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榆林历史

榆林市域变迁

时间:2014-10-12 8:14:30   作者:代峰\编辑   来源:榆林市志   阅读:2561   评论:0
内容摘要:榆林市域变迁:元代,本境为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县辖地。明代,境内实行镇、卫、堡军事兼行政建制,本境为延绥镇榆林卫、中路辖地。清代,蒙汉一统本境由边防塞变为内地,但初期仍沿明代卫堡制,境内边墙长城以北地区为“蒙汉禁留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准许蒙古牧民入境内边墙以北40里外的“蒙汉禁留地暂借游牧”。

榆林市域变迁

  元代,本境为陕西行中书省延安路绥德州米脂县辖地。明代,境内实行镇、卫、堡军事兼行政建制,本境为延绥镇榆林卫、中路辖地。清代,蒙汉一统本境由边防塞变为内地,但初期仍沿明代卫堡制,境内边墙长城以北地区为“蒙汉禁留地”。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准许蒙古牧民入境内边墙以北40里外的“蒙汉禁留地暂借游牧”。三十六年(1697)又准许汉民出边墙在“蒙汉禁留地”内与蒙古牧民合伙垦种,至此“蒙汉禁留地”成为“伙盘地”。五十八年(1719)蒙古贝勒达锡拉卜坦以汉民垦种“伙盘地”“若不立定界址,恐致侵占游牧等情”呈报清廷划定开垦伙盘地界址。随即清廷派侍郎拉都浑来榆林“踏勘”划界,划定边墙以北“五十里界内有沙者以三十里立界;无沙者以二十里立界”,准令汉民出边墙垦种“伙盘地”。

清末、民国时期榆林县疆域图

    (据民国《陕绥划界纪要》复制)

 

    清雍正九年(1731)置榆林府、县,将原榆林卫属常乐、双山、归德、鱼河等堡及这些堡地所设的十三个柴塘军屯地划属榆林县。其时辖境以县城为中心,东至葭州界九十五里,东南至白家沟(今佳县)葭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米脂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党家岔(今横山党岔乡)怀远县界八十五里,西至华家梁(今芹河乡盖排梁一带)怀远县界六十里,西北至寨成庄(今榆阳乡寨城则村)边墙四十里,北至边墙以北十里,东北至羊圈庄(今麻黄梁乡毛羊圈村一带)边墙八十里。由于明代境内实行军屯,“宽衍地尽属军屯,峻瘠山岗方为民产”,境内原米脂、葭州邻县所属民田仍归各县,这样本县东南县界与相邻县边界形成犬牙交错、逶迤曲折交界的状况,与邻县互有多处插花地和飞地。如本县镇川堡南班家沟(今米脂县辖地)、镇子湾逶迤插至米脂县城缘,殷沟、杨庄、花渠等地有不少米脂县的插花地;上柴塘地方境内有米脂县“飞地”余兴庄、冯茶庄、马家沟、吉家峁、前后沙墕等村庄,鱼河堡地方有米脂县“飞地”房家沟等村庄。

    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议准“蒙古情愿招民人越界种地收租取利者,听其自便”后,大批汉民入居边墙以北地区垦种“伙盘地”。结果遭到一些蒙古王公的反对,“以民人种地越出界外游牧窄狭等情”呈报清廷。八年(1743),清廷派尚书班第、总督庆复来榆林“定议永远章程”,规定汉民垦种“伙盘地”按康熙五十八(1719)所划定“旧界外稍出二三十里仍照旧耕种,其并未出界仍照前办理,有出界五十里之外将种地民人收回五十里之内,给与空间地亩耕种”,并在边墙缘各城堡各设总甲一名、牌头四名施行“伙盘地”政务。至此,本县“伙盘地”大致沿边墙以北50里地处为界。清政府虽再定边墙以50里地为“伙盘地”界,但因蒙古王公“贪得租之利,客留外来民人以资地租为养赡”,使“伙盘地”不断向北扩展。

    乾隆二十七年(1762)葭州建安堡划属榆林县,时本县将所属各堡划设为各堡地方(县下一级区划),东南乡十三个柴塘地划为上柴塘地方(今本市古塔、余兴庄、刘千河一带)和下柴塘地方(今本市清泉及佳县方塌、王家砭、兴隆寺、金明乡一带),榆林县城和保宁、常乐、双山、建安5城堡口外各“伙盘地”划设为北乡边塘地方。

    光绪初年,蒙汉因“伙盘地”租界争执事时有发生。十一年(1885)榆林府知张岳年会同“伙盘地”沿边各旗蒙古王公具体规定榆林府属各县“伙盘地”界,榆林县界址大致为现本市北界。即从长城东北端秃女沟(今神木井湾附近)起,与神木县接壤,沿西北方向,经杨家湾、裴家梁、掌高巴拉(今属神木大保当乡地),到拉不令庙和其不汗子里(今神木大保当乡境内)地方,折回西偏西北方向,经阿拉堡(今神木阿拉堡)、笋得浪,直至乌素采当(今榆林小壕兔乡乌素采当村)以西以北的地方,与内蒙乌审旗牧地相连。然后折转西南向,经小壕兔滩、贾明采当、巴汗采当,沿史不扣、白河庙(今岔河则乡河口村)、刘进庙地(今马合乡后庙湾村一带),到卜桃海(今补浪乡卜家伙场一带)以西与内蒙乌审旗地接。从卜桃海以西起,大致沿东南方下,与横山地为邻,经壕包计(今可可盖乡忽包计)、哈他滩、毛可耳盖(今补浪河乡哈拉几达汗村、毛盖兔村)、什拉乌素(今可可盖乡南部什拉乌素)、蒿莱、比流兔、讨好峁(今巴拉素镇讨忽兔)、把当滩、烧不浪(今小纪汗乡巴当、商补浪)、其其汗、东红墩、连三海子、弯腰树海子、思家海子地界到长城线上的黄沙七墩。本境东南各堡、柴塘地方,由于明代至清初军屯与民田犬牙交错。边界大致走向是:从境内长城西南端龙泉墩起,沿东南方向往下,经马扎梁、盖排梁、沙河口(今芹河乡),然后沿榆溪河西侧向南,经西沟到王沙坬以西跨越无定河,经党家岔、寺儿沟、七里庙、尹家坬、孙园则(今横山地)、马湖峪(今米脂地)、田家寨(今镇川田寨坬),到镇子湾(今米脂地)、跨河至班家沟(今米脂地),再转向东北,沿米脂县榆林沟及法堂沟、官道山,翻山至白家崄,经花渠、樊子沟、侯梁入小川沟,沿小川沟向东北经海会寺、杜家源至张西畔。然后转沿东南方向经沙墕(今佳县)、十字墕、高家崄、顺乌龙河直下至当川寺,再折转西北方向逆乌龙河支流而上经外双沟、王家畔、魏家畔至方家塌东南部,再折转东南向,顺佳芦河两岸而下至白家沟。东部从王寨起(今佳县),向东北经阳宽草湾(今安崖乡)、程家、张虎沟、黑龙滩(今麻黄梁乡)、兰家峁、海子塌(今大河塌乡)、边渠至长城东北端秃女沟。

    民国2年(1913),本县将原辖堡、柴塘地方划设为6个区,但只是官方分划,实际仍按原堡、柴塘地方为区划。18年(1929)本县推行行政区制,重划区设乡、镇,但因“乡间大权均操于绅士之手,且界限甚严,如鱼河堡与镇川堡,本拟于行区制,划为一区,而绅士间则各不相容,然事实上非划成两区不可”,故直到20年(1931)区、乡镇区划尚没有实施。

    1946年9—10月,本县东南报恩、金明及南部镇川、上盐湾、鱼河、清泉等地相继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新设镇川县(县政府设镇川堡、隶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将镇川、上盐湾、鱼河、清泉及横山响水、武镇等解放区划设为6个区(市),共划辖42个乡,归镇川县管辖。同时将原米脂县余兴乡划归镇川县管辖,将原榆林县镇川所辖的班家沟村划归绥德分区米脂县管辖;将原榆林县报恩、金明乡等地划归绥德分区佳县管辖。国民党统治区的榆林县区域逐渐减少,到1949年6月全县解放前夕,实际辖区仅有城区两镇和河东、河西乡的全部及三皇、仁德、报恩、双建等乡的部分地区。

    1949年4月,镇川县更名为榆林县。6月,榆林全部解放,城区及郊区置榆林市,设6个区、31个街(乡)。榆林县增设河西、河东两区。8月,佳县常乐区的4个乡划归榆林县管辖。

    1950年4月15日,原榆林市并入榆林县(县政府由鱼河堡迁至榆林城内),撤销原榆林市的6个行政区,将原城内4个区及城南五雷沟和城北二里畔、官井滩新划设为区级榆林市;将原北郊区二乡,响水区的四、五乡和河西区的一、四乡共5个乡新划设为保宁区;将原榆林市南、北郊区的其它乡分别划归与之相邻的区。同时将原神府县的开光区(划辖有5个乡)、双建区(划辖有4个乡)和横山县的河北区(清、民国时期为横山县波罗、响水堡的属地,1949年4月解放后划设为横山县河北区,辖有古城界、王连圪堵、后大湾、巴拉素、袁大滩、耳林6个乡)划归榆林县管辖;将原榆林县的响水区5个乡(除四、五乡外)和武镇区(7个乡)划归横山县管辖。1953年,本县镇川区马湖峪乡划出,归横山县辖管。至此,本市境域与现界基本相同。

    1958年12月,横山县并入榆林县,将原横山县响水、南塔、武镇、党岔、赵石畔、横山、高镇、艾好峁、雷龙湾、石窑沟、韩岔、殿市、波罗13个公社划并榆林县,将原榆林县的镇川、上盐湾、清泉3个公社划属米脂县,全县划割32个公社、97个管理区、469个生产大队。

    1961年5月,撤销管理区,将21个公社368个生产大队划设为56个公社577个生产大队,各农场区划未变。9月5日,榆、横正式分县,原横山县的公社仍划归横山,原榆林县划给米脂县的镇川、清泉、上盐湾3个公社仍划归榆林县。同时将1958年并县前与邻县调整的插花村又进行了部分变动:原安崖公社王寨村100多户仍划归佳县王家砭公社,清泉公社折家沟村复划归榆林县清泉公社,巴拉素公社大河湾、龙泉墩、芹河公社马札梁村复划归横山县白界公社,划归本县归德堡、芹河公社的卜家湾、赵家湾村和杨官海子、苏庄则仍归横山县,米脂县李家站公社孙杭渠和李家站村复归米脂县,将神木县摆言采当公社贾明几达汗村划归本县孟家湾公社,米脂县在本县插花地姬家坡等随上盐湾公社归榆林县。9月16日,鱼河农场划出党岔、孙家园则作业站和马坊、杨口则队,归横山县辖管。分县后,本县调整为28个公社388个生产大队和3个国营农场19个作业站。

    1964年6月、12月先后将归德堡陈家沟(49户)、田寺(32户)划给横山县。此后本市域再未变动,其边界大致是(以现区划名称称谓):东界与米脂县由小川河划界,从上盐湾东北边缘逆小川河而上,清泉乡与米脂县李站乡犬牙交错。再向北越五女川与小川河分水岭,跨佳芦河、过沙河,沿佳芦河与开光川分水岭东进直至秃尾河,先后有清泉、余兴庄、刘千河、麻黄梁、安崖等5个乡与佳县相连。从开光川与秃尾河交叉口的芦家铺村起,沿着秃尾河北上拐入扎林川,然后跨越红柳沟,沿西北方向进至内蒙哈拉包兔,有安崖、大河塔、金鸡滩、孟家湾、小壕兔等5个乡与神木县为邻。从哈拉包兔向西南方向横穿毛乌素沙漠,渡过海流兔河,翻越五十里明沙直抵无定河畔,有小壕兔、耳林、岔河则、马合、可可盖、补浪河、红石桥等7个乡与内蒙乌审旗接壤。再顺着无定河东流而进,至红石桥乡长城峰村处北上沿长城内外进至榆溪河流域的沙河附近折向南下,沿榆溪河西岸到王沙坬西部入无定河,顺水直下至上盐湾乡界,有红石桥、巴拉素、芹河、榆阳、刘官寨、董家湾、鱼河等7个乡镇与横山县毗邻。极南镇川镇西、南、东部均与米脂县为邻。

    附:处理边界纠纷

    1956年、1962年,在本县西北部的红石桥、补浪河乡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交界的“五十里明沙”地带,因开荒垦种两旗县当地群众曾多次发生纷争。为此本县与乌审旗政府多次为边界问题进行协商解决,但均未结果。1978年春,“五十里明沙”交界地,因开垦当地两旗县群众再次发生争纷。5月初,榆林县和乌审旗政府的有关部门各组成工作组协商判定地界。11日,两旗县签定了边界划定协议书。协议书规定:榆林县红石桥公社与乌审旗纳林河公社边界是:“五十里明沙地的南边樱桃大梁向北至刘应河以东1华里为界;纳林河公社与本县补浪河公社边界是:驴尾巴梁向北经曹仲明羊场西大梁至牌堆梁为界”。此次划界,在沿原历史上形成的边界线上划给乌审旗宽1华里之地。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