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榆林历史

横山县近代名人

时间:2015-3-17 11:50:36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横山县志   阅读:18638   评论:0
内容摘要:榆林市横山县近代名人:张映月、李绍膺、高鹏飞、雷云孚、


张映月

    张映月,(清代)字鉴卿,怀远县人,廪生。

    映月诚朴笃厚,聪敏好学。他从小随父攻读医学,又勇于探索实验。从医终身,精通药性病理,根据临床实践,反复验证,编著《经验奇方》。凡按症诊断治疗的人,病即痊愈。他医德高尚,不分贵贱尊卑,有求必应,详察细诊,一视同仁。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即使在雨雪天,亦不辞路远,不避风寒。他乐于助人,常常把秘方传授别人;对穷苦病人,酌减药钱甚至不收分文,乡人都感戴他的医德。


雷云孚

    雷云孚,(1899~1925)字雨亭,横山县波罗堡人。
    雷云孚出生于贫苦家庭,勤劳朴实,聪敏好学。10岁入本村小学,成绩优良。其间,受辛亥革命影响,立志国民革命。民国五年(1916)考入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广东革命军兴起,雷只身南下,经西安、汉口、长沙、进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研读《孙文学说》、《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刻苦训练,为“三民主义”奋斗,并带头声讨粤系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妄图杀害孙中山的罪行,受到校领导器重。
    民国十四年(1925)春,陈炯明广州溃败后,逃到惠州,仍盘踞东江一带,勾结英帝国主义和南北军阀,多次进犯广州,阴谋颠覆国民革命根基。孙中山决定再次出师讨伐,并以军校学生为生力军,雷积极响应,报名参加东征,任队长。与参加东征的教官、学生一道向东江地带进发。以其智勇,接连拔掉敌人哨所,攻克叛军营垒。在淡水之役的几次战斗中,雷奋勇当先,冲锋陷阵,数次受伤,不下火线。 

    在梅县驻防中,不意于民国十四年四月遭敌袭击身亡。雷遗榇葬于梅县东门外,北伐结束,国民政府优赐抚恤。


李绍膺

    李绍膺,(1905~1931)字仙舟,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
    李在高小读书时即受五四运动影响,民国十二年(1923)入榆林中学攻读。民国十三年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英文系。同年11月在北京欢迎孙中山北上,听取孙的演说。在校阅读马列著作,接受李大钊教导,进步很快,由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夏,蒋介石叛变革命,接着国民党在各地纷纷清党。绍膺在北京师大难以立足,被迫辍学。
    民国十八年(1929)绍膺回到家乡后,受聘四高(石湾)任教。在此期间,他内心困惑,认为:马列主义难以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对革命表示怀疑;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主要原因在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和封建官僚士绅的层层盘剥;只要把县长、区长换成好人,使之清正廉明,则农民的生活一定会好转,进而影响到全国。他当区长期间,获得过好评。后差事愈来愈多,无法支应,家人怨其自找麻烦,官、军责其“办公不力”,下属恨其不知甘苦,地主老财恣意闹事。在四面楚歌的窘境下,他被迫辞职。
    民国二十年(1931)七月,绍膺拜谒新任县长裘洁忱。裘为取得李氏家族支持和巴结上峰,任命他为教育局长。绍膺任职后,希图通过教育、科学振兴横山。他提倡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改革横山教育事业,主张男女合校,恢复学校24所,支持学生成立自治会,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废除打骂学生制度,禁止向学生灌输“四书五经”,取缔陈规陋习,并在北京等地高薪聘请进步教师,广泛传播马列主义。这一改革使土豪劣绅震惊。他们狂叫:“上了学校,就要变成共产党,就要革老子的命了”,遂秘密勾结,剥夺教育经费,策动教师辞职,勒令学生退学,以“莫须有”罪名离间学校与社会关系。绍膺势薄力弱,力图取得裘洁忱的支持。裘为取悦于封建遗老,对绍膺的数次苦诉严辞指责。绍膺教育科学救国的主张在横山遂告失败。

    秋,横山年馑,百姓濒于绝境。国民党政府无视人民死活,肆意索加粮款。绍膺进入县衙,声泪俱下,苦求官绅开仓账济。裘洁忱无动于衷,地主老财冷嘲热讽。绍膺希望破灭,感到国民党政府已病入膏肓,改良社会之路不通,懊悔不听党的劝告,再无颜见党。民国二十年十二月廿一日夜,李绍膺在县教育局伏案写下“豺狼当道,苛政猛如虎”的大字条幅,含恨服毒自尽。


张东皎

    张东皎,(1903~1932)幼名闰月,原名长发,字伯英,横山县高镇乡张家坬村人。
    东皎出生于富裕农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青少年时在李家坬、马岔、横山高小求学,书法工楷,作文优秀,常受老师夸奖。曾书对联“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生活中乐于助人,常从粮仓舀米济穷。他深感社会黑暗,继而买马出游,寻师访友,探求救国救民真理。
    民国十三年(1924)东皎在榆林秘密加入共青团,在井岳秀军中宣传马列主义。不久,他身份暴露,越城脱险。先后入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毕业后,被派进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十七军,参加反奉战争,升任连长。后辗转入宁夏、甘肃、北平、南京,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民国十八年(1929)八月东皎返里,十月在榆林与谢子长、刘志丹联系。时中共陕北特委在红石峡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搞兵运。翌年初东皎被派进宁夏盐池县驻军四师八旅十五团(团长王子元),以少校、中校团副身份开展兵运。二月,乘以师长苏雨生代表身份赴榆与井岳秀联络之机,向特委要求增派党员。五月在贺兰县李岗堡成立学兵队(东皎任大队长),对党员和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在学兵队成立特别支部,东皎与高岗任正副职。同时保持和陕北特委、三边区党委联系。秋,在靖远县城办教导队,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训练3个月后分配担任班、排、连长,掌握领导权。
    民国二十年(1931)一月东皎去北平,结识东城区录米仓西夹道商人韩泽九之女韩如冰(后改名韩静),与之结为伴侣。婚后不久离别,赶回靖远。
    三月,雷中田把十五团改为工农营,后改编为第三路游击队,东皎任第一大队长。秋,东皎任靖远县长。冬,王子元部被改编为宣慰使署警备第三旅,东皎任副旅长。旅里有受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3个支部,东皎任特别支部书记。
    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上旬,张秀山到达靖远,向党的负责人张东皎、石子健传达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革命兵变的指示。四月廿八日,谢子长、焦维炽也来到靖远,向刚改组的党的团委会(受陕西省委领导)传达省委马上发动兵变的指示。会后东皎加紧组织起义,不料事泄,加之坏人杜相庭挑拨,五月五日晚,东皎和任营长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儒林等被王子元扣押,王营枪支被收缴。东皎等经党组织大力营救获释,赶到兰州与谢子长筹划,决定插旗建军。与正在兰州领军火、军装的王子元的特务连长、共产党员杜鸿范筹划,将领到的步枪八十多支、子弹2万发、军衣2700套和从别处搞到手枪十多支作为装备,在谢子长领导下,与王儒林等几十名指战员向靖远水泉堡行进,建立武装根据地。
    5月30日(农历四月廿五日),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成立,镶镰刀斧头的红旗在水泉堡上空迎风招展,这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甘肃建立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有一百多人,总指挥谢子长,政治委员焦维炽,参谋长杜润滋,秘书长邬逸民,第一支队司令杜鸿范,第二支队司令张东皎,第三支队司令王儒林。
    此时,王子元与土豪杨子才相互勾结,妄图扼杀陕甘工农游击队。8月2日(农历四月廿八日),王子元命周维帮为总指挥、梁占胜为副总指挥,以一营兵力进攻水泉堡根据地。张东皎在大山峁迎击敌人。敌人来到水泉,全营顺砂河蜂拥而上,望见堡上红旗,未敢近前,绕过花儿泉水沟,进攻大山峁。东皎沉着指挥,打退敌人,守住阵地。周维帮重新纠合队伍再次向大山峁猛攻。东皎面对劲敌,调配火力,身先士卒,敌纷纷溃逃。黄昏,东皎令部分游击队员绕到花儿泉背后,以腹背夹击战术,击毙周维帮,击伤梁占胜,打得敌人乱作一团。东皎发动政治攻势,促使敌人倒戈。他边冲边喊:“打倒刮地皮的王子元!弟兄们不要为王子元卖命!”当见旧部人员在对面,高喊:“张丙辰,我在这里,你们快过来”,不料左腿中弹,仍不顾个人安危,左手按伤口,继续深入敌阵,在混战中被俘。面对梁占胜威胁、利诱和劝降,东皎严词拒绝:“头可断,血可流,想叫我们投降办不到”,当场被敌人刺杀。
    后靖远人民为东皎在当地树碑,并流传民谣:张东皎,陕北人,轰轰烈烈有大名,来到靖远插红旗,威震陕甘宁。高鹏飞
    高鹏飞,(1904~1933)小名海亮,横山县殿市镇高石畔村人。
    鹏飞父以务农、制瓷为业。鹏飞从小种地,上过两冬冬学。18岁入殿市附近的李继迁(米脂辖)小学一面打杂一面读书。他活泼、胆大,有反抗精神。民国十二年(1923)考入响水高小,因带头闹学潮被开除学籍。以后就和张生智、白怀瑾等在黑木头川贴标语,散传单,宣传马列主义。
    民国十七年(1928)陕北大旱,鹏飞举家流浪甘泉。生活无着,他到井岳秀部下当兵,任班长时与姓车的副官(地下党员)组织兵变事泄被捕,被打得遍体鳞伤,只字未招同伙,被逐出部队。后到保安(今志丹)马锡伍处当兵,9月随部队往洛川,因马恐他闹事,被辞退。
    鹏飞认识到要报国仅凭单枪匹马冲杀不行,10月去西安,找到地下党组织,为党送信联络。民国十八年(1929)冬,他接受派遣,到宁夏平罗县国民党苏雨生部骑兵四师八旅十五团从事兵运。翌年春,入张东皎、高岗领导的学兵队学习。民国二十年(1931)春毕业,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进国民党十一旅一团三营九连当排长,任党支部书记。他揭露连长卢子元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吸烟嫖赌的恶迹后,被命令接任连长。11月,连队被编为特务营(曹又参任营长)第一连,继任连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谢子长决定举行西华池起义,鹏飞名义上去“围剿”,实是掩护,从中联络,积极配合。7月8日,借部队操练之矶,暗设计谋,派党员排长曹胜荣带领一连全副武装,在操场练习刺杀,让二连士兵做徒手操。营副潘立廷和二连长来到操场,高鹏飞和两名地下党员立即迎接说:“操练小事,用不着营副亲自操劳,请到凉窑打麻将”。潘想摸清高鹏飞“通共造反”底细,正中下怀,即进一连连部。一圈麻将后,潘说:“高连长,听说共产党活动得很厉害,你可要注意呀!”高鹏飞针锋相对:“营副,你不能眼睛光盯共产党,也得看看祖国,看看山河,看看受苦的老百姓!日本人占了东三省,最近又占了上海,多少同胞被屠杀,多少百姓在受难,我们不能当汉奸呀……”。潘大吼:“啊,你这不是替共产党宣传?”高抽出双枪,大喊:“都不要动”。潘与二连长木然。高宣布起义,劝其弃暗投明,跟红军闹革命,潘欲拔枪抵抗。高鹏飞当场击毙面带杀机的反动营副潘立廷,打响西华池起义的第一枪。接着,曹胜荣、杨林带领战士占据高地,控制操场,收缴二连枪支,全体官兵二百多人齐声响应高鹏飞的号召,跟上刘志丹、谢子长为穷人打天下。次日,高带领起义部队,晓行夜宿,在盘客塬与陕甘红军会师。不久,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第三大队,任命高鹏飞为大队长、曹胜荣为副大队长。
    谢子长高度评价西华池起义,他说:“高鹏飞同志在红军很困难的时候,带领两个连起义,参加红军,补充了红军的兵员和武器,贡献很大”。后来,朱德也热情赞扬过西华池起义。
    8月,高带领部队参加攻打保安战斗。11月在甘肃正宁县战斗中身中数弹,组织派人护送上海养伤,不久伤愈归陕。
    民国二十二年(1933),谢子长受命率领高鹏飞、强龙光、阎红彦三个大队北上抗日,至张家口受训数天,被派去察哈尔参加吉鸿昌抗日同盟军,在攻克康保、宝昌、洁源等县和收复多伦战斗中,屡立战功,声威大震。在一次与敌激战中,鹏飞不幸大腿中弹,被送至天津疗养。伤未愈即去上海找党工作,被派往四川红四方面军,途中不幸遇难(一说在上海被捕,牺牲在苏州监狱),时年28岁。吴志祥
    吴志祥,(1908~1934)横山县五龙山乡白家湾村人。
    民国十三年(1924),志祥在绥德读书时,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探索革命真理,从事共产党的地下活动。民国二十年(1931)由白怀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桓任横山县白家湾村支部书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志祥任横山县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中,和白如冰一道,不避艰险,踏遍榆横几十个村庄,扩大党的组织,发展革命势力。在他宣传鼓动下,建立4个区委、十几个支部,发展党员八十多人,团结七八千人参加革命队伍。
    同年10月16日,因叛徒出卖,白家湾地下党组织被保安大队和国民党驻军百余人层层包围。为掩护同志安全转移,他与赤卫军大队长周昌荣挺身而出,借山神庙圪居高临下,以土枪和石块猛击来犯之敌。同志们安全转移,只见敌人又向山上猛冲,志祥令周率先突围,自己挥动马刀冲向敌群,大杀大砍,与敌搏斗,慌乱的敌人始则晕头转向,进而乱枪射击,志祥不幸中弹倒地。残暴的敌人割走烈士首级,抓去志祥大兄志贞、二兄志保和两个侄子。吴志保被判刑10年,余皆被枪杀在榆林。拓嘉祯
    拓嘉祯,(1907~1935)原名金福,字子犹,外号拓三。横山县魏家楼乡拓家峁村人。嘉祯少年时代就读于拓阳坪私塾,民国十三年(1924)进横山高小,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七年(1928)嘉祯入榆林六中深造,因不满黑暗社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离校回乡,组织农会,发展党员,任石湾支部负责人。接着以教员身份开会演讲,组织学生张贴标语,扩大革命影响,并为党搜集情报。
    民国二十二年(1933)起,嘉祯历任横山第五游击支队宣传委员、队长、指导员,活跃在从靖边青阳岔到绥德的大、小理河川和从安定李家岔、郭家河到横山的赤源、米西地带,同国民党军队86师进行了百余次战斗。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八月,嘉祯被谢子长调入陕北游击队。十月,奉陕北特委指示,与高步仁在安定帮助牛岗组建陕北游击队第十支队,嘉祯任政治指导员,步仁任队长。队员发展到四十多人,长短枪二十多支。嘉祯关心战士胜似亲人,将家中3驮粉条、2担烧酒、200斤牛肉深夜送往秀延县高渠村(今子长县内),慰劳红十支队全体指战员, 鼓舞同志革命斗志。
    冬,嘉祯带兵开展打击土豪劣绅、恶霸的斗争。将地主豪绅围困于白狼城石崖窑近半月,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他冻坏十指、冻伤面部、双耳麻木,失去知觉,也不叫苦。地主豪绅终于交出浮财和武器弹药, 补充军队,散发给穷人。 在军事上,他善于用兵,灵活机动,发挥部队整体战斗作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他常向游击队员讲战略战术,传授党的知识,传播马列主义,和群众关系十分融洽,每到一地,群众主动站岗放 哨,并常以扬土为号,从山峁到沟壑监视敌军。
    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月,嘉祯选派十几名游击队员,第一次打出红军旗帜,吹响武装斗争号角,在大理河、油房头一带开创米西苏区。所到之处,团结依靠革命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农历三月初二(清明节)凌晨,遭国民党驻石湾镇一个连袭击,在清水沟八岔峁与敌激战,嘉祯不幸腰、腿、头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埋葬于当地乔山渠。
    为了缅怀嘉祯同志,陕北省委曾将赤源县第五区(柳桥区)改名为“嘉祯区”,一直沿用到抗日战争期间。陈文宝
    陈文宝,(1913~1936)横山县冷窑子村(今属靖边县)人。早年丧母。幼家贫,随父漂泊,揽工、行乞度日。
    民国十八年(1929),文宝参加刘志丹领导的游击队, 英武果敢,为志丹赏识。后队伍编入红军第廿六军,文宝自告奋勇担任志丹的勤务兵。民国二十一年(1932)文宝被派进甘肃国民党十一旅刘宝堂部任排长,从事兵运工作。翌年冬,其活动被叛徒告密,便携长、短枪各一,只身奔赴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林坪,参加谢子长领导的陕北游击队一支队,旋即提为一分队队长。时一支队刚恢复,迭遭军阀和民团分进围击。每有危急,文宝必冲锋在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一支队侦知驻扎安定县姚子峁河一带的国民党营长张建南带一个排蠢动,速将敌包围。敌守土台负隅顽抗,想待援乘夜突围。游击队猛攻猛打,文宝冲锋陷阵,锐不可挡,在崖畔生擒张建南,缴获长筒枪和意大利造手枪各一支。
    五月,文宝与谢子长侄女玉英(妇女工作者)结婚。不久,夫妇离别,各赴工作岗位。
    文宝长于攀登,勇敢善战。同年农历六月初六,红一支队攻打安定县城,文宝带领16人的尖兵队,攻占山巅西门,冲进县城,打开牢狱,救出被押的郭立本、谢福成等党的干部和群众一百多人。七月,一支队改编为红廿七军第一团,文宝先后任二连、一连连长。
    九月,在安定县石家湾战斗中,文宝负伤不下火线。不久,部队再次攻克安定,开辟横山、绥德、安定、米脂间苏区,配合地方党组织,建立工农政权,斗地主,分田地,惩治恶霸赃官。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文宝先后任红四团一连连长、红廿八军三团一连连长。1936年2月,红廿八军奉命东征,由绥德进入清涧,掩护中央红军东渡黄河,三团至义合宿营,遭地方土匪史老么骑兵突袭。时团部驻扎山头庙,敌猛烈进攻。团长杨琪与文宝及随行奋起反击,因寡不敌众,文宝与杨琪英勇牺牲,文宝年仅23岁。遗体运往他长期活动过的安定,安葬在枣林坪山畔(今子长县李家岔乡)。白进凯
    白进凯,(1911~1936)横山县武镇乡窑美沟村人。
    进凯青年时在榆林中学读书,参加榆林“三校学潮”,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八年(1929)利用署假回乡宣传马列主义,在响水组建党小组,支援响水农运、学运。民国二十年(1931)榆中党团组织被破坏,他被开除学籍回家。不久,又进榆中求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夏进凯榆中毕业,8月参加红军游击队。9月武镇两支游击队和1个支队合编为独立营,他任营长。年底赴佳县开辟根据地。翌年初与其他6名同志在开会时一起被捕。在狱中备受酷刑,坚贞不屈,3月在榆林殉难。吴亚雄
    吴亚雄,(1903~1936)原名伟华,横山县横山镇古水村人。
    亚雄幼年聪明好学,常彻夜苦读,举家节衣缩食,筹资供其上学。民国十年(1921)考入横山一高,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接受革命思想后,与高岗、曹动之,结为挚友。
    民国十二年(1923)亚雄一高毕业,因家道陵夷,被迫辍学,受聘于靖边黄蒿界任教。借此传播马列,在穷乡僻壤点燃了革命星火。
    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年馑,饿殍盈野。亚雄念及灾黎,常痛哭流涕,屡谋聚事,均未成功。翌年春,因不满现实,到西安投奔高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到甘肃庆阳、合水,在邓宝珊部从事兵运活动。次年,奉命打入国民党驻宁夏第八旅,积极组织兵暴。
    民国二十年(1931)秋,亚雄随同高岗率部起义,奔赴南梁革命根据地,任陕甘第二路游击队第四支队队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因叛徒出卖,仅有数十人的四支队在蟠龙山西柳树峁村被国民党八十四师的一个营围得水泄不通。亚雄见情势危急,指挥部队迅疾入山,敌人数路扑来,他指挥全体队员顽强阻击,经三小时激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敌死伤惨重,而四支队 只几人轻伤。敌人意欲撤退,亚雄身先士卒,领兵追击,不幸腿部中弹,忍痛战斗。敌人退后,他进山养伤数日,伤未愈又继续参战。
    民国二十三年(1934),亚雄任红军四总队队长。次年,先后任红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八十四师政委,紧跟刘志丹运筹帷幄,南征北战。冬,亚雄与曹动之共同创建蒙汉骑兵游击队,任政委,驰骋长城内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受到上级通令嘉奖,被称为“勇敢善战可歌可泣的人民骑兵”。后随刘志丹部队参加杨园子、张家畔、黄大梁、龙凤山等战斗,解放大片土地,一时英名大震,威慑敌胆。
    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志丹东征阵亡,噩耗传来,亚雄悲痛欲绝。他振作精神,所向披靡。马鸿逵匪部在宁夏孤注一掷,行使“苦肉计”,亚雄未能洞悉,9月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被诈降之马匪反戈一击,猝不及防,饮弹身亡。雷亚霆
    雷亚霆,女(1907~1937),原名云祥,横山县殿市镇瓷窑砭村人。
    亚霆出身贫苦农家,13岁家建窑山崩,亲人蒙难,仅与弟云汉和侄女广娥幸存。三人相依为命,糠菜充饥。
    民国十二年(1923)亚霆不顾非议,率先报名入刚办的殿市女子小学,刻苦攻读。民国十四年(1925)考入横山高级女子小学。18岁被亲族迫嫁给柴兴梁一董姓大户,她发誓一定要冲出樊笼,作一个自由的人。
    民国十六年(1927),她在横山高小读书,受到马列主义教育,投身革命洪流,和同学组成宣传小组,到横山各地唱歌、演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组织农会、妇会,激流勇进,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一高党支部城关小组长。秋,考入榆林女师,担任校共产党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
    民国十七年(1928)三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和省委“九·二六”会议精神,由杜衡主持在榆中选举产生中共榆林县委,亚霆任妇女委员。冬,女师学生对校长李正斋制定清规戒律,推行奴化教育深为不满, 称李为“封建魔王”,在党组织领导下,举行罢课示威,爆发了反对校长李正斋的学潮斗争。李闻讯惊恐万状,设法阻挠,诬蔑、中伤。亚霆不为所动,据理力争, 引导同学与之针锋相对。李调请军警镇压,亚霆被开除学籍,武装押送出城,遣回横山。
    民国十八年(1929),她以横山南关小学教员为掩护,配合鲁贲、李树林,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一年后,被迫离校。
    民国十九年(1930)起,她奉命先后奔波于延长、安定、安边、太原、神府等地,以教师身份为党秘密工作。后赴山西,和刘天章一起,进行革命活动。
    民国二十三年(1934),亚霆投奔表叔曹又参,到甘肃国民党十一旅搞统战工作。
    民国二十四年(1935),亚霆先后在周至、临潼任教,开展党的活动。次年秋,在临潼经人介绍,与国民党团长焦德温结婚。婚后觉察焦非抗日激进者,感情不合,进而斗争,忧愤成疾,弥留之际,致函雷广娥等,激励把革命进行到底。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在雨金镇小学含恨弃世,遗体埋在操场“艺园”。李仙峰
    李仙峰,女(1907~1938)小名丑子,横山县石湾镇寨子湾村人。
    仙峰生于封建士绅家庭。父仲良,清末秀才,经管十六村三千多亩地租,名震一地。大兄绍白,性格豪爽,好抑强扶弱。二兄绍膺,胸怀大志。仙峰聪明伶利,性格倔强,深受兄长影响,有反抗精神。8岁进本村私塾读书,后入石湾国民小学。
    民国十二年(1923),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她随兄长入榆林,进女三师攻读。后由北方局李大钊派来陕北开展工作的共产党员女教师王佩珊、吴碧云培养,阅读进步书刊,深受马列主义影响,由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四年(1925)冬,由王推荐,组建并担任女三师社会主义青年团(Sy)支部书记。从此,她依靠党组织,在同学中发展一批团员和党员。
    民国十六年(1927)初,仙峰参加榆林学生、工人、农人、商人等二千多人庆祝北伐胜利的提灯游行晚会,在戒备森严、岗哨满布的气氛中,面对军警,高呼口号,从容自若通过。春,仙峰深入惠记工厂,以定购地毯为名,调查工人生活和思想,与工人刘余德密谈,在党领导下,组织全厂工人罢工,取得胜利。5月初,榆林各界在凯歌楼街为李大钊举行追悼大会,仙峰在楼门上发表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讲。
    秋,仙峰奉命回横山协建女子学校,开展地下工作。冬,得兄资助,赴北京升学,与党组织联系,进行秘密活动。
    民国十八年(1929)仙峰等5人如约前往一院开会,发现敌探,她随机应变,从容离开,立即电话通知城内外同志安全转移。此后,她以打麻将为名聚集同志开会。
    民国廿年(1931)底,仙峰二兄自尽。从此家中接济年减,直至无援,她以社会职业掩护工作。
    民国二十三年(1934)仙峰被派赴西安秘密活动。后转入成都任地下交通员。一次在传送情报中被敌发现,逮捕入狱,备受拷打,十昼夜绝食。出狱后,工作屡遭失败,组织几经破坏,她失掉联系,孑然一身,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在成都抑郁而死,埋葬于成都郊区。鲁贲
    鲁贲,(1912~1940)原名学增,字愚如,横山县柴兴梁村人。
    鲁贲出身豪门,其家在旧城号称“鲁半街”。祖父进贤,清廪生,当地士绅,曾捐银二千两整修怀远县城。舅父曹雨三,亦本县名士。
    民国十四年(1925),鲁贲就读“一高”,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初步认识到黑暗社会的阶级本质,决心背叛封建家庭,奋起救国救民,参加由王东皋、高岗领导的反对奴化教育学潮运动。
    民国十六年(1927),鲁贲在“一高”学习马列主义。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地下党支部青年委员。
    鲁贲聪明颖悟,发奋求知。民国十七年(1928)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六中。不久,毅然离开学校,从事革命活动,任共青团横山县委书记、府谷县委书记,在沙峁沟农运中,建立农会、妇会、赤卫队,斗地主,惩贪官,查禁烟赌,受到特委表扬。民国二十年(1931)5月,与陕北特委书记赵伯平秘密联系,恢复榆中党、团组织。9月,任特委巡视员及团特委副书记。冬,在米脂结识志同道合的安建萍,不久结为伉俪。12月,特委机关移至他家,他深入发动群众,终致爆发响水、波罗数千农民抗粮抗捐斗争。事后他被关进监狱,在严刑拷打和封官许愿面前坚不吐实,由曹雨山营救和群众声援出狱。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中秋节,在佳县高家坬召开的陕北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上,鲁贲当选为特委委员。12月11日,他去北平向中央驻北方代表李华生主持的陕北问题座谈会汇报。后任绥远团工委书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冬,鲁贲奉命以码头工人身份赴天津搞工运,克服困难,带病工作,向工人宣传革命,成立工会。并到中学、大学散发文件、演讲。翌年秋,先后任陕甘特委、关中特委书记。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再次去绥远担任工委书记。次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揭开全国抗日战争序幕。9月,鲁贲响应党的号召,请缨杀敌,随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奔赴前线,并担任晋察冀临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调任冀中省委书记。4月21日至5月2日,冀中省委在安平县城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根据晋察冀分局指示,改冀中省委为区党委,黄敬任书记,鲁贲任副书记兼民运部长。鲁贲与党委其他同志紧密团结,访贫问苦,和群众休戚与共,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妇会、青会和儿童团,组织地方人民武装,为华北抗战奉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初,贺龙将军率部挺进冀中,鲁贲带领群众积极配合巩固华北军事战略任务,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各级“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工会、文建会、抗日救国联合会、回民抗日救国联合会;实行合理负担,鼓励生产,保障部队供给;注重培养工农干部,关心外地前来参加抗战的学生;办训练班、扫盲夜校、识字班、宣传队、剧团,办《冀中导报》,动员各阶层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总结经验,动员数十万群众挖地道,实行村自为战,配合部队,粉碎日军“扫荡”,取得五战全捷战绩。聂荣臻将军曾经说过:冀中这块抗日根据地,是我们党领导首创的平原抗日根据地。
    同年,鲁贲被选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他带领冀中社会部长侯玉田、第二地委书记孙铭、第四地委吴健民等一行七人赴晋察冀分局筹备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当他们横跨铁路行进至山西省繁峙县一村庄时,突遭日寇袭击,大家立即开枪还击,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先后牺牲,为了保护党的文件,鲁贲纵马跳崖,壮烈牺牲。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时,党中央在延安为鲁贲同志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党中央、冀中区党委及刘少奇、林伯渠等同志分别送挽幛与花圈,中央领导人致悼词,安建萍致祭文。悼词说:鲁贲同志为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懈,始终如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是广大群众的好朋友,同志称许,群众爱戴。张生智
    张生智,(1902~1945)乳名更祥,改名生瑞,横山县殿市镇张家湾村人。
    生智幼年家境较为宽裕。11岁进五龙山私塾。翌年转入殿市小学。民国十三年(1924)入县立响水高小。不久,辍学,到波罗兴盛茶馆当学徒。旋又转入横山一高。
    民国十四年(1925),生智在校接触高岗、鲁贲,阅读《新青年》、《响导》等书,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生智立即组织学生集会游行,高呼“打倒 右派蒋介石”、“拥护共产党”、“实行三大政策”,并组织工作队,宣传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反对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声援全国革命。
    同年秋,国民党在陕北清党,校方残酷打击进步学生,生智被开除学籍。翌年春,经高岗介绍,转入榆林职业中学。十月,女师校长李正斋勾结军阀井岳秀,开除反对奴化教育的共产党员雷亚霆,激起学生公愤,三校学生罢课,游行示威,生智到处奔走,发表演说,组织各地学生声援,带头怒斥李正斋的卑鄙行径。20天后,井出动军警镇压,生智再次被开除学籍,武装押送出城。冬,张生智与雷亚霆、高尊德、胡立亭在殿市举办寒假补习小学,宣传马列主义,传播中国革命的真谛,产生很大影响。其间,他由胡立亭、高尊德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民国十八年(1929),陕北遭年馑,生智与胡立亭、白天齐(白怀瑾)等奔走韩岔、五龙山一带,贴标语,散传单。在正月十五日殿市传统灯笼大会上,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殿市支部名义,印发《宣言》和《告农民书》,并自编自演寓意节目。后当局闻讯,张同薛聚元、杨成功被逮捕在横山关押7天后,押往榆林。在狱中受到拷打逼供,但他守口如瓶。半年后,张家以400块大洋保释。冬,参加游击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民国二十年(1931)春,陕北党团特委联合发出纪念红五月通知泄密,生智被当局列入黑名单。为免遭军警逮捕,奉命打入国民党十一旅搞兵运。翌年考入兰州宣慰使孙蔚如办的皋兰军校军官训练处,毕业后在十一旅任见习教官。不久,由曹又参、谷玉山保荐,任骑兵连一排排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冬在军阀角逐中,生智成为替罪羊,被撤职驱逐。翌年春,迫于生计,权且投奔军阀张廷祥,任骑兵团副官。8月,投奔郭鹏程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后在战斗中手部负伤,进西安治疗。
    民国二十五年(1936)春,生智在西安乔装打扮,奇袭国民党省党部要员、军统特务宋志先公馆,获手枪4支。翌日,《西京日报》登载悬赏:“昨晚宋委员公馆被三个蒙面人盗窃,如有人破获此案,赏洋三千元”,后下令通缉。生智难以安身,带伤奔兰州。7月回到陕北定边,不久,恢复组织关系,任张家畔少数民族委员会蒙民招待部主任。次年在延安参加苏区第一次党代会,提任鄂托克旗工委书记。
    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生智历任山西雁北地委绥东工作团主任、凉城县动委会主任、组织部长、代理县委书记、八路军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独立二旅政治部联络科长、政治部政治指导员、训练队队长、偏清支队政治部主任。其间多次参战, 机智勇敢,所在部队取得杀虎口、黑老窑子全歼日伪军的战例,受到上级通令表扬。也曾被俘,但矢志不渝。
    1944年1月,审干和“抢救”运动中,张生智被康生亲笔点为“嫌疑分子”而遭逮捕。后以“莫须有”罪名定为“国民党及日本两条腿的特务”。他先后以“三十三年的我”、“我的历史自述”、“抢救运动中的我”等百余万字的申诉材料,陈述自己的立场,却未摆脱“抢救”的结论。
    1944年秋,张生智得到甄别。“七大”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央公开向错被“抢救”的同志道歉,生智被任命为绥蒙一支队政委。
    畏国三十四年(1945) 10月,生智在丰东九十三号村对敌战斗,掩护同志突围,弹尽被俘,当天壮烈牺牲。翌日战友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将其安葬在丰镇县宫屯堡老虎沟旁。侯吉国
    侯吉国,(1912~1946)横山县韩岔乡乔子墕村人。
    吉国出身贫寒,童年时以揽工度日。民国十八年( 1929),横山发生特大灾荒,他全家被迫流浪甘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吉国在延安志愿参加陕北红军第八支队,在粉碎敌人对陕北、陕甘边两次“围剿”中屡立战功。民国二十四年(1935) 10月,他率八支队一部,在延安十里铺决战。面对敌数倍于已的兵力,他临危不乱,指挥若定,集中优势兵力,狠狠打击先头小股敌人,取得全歼一路的胜利,进而衔尾追歼,取得全面胜利。不久,八支队编入红军三总队,后统编入二十七军,他历任班、排、连、营、团长,随部转战西北、华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民国三十五年(1946)7月,吉国随部挺进河北。在一次战斗中,他先正面攻打,屡攻不下,战士伤亡很大。他冲在敌人城堡前,不幸身中数弹,英勇牺牲。范永福
    范永福,(1913~1948)横山县付家坪乡树梁村人。
    永福出身贫寒,受过初等教育。民国二十四年(1935)土地革命风暴席卷家乡,他参加了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活动在陕北,历任乡长、安塞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转入绥远,任集宁市委组织部长、绥蒙区土改工作团长等职。其间尽心竭力,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民国三十七年(1948)7月,国民党军队绥远残部全线撤退之前,又调集兵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在凉城一带疯狂反扑。永福奉命带领绥蒙土改工作团全体人员参战,在凉城坚守阵地中,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在突围中身负重伤被俘,坚强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惨遭杀害。
    1951年3月,绥蒙区党委追认范永福同志为革命烈士,在凉城县举行遗骸安放仪式。李文焕
    李文焕,(1920~1948)横山县石湾镇白狼城村人。
    文焕少年时曾进石湾高小读书,不久,因生活所迫辍学,给地主当小工。
    民国二十四年(1935),文焕在石湾找到刘志丹,要求参加红军。志丹见他年龄小,怜惜地说:快快长大好接班。同年,他参加横山游击队。
    民国二十七年(1938),文焕随军转入山西抗日前线。一次对日寇作战,他的子弹打光,冲入敌群与之展开肉搏,浑身七处受伤,未下火线,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他离队回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文焕参加自救队,后编入横山独立营,任连长。他指挥果断,作战勇敢,连续重创敌人十余仗。1948年6月,他带领独立营在榆林三卜树滩与宗文耀匪部激战。面对敌人数倍于巳,并以骑兵冲撞,独立营奋勇冲杀,伤亡过重,向南突围,文焕饮弹洒血,壮烈牺牲。
    其父生疆、兄文元,均为国捐躯,人称“一门三忠烈”。子继烈,继承先辈遗志,参加解放军,屡立战功。《横山英烈传》称其家“忠烈门第,报国赤子”。曹三彪
    曹三彪,(1908~1948)横山县高镇乡阳砭年村人。
    三彪出身贫苦,17岁起给地主揽工,十年间饱尝人间辛酸。
    民国二十四年(1935)9月,三彪毅然参加游击队。在队里,他苦练打仗本领,积极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他任游击队排长,多谋善战,指挥有方,深受上级下属信赖。民国二十七年(1938),他奉命调八路军教导二旅,升任连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山西,任八路军八旅作战科长。
    八旅所向披靡,捷报频传。抗日战争从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三年间,三彪为部队大小战肆出谋划策,艰苦工作,立下功劳。
    解放战争开始后,三彪侦查敌情,制定作战方案。1948年12月,解放军攻打太原,敌重兵防守,营垒坚固。八旅攻其一翼,两次未克,伤亡甚大。第三次攻打,几经冲锋,仍无进展。在紧急关头,三彪察看地形,分析敌情,重新调配火力,一举突破敌人防线。在战斗接近尾声时,他胸中流弹,不幸牺牲。噩耗传出,指战员无不痛心。张志明
    张志明,(1915~1949)原名汉臣,别名野萍,横山县波罗城人。
    志明出身小市民,在五弟兄中排行二,家庭生活的拮据使他在少年时代就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民国十一年(1922)志明入本镇高小读书,一直名列前茅。民国十五年(1926),他暗中联络几个好友,向劣绅白海山家扔西瓜皮、洒尿、“指桑骂槐”等滑稽办法,灭白家威风,一度使白坐卧不安。事后,白以权向校方施加压力,志明被迫退学。
    民国十六年(1927),志明入榆林六中读书,半年后,交不起学费,再次辍学。后央人说合,到榆林地毯厂当学徒三年。
    民国二十年(1931),志明与中共陕西省委派到陕北开展兵运工作的高岗联系,被派进国民党第八十六师当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受到该旅中共地下组织的启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积极靠拢组织,1933年入党。他多谋善断,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他以公开作掩护,虎穴斗敌,为党和人民军队的活动创造许多有利环境,建立鲜为人知的功勋。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志明率部开赴晋察冀前线。在一次战斗中,敌众我寡,所部被敌打散,他们几人堵截于大河中,攀着飘来的木棒,在水上度过五昼夜,经当地乡亲搭救脱险。
    民国三十二年(1943),志明乔装改扮回横探亲,暗中以国民党营长资格,深入张廷芝部,向张作宣传;时常出入于波罗胡景通公馆借机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志明遵照党的指示,仍留任于国民党部队中,完成特殊的兵运使命。民国三十六年(1947)8月,西北人民野战军围攻榆林,他再次返榆回家,身着便服,频繁出入于国民党守城部队之间;拜访邓宝珊,名为会友,实则规劝,与其上下官兵酒馆赌场出入,刺探军情,瓦解军心,着眼兵运。他进出张廷芝部,面训郭振华、李桂林,斥责他们将百姓、队伍诱骗到草地荒漠受冻受饿的不义不举,旁澉侧击地诱导其“何不将身边波罗大户‘永盛昌’字号的牛羊粮草,分给百姓,分给下属,并让百姓们回乡”。同时他将所带500块银洋赠给队伍,支助官兵生活。翌年元宵节即将来临,志明突然向其兄提出要返回西安,亲人再三挽留,他执意不从,声称非迅即启程不可。正月初八,他取道包头、归绥,行至张家口电陈其兄,“已安全到达张家口”。翌日报纸登载“张家口火车站发生爆炸事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张志明部南移关中,他巧妙配合解放军的战斗,似战实援,左右驰骋。次年所部开赴陕南,在川陕边区党组织领导下,与游击队组成第一纵队第二团,张志明任副团长。按照西北野战军的决定,由插入敌心脏的严子夏、张志明、杜汉三等同志以公开身份策动西兰线国民党新编一、二旅起义。志明夜以继日为起义奔波,开导上司,说服相知。不料兰州敌一参谋长被捕,起义之举泄露。同时,西安张志明住所突遭包围。在他家秘密开会的严子夏、张志明、杜汉三等14人不幸被捕,备受严刑拷打,1949年5月17日10时在西安玉祥门外惨遭杀害。
    张志明等14同志不幸遇难,西安各界甚为震惊与悲痛。党于1950年4月2日在西安举行隆重追悼会。1957年11月20日在西安烈士陵园为张志明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曹动之
    曹动之,(1906~1950)原名开诚,横山县塔湾乡清河沟村人。
    动之幼贫,十岁进毛乌素小学念书,民国九年(1920)考入横山一高。民国十四年(1925)春,与王东皋、高岗一起带领学生罢课,要求接受新思想,反对专制独裁和奴化教育,激怒知县刘治堂。刘扬言武装镇压,学生赴榆林请愿,迫使刘去职,取消不合理规章制度,然动之被开除学籍。夏,他入镇靖小学就读。秋考入榆中。在榆中积极参加学生自治运动,得罪军阀井岳秀,又次遭到开除,被武装押送出城,遣返横山。
    民国十六年(1927),经钱维新(字德明)介绍,动之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横山县特别支部书记。接着,他捐款购置枪支弹药,在靖边西沟建起两支枪十余人的游击队,打富济贫,抗粮抗捐。民国十八年,游击队壮大,活跃在伊克昭盟一带,以闪电战术,伏击乌审旗的反动势力十二团,开辟新区。
    民国十九年(1930),曹奉命从事兵运,打入国民党驻宁条梁高世清部,翌年他在骑兵团组建一个连兵暴,组织蒙古骑兵游击队,并派弟布诚、仲成去绥蒙,进一步发展游击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动之率部参加陕北红军,编为22支队,任队长兼政委。期间打土豪,分田地,在战斗中负伤两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动之与吴亚雄一起,创建蒙汉骑兵游击队,接着,他任赤源县游击大队长,配合刘志丹攻打横山,率部解放顾新庄,打下黑驿子,受到上级通令嘉奖,称他们为:“勇敢善战可歌可泣的人民骑兵”。
    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苏区发表《对内蒙古人民宣言》。接着,派高岗、乌兰夫、毛泽民、张德生、白如冰、白坚、杨一木、曹动之往伊蒙西部开展工作,乌审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卅一年(1942),动之先后任乌审旗工委书记兼宣传部长、伊蒙工委军事部长兼骑兵大队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科长,并入延安军政研究班学习。
    民国三十二年(1943),动之任陕甘宁三边骑兵团团长、乌审旗工委书记,遵循党的民族政策,协助齐金山、王悦丰起义,给军阀陈长捷、齐玉山以沉重打击,扩大党在内蒙的力量。次年,他指导于大石砭办起毛工厂,筹备军饷。秋,率蒙古代表团齐金同山等一行11人去延安参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动之带领三边骑兵团参加保卫苏区扫荡北线外围敌军的战役,先后解放镇川、响水,促使波罗驻军起义。接着围攻横山,和李坤润一道,进城与敌军王永清、邬子呜(号板丁)谈判和平解放。
    民国三十六年(1947)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齐玉山乘机反攻,与叛徒铁木耳勾结,3月12日占领西宫商。3月18日,动之率骑兵团挺进内蒙,转战乌审,打垮叛匪南犯。翌年,动之任三边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反复筹划,促使东乌审驻军和平起义。
    民国三十八年(1949)8月,动之率部参加解放宁夏战役,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4月,改任阿拉善旗工委书记兼保安总队政委。他清除盘踞贺兰山匪部郭永胜(郭拴子),被誉为“青天”。而残匪游动,造谣惑众,伺机东山再起。7月30日,动之参加宁夏第一次党代会结束,带警卫员杨万山、张永祥连夜赶往阿拉善旗,行至樊家营 哨所,永祥不意被化装了的敌兵打死。动之意识到已陷入郭拴子土匪的包围,他迅即掩埋文件,和杨万山一起还击,直到弹尽援绝,皆壮烈牺牲。
    同年11月14日,宁夏为曹动之举行追悼会,中共中央西北局送了挽联,沉痛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先锋战士。曹亚华
    曹亚华,(1905— 1951)原名丕杰,字振华,横山县响水街人。
    他出身地主阶级家庭,青少年时曾在响水高小、榆林中学读书。民国十四年(1925)他怀着光宗耀祖思想入北京中国大学。上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3月18日以中大代表身份参加请愿团,遭到反动当局逮捕,被迫辍学回到横山。后受聘横山高小任教,他继续进行进步活动,翻印进步刊物。
    民国十六年(1927)春,在绥德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横山高小后即宣传马列主义,与冯启明、李策明等人共建高小混合支部,他任书记。1927年秋,任响水二高校长,组建学校党支部,任书记,与高岗、马明方在响水共同办起通俗讲习所,宣传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举行李大钊英勇就义悼障会,举办“三、一八”纪念等讲座,发动学生驱逐天主教神甫。
    民国十七年(1928),任中共横山区委(设响水)书记。翌年任横山县教育局长。民国二十年(1931)任横山县三区(响水)区长,不久辞职。
    民国二十一年(1932)6月,响水爆发群众抗粮抗捐斗争,曹被指控为嫌疑犯而亡命北平。1933年返回横山闲居家中,意志消沉,脱离革命。
    民国二卞四年(1935),迫于井岳秀的压力,遭逐步走向堕落,偕父应召赴榆自首,叛变革命。接着去南京活动,受蒋介石亲自栽培。返回陕北与特务头子李犹龙、李容监一道搞“肃反”运动。先在绥德、榆林破坏共产党组织。接着进入横山,使横山一批批党员被抓走,使全县中共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民国二十五年(1936),曹调任神木县“肃反”委员会干事,后任主任。一年内逮捕六百多名中共党员、革命干部,强迫自首。还组织党政军联合查禁委员会,封锁运往苏区物资,并借机敲诈勒索,仅贾二秃子案即得银洋三百余元。
    曹为主子报效得到褒奖,十年间步步高升。民国二十八年(1939),他任蒙旗新三师连长并师部书记;民国三十年(1941)春,任国民党榆林专员公署巡视员,秋间出任国民党榆绥区办事处(中统局陕北调统室)干事;民国三十一年(1942),改任国民党府谷县党部书记长,后兼《简报》社社长;民国三十五年( 1946)当选为省参议员;民国三十六年(1947)任国民党横山县党部书记长,9月,解放军攻打榆林城,曹携眷匆匆逃往绥远,继续其反革命勾当;民国三十七年(1948)当选为国民党“国大代表”,3月在南京参加伪国大后,即任中央勘建委员、总政督导委员,定居金陵。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未及外逃的曹亚华从南京返西安,转而北往包头。1950年4月被人民政府教育使用。他不但不将功折罪,而勾结匪特王子铸、宗文耀、郭振华、聂秀峰,在沙湾子一带兴风作浪,继续与人民为敌。195 1年2月18日晨曹在三兴店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3月20日在包头经法院审判处决。曹仰汉
    曹仰汉,(1900~1951)又名嗣参,横山县横山镇十里塘村人。 国民党员、中统特务。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剥削的地主阶级家庭,从小便满脑子“杨名声,显父母”思想。民国十年(1921)在横山“一高”毕业后,屡试不第,后在城关小学任教。民国十八年(1929),仗其家族势力,当了东塘绅士(老总),踏上其反动生涯的第一步。民国二十年(1931)助纣为虐,与县长合谋迫害共产党员、教育局长李绍膺。李自杀后,曹升任横山县民团团总。次年任横山县保卫团副团长。曹极残酷、狡诈,民团二十三年(1934)兼任保安大队副、“铲共义勇军”大队长、“铲共义勇军”第二中队长,身任四职,领饷四份。
    同年,中共横山县委在白家湾成立。县委积极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武装,处决贪官、特务数人,威震横山。曹和横山县政府“温县长”、驻军“万营长”、“阎连长”勾结,镇压革命群众。
    10月16日,曹获讯县委书记吴志祥视察归来,立即伙同阎连长率领军警百余人奔袭白家湾,开枪打死吴志祥,剖尸割头。捉去志祥大哥志贞、二哥志保、侄海生、海旺。到白草峁抓去红军游击队长张世花,当晚严刑拷打,翌晨枪杀。回横山后将吴志贞等4人押往榆林,刑讯逼疯吴志保,判刑10年,枪杀3人。半月余,曹再次率兵千人,包围白家湾、蔡家沟等5个村庄,抢掠粮食、牲畜、衣物、文件材料, 抓去周长明等2人,敲诈勒索,腰包捞足才行释放。
    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十五年,曹率兵在门汉墕、贺马畔、侯山、八岔区等地袭击苏维埃政府、红军游击队数十次,打死打伤十多人,逮捕数十人,抢劫财物无数。将游击队长李生海、赤卫军大队长侯六、战士谢生有、群众侯杨拴、侯喜儿等9人枪杀后,割下耳朵拿到横山显功。掳去并关押侯杨拴妻小6人,致使侯妻及小儿死在狱中。强拉民夫修筑碉堡,移民并庄,亲自督修五龙山、柴兴梁、十里东塘、城关东山四个寨子。
    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曹任横山县兵役科长,加入国民党,又任国民兵团副团长、警察局警佐,兼任县财委会委员。期间积极配合胡宗南军队的进攻,在横山数次掀起反共高潮,烧杀抢掠,诱降八路军三边驻防骑兵团战士8名,获步枪8支,手枪2把、马8匹,还以连坐、扣人质手段,强拉壮丁二百二十余名,给国民党二十二军补充兵员。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当选为国民党横山县党部正式监察委员,任中统调查员,设立特务组织,残害人民,扩大反革命武装。
    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横山解放,曹逃往榆林。次年8月,国民党军队复占横山,曹卷土重来,大肆杀戮。民国三十七年(1948)2月,曹任国民党横山县(流亡)政府还乡团副团长,在榆林专署领步枪20支、子弹13000发,又买步枪8支、手枪5把,收编马鸿逮部残兵,强拉壮丁四十余名、马六十余匹,将郭振华、王凤羽两个中队及其他自卫队共三百余人编为两个大队,狂喊“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3月,曹率兵四百多,袭击横山游击队和城关区人民政府,打死游击队战士3名,伤2名,俘16名,夺枪23支,将区政府文件、印信、粮食等物洗劫一空,并将群众孟张狗拉往雷龙湾枪杀。后曹流窜北草地,继续骚扰各地,抢劫民财,草菅人命,先后与独立营在新庙滩、昌丈滩、雷龙湾等地作战十余次,打死打伤游击队长刘振业、独立营副营长景志昌等数十人。
    同年,曹又参、吴生秀等人六次写信,劝其弃暗投明,改邪归正。曹仰汉毫无悔悟之心,却派张正等人作说客,企图策动解放军三边分区司令部和横山县武装叛乱。
    1949年,榆林和谈成功,曹拒绝参加起义,将所部军火私压榆西耳林滩。逃往包头途中,在高乐天处寄手枪1把、步枪5支,发誓“不成功,便成仁”,伺机暴动,为蒋家王朝尽忠。
    1951年农历五月初七,曹仰汉被乌审旗委查获归案,七月七日解送横山,11月30日在殿市召开群众大会,由法院审判处决。曹雨山
    曹雨山,(1888~1952)名思温,横山县响水堡人。
    雨山幼读私塾。民国二年(1913)从陕西省立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回县,受聘镇川任教。次年任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兼劝学所所长。治学严谨,育才有方,巡视各地,兴办学校43所,学生由数百增加到一千六百多人。民国十三年(1924),第一高等小学在全省高小总评中名列第二,雨山获得“单莪奖章”。
    民国十四年(1925)春,横山县政府张榜开除闹学潮5名学生,雨山与榆中校长杜斌丞磋商,将他们转入榆中就读。
    民国十五年(1926),雨山任安边县佐,兴利除弊,办学育才,通商惠农。离任时,老少夹道,送他“体恤农商”旗额一套,洒泪而别。
    民国十七年(1928)起,雨山先后任陕西省第七区印花卷烟税务处长、三皇峁盐务分局局长、安边善后清查分处处长,勤于事务,清正廉洁。
    他为人厚道,同情贫苦群众。民国二十一年(1932),响水爆发激烈的农民抗粮抗捐斗争,曹竭力奔走斡旋,致群众取得最后胜利,且避免流血事件的发生。事后,群众送给他“功在桑梓”金匾,以彰其德。
    民国三十一年(1942),雨山任响水东大湾及代洪湾水利工程领导,为兴修渠道出谋划策,踏勘规划,尽心竭力。
    1946年横山解放,曹先生出任榆横政务委员会副主任,为榆林和平解放到处奔波,做出了许多贡献。1948年起兼任镇川水利委员会主任、榆林县文教科长、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不遗余力。
    1952年,曹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次年在榆林隆重举行追悼会,缅怀这位致力于和平与教育的民主战士。高岗
    高岗,(1905~1954)原名崇德,字硕卿,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
    高岗出身贫苦农家。7岁丧母,父为脚夫小商。幼在米脂龙镇小学读书,后考入横山第一高等小学。民国十四年(1925)春,与王东皋、曹动之等带领学生罢课,强烈要求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奴化教育。秋,入榆林六中求学,加入共进社。
    民国十六年(1927),高考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由史巍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与高鹏飞在西安贴标语,散传单,秘密运送枪械弹药,被敌人发觉,幸由共产党员、原军事学校校长史可轩通知党组织,使高乔装改扮,星夜离开西安回到横山。不久,史遭军阀惨杀。1928年秋,高与马明方、曹亚华共同在响水、横山等地成立通俗讲习所,宣讲农民运动的道理,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减租抗捐。
    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官绅不顾人民疾苦,蚕食鲸吞救灾粮款。高对此切齿痛恨,在武镇、响水组织农民清算劣绅刘尚和、曹思潮的罪行。接着,他在佳县、吴堡一带组织革命,演阵练兵。冬,打入延安八十四师任团副,帮助建立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并任委员,从事地下活动,因卤莽从事,被敌人发觉,幸得连长同乡韩文明报信,逃回横山。
    民国十八年(1929),为免遭当局逮捕,高和武善扬去甘肃活动,再次被敌人发觉,幸蒙老师李文清设法保护逃走,李被敌人几乎打死。后和李赶到西安,与原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联系,离开西安赴延安。秋,乡绅告密,敌人逮捕高岗的叔父仲奎、仲发作人质,二人写信招降,高岗接信勃然大怒,将信撕毁,说:“难道我革命半途而废,再去当反革命?这种人死了好。”
    民国十九年(1930)春,高奉刘志丹命,打入国民党驻宁夏第八旅搞兵运,任学兵队分队长、地下支部副书记。次年8月,率部在南梁堡投奔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工农红军,任二大队队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红二十六军南下,渭华起义失败,高回陕北扩红,数天内组织和恢复红二十六军。7月28日,高在西安参加省委会议,杜衡叛变,会场被敌包围。高力战群敌,冲击重围,化装成农民,摆脱追捕,辗转回到陕甘边区。8月初,国民政府通令各地,悬赏五千元生擒高岗,悬赏三千元获取高岗首级。8月20日,陕甘特委在陈家坡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任命王泰吉为总指挥、高岗为政委。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南梁莲花寺恢复,王泰吉任师长,刘志丹任副师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委。在对敌斗争中,高与其他同志一道,坚持红军政治工作原则,制定避实就虚,伺机歼敌的策略,粉碎了国民党部队五千多人的“围剿”。
    民国二十三年(1934)1月8日,四十二师党委对高岗在正宁南邑堡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并撤其师政委职务。5月28日恢复职务。7月28日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党政军联席会议对高岗违纪错误再次批评,并给予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三个月的处分。
    民国二十四年(1935),高岗先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政委、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组建陕北、关中、陕甘三路游击队,发动土地革命,粉碎敌人“围剿”,创造陕甘边苏区。9月下旬,蒋介石调兵十多万,以南进北堵、东西夹击战术,“围剿”陕甘边根据地。徐海东、刘志丹率红军在劳山布防,10月1日激战,高岗赤臂上阵冲杀,只6小时,击毙敌师长何立中以下千余,俘三千七百余人,后称“赤臂奋战劳山”。之后,刘志丹、高岗相继被“左”倾主义者逮捕。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毛主席、周副主席下令立即将他们释放。刘志丹、高岗恢复工作后,立即投入扩红运动,组建红二十八军。
    民国二十五年(1936),高任中共陕北省委书记暨内蒙古二路骑兵总指挥、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主任。
    1942年10月,西北局边区高于会议对刘志丹、高岗在土地革命中的业绩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肯定他们在1934、1935年间陕北党内两条路线斗争中,即使在高压和打击下,他们依然坚持正确路线,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抗日战争时期,高岗先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司令、边区党委书记、边区参议会议长、八路军留守兵团政委、延安宪政促进会理事、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联盟执行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1943年,延安“抢救”运动中,高岗追随康生大搞“抢救”,诬蔑陕西中共地下党组织,逮捕关押了大批来自白区的党员干部,造成大批冤假错案。
    解放战争时期,高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第二政委、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秘书长、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高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出席开国大典。1951年10月,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11月,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53年高岗与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的活动。1954年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被揭露和批判。农历八月十五日高岗自尽。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和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吴满有 吴满有,(1894~1959)横山县石湾镇麻地沟村人。 吴出生贫苦农家,身强体壮,十二岁起即给人拦羊。 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人多背井离乡,卖儿鬻女。他携母带妻,肩挑娃娃,逃荒到延安吴家枣园。开始,他租地两亩,打柴佣工, 过着半饥饿生活。
    在饥寒交迫困境下,他以5升糜子将3岁娃送给夏家咀曹老抚养,接着将11岁女卖给北峁张独眼龙。女儿受虐待,邻居徐氏弟兄抱打不平,同吃官司,各挨20大棍。紧接着高世虎逼租,竺大爷勒索,劣绅烂鼻子摧捐,吴妻病死停在炕上。他正伤心发愁如何掩埋老伴时,衙役却因他短交公款,铁绳铐走,悬绑吊打,下在监狱。
    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吴满有得到解放,分得土地,结束苦难的岁月,朝夕辛劳,开始有吃有穿。到193>年,家养2牛1驴50只羊,打20石粮。
    民国三十年,他种地33垧,即交公粮14、3石,公草1千斤,买公债150元,公盐代金665元。延安召开劳动英雄大会,授予他劳动英雄称号,王震将军还送给他一顶毡帽。 从此,吴满有的大名在边区报刊大载特载。介绍他的文章、诗歌、电影陆续出现,奖状、奖旗、奖章、奖品、奖金源源不断,边区政府号召“向吴满有看齐”,各县开展吴满有运动。他出席各种会议,接受毛主席委托,让其长子毛岸英在他身边锻炼。
    民国三十二年(1943)7月,目睹日机狂炸延安,他做好担架,动员全家,致函边区劳模,支援抗日前线。所在枣园和二乡成为模范村、乡。次年,他帮助抗属,使其耕一余二、又为毛主席代耕米麦2石;亲送儿子参军;还到南泥湾指导部队播种。
    民国三十六年(1947)2月,吴随延安各界到吕梁前线慰问,与王震、陈赓欢晤,旅长周希汉以司登氏手提冲锋枪1挺相赠。
    同年胡宗南向边区大举进攻,吴将自己五十多石余粮、4头牛、40只羊除留家中生活所需外,都捐献给政府,分配给灾民。他参加人民解放军,掼任纵队民运部副部长,随军转战陕北和关中。1948年7月,他在宝鸡战斗中不幸被俘。党从陈赓部抽派便衣手抢连在西安南郊营救未果。7月20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吴满有等242人脱离共产党党籍的声明》,大肆宣传,吴并在西安国民党广播中广播。
    全国解放后,他回居延安。1959年3月病故。王庆云
    王庆云,(1875~1961)字缦卿,号横山野人,或称王老曼,横山县党岔乡王家坬村人。 
    庆云7岁从师贡生齐登榜、翰林院庶吉士张祥龄、进士高植卿,孜孜以求,几年后能文善诗,乡里誉为佼者。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榆林道初试,后赴省乡试未中,家道维艰,在怀远等地教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西安赴考未中,与张季鸾、于右任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次年选为上舍生。宣统元年(1909),赴省考中拨贡,进京朝考二等,授四川按察使司经历。
    宣统三年(1911)王任河北阜平知县、直隶督军府幕僚。后期,正值袁世凯大做皇帝梦卖国求荣,有人劝王在“恭戴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劝进表》上署名,王以“破署荒衙伴冷官,勤锄心地懒弹冠,庭前老柏迎人意,枝干槎桠熬岁寒”诗句谢绝。
    民国五年(1916)王任陕西汉中道一科科长。次年任安徽省印花局科长。民国七年(1918)任天津国库督办。民国九年(1920)任陕西省政府文牍。每与至友谈国事声泪俱下,骂军阀为炎黄败子,骂贪官污吏为贼娃子,骂纨绔子弟为丧家之犬。其行素与时政格格不入,不久辞职,身无分文,得师友助以“陕北戒烟委员”,取道山西,到吴堡交差回家。
    民国十二年(1923)王由杜斌丞介绍,任陕西安定(今子长)县长,明察秋毫,为民雪冤。一次闻报距县城百里发现一尸,王带领仵作昼夜兼程赶赴现场,果断神速,拿获凶手正法。又案杀人,被告来势凶凶,经审讯谋财害命招供,哀求从宽发落。豪绅、师爷捧出2000银票求情,王付之一笑道:“明天见”。翌日求情者再次乞怜,见凶手被斩首,悻悻而去。围观百姓呼王为“青天大老爷”。
    民国十三年(1924),王目睹军阀混战、列强鲸吞、生灵涂炭,不堪与之为伍,决计脱离仕途,归乡隐居。
    同年,陕西省府参事高增杰向井岳秀推荐王再次出山。王接书叹道:“前应斌丞相邀,无奈为井效劳,至今余愧在怀,尔今逃出魔窟,岂可再蹈覆辙”。井晋谒北洋军阀,特派王旧交高石秀专程重礼请王同往,王写条幅“余一乡佬,不堪重用,有负厚爱,望乞鉴谅”。井赴京途中,专函派人致王“在米脂敬侯光临”,王获信置若罔闻。井等候一天不见,悻然而去。有人说王不近人情,王笑道:“为虎作伥,何异虎狼”。
    后有人劝王为国效力,王以“强仕年华淡似心,浮家泛宅听升沉,闲来载酒狂歌笑,不遇知音不鼓琴”作答。人问其经历,王说:“黄卷青灯阅岁华,文章有价换乌纱,干时缺点新花样,踏遍天涯与海涯”。后父老赞助,王为乡间兴实业,办教育,几经碰壁,心灰意冷。
    民国十九年(1930)中元节,王庆云题《横山县志书后》。
    民国二十六年(1937)横山县长关瑞玑登门拜访,请王出山,王作诗“扪心细问曰游客,公正廉明没几人,尔今不看垂青眼,回家安心种福田”谢却。关笑道:“老先生,公正廉明,总有几人吧!”王摇首示答。民国三十四年(1945)横山县长徐继森扣发赈济粮款,以高利放给商人。王得知情由,到县府声言算账,徐闻讯宵遁。
    1957年横山县委高峰等与王趣谈。王说:“人正就是神,心中有鬼就是鬼,除此别无神鬼”。其侄请阴阳安神,庆云摇头叹息。
    王先生在家,教一、二十学子,耕儿亩薄田,称其乐无穷。平素教育门徒、子侄,勤俭、谦让、戒酒、戒烟、戒赌,安分守已。
    先生遗著仅存《经济探原》,系民国二十八年著。曹颖僧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横山县响水堡人。
    曹出身书香门第,父子正(字端卿),前清拔贡。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私塾,两年读完《三字经》、《千字文》 等书,之后入怀远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榆林中学,宣统元年(1909)经县、府选送西安两级师范学习。
    民国二年(1913)曹于师范毕业,适逢省大都督府考选留日生,他以第十七名被录取,成为横山第一个留学生。
    3月,曹阔别家乡和亲人,乘日商“株式会社”轮蹈海东渡,经长崎、神户,到达东京,就读于私立法政学校法律本修科,通习日语,修文史,主攻政法,孜孜以求。他深钻苦研《法政通论》、《比较裁判制度》、《比较政治》、《政治史》、《西洋史》、《伦理学》、《刑法总论》、《刑事诉讼》、《刑法各论》,兼顾国际司法、陆军、工业、农业、交通诸政策,考察日本的社会状况,对吉野、板仓、中村、 志冈、小林、副岛诸先生的诜演颇存心得,铭记于心。民国四年(1915)春肄业,由寺屋亨博士发给成绩优良奖状,3月归国。
    回国月余,曹再渡日本,继续攻读,接触东京各阶层人士,联合学友,发起学术研究会。民国六年(1917)元月,他考试毕业,以全班16人名列第一,获成绩优等奖状。为继获文凭,他又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大门部法科学习,得其所求,于7月回国。
    曹返里后,胸怀壮志,跻身政坛,并从事文史编著。次年,他出任陕北联合县立中学学监,并讲授法制经济学。民国九年(1920)任陕北道视学。次年,由省选送北京内务部举办的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学习,半年后赴任陕北地方自治讲习分所教务主任兼陕北各县自治监察员。民国十一年(1922),被选为陕西省议会第三届议员,任陕西省政府参事。
    不久,他继承其父未竟的修志事业,搜集整理,参错补缺,于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完成4卷13万字的《横山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出任陕西定边县县长,次年调任陕北佳宋商税局局长。民国二十年(1931)改任神木县县长,次年任陕北工程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陕北赈务委员会主席暨《横山县志》编辑主任。民国二十九年(1940)应聘为国民党陆军第86师参事,并兼任绥德师范各班史地教员。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绥师(校址响水)历史专科主任教员,兼陕北定惠渠水利工程处协办。他在从政期间,依然寄情文史,博闻强识,巡视各地,游览名胜,广征博采,悉心考证,集陕北二十余县名山佳川,概延绥地区历史沿革,辑著两编15万字《延绥揽胜》传世,被列为中国边疆学会丛刊,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出版,由史学书局发行。
    解放后,曹先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赞佩新中国的建设。1948年担任榆林县政协委员,1953年应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省文史馆支持下,潜心考证碑石,引经据典,编纂20万字的《西夏文史荟存》3卷留世,曾由宁夏科学院审查批准出版,因“文革”所搁浅。在他去世前几年,还为乡里撰碑文、契约、族谱等。
    曹先生秉性耿直,与人友善。回居乡间每年向北京同仁堂购药多种,供给患者,不讨分文。他生而爱书,常说“积财千万,不如积书满箱”,家藏千册,乐在其中。晚年,他注重锻炼身体,出门手提粪框,乡亲多所钦敬。杨增占
    杨增占,(1919~1964)横山县武镇杨老庄人。
    增占出身农民,体态魁伟,力大,有胆识,人称“杨大”。他过惯农村生活,且有农民的义气感,见豪绅欺压穷人,总想抱打不平,讲到红军打天下,则津津乐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土地革命风暴席卷武镇,杨凭着智慧勇敢,为红军引路、放哨,传送情报,加入共青团。
    抗日战争时期,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勇敢斗争土豪劣绅,深得群众拥护,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任乡长、公安特派员、区长、区委书记,动员支前,不遗余力。
    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榆林和平解放。敌高怀雄自卫队四百多人仍盘踞河西、河北及河东部分地区骚扰。增占执行党的政策,依靠群众,分化敌人,不到一年,股匪纷纷交械,河东敌人土崩瓦解,高怀雄外逃。河西匪营长马仲清、马仲山仍不甘心失败,次年夏窜至河东孟家湾,偷袭区乡政府。双方发生战斗,区长钟文耀阵亡,贺长俭、崔孝堂等3人被俘。增占从榆开会返区,请求地委派部队进剿。他引骑兵连为先锋,直奔马树达村,在麻省啰出奇制胜,将匪帮击溃,营救出被俘同志,“二马”逃走。他剿匪有功,受到上级表扬,部队奖他20响手枪1支。1951年秋,杨侦查到“二马”踪迹,率五位同志,全副武装,日夜兼程,直捣匪巢,虚布阵势,佯喊“重兵包围”,“二马”束手就擒,押到榆林处决,保证了草滩地区秩序安定。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杨任榆林县农林水牧局副局长、局长、县委委员、牛家梁农场场长,每年以三分之二时间深入农村,1954年提出兴修 110华里榆东渠、造水地十多万亩设想,水利专家望沙兴叹。杨把雄心壮志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带领干部、群众,开赴工地,勘查测绘,引水拉沙,经四年苦干,渠库由初具规模到完善配套,可谓陕北水利史上一大奇迹。经几年努力,渠库星罗棋布,荒滩变为良田,沙海成为绿洲,人们说在社会主义时代,杨增占成了传奇式人物。先后出席县、地、省和全国群英会,省地报纸专题报导,赞扬“这位治沙英雄,在修建榆东渠工地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事迹被编成话剧上演,被作家以“巨人”、“晨笛”为题写成散文。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记录影片《沙海红旗》;《人民画报》刊载有关照片。1957年他进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60年以全国劳动模范参观团成员出访苏联及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
    1964年3月25日,杨增占因患脑溢血,不幸在榆林逝世。翌日,各县负责人及各界代表数百人在烈士陵园举行公祭仪式,宣读了省委唁电。诗人、作家魏钢焰在增占去世24年后撰文云:“老一辈治沙英雄扬增占,他并不是病死的实际是拼死的。因为像他那样拼死拼活地工作,在死以前,早把生命付出去了。……沙漠里长出的一棵草,一棵树,就是他的神经、生命和灵魂。他是真正的英雄”。
    增占葬于榆林南郊烈士陵园。杨世忠
    杨世忠,(1906~1966)排行三,人称杨三,横山县五龙山乡王树峁沟村人。
    世忠祖传七代木匠。祖父士英,手艺精湛,建造五龙山法云寺塔,古朴大方,气势宏伟。父则林,修造乐楼,技术精湛,别具一格。
    世忠出身贫苦农家,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心灵手巧。自幼刻苦学习木工,量、锯、砍、刨、装,技术娴熟,功力过硬,砍削木料不上绳墨,推刨在暗处刨出工件平整如砥。几年成为巧手,设计、制作木器、建筑,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在当地颇负盛名。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生计迁居横山城南杏条梁村,受雇四乡行艺,并承建庙宇、乐楼。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世忠为免遭国民党抓壮丁,带领家小到延安。不久,经当地政府考核中选,参与主建枋家岭中央大礼堂。建筑新颖大方,别具特色。后世忠被留用为延安机关、部队做马鞍、创制木轮马车,轻便耐用,艺名远播。从此,以手艺高超应聘迁居延安十多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胡宗南进犯延安,世忠回到横山。
    1953年修建横山中学校舍、礼堂,原聘外地一主建技师,在施工中碰到设计操作、大梁起动等难题,世忠大显身手,致使那人服输辞聘。后修建县城房舍,世忠多处受聘。
    世忠带徒悉心传授,鼓励创新。徒弟五十多,有的已成为建筑技师。
    世忠为人正直,交际甚广,与用户往来,信守诺言,乐于助人。冯子存
    冯子存,(1926~1970)横山县响水乡胜家庙连山村人。
    子存生在贫苦农家,从小揽工放牧,受尽剥削压迫。解放后,翻身作主,生活逐渐好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村长、生产队长、党支部委员、大队贫协主任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脏活、重活抢着干,对群众一片热忱,扶困帮贫,多次评为“五好”社员、劳动模范、模范党员。
    1969年冬响应号召,带头报名修建石湾段国防公路。翌年刚过“小年”即告别家小,与其他民工一道奔赴工地,担任工队排长,领导悬崖峭壁的寺湾砭工程作业,起早探黑,吃苦耐劳,处处起先锋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全排攻破道道难关,被评为模范路工。
    1970年5月19日上午,正当民工们在攀缘三十多米高的石崖挥臂大干时,突然地动山摇轰隆巨响,子存与李子荣、胡占文等19位民工被压在塌方石下,壮烈献身。
    后来,人们在这公路畔建造22道石栏,来纪念他们。曹又参
    曹又参,(1901~1970)名汉杰,横山县雷龙湾乡曹家峁村人。
    又参曾就读于私塾、横山一高、榆林六中,21岁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政治经济系。
    民国十年(1921)曹在北京阅读进步书刊,与共产党人李子洲交往,目睹政府腐败,激起报国热忱。民国十四年,他从大学毕业,应杜斌丞先生聘请,任榆林中学训育主任兼教员。他不忍军阀井岳秀的统治,愤而辞职,参加“倒井”活动。“倒井”失败后,他被通缉,被迫于民国十六年冬、十八年秋两次亡命北京(北平)。民国十八年春他从北平到绥远第一师范任教,掩护北平党组织派去的共产党员张光远、李月俊在绥一师范创建党组织。
    民国十九年(1930),中共陕北省委先后派谢子长、刘志丹等五十多名共产党员打入国民党苏雨生部搞兵运。又参也由陕北到宁夏苏部,任九旅参谋长。在联系中刘志丹说:“那就让又参同志给咱们当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后九旅两经波折,改编为十一旅。曹在十一旅正直无私,同情革命。他所在部队始终有共产党组织和进步知识分子,并且受到提拔重用。
    民国十九年(1930),曹组建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新编独立营,自任营长。次年3月,曹任命陕北特委派来搞兵运的胡立亭为自己的副官,后提其为副营长。春,曹示意共产党员、一排排长高鹏飞、曹盛荣带领士兵查出反动军官石子俊的亲信一连连长卢子元贪污公款、克扣军饷、私藏鸦片烟枪罪行,罢免了卢的职务,提拔高鹏飞任一连连长、曹盛荣任一排排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春,曹又参奉命移兵西华池,名曰“围剿”,实则掩护。独立营和陕甘游击队隔沟相望,士兵互相拉话,但不开枪。5月,由于曹与陕甘游击队代表李杰夫、杨重远、马云泽谈判达成联合协议,在十一旅中产生重大影响。7月8日,高鹏飞带领独立营起义,曹被石子俊扣押。因曹德高望重,不久即被释放,任新编特务营长,有职无权,闭门读书两年。
    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曹进南京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次年秋回到原部队,任一营营长。红军长征路经甘肃时,曹派人将红军沿途散发的《北上抗日宣言》、《告国民党意见书》等标语传单广为收集,整理阅读。他完全赞成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将整理材料递请邓宝珊阅读,受到邓的更加器重。
    抗日战争爆发,十一旅开赴绥包前线,途经庆阳,受到八路军驻庆阳部队首长袁国平、王宏坤的热烈欢迎。绥包失陷后,十一旅开至陕北三边驻防,曹与高岗、贺晋年往来频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十一旅移防榆林城南,一团牛化东等9名共产党员被叛徒告密,蒋鼎文电令查处,又参设法担保,使这批党员得以保护下来。民国三十年(1941)秋,张廷芝、张廷祥弟兄图谋独霸“三边”,宴会席间击毙十一旅旅长刘宝堂,扣押该旅驻安边连以上全体官兵。曹脱险后,与牛化东一起组织讨伐总指挥部,联络张部保安队长夏昆之,依靠驻砖井八路军援助,一举歼灭张氏弟兄,收复安边,曹被提升为一团团长。冬, 曹邀请王震、贺晋年到安边视察,带领全团官兵,以阅兵仪式列队在西门欢迎,并设宴款待,纵情畅谈三天。
    民国三十二年(1943),曹通过苏建儒、高岗和中共西北局联系,西北局拨给部队30万元法币作为补助金。次年4月,十一旅旅长陈国斌病逝,第一团官兵拥护他升任旅长,复兴社分子、第二团团长史钫城早已垂涎此缺,经党组织派李树林在邓宝珊处周旋,邓决定曹为代旅长。
    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战胜利后,胡宗南将十一旅调往包绥线,企图以武力整编,并预定史钫城任整编后的师长,曹面对险恶形势,坚决抵制。并带病赴榆林面见邓宝珊。曹走后,史钫城等反动军官密谋策划,准备突然袭击旅部和第一团。在情势异常危急时,地下党组织紧急决定立即起义,并由牛化东任总指挥。10月25日拂晓,一团官兵击毙张鼎臣,逮捕吴芬、石佩玖,起义成功。接着,配合警三旅,打下柠条梁,击毙史钫城。翌晨曹回安边,官兵列队欢迎。接着奉中央军委命令,起义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十一旅,曹又参任旅长,牛化东任副旅长,王子庄任参谋长。随即三人署名在《解放日报》上通电全国。毛主席称之为“你们是历史的火车头”。不久,曹受到毛主席接见,毛主席笑着握住他的手说:“好,好,你来了好,我们欢迎!”
    民国三十五年(1946),曹任三边警备部队司令员、三边分区司令员。10月,胡景铎将军在波罗起义,曹表示与骑兵师并肩作战,接着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起义周年感言》,痛斥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罪恶。
    民国三十七年(1948)8月,曹由贺龙、王维舟、谭生彬介绍,经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曹历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西北行政委员会畜牧部副部长、银川专署专员。1958年,曹不幸被打成“反党分子”开除党籍,1962年甄别平反。1966年“文革”开始,曹被关进“牛棚”,血压升高。1970年9月1日因脑溢血不幸逝世。王月明
    王月明,(1903~1971)又称铁匠王师,河南省孟津县北马屯乡东达宿村人。
    月明早年丧父,家境贫穷,15岁与兄新明从师名匠胡丑,刻苦学艺。不满三年掌握造形、钢水诀窍,成为巧手,闻名乡里。
    民国九年(1920)王随兄逃荒流落横山高镇庙合沟揽工。几年后重做铁活,打制锄、镢、耙、耩,因地造形。打锻刀剪,矛锋刃利。打斧、凿、推刨,锤锯条,操作灵便。制银器工艺精细。善于体会用户意愿,改革创新。方圆百里皆闻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王应请在蕊子坬为红军打制刀、矛、土炮,博得战士好评。不久被白军捉拿,由其岳父张思俊出银洋周旋获释。民国二十九年(1940)凭手艺定居赵家湾。1958年技术革新,王和县城雷师代表横山县手工业者赴郑州参观学习两月,回横带领铁、木匠二十多,土法上马,制造滚珠、轴承,木轮车等,合乎标准,推动了当地工具改革。1964年王设计、制造防雹高射炮,射程高达数百米,命点准。从1969年到1971年他去世前几月,在水利、公路施工工地竭尽全力赶制工具,保证了工程的急需。
    王师带徒悉心传授。徒弟遍及横山周围四县,在大小理河川享有盛名。王为人老诚,乐于助人,与顾主交往,价钱公道。他常说:“工人农人一家人,谁不给谁送人情”、“活儿越多,本事越高,做得越快”。在他去世后,乡人多有怀念。鲁直
    鲁直,(1914~1971)原名加廉,横山县高镇乡鲁家河村人。
    他出生贫苦农家,痛恨地主压迫。民国十六年(1927)秋进横山一高读书,受到教员刘经向(共产党员)的启蒙,使之懂得了做革命者,为人类求解放的道理。翌年5月经同班同学贺云祥介绍,加入共青团,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利用课余到乡间秘密活动,组织农民抗粮抗捐,宣传革命。
    民国十九年(1930)他染病卧床,与党失去联系。因家境寒苦无钱就医,即一面与病魔抗争,一面坚持在家读书。
    民国二十四年(1935)陕北土地革命蓬勃发展,刚刚病愈的鲁直,离别家乡,找到中共赤源县委四区刘昆山,接上组织关系,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乡赤卫军大队长,不久,调区苏维埃政府工作。十年中历任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财政部长、三边少数民族委员会财政科长、陕甘宁边区统战部科长、中共西北局组织部组织科长、西北局办公厅政治秘书、绥远省伊东工委书记兼靖边县委书记等职。在大生产运动中,他根据延安资源条件,发动群众,组织合作社,添置纺车、织布机,并认真总结经验。《解放日报》登载了他的经验,在全区推广。在靖边时,领导全县拦坝蓄水、拉沙造地,扩大粮田,植树造林,兴办教育,巩固根据地,并号召每家从一只母鸡开始,发展到有母猪、母羊、母牛、母驴、母马的“五母”运动,五次总结经验,均在《解放日报》、《群众日报》上登载,以利推广,后被评为模范县委书记。
    民国三十年(1945) 10月鲁直转入部队,先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了保卫延安、蟠龙、羊马河、瓦子街、荔北、宝鸡和解放西安等战役。在艰苦斗争年代,经常与战士打成一片,并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撰写出《如何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边区部队的联手运动》等文章,得到彭德怀同志好评。
    全国解放后任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1954年转业,先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省计划委员会主任、省委工业部部长。其间,他针对陕西工业状况,提出正确处理国防工业与地方工业的关系问题,两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对陕西工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协调作用。
    鲁直生活简朴,坚持党性,从不搞任何特殊,更不以权谋私,曾三次拒绝下属为其侄儿侄女安置工作,并说服晚辈回到陕北农村。
    1958年“大跃进”后,陕西出现了一场关于工业管理体制的争论,以张德生为首的省委和省委工业部长鲁直,十分强调集中和垂直领导,大量上收各地市县办工厂,引起矛盾,为此,1959年省党代表大会上,对中共西安市委作了错误的批斗,给戴了“分散主义”的帽子。此次会后,鲁直调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分工主管工业,经过一段时间,他了解情况之后,认识有所改变,认为不断上调工厂,过分集中的作法是不妥的,因而又受到省委的批判。
    1963年10月,鲁直调任国家农垦部机械物资局副局长、科委主任。
    在“文革”中,鲁直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不幸于1971年12月23日含恨辞世。
    粉碎“四人帮”后,冤案得到昭雪。王怀智
    王怀智,(1907~1972)字乐亭,横山县韩岔乡范家河村人。弟兄五人,排行为三,人称“三先生”。
    他出生在一个殷实农家,自幼勤劳俭朴,问学于老农,求教于典籍。
    民国初,他就读于横山一高,发愤上进,成绩优良。他能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文化,偕校友王东皋、高岗、石作崎等,反对独裁专制。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六中,以品学兼优为杜斌丞校长所器重。卒业后,旋任横山县教育视察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任一高校长。八年间,治学严谨,贡献殊多。他感到横山教育不振,仍因人才匮乏,不惜以每月35块银洋,从米脂桃镇聘请“三能”(三门主课好)教师任天元来一高任教。王怀智对 学生要求严格,常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句鞭策上进。日间往来于教室,亲自检查指导;夜晚巡回于宿舍,关心照顾。注重因材施教,培养爱好和专功。他在高年级增设英语课。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聘请当地驻军中尉王悦祥任体育教员。校风良好,名震一时。
    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攘外,黑暗统治,日甚一日;土豪劣绅专横拔扈,敲诈勒索。王先生对此十分不满,在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李鼎新排斥、打击下,不得已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辞职回乡,深入农村宣传抗日。
    王先生为人正直,乐善好施,肯拿钱粮接济有困难的人,乡里威望素著。他热爱家乡公益事业。解放初自动捐献小米3石、石窑2孔在本村倡办小学1所。
    1949年春,中共横山县委聘请他担任县文教科长。他倾注全力,振兴教育,下乡动员群众集资办学,使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53年奉政务院命令,出任横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翌年在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连选连任。1956年修建榆定公路,他出任横山县段总指挥,昼夜坚守工地,经常与路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地考察指导。历三年,工程按期竣工,达到标准,深得好评。
    1959年冬先生改任横山中学校长,任劳任怨,对工作一丝不苟。“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惨遭迫害,1972年12月18日逝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生沉冤得到昭雪,于1985年正月19日,在其故居召开追悼会,并重新举行安葬仪式。贾生亮贾生荣
    贾生亮,(1947~1977)横山县高镇乡董家墕兴旺山村人。出身农家,聪敏好学。小时在本村读书,刻苦眉功。后随父学石匠,二十岁精通手艺,为居民、学校、机关设计、修建窑洞、楼房,式样新颖,构造结实。1970年,他学习南方经验,就地取材,反复试办,在山村钻研沼气成功。1974年带领高镇公社工程队赴延安建设,其工程质量符合标准,多次被评为模范。次年回到家乡建设田园,曾被选为生产队副队长、队长,平日他严以律已,凡事以身作则。曾带领社员群众奋战冬春,在山沟修成标准水地二十多亩,筑淤地坝1座,在山坡按科学方法栽植果树五百多株,后水地高产,苹果累累,受到人们惦念。
    贾生荣,(1937~1977)与生亮同村,稍识字,幼丧母,赖祖母抚育长大。为人正直善良,助人为乐,凡事宁愿自己吃亏,在乡里威望甚高。邻里遇事总请其排难解忧。20岁起他就担任生产队长,十多年来,一心为集体,两袖清风。即灾年救济,也总先人后已。生产中吃苦耐劳,为改造山河花费不少心血。
    1977年6月20日夜,大雨瓢泼,山洪暴发,他俩为刚落成的盘路沟土坝担心。天刚亮,生亮扛锨,叫醒社员,奔向土坝。见碗口粗洪流正从坝墙喷出,即奋不顾身趿入坝梁,不幸塌陷。在此危急关头,生荣奋不顾身,直奔向前,岂料身后塌陷,二人因公牺牲。杨步浩
    杨步浩,(1905~1977)横山县魏家楼乡杨家楼村人。
    步浩出身于贫苦农家,从小就朴实勤快,8岁丧母,10岁给地主当小长工,做重活,倒屎尿,还得挨饿受冻。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他躲债被迫随父逃难到延安,流落川口石家畔(今碾庄乡)沿门乞讨,次年七月父亲和小娃相继饿死。他只得种点薄地,揽工度日。民国二十一年(1932)地主、团总派款6元。步浩贫病交加,无钱交纳,被压倒责打40军棍,卧床半月。
    不久,陕北红军来到碾庄,步浩立即参加赤卫军,斗争地主,服务红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 10月,中央红军到达延安,他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窑分地,他家分到地四十几亩,分得窑1孔,从此翻了身,结束牛马生涯。他一面生产,一面爬山支援前方,次年夫妇俩加入中国共产党。
    步浩对党忠诚,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起早睡晚,精耕细作,超额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多交爱国公粮。1941年上交爱国粮9.5石,还交优待红军粮1石(1石= 500斤)。他种的小麦、谷子,成为优良品种。他领导全村变工互助,发展牲畜,植树造林,兴办副业,打井建磨,积粮备荒,开办冬学,1942年被选为延安县劳动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在他的带动下,川口区六乡成为模范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正月,步浩随慰问团赴南泥湾慰劳军队,参观三五九旅在南泥湾、金盆湾的营防建设和生产成绩,与部队首长欢晤,当听到王震旅长说毛主席、朱总司令也有生产任务,和同志们一样参加劳动时,便向延安县委提出并致函毛主席,为他们代耕,每年交小麦一石。农历五月,他赶4头驴驮一石多小麦送到杨家岭,首次见到毛主席,与之进行长时交谈。
    步浩乐于自我牺牲,威望很高。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被评为甲等劳动英雄,开会期间,受到毛主席的款待和鼓励。民国三十四年(1945)1月他出席边区政府再次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受奖8万元。
    艰苦的战争岁月,步浩同毛泽东、朱德、王震等同志多次交往,建立了深厚情谊。民国三十年正月步浩拿上年茶饭到杨家岭给中央领导同志拜年,与毛泽东共叙家常。民国三十四年古历九月初六,毛主席重庆谈判后回到延安,步浩挑鸡蛋、提笼鸡到枣园慰问,就国事促膝倾谈。临别,毛主席也有礼物回赠。11月18日,步浩40诓辰。毛主席、朱总司令派人带着两篓酒、30块银元和写有“与人民同寿”的红绸幛祝贺。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十五步浩代表川口六乡人民向毛主席献“人民大救星”金字匾。在隆重仪式上毛主席、杨步浩先后讲话。步浩受到盛情招待并与毛主席合影。
    民国三十五年(1946) 11月胡宗南进攻边区,步浩应邀去枣园3天,与毛主席几次谈话,就贮藏粮食坚壁清野的问题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并在大礼堂向治安保卫会同志作了介绍。其间,美国军事观察组记者向杨步浩提问“共产党好还是国民党好?”、“蒋介石、胡宗南进攻延安,你们怎么办?”步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坚定地说:“共产党好,国民党看不起穷人,一升小米卖到一块银元,把横山……的人饿死了。毛主席领导大生产,人人都有吃都有穿。穿青不忘种蓝人,吃米不忘种谷人,人民翻身永远不忘共产党,永远不忘毛主席……。蒋介石、胡宗南是运输大队长,他进来好进来,出去难出去,边区人民齐动手,刀刀矛矛一齐上,不愁消灭不了它。”坦率的回答,使美国记者很不高兴。
    不久,步浩接受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到故乡横山(已解放)宣传,腊月底回到延安。次年正月,他按照毛主席吩咐,参加游击队,转战延安。在安塞真武洞庆功大会上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受到王旅长的鼓励和接待。接着三天扩充一百多人,在延安附近连打胜仗,林伯渠说:“杨步浩游击队打得好”。
    全国解放后,步浩三次进京,看望中央首长。1952年12月去北京参观,应邀在毛主席家作客,叙往事,话今朝,并两次合影。1961年9月底,他带12小袋乡土礼物又一次到京看望首长,受到盛情款待。接着与毛主席和外宾一起在天安门前参加国庆观礼。后游览名胜,观看京剧,并与毛主席畅谈延安往事。
    步浩胳膊致残,仍操劳革命事业。他在延安县种子站工作,自愿放牧,羊群丰收,再次出席县、省群英会。1968年调延安革命纪念馆。有时每天多次接待外宾。有时应邀作报告。曾会见过西哈努克、宾努等柬埔寨贵宾。他经常以深厚感情宣传党的光荣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扬延安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长子在西藏立功,四子18岁参军。1977年7月6日,延安发生特大洪灾,步浩于此次洪灾中不幸遇难。刘秉温
    刘秉温,(1?11~1979)横山县韩岔乡猪头圪垯村人。
    秉温出身贫苦农家,幼随父逃荒到安塞。他勤劳朴实,天资聪敏,白天操作田间,夜晚就读私塾。几年后,偕父迁居延安县杜甫川。
    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秉温投身农村根据地的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任肤甘革命委员会主席、延安战区委员会主席、肤甘保卫局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后,秉温任肤甘县委书记兼苏维埃主席、延安县县长。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领导群众,组织变工队,并亲领干部种地,达到粮食自给。他领导的南区合作社,被誉为“刘秉温生产方式”,树为边区学习榜样。在抗战支前极为困难条件下,他勇挑重担,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边区劳模大会上,延安县被评为模范县,他被评为模范县长,受到边区政府和中共西北局的表扬。同年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奖状上题词赞扬他“善于领导群众”。
    民国三十二年(1943)秉温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副处长兼延属分区保安处长,为保卫党中央操劳,曾被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国三十五年(1946)他转入部队,任边区联防军区司令部武装部长、延安军分区副政委、陕甘宁边区警备司令部第四旅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整编12师副政委,为保卫延安进行过战斗。
    全国解放后,秉温历任西北交通部运输局局长、交通部第五公路勘察设计分院党委书记兼院长、陕西省交通厅厅长、交通部西北运输局筹备处负责人、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副局长,致力西北地区公路建设。1955年他患胃病吐血,仍在青藏高原劳碌奔波,勘察设计,确定青藏公路修筑路线。在陕西期间,他深入地县,规划交通,指导干线建设。
    1964年,毛主席发出建设大三线号召,秉温从西北调西南,组建渡口交通指挥部,历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指挥长、攀枝花特区党委常委、渡口市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等职,跋山涉水,调查研究,作出开发攀枝花地区交通运输事业的规划,在昔日交通闭塞的大山沟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他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3年,秉温主管渡口市经济计划和生产建设,面对极“左”路线的干扰,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完成了国民经济计划。粉碎“四人帮”后,他为渡口市钢铁、市政、地方工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9年6月,他调任交通部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年近古稀,仍不辞劳苦,竭力贯彻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精神,为搞好本单位工作,日夜操劳。1979年8月25日秉温同志不幸在西安逝世。9月11日,为刘秉温同志举行追悼会,赞扬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立场坚定;艰苦朴素,能上能下,处事果断,知人善任,联系群众;努力学习,实事求是的好作风,承认他是党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杨开山
    杨开山,(1905~1980)小名成羔,大名启春,后改名兆春、明春,自称“庄户人”。横山县横山镇杨家山村人。
    杨出身富农家庭,10岁入私塾,15岁转入横山高小,18岁毕业。民国十二年(1923)春到北京补习,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翌年,怀抱习武济国心情,经杨瑞亭、于右任引荐,进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国民党。民国十四年(1925)他见国民党内部纷争,离黄埔北返,复入天津南开。次年中学毕业,无学资深造,失学回乡。
    民国十六年(1927)杨创建县立石湾高小并任校长。后任响水高小校长。民国二十年(1931)秋再任石湾校长。次年又回家重操农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杨以黄埔军校毕业生身份三赴波罗、榆林、横山,在官府、军营中向董钊等人求情,营救即将以“红军罪”被处决的乡民陈万贯、族人杨兴春。杨与族人辩驳,使乡民薛应理因斗殴遭祸得以解脱。对其重礼一一谢绝。
    民国二十五年(1936)杨又在城关任教,讲解独到,板书古拙大方,受到学生尊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党新三师师长白海风驻伊盟扎旗,请杨开山作幕僚任师部参议。杨寄人篱下,趁白和政治部科长云时雨神木相会,介绍蒙人纳逊(汉名雷寿昌)当营长。后白所部西开,纳奔赴延安,杨回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杨在雷龙湾任教,摆脱天主教对学校的控制,不让学生念经,和神父万密斯争论,驳得他瞠目结舌。
    民国三十五年(1946)9月横山解放,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杨出任县三科科长。翌年春随各界人士赴延安参观,与周恩来会晤。
    民国三十六年(1947)农历闰二月十七日杨逃往雷龙湾,将县城城防空虚等情告诉敌人。翌日国民党保安团副团长高乐天、自卫队长雷聚齐、王玉安领步兵、骑兵二百多,直扑芦河川,占领横山城。接着占领殿市,进攻九川府,袭击红石峁,致独立营和县政府受到损失。杨还向国民党横山县党部写悔罪书,并将县人民政府干部姓名一一告诉。8月敌退,杨等3人藏匿雷龙湾臭柏沙。9月被抓获判刑1年。刑中能翻然悔悟,经绥德高等法院批准,于1948年5月3日获释。
    尔后30余年,杨躬耕田野,洗碾锻磨,自食其力,以农为荣。黄腾睦
    黄腾睦,(1935~1983)广东省梅县西阳黄坊人,主治医师,爱国华侨亲属。
    腾睦少年时期在梅县黄坊、西阳、畲江中、小学读书,努力学习,思想进步。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高中毕业,因学业优异由校方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习,翌年春 ,因病复员休养。1957年考入武汉医学院卫生系,1963年毕业分配到横山工作。先后任医士、防疫组长、县医院副院长。1980年县人代会上被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
    腾睦为人正直,作风朴实,联系群众,工作任劳任怨,从不马虎。他医德高尚,对患者不分尊卑,关怀备至,详察细诊,受到人们尊敬。
    腾睦因病医治无效,于1983年11月16日在西安去世。遵其生前遗嘱,遗体在横山安葬。11月20日在县城为其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各界人士及经他治愈的人纷纷前往墓地,敬献花圈,寄托哀思。胡茂千
    胡茂千,(1919~1984)横山县艾好峁步唐坪村老庄山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靠揽工生活,饱尝人间辛酸。
    民国三十五年(1946)家乡解放,茂千任村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行政主任、高级农业社主任,领导群众,巩固政权,组织互助合作。1958年起,连任唐坪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抓紧支部建设,带领群众劈山填沟,修地造田,拦河引灌,大队屡受表彰。在阳台沟土坝抢险中负伤卧床,未愈又赴工地指挥。“文革”中受到批斗,仍参加集体修水地。他每年春秋带领群众,大搞植树造林,在阳湾地植苹果树二百多亩,已果实累累,沟渠河畔栽长杆林八万多株,已绿阴参天,坡坬种柠条千亩,已成空中牧场。
    1972年横山大旱,茂千对发给他的救济粮款,次次让给别人,常说:“自已是党员,应把困难留给自己”。 1975年,他长子俊国高中毕业,组织安排其当教师,茂千动员其子参军服役保卫边疆,俊国在部队多次立功。次子俊生高中毕业,茂千鼓励继续学习,后考入延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严于教子,从不特殊,受到乡人称赞。
    1976年起,茂千任公社综合厂厂长、林场场长,克服困难,艰苦创业。
    茂千多次出席社、县、地、省党代会、人代会、劳模会,被誉为“共产党员的楷模”。1984年正月,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茂千主动参与,任劳任怨,启发引导,打开局面。正月十九日不幸途中车祸遇难。群众颂扬他,革命几十年,勤勤恳恳为人民,一片丹心忠于党。艾好峁公社党委决定,号召全社共产党员向胡茂千同志学习。吴生秀
    吴生秀,(1910~1985)横山县殿市镇吴岔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入县立高小。
    民国十四年(1925)生秀参加学潮,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官府豪绅加倍压榨,饿莩载道。生秀目睹惨状,慷慨解囊,受到家庭责备,愤然出走,浪迹天涯。
    民国十九年(1930)生秀从山西回到家乡,受共产党人高鹏飞启蒙,带领群众,清算国民党殿市区分部助理员雷云廷多摊粮款、欺压百姓的罪行,并处决这一恶霸。继而组织农民,抗粮抗捐,同官府豪门斗争,为穷人伸冤。民国二十二年(1933)与高鹏飞长谈,扩大红军宣传,为赤卫大队吴长仁、吴长义提供情况。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土地革命风暴席卷横山殿市,生秀决然投身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赤源县继先区文化部长。刘志丹二次打横山,生秀带领农民投入战勤。战争失利,敌人反扑苏区,十区主席、副主席相继逃跑、投敌。在紧要关头,生秀毅然出任十区苏维埃主席,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商人在敌占区购买物资,活跃苏区市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巩固了横山苏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生秀参加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在瓦窑堡召开的区主席会,担任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西安事变后,吴生秀代表横山县委赴大水沟寨,同国民党驻军代表进行团结抗日谈判,达成国民党部队不侵犯苏区、保证共产党干部行动自由和人身安全的协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起,生秀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教育厅党支部书记、难民工厂厂长、联防司令部军工局副局长,连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边区党代会代表。他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克服困难,开办纺织厂,解决边区军民穿衣问题,是陕甘宁边区纺织工业创始人之一,曾获边区甲等模范工作者称号。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全国解放后,生秀历任西北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地方工业部、轻工业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致力工业建设。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代表。1958年,生秀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参与领导自治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十年“文革”动乱中,他蒙受冤屈,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1976年重新工作,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委主任。后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北建委副主任。不顾高龄,为建设陕北辛勤奔波,并多次返里探望乡亲,登门访贫问苦,受到横山人民崇敬。
    1985年8月26日吴生秀逝世于西安,9月2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陕西日报》登载遗像发表讣告。何英武
    何英武,(1915~1986)小名五,又名国举,横山县塔湾乡韩羊圈村人。
    英武出生于贫苦农家,幼在芦沟念书。14岁怀着对剥削阶级的阶级仇恨投身革命,参加少共团和农民协会,为游击队站岗放哨,机智勇敢。
    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英武参加陕北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刻苦学习,英勇战斗,曾任红军政治员、赤源县委军事干事、内蒙骑兵游击支队总支书记和内蒙骑兵团供销处主任。 
    民国二十八年(1939)英武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先后任供给部科长和生产处主任。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月调华北,历任冀热辽军区科长、热中分区烟政局长、粮食局长、军分区供给部长,不畏艰难,出色地完成了部队政治、后勤和地方支前任务。
    1949年起英武任热河省工业厅副厅长、厅长,为战后兴办工业调查研究,合理布局,由毛泽东主席任命为省政府委员。1953年起,先后任中共热河、河北省委工业部副部长。英武同志作风正派,刚直不阿,以身作则,受到好评。
    “文革”中英武受到迫害。
    1975年英武任河北省电子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廉洁奉公,任人为贤,反对以权谋私,抵制不正之风,深受职工爱戴。
    1982年英武主动离休,坚持读书看报,为发展电子工业献计献策。1986年因病逝世。在弥留之际遗托家人,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骨灰撒在他长期活动的承德地面上。韩起祥
    韩起祥,(1915~1989)横山县党岔乡韩家园子村人。出身贫苦,3岁患天花失明,6岁父殁。母子相依为命,沿门乞讨,上唇被人砍伤,投河自尽获救。8岁起给地主放驴、推磨,手被驴咬伤。
    起祥9岁自制三弦弹唱,感动了艺人曹瞎子,赠予起祥三弦乐器一把。13岁母卖去瓜田,将120吊钱作为他的学费,拜米脂杜维新为师学艺说书。韩勤学苦练,3个月学会《五星三环记》等书10本和相术300条,满师。开始说书生涯,半年赚钱120吊,接着在延安卖艺。民国十七年和十八年两年年馑,母子又沦落为乞丐。他饥饿难忍悬梁自尽,由穷小伙苏相成解救。接着跟相成去山西逃荒,途中渡船遇祸,俩抱船板飘流40里被搭救上岸,后与艺人搭班卖唱、算卦行乞、拈香结拜,亡命于岚县、兴县、岢岚、忻州一带。
    民国十九年(1930)兄妹相逢后与相成回到横山,相成入刘志丹红军,韩在陕北、内蒙卖艺求生。翌年入关中,在耀县邂逅相成妹巧玲,与之结伴,会见刘志丹,得1双鞋、4元钱。接着由相成撮合,与巧玲结婚。婚后嫌人说巧玲不能与瞎子匹配,与巧玲互馈离别。从此,只身奔走,以说书为业宣传红军革命道理。在活动中得一乡亲通风报信,得以脱险,夜奔瓦窑堡,辗转回横山成家。一次路遇白军,韩说“下”米脂被打。相遇官商,那人说:“出门遇瞎子,死人一家子”,韩又遭打骂。
    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石窑沟将苏相成交给他的革命标语藏于三弦盒,行至刘家寨被保甲队长押送给匪军,被敌人鞭抽、铁烙、炭火烧,坚不吐实,由表兄于汉民出钱6元于以保释。回村趁给退隐官吏王老曼说书,将标语贴于王袍,翌日王发现而不敢张扬。不久,行艺于子长县五虎寨,与国民党驻军队长杨生丙结拜,为杨送信到杨父母家杨家沟,受款待数日,复信装入三弦盒交杨。接着,杨生丙起义,将寨子13支枪全交红军。次年,盲人宣传员高维望(共产党员)被杀害,井文斌被割舌,韩等转入暗地活动。其间为穷人无偿说书,不给富人卖艺,绰号穷瞎子。
    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祥直奔毛主席住地延安,在冯甫川闻说兴旺景象,决心在该地定居,编小调表决心:“想红军,盼红军,我弹三弦跟红军。”
    民国二十八年(1939)起祥邀集15个盲人开会,驱除敲诈说书税的自称专员姑舅,以20块银元任“陕北(23县)说书艺人主任”吴自有。次年组织32个穷人对敌斗争,到四十里铺迎接八路军,解放韩家园。
    1942年,起祥听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和边区新戏剧、新秧歌、新曲艺,奔走借新书,得到《抗日三字经》和两个剧本,改编演唱。翌年边区开展反封建迷信运动,韩到延安,由剧团陈新引荐,在县三干会上说《武松打虎》赢得好评。他按边区政府法令办事,遵纪守法,自我改造,不算命,不说迷信书,接受审查,编唱新书,参加宣传队。审查会说长书32本和短书73段。
    1944年8月,参加陕北说书讨论会,结识贺敬之、马昆、桑夫、赵营等文艺界领导与作家。他应邀到鲁迅艺术学院,与张庚、吕骥、马可、安波交往,编《反巫神》、《二流子转变》等,改编《四岔稍书》,到聚林山深入生活,编写新书词。他还坚持学文化、学毛主席著作和马列的著作。他一面体验生活,一面改编旧书,创作新书。改革陕北说书,增添时代内容;改旧书韵白为散白,用口头语杼写道白;改进三弦用法与弹法,增加蚂蚱板,发挥伴奏技巧。研究曲调、板眼,把陕北民歌、信天游、道情、碗碗腔、秦腔、眉户曲调融化于唱腔,创造陕北说书曲调新特色。编《抽洋烟》、《血泪仇》、《中国魂》、《红鞋女妖精》等书。
    1945年后应边区文协林山、程子荣、陈明、安波、柯蓝邀请,与之合作编书,党组织派知识分子王宗元、高敏夫、王琳、陈世荣、白龙协作。编成《张家庄求雨》,经柯仲平同志审查后,在《解放日报》连载;《张玉兰参加选举会》获边区文协特等奖;《刘巧团圆》14次修改出版;又编成《白毛女》等。在绥德等地举办6期训练班,改造盲艺人273人。与名艺人杨生富在延长摆擂说书获胜。
    1946年8月应毛主席特请到杨家岭说书。弹唱《重庆谈判》、《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毛主席在听书中多次发笑。毛主席说:“书,你说得好。今后你要为工农兵多说新书。要多带徒弟,把陕北说书这种古老形式加以改造革新,传至后世。”相隔10天,韩起祥应邀到枣园为朱总司令说书。听罢《时事传》、《反巫神》,朱总说:“你说得很好啊!全国解放后,你可以到各地推广说书。”
    1947年胡宗南进犯边区,韩留丁庄乡工作。翌年春解放军瓦子街大捷,韩奔瓦窑堡,编写《宜川大胜利》演出。在转战中编《西北时事传》、《宝子》、《战斗英雄刘四虎》、《胡匪暴行》。他躲过搜捕,赴阵前敌后宣传。秋,以边区慰问团成员赴韩城前线慰劳,与彭德怀会晤。
    1949年编《王丕勤走南路》、《王贵与李香香》、《刘景开送军鞋》等书。
    新中国成立后,韩跨入新的征程。1950年在陕西省文代会、西北文代会上,荣获一等奖和奖旗。任西北曲艺改进会主任仍住延安。次年编《抗美援朝小调》、反细菌战《看亲家》、《陈永德检举贪污犯》。1952年省创作代表会《刘巧团圆》获特等奖。1953年全国民族音乐舞蹈汇演《刘巧团圆》获文化部甲等奖。他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3年起,以延安县杨老庄为创作基地,他在生活上与农民同甘共苦,乡亲有病,他无偿治病。揭露迷信,兴建水井、厕所,办俱乐部,与王宗元合编《翻身记》、《回乡记》。编《掏谷茬》获五省青年造林大会奖。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调西安在陕西省作协工作。翌年调延安县文化馆,加入全国曲艺改进会,改说书由一人持三弦弹唱为一人同时操碰铃等五种乐器伴奏演唱。1956年编《看大桥》获西北文艺调演甲等奖。
    1957年学盲文,刻苦念、记、扎、摸,掌握字母、点格,运用自如。阅《盲文月刊》,通读盲文《毛泽东选集》和盲文的马列著作。《翻身记》获文化部演出奖。
    1958年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曲协陕西分会主席、曲协延安地区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陕西省文联顾问、延安地区文联名誉主席。群众赞扬他:山山峁峁三弦响,感谢中国共产党!出席全国第二届文代会,周总理对他说:“你一个人一把三弦,走遍延安的山山水水,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上,这个方向很好啊!”后来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又受到周总理接见。
    60年代初,编《大翻身记》和《谁是两袖清风的人》。
    “文革”期间被诬为“三反分子”、“黑帮”,遭到迫害,被勒令背砖、顶磨子、游街,受尽折磨。在“打倒韩起祥陕北说书就灭亡”的狂叫中,韩理直气壮说:“只要有共产党, 陕北说书大发扬。”1975年被迫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调演,所带新编的《学雷锋》、《给毛主席去说书》在西安被拒绝,在北京面对“十不准”而切齿痛恨。回延安后冲破阻力,说服高中毕业的独生女应莲从艺说书,带动数名姑娘从艺。翌年又令韩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到西安强令编《走资派》。韩编《延安人民想念毛主席》被指责,并被扣应享的服装、凳子,从铜川走回。后参加调演,《给毛主席去说书》获一等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立即编《特大喜讯传下来》、《四人帮当皇帝》演唱。
    1977年赴京演出。同年在贺敬之倡导下,建成延安曲艺馆,韩任馆长、书记。1977年5月赴京参加“5· 23”纪念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韩任延安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延安市盲聋哑协会副主席、延安地区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第一、二届盲聋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协会副主席、顾问。
    他曾立誓谥:我要为八亿农民编写,为八亿农民演唱,誓为农民说唱一辈子,死而后已。他会说100多部传统书、会弹170种民歌小调、创作572部(篇)260万字新书词,已被录音、记载、印刷出版。他晚年不遗余力献身曲艺,带徒弟,写体会。
    1985年陕西省曲艺整理办公室、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编写了《韩起祥与陕北说书》。次年花山文艺出版社编的《文艺知识大全》中评“韩在许多不同流派和演唱风格的说书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1989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编写出版了《韩起祥评传》称韩“传奇性的一生,是毛主席文艺路线一曲颂歌”。习仲勋为该书题词称他为:“民间艺术家的一代典范”。贺敬之为该书撰文,高占祥为该书作总序。

    1989年8月6日韩在延安病逝。《陕西日报》登载了他的一生事迹。8月10日中共延安地委、延安地区行署举行追悼大会,悼词称韩是“我国著名的曲艺作家、说唱艺术家、革命的三弦战士”。8月22日出版的《延安精神》载贺敬之《谈韩起祥》文中说“他的声音、他的语言、他的创作都是很惊人的,表演也是第一流的”。1990牢《西安戏剧》第2期刊载陈新《缅怀韩起祥同志》,以为纪念。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