思想感召。为同学中之佼佼者。
    民国3年(1914),蔚青被选拔赴日学习。在选择学科时他说:“中国贫弱原因之一,是人的身体不健康。与其先致富、强经济,不若先治病、强身体之为得也。在国内,中医学者不奋发,西医技术尤落后,我决心学精西医技术,同中医共雪‘东亚病夫’之耻!”在日本爱知医科大学他学习了整整七年才回国。
    蔚青回国返里,亲友前来探望。蔚青乡音未改,穿着依旧,笑云:“口操乡音,不忘故也。”一个亲戚的孩子额旁长了个疙瘩,大如鸡蛋,形似角,多处求医,无法医治。蔚青先行麻醉,后施手术,使其迅速病除。乡亲们对他精湛的医术十分赞佩。
    蔚青居家不久,应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之聘在十一师医院当医官,以后又在西安陆军医院当医官和讲师。其间,培养了不少西医人才。民国11年(1922),蔚青任国民军第二军医院院长,随军出关,参加直奉战争,反吴(佩孚)伐曹(琨)。继任陆军医院院长兼轻伤医院院长。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对非亲信部队制约钳制,蔚青所在部队遽遭挫折,他看到蒋介石心怀叵测,不能再在部队任职,遂回陕。
    民国16年(1927)下半年,李蔚青与谢西林在西安盐店街开设仁民医院,培养了胡文群等4名学生。以后又在西安梁家牌楼开设蔚青医院,一面为民治病,一面培养学徒。现宝鸡市金台区中山医院(原西街医院)的高世雄大夫及新疆乌鲁木齐市制药厂的工程师董志诚等都是他的高徒。
    在开设“仁民”、“蔚青”医院期间,他医术高明,工作认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会诊危重病人,他持慎重态度,经过深思熟虑,当众无定见时,常能一言决之,使患者得救。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持不抵抗主义,将东北大片国土拱手与人。蔚青十分忿恨,曾书信联系留日同学在西安聚会,商议医务界如何抗日救亡。国民党特务以抓汉奸为名将其拘留。期间,他们以日语交谈抗日打算,特务终无所获。杨虎城得知此事,电促释放,蔚青等才获得自由。留日同学回国后,有的当县长,有的当议员,追逐仕途。他却矢志不移从事医务工作,坚持为抗日服务。
    抗日紧张阶段,他放弃私立蔚青医院,担任八十三师后方重伤医院副院长(该医院成立于西安,后迁宝鸡长寿山,最后迁至三原)。他为伤员作手术精心慎重,尽心竭力。重伤员不幸死亡,他派人掩埋,并亲自检查,惟恐敷衍了事,他曾联合当时宝鸡县爱国人士在长寿山前营造一处抗日将士墓,树立碑石以志纪念。
    蔚青因积劳成疾,患肠出血之症不治,于民国26年(1938)农历正月十五日逝世,年仅50岁。
    瞿冠英
    瞿冠英(1904~1958),字冕群,汉族,江苏省靖江县人。民国14年(1925),无锡市荣氏(荣德生)私立工商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荣家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工作,由练习生而厂保全部主任,而工务副主任、营业主任。民国27年(1938)7月受经理李国伟委派,来宝鸡十里铺建厂。建厂期间,他与工人同甘共苦,租陇海铁路废机车烧木炭发电,开动4000余纱锭投入生产,随即被任命为宝鸡申新纱厂厂长。为了扩大生产以厂养厂,先后又创办了机器厂、面粉厂,造纸厂等。这些工厂的建立,为当时的军需民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32年(1943),瞿冠英任申新、福新、宏文、建成、渝新五公司总管理处副经理,1949年调汉口任总管理处副经理兼业务处长及五公司总管理处陕甘区经理。同年3月去香港,10月回到北京。 
    1950年7月,重返宝鸡,任申新公司经理。1951年公私合营后,任新秦企业有限公司经理。后任宝鸡市工厂联合会会长,陕西省面粉同业公会理事长,西北区纺织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曾被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府委员、省政协委员。
    1958年2月病逝,终年54岁。
    杨森林
    杨森林(1892~1959),字春芳,今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人。中医外科著名医师。
    杨森林早年受业于陕西省留坝县枣木南外科名医黄老先生门下,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因家境贫寒,他白天的留坝铁厂做工,晚上到黄老先生医所学习,六年如一日,孜孜苦读古今医书。学成后,初在留坝随师行医,后返乡里,开办杨森林诊所。民国23年(1934)与湖北籍友人、西医外科医师李青山创办“三友医院”,是为宝鸡市第一所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的专科医院。李专于外科手术,杨专于用中药治疗疮、疡、疔、毒诸症,二人在临床实践中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民国35年(1936),宝鸡城内的彭寿城患盘肠痈(阑尾化浓症),生命垂危。杨森林精心治疗,使其得以痊愈。彭为感谢先生起死回生之德,敬送匾额一面,上书“功牟良桐”四大金字。
    杨森林为人豪爽,疏财重义,同情穷苦人民。民国30年(1941),正值抗日战争困难时期,患病难民颇多,他经常身背药箱巡回治疗,免费为难民治病。民国34年(1945),他兼营药铺一间,为贫苦病人舍药施治。并时常到乡下为穷苦患者治病。医德高尚,口碑流传,远近闻名。
    杨先生精于诊断,内外合治。凡疮、疡诸症,均施内攻外疗。家传验方“拔毒散”为外用药之一绝。先生外科贴方(顶上线丹<即广丹>1两,秦州煅石膏2两,上梅片4钱),通用于去腐生肌,对各种疮、毒疗效颇佳。
    先生十分重视外科疾病病名的规范化,对外科所有病名均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列病名为准。民国36年(1947),今宝鸡市渭滨区益门乡安沟村张兆瑞患耳病,病灶形类初生蘑菇,头大蒂小。诸医多不识此病,久治不愈。先生诊断,确认为“耳荤”,是由肝经怒火、肾经阳火、胃经积水凝结而成。用桅子清肝汤治内、硇砂散治外,不久即愈。张逢人便说:“杨先生真是外科神手”。
    先生强调医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临床中辨症施治,善于组方,精于配伍,不断探索各种疾病的辨症规律,辨病与辨症结合。并重视使用西药抗菌素,兼收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到的医疗风格。
    杨森林于1954年当选为宝鸡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加入宝鸡市中医联合医院,1959年调入宝鸡市金台医院,同年4月辞世,终年67岁。
    其孙整理的《杨森林外科医疗经验拾零》一文,发表于1982年《宝鸡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李锦文
    李锦文(1895~1960),男,回族,河南省卢氏县人。1907~1910年在洛阳阿文大学攻读阿拉伯文。1922~1938年,在周口明善堂、淮阳城内大寺、洛阳民治村西清真寺、卢氏黑龙渠北门内清真寺任教长。1946年来宝鸡,任宝鸡市清真南寺教长。解放后历任宝鸡市一、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回民代表赴京参观团团员,市政协委员,西北民族委员会代表,宝鸡市二区(今金台区)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宝鸡市抗美援朝委员会代表,宝鸡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宝鸡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锦文长期主持伊斯兰教教务,毕生从事宗教工作。他热心公益,关心民族教育事业。1950年在回民中募集资金,借用住房,办起摩天院初级小学(今龙泉小学前身)。1959年国家遇到暂时困难,他动员组织30多户无职业回民到太白山区开荒种地,生产自救,同时用自己的养兔收入资助其他贫困户,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回民中声望颇高。
    1960年病逝,终年65岁。
    杨必栋
    杨必栋(1895~1961),字紫梁,今宝鸡市金台区五福巷人。兄弟二人,行二。父杨正芳,字香斋,清末拔贡。父卒时,必栋方高小毕业,赖母史氏含辛茹苦供其毕业于西安省立二中。民国5年(1916)任宝鸡县(今宝鸡市)第五初级小学教师、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教师。民国16年(1927)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第二高小国民党党义教师。后历任宝鸡县通俗讲演所讲演员及所长,凤陇公路工务所庶务,县城镇镇民代表会主席等。解放后,曾任宝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会副主席、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副主席、宝鸡地区中苏友好协会副主席等职。
    民国时,杨曾任宝鸡县“天足会”委员,积极宣传缠足之害,深入群众查禁缠足。“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民国21年(1932)秋,杨身着孝服,头戴麻冠,执哭丧棒,声泪俱下地在街衢痛陈亡国之恨,呼吁群众奋起抗日。民国35年(1946),在家赋闲,因思现代文明大启,科学机械时相竞化,兵革田赋、政教典章,莫不日新月异,旧修《宝鸡县志》年湮代远,难俾实用,遂于家计之暇,邀集同志,不惮寒暑,纂成《宝鸡乡土志》,当年以私费石印发行。
    杨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备受压抑、排挤,还曾以“瘾民”之罪被关押半月。1949年7月,宝鸡第二次解放,杨目睹解放军秋毫无犯、鸡犬不惊,散鹿台之财,发官仓之粟,深为感动,即声明脱离国民党,拥护共产党。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积极参加规劝组,宣传党的政策。
    1961年在农村支援夏收时,因说了一些“错话”,受到批判,自此思想消沉,是年7月自缢身亡。
    茹兰轩
    茹兰轩(1889~1961),男,本区中山西路新维巷人。木雕巧匠。
    茹13岁投师学艺,经几年刻苦钻研,学会了匾牌及楼台亭阁雕刻技艺。因技术高超,民国时期常为商贾、富户制作牌匾,在宝鸡城内外颇有名气。从民国初年到1952年的近40年间,他一直在自己家里开木工作坊,承揽牌匾雕刻活计。活少时一人干,活多时雇请三、四名油、木、画匠帮工。他雕刻的花鸟人物,工艺精细,栩栩如生。民国初年,他率数名油、木、画工,承修金台观张三丰洞口依崖八角亭。其雕梁彩绘,经复修历近80年仍十分瑰丽。原宝鸡县衙前院木牌坊,因年久失修,拆卸后许多木匠无法安装合拢,经茹兰轩巧施技艺方安装完整,恢复一新。
    解放前夕,他曾在自己家中,掩护我党干部开展地下活动。
    茹兰轩是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50年任宝鸡市建设局副局长,“抗美援朝”委员会委员;1951年被选为宝鸡市城关区人民代表;1955年6月任宝鸡市手工业生产联社副主任;1958年任市木器厂副厂长。1961年卒。
    高希齐
    高希齐(1878~1963),又名高贤,今宝鸡市金台区长寿乡司家原人。12岁时(1890年)随父在宝鸡县城内(今中山西路)经营永长合油店。民国8年(1919),任宝鸡县商会理事。民国16年(1927)任商会会长。民国31年(1942)兼任宝鸡县财务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32年(1943)兼任宝鸡县优抚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直接税务局宝鸡分局评价委员会委员、航空建设协会陕西分会委员。民国33年(1944)商会改造后,任宝鸡县油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民国34年(1945)任县参议员。
    高建国后历任宝鸡市商会会长,宝鸡市工商联筹委会主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宝鸡市政协常委、副主席,宝鸡市人民代表、市政府委员。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7年任宝鸡市副市长。
    民国31年(1942),宝鸡县农民发起抗粮抗税运动,国民党政府欲镇压。高希齐出面斡旋,既减轻了农民赋税,又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同年,经他出面联名保释,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肖蓼(原宝鸡市市长)从西安劳动营营救出来。
    解放宝鸡战役中,高希齐一面积极动员商户开门营业,一面组织运送商品支援西南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中,他带头并号召宝鸡工商界捐献了一架飞机。高一贯重视和关心工商业者,注意思想教育,反映他们的意见,密切工商业者与党的关系。
    1963年病逝,终年85岁。
    吴维彬
    吴维彬(1884~1963)又名吴青士,男,河南省固始县人。早年就读于北京陆军一中,继留学日本在士官学校学习,此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随孙中山先生从东京回国奔走国是。在反袁运动中曾被袁世凯下令通缉。回国后历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团长、旅长,师参谋长等职。民国14年(1925)后任河南省开封烟酒印花税务局局长,宝鸡稽征处处长,迁陕工厂联合会主任秘书等职。
    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任宝鸡市各界人民代表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宝鸡市政府委员,宝鸡市政协常委,宝鸡市工商联筹委会、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兼主任秘书,中国民主建国会宝鸡市委员会主委,陕西省工商联筹委会、工商联合会常委。
    解放初,吴维彬积极宣传、贯彻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团结广大工商业者遵守共同纲领,爱国守法积极经营。在“五反”运动中,组织规劝队,规劝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在推销“胜利折实公债”中,带头认购700万元(旧币),动员工商界积极认购,超额完成了任务。1954年向宝鸡市人民代表大会捐献珍藏古书294部(2011册)、古画9帧。
    1962年双目失明,仍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每天让别人读书念报给他听。1963年病逝。终年79岁。
    韩叔勋
    韩叔勋(1893~1963),宝鸡市金台区韩家崖人。民国8年(1919)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专攻生物学。曾参加反对军阀割据、反对封建压迫的革命组织“共进会”。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中学、师范学校教员、校长等职。
    韩叔勋先就职于当时中共地下党较为活跃的华县咸林中学,继就职于绥德师范学校。民国16年(1927)“四·一二”事变后,他和部分进步教师回宝鸡,在虢镇创办省立第二中学,任校长。聘请“共进社”社员何寓础、武伯纶、刘尚达、王紫京等进步人士和学界名流任教。他创办《二中季刊》,亲撰发刊词。季刊先后刊载了不少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如武伯纶的《我国两千年来学术思想变化概况》、何寓础的《初中国语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等。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亲自设计和制作生物标本与教具。他制作的动物标本“虎”,长时间陈列于西安民教馆内。民国28年(1939),韩叔勋到宝鸡县立中学任教。民国29年(1940)至32年(1943)任宝鸡县财务委员会委员和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2年起在私立惠工中学任教并兼常务校董,直至解放。
    解放后,先后在宝鸡市二中、五中任教。韩叔勋忠诚教育事业,教学认真,方法灵活。他为人正派,乐于助人,在师生中有较高威望。1956年被评为出席陕西省教育系统群英会代表,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宝鸡民盟副主任兼组织部长,当选为宝鸡市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韩叔勋曾撰《党拐子挖宝》等文史资料数篇。1965年病逝,终年72岁。
    龚浩然
    龚浩然(1889~1964),又名陈培,乳名淳,号乞野,人称“龚老道”,北京鼓楼村人。
    龚浩然22岁时(1911)逃婚出家,到热河省丰宁县“八宣洞”拜韩成寿道士为师,“诵经修身、垦地稼禾”,三年期满,冠巾云游。民国4年(1915),在开路县又拜紫康道人胡成明为师,习“炼神、固精、养气”之功诀,经七年多的潜心苦研,掌握了“天罡针法”。后师徒六人外出云游,针灸为人治病。民国16年(1927)到哈尔滨,后转辗吉林省交河县、山东省崂山县、山西省介休县、陕西省西安“八仙庵”。入陕后,先后驻足岐山县周公庙、宝鸡太白庙、牛头观等处。在宝期间,用医病、募化之积蓄,在蟠龙山麓(今店子街)修建“八卦洞”(又名清泉观)定居。
    龚浩然针技甚高,尤以“喜针”(治不育症)见长。他积多年之医疗经验,自制丸、丹、膏、散,以为针灸之辅,效果显著,声名远播。千、陇、岐、凤,甚至甘、宁、晋、豫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为使盈门患者都得到及时治疗,他经常日以继夜地应诊,高峰时每日治疗六、七百人次。治病中,他恪守“大慈恻隐、普渡众生”之道义,不论贫富贵贱,一律不收费;对有困难者反给以资助。一农民父死无钱安葬,龚遂给30元(银洋)让买棺材。民国31年(1942)前后来宝难民甚多,他施舍50袋(约1250公斤)面粉救济。他还资助店子街办保学,买桌、凳80多张。1949年,他资助村民修建“阿谷泉”,解决了千余口人的吃水问题。1952年重建店子街小学时,他两次捐赠课桌凳96套。
    他一生“济世活人”,做了不少的好事。“抗美援朝”中,他积极捐献;战争一结束,他即以道教协会会长身份召集并主持了“宝鸡市道教会庆祝朝鲜停战签字及祈祷世界和平追悼阵亡烈士大会”。国家第一次发行爱国公债,他即认购100万元(旧币)。
    1959年12月6日因之冤狱被捕,判刑10年。1964年7月病死狱中。1987年8月29日,经金台区人民法院复查,予以平反昭雪。
    龚浩然生前草撰有《天罡针法普济录》一册,并附练功图解12幅,在医学上有一定研究和实用价值。
    陈银坠
    陈银坠(1894~1964),男,汉族,宝鸡市金台区仁和巷人。宝鸡地区著名民间艺人。
    其父是清末有名的吹鼓手。当时,除民间婚丧嫁娶吹奏外,县衙迎送宾客、春秋祀社祷祝,一应吹奏应酬,也大都由陈家班子承担。陈银坠长兄银蛋、二兄坠娃,子承父业,都是颇有造诣的吹鼓手。父母辞世后,由于家境贫穷,生活所迫,银坠遂从兄学艺。他天资聪慧,加之勤学苦练,不数年技艺就超过兄长。他咂的咪咪戏(吹奏戏文)吐字清,音韵宽阔宏亮。尤其是吹奏悲剧,如《刘备祭灵》、《诸葛亮吊孝》、《二进宫》等剧目,生旦净丑,一人演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1955年,陈银坠获陕西省民间艺人会演双唢呐演奏二等奖。自此,其双唢呐在宝鸡地区名噪一时,多以聆听陈银坠双唢呐、咪咪戏为快事。
    陈银坠1964年病逝,终年70岁。
    杨子威
    杨子威(1905~1968),又名杨振海,宝鸡县陵原乡何家村人。民国9年(1920),在宝鸡县城“长兴成”店当学徒;民国11年(1922)在“天成德”京货铺当店员,民国19年(1930)任经理。由于精明强干,经营有方,使濒于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有了积累。他还另开外庄,往来于川陕等地,经营棉花。1949年改“天成德”京货铺为“同记布店”。
    解放后,经过学习,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各项政策。在“抗美援朝”中,他捐献房产一院(院址在今中山西路)。1951年当选宝鸡市工商联委员。1953年筹建民生榨油厂(今宝鸡市油脂厂前身)时,他投资64000元,并担任厂长。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当选为陕西省工商联委员。1954年当选为金台区、宝鸡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1955年公私合营后,任宝鸡市纺织品公司批发部副主任,同年当选为市民建委员。1957年任宝鸡市棉纺公司丝绸门市部负责人。1961年调任宝鸡市棉布门市部副主任。
    杨子威一生从事工商业,经理有方,重视商业道德,为繁荣宝鸡市场、协调国营经济做出了一定成绩。1968年病逝,终年63岁。
    贾福荫
    贾福荫(1890~1968),字健平,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人。曾任教师、文牍、职员等。擅长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其是隶书独具一格,在宝鸡地区颇有影响。
    代荣
    代荣(1887~1970),又名代存,习称“代班长”,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人。西路秦腔艺人,工花脸。代长期搭班于“聚顺社”,嗓音宏厚,台架好,以扮演张飞而驰名西府;在陇东也颇有影响。1956年在西安演出的《瓦口关》、《庞涓摔纸盆》获好评。1970年10月病故,终年83岁。
    强和亭
    强和亭(1901~1972),字惠,宝鸡市金台区西南城巷人。出身中医世家。其父强仲傭为凤翔府名医,号称“强一副”。和亭自幼随父学医,后又拜名医丁正南堂下深造。他行医50余年,声名远播。
    解放前,他以“济世活人”为宗旨,节衣缩食,为贫苦群众施医舍药。40年代末,为便于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群众医病,他走遍宝鸡地区,采集诸家良方,遴选编辑,与孙思邈之《海上方》一并刻石碑两块,先立于庙会集众之地,后竖于磨性山和景福山,以便众抄传世,为一时创举。1978年,国家将这两块药方碑收藏于陕西省中医学院。碑文拓片流传于上海、北京及日本医学界。
    解放后,他被聘为宝鸡市科技协会特约研究员,兼任数届中医学习班、进修班教师;为陕西、广东等省中医学院代培实习生。
    强和亭致力于中医学研究,广泛收集图书资料,刻苦钻研,深探医理,自编有《医门法律摘要》、《伤寒论辑要》、《新编脉诀》。对医术精益求精,临床切脉有独到之处。他处方精良,用药简要,疗效显著。特别是对杂、难病症,有独特疗法。
    强和亭善于总结经验,积累医案,直到临终前还整理了百十余临床医案手稿。
    王子麟
    王子麟(1907~1973),又名王统,宝鸡县陵原人。幼读私塾,15岁入医门,师甘肃平凉益元堂名中医杨多盛12年。出师后悬壶宝鸡,先后坐堂于“积庆合”、“德盛统”中药店。民国36年(1947)加入宝鸡县中医师公会,1951年在宝鸡市中医第一联合诊所任中医师,是宝鸡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
    王子麟以《医学三字经》启蒙,精读《寿世保元》、《本草备要》以至《内经》、《难经》,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他行医40多年,长于内、妇、儿科,尤擅妇科疑难杂症,对妇科的闭经、崩漏、妊娠恶阻、产后腹泻等的施治有独到之处。如治疗闭经,他认为“妇女情绪容易波动,内伤七情较为常见,以气淤引起血滞型闭经者居多”。治疗应以“疏肝解郁,逐淤通经”为宜。据此,他自处“通经汤”方,临床应用数十年,疗效甚著。他强调学习前人经验要“遵古而不泥古”,当有所创新。治产后病法说“热不可用芩连”,他却认为“先贤所述,不可偏执不化,有是症必用是药”。他著的《妇科临床经验介绍》、《产后腹泻经验介绍》编入《宝鸡中医学术资料汇编》。
    王子麟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为人正直忠厚,待人和霭可亲,对患者认真负责,悉心救治,一切从病人出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誉满四方。关中西部各县及陇、青、豫等省的患者亦常有前来求治者。
    子麟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抗美援朝”中,他为国家捐献金元宝一个、银元180枚;在成立宝鸡专区中医门诊部时,他放弃优厚待遇,献出家中存药,搬来桌凳、家具,以便早日开诊。1955年,他拿出11000多元(折现币),支援开办宝鸡市榨油厂等。
    王祖儒
    王祖儒(1897~1974),字御学,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人。民国十四年(1925)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即西安师范)。毕业后回宝鸡,先后任第一高级小学、第二高级小学和贾村原崇文小学教员、校长九年。御学先生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民国25年(1936)3月,为提倡妇女教育,王联合有识之士,利用城隍庙(今宝鸡市印刷厂处)旧房作校舍,创办宝鸡县女子高级小学。民国30年(1941)7月,女子高小和西街小学合并后,他调任县教育科督学。
    1949年9月任宝鸡市一区完小校长,并被选为宝鸡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经张云锦、张伯华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民盟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为宝鸡市分部主任委员。同年8月又被选为宝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任文教局局长、西街小学校长。
    1957年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嗣后在陕西社会主义公学、市文化馆、市政协政治学习班、马营畜牧场学习和工作。含垢忍辱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从无怨言。1963年任市政协常务委员会驻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市政协、民盟被迫停止活动,他留守机关。1974年农历十一月初六病逝,终年77岁。1980年7月31日,经甄别,纠正了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问题。
    王祖儒学识渊博,长于书法,耿直忠厚,在教育界有一定威望。
    王宏牛
    王宏牛(1907~1975),男,原籍河南温县赵堡镇。宝鸡市工农服装厂著名剪裁师。
    王宏牛自幼家贫,无钱读书,13岁在郑州大华服装店学艺。民国时期的20多年间,先在郑州、洛阳、西安,后到宝鸡,在华凤、天成、荣康等服装店为裁缝客师,练就一手精湛的剪裁技艺。
    1956年,王宏牛参加宝鸡市第二缝纫生产合作社(该社1958年与市第一缝纫生产合作社合并)后,利用多年积累之“眼里打样、心里成图”经验,创造出“紧密套裁省布排料法”,改变了多年以“7尺裤子8尺袄”标准向用户要料的惯例,深受用户称赞。1959年用他创造的办法裁剪的21.8万套服装.共节约布料3300多米。陕西省手工业管理局在宝鸡市第一缝纫社召开全省服装行业现场会,王宏牛当场表演剪裁工作服,一套节料1米多,受到赞赏,从此闻名省内外。
    1959年9月,王宏牛出席陕西? 冉叽砘幔晌±投范。同年10月参加北京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接见。
    李国伟
    李国伟(1892~1978),原名忠枢,江苏省无锡县人。15岁时(1907年)考入上海澄衷中学,同年秋入复旦大学,因家庭困难,负担不起学膳费,又考入免学膳费的唐山路矿学院,修土木工程学。毕业后在陇海铁路局东路第一段任副工程师。
    民国6年(1917)经堂姑夫华艺珊介绍,和荣德生的长女荣慕蕴结婚,翌年秋,应荣宗敏之邀,到汉口协助荣月泉创办面粉厂。从此,先后创办了福新面粉厂、申新第四纺织厂;还开设了一个色布门市部。“七·七”事变后,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内迁。李国伟和荣德生研究,决定将2000锭的细纱机、成套面粉机、3000千瓦的发电机、400台织布机和部分机床迁到宝鸡。
    民国27年(1938)9月迁厂工作大部完成。民国29年(1940)8月,日本飞机轰炸厂房。为保证战时生产,他不畏劳苦,奔波于川、陕两省,筹备材料,建造了钢筋水泥结构的55万立方尺、能容纳发电机原动部两万纱锭设备的“窑洞车间”。
    民国30年(1941),李国伟在宝鸡创办宏文造纸厂,加上内迁的,时有厂家6个。为方便生活,还办了农场。为使6厂原材料供应充分、产品销路畅通,又自办运输。40多辆卡车奔驰于川陕之间,一大批木船往返于嘉陵江上。由于他的苦心经营,使宝鸡的内迁工厂成为当时组织完善的民族工业典型之一。
    1949年,李国伟将他创办的申四、福五、建成、宏文、渝新等五公司的总管理处迁到香港。解放后,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李国伟于1950年元旦回到北京,受到董必武副主席的接见。
    1951年,李国伟向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厅提出申请,要求对其在宝鸡的各厂实行公私合营。嗣后申新各厂改名为公私合营新秦企业有限公司。
    1955年,李国伟拜托民建孙晓村秘书长,欲将所购公债献给国家,中央统战部,根据有关政策婉言谢绝,他就将28万元公债加盖“支援建设,放弃兑现”图章,以示爱国之忱。
    李国伟1978年10月病逝于北京,终年86岁。
    房子谦
    房子谦(1894~1978),字镇益,男,汉族,原籍陕西省临潼县关山镇,世居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青年时在虢镇“庆衍宏钱庄”当学徒,后以做小买卖为主。
    房子谦青年时就酷爱文艺,尤好清曲。民国初年到凤翔投师学艺,经数年日夜苦练,三弦、板胡、笛等乐器皆通,尤以三弦弹奏为最。他又广交当地民间艺人,广采博纳,出师时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回宝鸡后,联络清曲爱好者发起组织三官殿、兴儒巷、西大街清曲自乐班,逢年过节、城乡古会、喜庆祝贺时,均义务为群众演唱。
    解放后,房子谦带领清曲班,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他整理改编的新节目,如“妇女生产忙”、“改造二流子”等,深受群众欢迎。50年代,陕西省艺术馆派员来宝发掘整理清曲艺术,房子谦加工整理的“绣荷包”因之流传全国。解放军十八兵团战火文工团曾派人拜房为师,学习三弦弹奏技术。房子谦还为地方培育了一批清曲新秀。
    1950年,房子谦出席宝鸡市宣传员代表会;1953年出席宝鸡首届文艺代表会。1959年出席陕西省民间艺术会,获三弦弹奏二等奖。房子谦曾被选为宝鸡市政协二、三届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房以传播“封、资、修”罪名受到揪斗批判,含冤辞世,终年84岁。
    张占奎
    张占奎(1912~1980),男,祖籍河南省滑县,出生于陕西省韩城县。民国23年(1934)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甘肃野战军司令部警卫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省甘泉县保安队中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北警备三旅九团缉私队队长、三边分区司令部骑兵团二连连长、长安县大队大队长、成阳军分区六支队队长。解放后,任咸阳军分区独立八团二营营长,独立六团三营营长,公安大队参谋长,宝鸡公安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武功县兵役局局长、武装部部长。
    在革命战争中,张占奎三次荣立战功,受到所在部队奖励。1955年,由兰州军区授予少校军衔,随即因病离休。到地方后,仍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关心政府和居委会工作,特别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他经常配合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受到青少年的敬仰和爱戴。
    “文化大革命”中,张占奎被诬为“敌特连长”受到批判,但他相信党、相信真理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写信给金台区委和宝鸡市委,坚决拥护党中央新的路线和方针政策。1980年张占奎病逝,终年68岁。
    崔朝山
    崔朝山(1929~1983),男,汉族,山东省鄄城县人。1949年元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侦察班长、副排长、交通员等职。转业地方后,任宝鸡市金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主任、金台区合作奶场场长及党支部书记。
    崔朝山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著名的“智取华山”战斗。与战斗英雄刘吉尧等完成侦察、战斗任务,荣立一等功,为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崔朝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工作认真,勤勤恳恳,与群众同甘共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曾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中共金台区委表彰奖励。1983年病故,终年54岁。
    赵子勤
    赵子勤(1922~1984),又名金祥,宝鸡市金台区救苦庙巷人。原以卖麻花为生。1954年在宝鸡市“三好食堂”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选为二、三届区人民代表。
    赵子勤自幼酷爱文艺,六、七岁时就经常到三官殿(老艺人聚会排练曲艺之所)听演唱,十多岁即跟房子谦、李才、索德华、唐益斋等民间艺人学唱清曲。他记曲谱、背唱词、学配乐、进步很快,能打一手娴熟的竹瓦。他以唱生、旦见长,唱腔宏亮,吐字清晰,婉转细腻,韵味浓郁。他的唱腔吸收了眉户、关中道情、秦腔等优美音调,富有表现力。他演唱的一百多个清曲剧目均受到群众好评。他和挚友杨森(金台区太平堡人)一边做麻花、一边背唱词,晚上两人在院子里练功走台,数年如一日。由于刻苦钻研,他除能熟练地演唱传统剧目《伯牙摔琴》、《黑访》、《白访》、《铁角锋》、《二姐娃问病》等50多个节目外,还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改编演出《小二黑结婚》、《大家喜欢》、《血泪仇》、《入社》、《参军》等30多个节目。他创作的《妇女生产忙》、《十对花》等节目得到群众好评。在1959年陕西省民间文艺汇演中,他和杨森合演的《二姐娃问病》获一等奖,多次在省、市广播电台、广播站播放。逢年过节或遇庆典,他常与房子谦、唐益斋、李生德、贾志杰、杨宏儒、索德华等人主动为群众演出。晚年有病期间,还为市、区文化部门录制了部分清曲剧目,对民间艺术的流传作出了贡献。
    王光永
    王光永(1925~1985),蒙古族,河南省内乡县人。民国34年(1945)肄业于河南大学。历任宝鸡建华中学、力行中学教员。解放后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教育研究班学习,结业后任宝鸡新中中学教导主任。1950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1年任民盟宝鸡市分部秘书主任。1961~1980年在宝鸡市博物馆负责文物保管和陈列工作。1980~1985年,任民盟宝鸡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主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市博物馆顾问,民盟陕西省委员会委员、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学研究会会员。
    王光永多年致力于文物考古研究和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曾在废铜堆和回收物资中拣选出大量文物,举世著名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和春秋时代的镶嵌金错银铜壶,就是他发现甄别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王先生忠于职守,使国家大量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免遭劫掠和破坏。先后在《考古》等刊物发表《岐山县京当发现商代铜器》、《谈西周的士》、《宝鸡市五里庙发现汉代陶器》等20多篇学术论文和报告。他踏勘现场,走访知情人,辛勤笔耕,写出《党毓琨盗宝始末》,翔实准确地记录了宝鸡代家湾汉城古址大量文物被反动军阀盗掘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兵匪和帝国主义劫掠我国珍贵文物的罪行,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1985年8月18日,王光永病故,终年59岁。
    王保才 张玉兰
    王保才,男,张玉兰,女,生前是金台区陈仓信用社李家崖分社出纳、会计员。
    1987年7月3日上午9时许,由内蒙呼和浩特窜来宝鸡的歹徒武兰友、阎军,闯入信用社营业室行劫。张玉兰、王保才为保护国家财产,立即准备将现金转入库房。武、阎二犯上前抢夺,王保才奋起防卫。武犯即向张玉兰、王保才开枪,二人顿时倒在血泊中。王保才、张玉兰为保护国家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
    马成印
    马成印(1950~1987),汉族,男,吉林省榆树县人。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排长、副连长。1986年转业,任宝鸡市棉纺厂保卫干事。
    1987年9月21日凌晨3时许,马成印当班值勤,巡视中发现有人盗窃棉纱,便冲上前去捕捉。在与罪犯搏斗中,马成印被盗贼用凶器刺中心脏,当场壮烈牺牲。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王青山
    王青山(1913~1987),又名曹治油,男,陕西省清涧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战士、副班长、司务长、所长、处长、部长、政委等职。1955年离职,住金台区胜利路。
    王青山参加过多次著名战役,在延安南老山、杨家西关麟桥、平型关大战中,多次立功。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中南军区分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王青山离休后仍然保持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经常对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从不以功臣自居。1987年故,终年74岁。
    张宝生
    张宝生(1964~1988),男,汉族,宝鸡市金台区五星村人,农民。
    1988年1月30日上午10时许,龙泉小学二年级一班学生买中勇,在群众路引渭渠桥头玩耍,不慎掉入渠中,霎时被渠水冲出100多米。时,拉架子车卖菜的张宝生路过,发现有人落水,立刻放下车沿岸追赶,边追边脱衣服,赶到近处,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人。在他的奋力抢救和过往群众的帮助下,买中勇得救,张宝生因力竭献身,年仅24岁。
    1988年3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张宝生为革命烈士。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上一篇:凤县村落遗址
下一篇:凤县历史人物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