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商洛历史

商洛古今名人大全

时间:2014-11-6 8:34:21   作者:霸主哥哥   来源:商洛县志   阅读:18093   评论:0
内容摘要:陕西商洛古今名人大全:商高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四皓”唐秉字宣明,号东园公。崔广字少通,号夏黄公。吴实字子景,号绮里季。周术字元道,号角里先生。
商高
    商高 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
    “四皓”
    唐秉 字宣明,号东园公。
    崔广 字少通,号夏黄公。
    吴实 字子景,号绮里季。
    周术 字元道,号角里先生。
    六国时四人为秦博士。后因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共入商山隐居。刘邦称帝之初,曾召“四皓”佐政,不应。后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盈母吕后用张良计,派盈舅至商迎“四皓”,出山佐盈,未被废。刘盈即位后,欲封“四皓”,不受。仍回商山隐居。
    李西华
    李西华 唐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任职期间,蓝田县至河南内乡间700余里道路,崎岖难行。小遇暴雨,交通阻断,行人叫苦不迭。他不辞辛苦,动员全线民众进行整修,使昔日砭路变为通途。
    杜无业
    杜无业 俗姓杜,法号无业,商州人。唐代名僧,13岁登坛讲经,被人称为神童。成年后,不辞劳苦,涉足江南,拜访名僧,先从学玄素,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慕其才学人品,推举其任“两衔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党(今山西省境内)。节度使李抱真亲临接待,并向他请教佛法,邀其主持上党教务,被谢绝,赴汾州(今山西隰县)开元寺禅居。此间,宪宗两次召见,他都未去。长庆元年(821),穆宗备礼,派使者多次邀请,他实在难以推辞,笑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夜端坐而逝。穆宗得悉后,深表哀怜,追封其为“大达禅师”。佛门后世将他尊奉为无业宿尽尊。
    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录刻了《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碑,开列的中国化的五百罗汉尊牌号位中,佛教史上有真人的140余位,其中中国人43位,陕西省籍4位,杜无业为第61位罗汉。
    张海 郭邈山
    张海 郭邈山 商州人。北宋庆历三年(1043),陕西饥荒,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商州灾情尤甚。《温国文正文集》中称:“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麸而不足,所衣者纾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年八月,商山饥民一千余人在张海、郭邈山、李铁枪等人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响应者风起云涌,队伍迅速扩大至万余人。他们以商州为起点,环绕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卢氏以东和洛宁长水以西,后又发展到襄、邓、荆南,纵横千余里。义军每到一地,打开府库,赈济贫民,斩杀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北宋王朝调集上万禁军追剿,屡被义军击败。年底,在同官军作战中张海、郭邈山牺牲,起义失败。
    邵兴
    邵兴(1095~1145) 又名隆,字晋卿,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当时人称其为邵大伯。南宋初率众抗金,于解州神稷山结寨,屡败金兵。金人包围邵兴所居山寨,逼其投降,他拼死作战,直至将金兵打败。李彦仙任陕州(今河南省陕县)知州,邵兴受彦仙统领。陕州失陷,邵兴突围南下,改名邵隆,后任商州知州。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戊辰,金人攻商州,邵隆弃城退兵,驻扎于城西四十里之洪门堰。二月,金兵来战,邵隆设三面埋伏以待,命令其子邵继春兵出城北以张声势。金兵往洪门堰被隆所败,金将阿穆尔贝勒被俘。当年冬天收复商(州)、虢(今河南省灵宝)、陕(今河南省陕县)三州。邵隆自绍兴六年(1136)在商任知州十年,多次打败金军,始终不肯离商而去。宋金和议,分割商地给金国,邵隆常愤愤不平。后调任金州(今安康)知州。他常派兵化装越境袭击金军,后被秦桧派人以毒酒毒杀而亡。
    邵可立
    邵可立 字三立,商州人。幼贫苦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镇守山海关时,建文昌书院,购古今藏书以教诲当地优秀子弟。多次减免赋税,减轻民众负担。廉直刚断,屡次上奏弹劾权贵。 后任山西布政司,为官清廉,家居淡素。晚年居商州,宦官魏忠贤的同党崔呈秀诱其出山,邵谎称有病予以拒绝。商州遭灾后,他捐出皇帝授给的金带,赈济灾民。70岁去世。康熙帝慕其贤名,曾授金匾予以褒扬。
    王邦俊
    王邦俊 字吁卿,福建龙溪举人。明万历七年(1579)任商州知州。他重修州城西说法洞栈道。“火攻石壁,凿山三月,架梁四道,削险开径,砌石连栈,于是避水登陆,上至五鬼窑,下至说法洞,凡二里许”。他设立学校教诲地方子弟,为地方培养出人才。续修《商志》,为地方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后升任江西瑞州府同知。商州百姓为其立祠,并于州署前立《去思碑》,以纪念他在商州的功绩。
    罗文思
    罗文思 字睿,号勉夫,四川合江人。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为进士。曾任白河、蒲城、商南诸县知县。乾隆十八年(1753)任商州知州。据《陕西通志》记载:罗文思到任商州后,整顿吏治,开辟荒田,修整渠堰,兴桑养蚕,减轻徭役,开筑道路,修建桥梁,促进贸易,怜鳏恤孤,修缮文庙,构筑城楼,政绩斐然,举不胜举。
    罗文思到任时,商山书院设在城外上寺坡,校舍狭小,破烂不堪无法容纳众多学子。罗文思捐俸银二百八十八两,在州城东门内购得宅基地九亩、房屋一十六间,将书院移至城内。又捐俸银一百二十余两对新校舍予以整修,并补贴学子伙食。邀请商州学士王学逊、陈模楷和海宁才子钟麟书来书院执教。商州教育一时间得到很大发展,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
    城东四十里霸王寨下有砭路,在半山腰蜿蜒,宽不到三尺,绵延五、六里。路面怪石密布,寸土难驻。马走上面如履镜面,行人相遇需侧身而行,下临丹江,激流若奔,人马时有掉入江中之虞。罗文思捐廉俸五百金,雇请工匠,加宽道路,临江险段修筑石栅,以保行旅安全。从此以后,人马往来如履平地。为感谢罗文思之善举,人们遂将此段道路叫做“罗公砭”。
    历史上商州百姓习惯直播水稻,既浪费种子,稠稀不匀,又长势瘦弱,产量较低。罗文思在静泉山下亲临教授,改直播为育苗移栽。插秧时节,又下田示范,教以倒退插秧法。自此,育苗移栽法在商州普遍推广。
    罗文思去后,商民为彰其功,于东正街、静泉山、铜佛龛、龙驹寨建造祠堂,塑其肖像,每年二月初四演戏祝其长寿。
    李素
    李素 字少白,号宝山,云南宝山人。清光绪年间任直隶商州知州。在任期间,重视修筑道路。他对境内道路进行了认真勘察,拟就计划,将州城西胭脂关砭路加宽。光绪三年(1877),商州遭受严重旱灾,李素带头捐俸三千金,鼓动士绅商户捐款万缗以赈灾。丰年他又捐粮多石充实仓储。光绪四年(1878),李素划拨巨款,监督民工由高桥西宝宝丰寺起沿丹江北岸,东至雷家坡(今属丹凤县境)开山凿石,筑路十五里,接通高桥河棣花河,避水两道,行人往来无需涉水,当地百姓于路端建碑,上书:“宝山路”。光绪八年(1882),李素捐俸八百五十两,召士绅王安吉、潘光裕、叶大观等募捐戗修商州城堤,沿堤植柳,耗资一万四千二百九十一缗,围成稻田一百二十余亩,并于水门口筑月堤以防洪水入城,从此水患得以根本治理。
    李素在商任职前后十六年,清正廉洁,修葺书院,增添义学,戗筑城南大堤等,大多数是个人出钱,事前不上报要款,事后不报销。当时商州年赋税收入过万,而李素清贫如洗。商地百姓在多处立祠竖碑以颂其德。
    杨俊德
    杨俊德(?~1924) 字明齐,商州人。少倜傥,有大志,魁梧聪颖,仁侠好义。十七岁肄业县高等小校,富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爆发后投笔从戎,以骁勇闻名。中华民国成立后,解甲归里。护国军兴,任陕西骑兵第一团第二连长,后归靖国军杨虎城麾下,任游击营营长。民国13年(1924)改编为陕西国民军第二团第一营仍任营长。治兵严而不苛,其行师御敌,静如山动如水,绰有古名将之风,虎城甚器重。历驻渭北康桥、来化、潘驿、下寨等处,纪律严明,兵民和辑,萑苻靖息,人民感颂有口皆碑。马嵬坡、八牛村各役,奋勇异常,多谋善战,屡奏肤功,久为袍泽所心折。是年冬,陕乱起,奉虎城司令命,追敌于眉县槐芽镇银渠,误中飞弹,殁于阵,人皆悼惜。为彰其功,陕西省主席杨虎城、陆军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同撰书纪念,碑详叙事,树碑于西安革命公园以彰忠烈。
    刘实通
    刘实通( 1889~ 1935) 乳名重秀,商州人。幼时家中贫穷,光绪二十七年(1901),12岁的重秀告别父母,拜师习武。在短短几年里,他学会了拳术、气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师傅遂授“实通”法名。
    刘实通回到家乡,便组织穷哥们,杀富济贫,与官府抗争。他的能力被当地大土匪唐靖看中,绑架要他归顺,行至半路他使出浑身解数将绳索挣断逃脱,后领上妻子逃到洛南县庾家河大西沟租种地主 山 地度日。因生活困苦,儿女先后病亡。后他投奔洛南三要司国民二 军第八方面军新编许权中第三旅,开始了戎马生涯。半年后,在渭华起义中部队被敌人冲散,刘实通只好流落他乡。在流落的日子里,他深深怀念在许部受共产党教育的日日夜夜和所见所闻,于是,他与洛南古城名医岳新明联络穷弟兄七、八人在大河面、湘子楼、景村一带组织了干余人的红枪会。打土匪,拒民团,抗捐税,除恶霸,一时闹得天翻地覆。1932年,红枪会在 各股反动势力的联合攻击下失败。1934年12月,他又奔向湖北,遇见了红二十五军的政治委员吴 焕先,吴先让他随军活动,后将他们介绍给新成立的中共商洛特委书记宋兴国。在商洛特委的领导下,他在洛南景村车原成立抗捐第一军,刘实通任司令,宋兴国任政治委员,岳新明任副司令。抗捐军一成立,就对景村街“顺光恒”放帐铺老板和富刘村的党自有、车原的车章娃等上豪劣绅、恶霸财主们予以打击,将收缴的金条、元宝等除留少部分外,其余全部送给了主力红军。
    1935年1月5日,当抗捐第一军正在转移之际,不料于晚饭时被洛南尤奉三保安团约2000余人在景村东南的一个古庙内包围。刘实通、宋兴国组织反击,但为时已晚。当最后突围时一串子弹击穿了刘实通的臀部和大腿,因流血过多他昏死过去,被战士龙万善匿藏在丛林中。苏醒后,他忍着剧痛于1月7日爬到与其生死与共的穷朋友熊用富家,已是奄奄一息。经过熊数天的医治和精心照料,伤病稍有起色,他对前来联络的人员说“要往远看,我们还要组织起来的!”十天后,景村民团教练田玉林带领十几名团丁绑走了熊用富,向熊要人。后熊用富的家人用136块大洋将熊赎回。熊用富将刘转藏到舍子庙桂元珍家的夹墙里,后又转到拐沟刘德明家地窖里。团丁又将刘德明捆走,打断了胳膊。刘实通不忍心让穷哥们再受皮肉之苦,遂叫人将自己背到深山中的看号庵棚里。团丁封山断路,刘实通只好用包谷花拌雪充饥。他身上的伤口因断药而流脓。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刘实通挨饥忍痛,继续设法逃离。1月27日,灵官庙民团团长祝三义带领团丁包围了看号庵棚,劝刘投降,刘实通说:“我若回心,谁提你那九斤八两(指祝的头)。你这镇山太岁,快来割头,到主子那领赏吧!”祝三义恼羞成怒,下令开枪,刘实通英勇牺牲。
    华心源
    华心源(?~1936) 字养天,商州人,中央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民国22年(1933)任中央军校教导队无线电台台长,24年(1935)升通讯营第三连连副,26年(1937)升通讯营第四连连长。上海之役与日寇血战数月,旋奉令死守南京。给家寄信说:“既受国家培养多年,现奉命死守南京,惟有以身许国,请父母勿以为念……”。12月13日南京失陷时,率全连官兵在城外与敌寇殊死拼战。同事屡劝其设法渡江。华说:“吾早具决心,誓不退却”。由晨血战至午,身中数弹,仍负痛冲击,因无援同全连官兵牺牲于三夹河。国民政府令商县设立祠祀以彰忠烈。
    仇少珊
    仇少珊(1898~1938) 商州人。自幼受家塾教育,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西安甲种农业学校和中山大学,受到一些进步人士的教诲,逐步树立起爱国思想。
    民国17年(1928)秋,仇少珊返商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职务。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内容,改变该校只谈教书不谈国是的教学状况。他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宣讲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仇牢记国耻。他改文言文国文课为白话文国语课,取消修身课,增设自然课、农业课、武术课和童子军课。树立新的学风,改变校内卫生面貌,整修“半芥园”,栽花种树,美化环境。通过试行,逐步改高小三年制为两年制。民国18年(1929)春,在“一小”增设初级部,使第一小学成为商县第一个完全小学。
    为了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校内墙壁上绘制和书写了许多书画。校门口墙壁上书写着“努力奋斗、誓雪国耻”八个大字。校园墙壁上绘制着“列强侵华国耻图”,还用大字书写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激励学生发愤学习,练好本领,随时准备报效国家。
    民国22年(1933)冬,仇少珊为去南方考察教育,卖掉自己一院房屋作路费。回商后被任命为商县县政府教育助理员,后任私立启化小学校长。后又被推举为商县抗敌后援会常委,亲自筹划、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商中、一小、春芳女子学校、私立启化小学等部分师生,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绘制抗日救亡漫画,学习抗日宣传材料,组织宣传队上街下乡扩大宣传。仇少珊多次在东关娘娘庙前、衙门口、西关老爷庙前的群众集会上登台演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他把二儿子结婚的酒席改为便饭,节约资金,一次即向抗日前线捐献银元五十块。在他积极热情宣传带动下,商县城区各界爱国人士及广大群众纷纷捐款、捐铜、献铁、捐药乃至鞋袜等物。
    民国26年(1937)春,他还特地设计了一个中国地形图的烧饼模型,交给卖烧饼的师傅制成“地图饼”,凡属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的地方涂为红色,中间还印上“不忘国耻”四个字。4月4日儿童节那天,他把“地图饼”作为礼物赠送给城区参加庆祝活动的儿童们。民国27年(1938),他又设计以本地产的白斗方纸,印成国耻地图,儿童节时发给全城所有学生及一些单位。
    “七七”事变后,仇少珊联络商县知名爱国人士王荫槐等人,利用私立启化小学教室,于每天晚上举办时事座谈会,布告各界人士自愿参加。座谈会除坚持读报、传播前方抗日战讯、宣传抗日杀敌英雄、揭露日寇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外,仇还以《抗战的根本问题》、《九一八周年痛史》等内容连续向听众演讲。一天,当他以极兴奋的心情讲完八路军在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近两千时,台上台下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激昂,“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口号声经久不息。由于仇少珊主持的座谈会感人至深,顺乎民意,听众愈来愈多,教室坐不下,人们就挤在窗外;窗外挤不下,就将会场移至院中;院中站不下,又不得不将会场迁至十字口大操场。
    仇少珊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后,竭力宣传唤起民众,以抗日救亡为己任,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抗日救亡事业上,因而也激怒了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地方顽固派。民国27年(1938)春,仇少珊同次子仇仲厚被谋害身亡。仇少珊死后,商县各界人士深表愤慨,于民国28年(1939)5月3日,在十字口大操场为仇少珊举行追悼大会。其后,又为仇少珊树碑。仇少珊遇害后家属上告于南京中央政府,在商县各界人士的大力声援下,南京中央政府遂指令商县当局于民国29年(1940)夏将杀害仇少珊父子的一名凶手枪决。另一名凶手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陈忠茂
    陈忠茂(1916~1945) 商县人,少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由于舅父反对黑暗,追求光明,加之1932年后红军三次经过夜村等地,宣传革命道理,在他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火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忠茂所在的朝阳小学的同学常听中共商洛工委领导王柏栋的抗日救国讲演,激发了他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他不安于埋头读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王柏栋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工作积极负责,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王 柏栋在商洛发展的首批党员之一。其后,又被指定为商洛地区武装领导人之一。
    1939年春,党组织派陈忠茂带领谢华、余谦两人通过统战对象卫玉山和朱明周进入陕西省保安第五团搞统一战线和策反工作。通过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丑恶面目。1940年2月,商洛党组织派陈忠茂等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是劳动生产模范。1941年4月抗大结业后,陕西省委又派他回到商洛担任游击队长。他同商县地下党负责人王连成、周宝航取得联系,组成一支精干的游击队,在白色恐怖的艰险条件下转战于商县、洛南、卢氏、商南、山阳、蓝田等地,处决了许多地方顽固派头目和反动分子。同年8月,他带领陈福记等5人去商南赵川做保安团团长郑治东的争取工作。不料郑某背信弃义,谈话中陈忠茂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一把抓住郑的手枪扭打起来,将郑打死,吓跑了百名团丁,缴枪3支,安全返回。9月,陈忠茂同陈福记回家探亲,突遇缉私队8人进屋搜查,他临危不惧,大喊:“我们的游击队全在这里!要想活命,乖乖缴械投降!”缉私队一听,霎时吓破了胆,个个缴枪求饶,陈忠茂严辞教训后予以放行。1942年,陈忠茂带领30余人去卢氏县,返回途中,被保安团300余人围困在山寨上,数次突围不成。他心生一计,诈降,乘保丁靠近时,出其不意开枪击毙8人,击伤数十人后安全突围返回。同年冬,陈忠茂等8人在山阳中村同国民党警备队相遇,盘问中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过去,一把抓住警备队长手中的枪把,扭打在一起。千钧一发之际,陈福记一枪干掉警备队长,又打倒几个,缴枪5支,安全脱险。一次陈忠茂带领游击队去攻打商洛镇警备队长程海毛时,一队员不慎暴露目标被迫击。陈一面还击一面用粉笔在墙上写道: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警告海毛别猖狂,日久咱们见高低”。
    陈忠茂深深懂得统一战线是共产党战胜敌人、夺取政权的重要法宝之一。他和山阳中村乡乡长吴赞勋、商县岭南乡乡长贺炳山建立了统战关系,和蓝田县的卫玉山、曹达汉、齐振国、商县王祥生等结为朋友。这些人,有的当时对革命暗中资助,有的长期为共产党做工作,有的后来率部起义。
    陈忠茂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国民党多次派部队捉拿、悬赏都未得逞,后又派人劝降。陈忠茂直截了当的指着手中的枪对来人说:“你问问它愿不愿投降,陕北和全国的根据地尽是共产党的天下,你还是跟我们干吧!”劝降失败后,国民党于1941年秋将陈的爱人和不满周岁的孩子关进监狱,企图招降陈忠茂未果,又将陈的父亲陈成仁押进狱内,严刑拷打,让其招回儿子。面对如此凶残的敌人,陈忠茂毫不动摇,几次化装进城探听消息,并给谢华、余谦说:“请你们借给我家属送饭、送衣物的机会给他们说,叫他们不要屈服,要顶住,如果问我,只说‘不知道’”。之后,他的父亲被折磨死在狱中,儿子因病得不到治疗而成了哑巴。他强忍悲痛,对人说:“这没什么,这只能证明国民党卑鄙可耻,啥坏事都干得出来的。”陈忠茂率领游击队在丹江南北,秦岭上下,豫陕边境,广泛开展着游击战争。正当陈忠茂率领游击队浴血奋战时,不幸于1945年2月4日遇害。陈忠茂遇害后,县长张德容残忍地割头碎尸,将头悬挂在县城东门上示众。
    王庆先
    王庆先(1913~1946) 商县人。自幼在当地私塾读书,后在山阳和本地小学教书。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庆先的家乡砚池河属游击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进步,向往革命。由于当地反动势力猖狂,对游击队活动十分不利,因此王庆先便和当地的保长祝庄清、保安队长赵凤和等结拜为“烧香兄弟”。在取得信任之后,他以解决“民安”为由,向他的“兄弟”们提出“内合外分”的策略,即共产党游击队来了由王庆先接待,国民党部队来了由他们的“兄弟”照管。
    1946年中原突围部队进入商洛。农历七月初三,某部政委黄昭九率部来到海棠岔和石门沟一带,王庆先安排黄政委住在他家,负责安全和生活。从此,这个偏僻的山沟就成了共产党游击队活动的地方。王庆先利用他的“烧香兄弟”为部队打探消息,提供情报,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在黄昭九的教育下,王庆先参加了这支游击队。他吃苦耐劳,作战勇敢。一次,在西牛槽鹅项沟与白清云部队作战,他冲在前面,子弹将他的帽子打飞,但他身先冲锋毫不畏惧。
    王庆先的“烧香兄弟”保安队长赵凤和向王刺探中原突围部队情报,并说他要诈降混入黄部,以便抢劫枪支,组织内乱。王庆先即将这一重要情况报告黄昭九。1 1月初,赵凤和按照计划诈降,他的阴谋被当场揭穿,在处死之际赵逃脱。时隔半月余,赵凤和伙同保长高长龙在青龙庵将王庆先抓住,用尽酷刑,抄其家,焚其房。1 1月28日,王庆先被杨化龙杀害于黑山街樊川口,赵凤和等还将其破腹、挖心。当王庆先家属去搬尸时,赵还敲诈73.5万元。
    王庆先遇害不久,黄昭九等亲往其家为其哀悼。新中国成立后,杀害王庆先的杨化龙、赵凤和、高长龙等被人民政府处决。
    李念劳
    李念劳(1906~1947) 又名世盈,商州人,贫苦农家,父母早逝,自小随两个哥哥以樵耕为生。1938年他参加了以刘松林为首的当地农民绿林武装。这支队伍曾截取军队辎重装备,给国民党当局形成严重威胁,于是当局派兵围剿逮捕了刘松林,李念劳也埋枪携妻逃匿蓝田流峪的深山住家。
    1942年10月,同乡刘兆英(共产党地下人员)突然来访,动员李念劳到陕北边区去,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队伍,使他在走投无路中看到了光明。他二话没说,便告别妻子,同刘兆英一起踏上去陕北苏区之路。到陕北后,他和商洛的同志们一块集中于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所在地马栏镇,先开“德记”骡马店,接待穿越封锁线给陕北边区运送物资的马帮和商贩,同时接受革命教育和进行军事训练,以后又参加边区大生产运动。紧张的生产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将李念劳这条硬汉子磨炼得更加坚强、成熟。1944年他进入马栏干部教导团学习,担任三队九班班长。他刻苦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理论,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取得了优秀成绩,多次受到团领导的表扬。同年7月,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了巩固陕南根据地,迎接全国解放高潮的到来,1 1月,李念劳随中共商洛工委书记巩德芳及刘兆英、刘聚茂等人一起离开陕北,由省委派回商县开创商洛游击根据地,李念劳被任命为游击大队长。他先从将军屯挖出以前埋下的十几条枪,然后又从劳峪腰庄沟保甲队“借”了十几杆枪,以刘有性、胡兴胜、刘聚茂等为骨干,并联络旧部10余人上山。游击队迅速发展到40多人,活动于商县岭南乡及山阳县中村、银花一带,形成了商洛游击根据地的三大劲旅之一。
    1946年春,陕南游击队指挥部在商县留仙坪成立,巩德芳任指挥,王力任政委,薛兴军任副指挥,并将各路游击队重新统编。李念劳被任命为第二游击大队队长,时已拥有200多人。5月,在银花河战斗中,二大队将当地驻军一连人紧紧包围,敌又出动一个营的兵力前来增援,游击队又陷于包围之中。李念劳沉着果敢,指挥若定,命一中队分队长杨振龙率战士数人迅速攻占附近一制高点,用机枪手榴弹压住敌方火力,终于撕开缺口,使游击队冲出包围圈。在返回驻地途中,又击溃国民党军队的运输队,截获面粉一百多挑。嗣后,李念劳又率队参加了甘河沟姜庙战斗和洛南上庄坪战斗,给当地保安团和地方自卫队以重创,毙敌90余人,俘虏50余人,缴获枪支近100条,手榴弹6箱。这些胜利扩大了游击队的影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连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所办的《政报》也连连惊呼:“商县股匪猖獗……匪首张奎及李念劳、刘文哲等”如何如何。
    1946年7月,中原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下突破重围,转战商洛。他们以商洛为中心,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但由于电台发生故障,王震所率的三五九旅在中央指示下达之前已挥师西向。王力将这一联系任务交给李念劳,他立即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星夜兼程,终于在黑山松树嘴赶上三五九旅,将李先念司令员的亲笔信交给王震,使中央指示及时送达,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贡献了力量。此后,李念劳部被扩编为一分区第十一支队,李念劳仍担任队长,活动于流岭山地。
    1947年元月,主力部队奉命北渡黄河开赴山西。国民党地方当局趁势向游击队和群众疯狂反扑,采取移民并村、坚壁清野等残酷手段,妄图割断人民群众同游击队的联系,同时派兵进山追剿游击队。李念劳支队遵照分区指示,化整为零转入隐蔽斗争。时李念劳染病在身,藏匿于甘河沟吴山豹子洞休息养病,不料被其警卫员金三绪出卖而被捕。李念劳被羁押期间,自称愚鲁,迷惑敌人,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史直企图以软化手段,使他变节归降,为李念劳所识破。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病逝后,敌人将其遗体掘出割掉头颅悬于商县东门外示众,并押李念劳前去辨认,他强忍悲痛,矢口否认。
    194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清晨,国民党商县当局以“共党要犯,解省审理”为名,将李念劳秘密押解上路。行至二龙山胭脂关砭, 又以“企图逃跑”为借 口,予以枪杀。
    王仁平
    王仁平(1909~1947) 又名青云,商州人。少时家境贫寒无钱上学,随父给地主干活。青年时代,他常出外扛长工、打短工,还时常抱打不平。成年后多次投军,因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深感失望而又多次离开。1936年,他参加夜村地区以刘松林为首的农民绿林武装。1940年,该武装被西荆公路警备司令谢辅三重兵围剿后,保甲人员四处缉拿王仁平。于是他被迫离家出走,改名换姓逃往洛南县,先后以陈青云、陈然、陈强汉等名在景村、车塬等地扛长工、打短工躲避追捕。1941年秋,正当他苦闷之际,在景村遇到同遭通缉的樊发治,樊告诉他共产党员巩德芳领导的游击队在河南荆紫关一带活动,约他同去找巩。1942年6月,巩德芳离荆紫关前往西安时路过景村,王仁平便跟随巩去陕北根据地,被分配到关中地委保卫队当战士,接着转入警备第一旅特务连当战士,后又调入旅部警卫排当排长。商县政府得知王仁平去了陕北的消息后,便将其父关进狱中严刑拷打,一年后死在狱中。其妻领着两个孩子沿门乞讨,男孩冻饿而死,噩耗传到陕北,激起他满腔怒火。在陕北,王仁平参加了1942年的整风运动,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他刻苦钻研各种军事技术,工作干得十分出色。1945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5月,党组织派他回商洛开展武装斗争,在巩德芳领导的陕南游击队第二大队任分队长。此时斗争十分残酷,蒋介石集中了十四个旅和十多个保安团围剿豫鄂陕边区。为了牵制敌人,王仁平所在的游击队整天和敌人周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进入陕南后,王仁平所在游击队被编为豫鄂陕军区第三分区山阳支队第一队,叶茂荣任大队长,王仁平任副大队长。为了配合部队转移,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游击队经常独立作战,从1946年9月至年底,先后战斗70多次。在太吉河他赶走了白青云、刘长中保安团,烧毁敌人炮楼。在响冬河东沟口两次袭击河南刘让军,缴获步枪18支,机枪1挺。在黑沟岭他率队袭击敌一三五旅后勤部, 缴获军毯300多条,军用皮鞋500双及其它物资一批。1947年初,豫鄂陕军区主力组成野战纵队转入外线作战。王仁平临危受命,留根据地带领游击队牵制敌人,支援外线作战。2月,军区司令员周光策根据中央指示,对山阳支队活动作了布署,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活动。经三分区王力政委批准,王仁平带领2名游击队员到商县、山阳交界的流岭、吴山一带活动。
    1947年2月,王仁平带领的游击队在碾子沟被国民党两个正规团和商县县长杜德霖带领的警备队4000多人突然包围。在敌众我寡情况十分危急之时,为保存实力,他让副队长带领主力向西转移,自己带领4名队员冲向东山,在东山头上将点燃的鞭炮置于铁筒内,以吸引敌人。当敌人爬上东山头时,王仁平和几名游击队员早已隐蔽在附近的一个山洞内。未料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押送途中,一名敌营长对他说:“你把头发剃了,换换脑袋,过来跟我们干还不一样”。他愤怒地说:“头好剃、脑子难换”。敌人抓住王仁平如获至宝,县长杜德霖和保警队长赵保礼等,亲自来到关押他的夜村保公所。杜德霖对王仁平说:“不知是王队长,实在对不起,叫你受委屈了。”亲自为他松绑,并指着囚室内的凳子说,“请上坐”。王仁平站立未动。又说“王队长,请问你部上司在哪里?”“在人世上!”“恐怕没有在吧,他们已被消灭了”。“共产党是永远消灭不了的!”杜德霖一心想劝降,又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现在只要你答应合作,就给你个副团长!?”王仁平怒斥:“你少放狗屁,要杀就开刀,要吃就开口!”杜德霖气得直跺脚,拍着桌子嚎叫:“我要把你铡了! ” 杜下令将王仁平衣服剥光, 用杠子压,烙铁烫,皮鞭打,但他一声不吭。1947年2月28日,夜村街岗哨林立,如临大敌。正午时分,王仁平和另一名游击队员何榜被五花大绑押赴街东丹江河滩。杜德霖亲临刑场上,两把铡刀横卧,刀口大张,寒光逼人,何榜很快被铡。杜德霖狞笑着走向王仁平说:“回心转意还来得及,……”王仁平昂首挺胸,毫无惧色,说“哼!你休来这一套!我王仁平怕死就不是共产党人!”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将头伸进铡刀口,慷慨就义。
    程遵洛
    程遵洛(1882~1948) 字景范,祖籍河南嵩山县。明万历年间来商,世代业儒,耕读传家。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超人。读完私塾,考入商州中学堂,学业优异,被省提学使余坤奖给“增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升入陕西省立高等学堂(西北大学预科)深造。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正在陕西省立高等学堂读书的程遵洛和派往商州的刘刚才部步二营,代表省军政府宣抚队在州署举行授旗仪式,建立民国。民国3年(1914),被华阴师范学堂聘为史地教员。编有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等爱国事迹及中国的“四大发明”等教材。后在商县联合县立中学及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时,深感高小招生成绩太差,遂与热心教育人士邵筱槐、薛昆山等人相商,募得银币六百元,于民国12年(1923)以东街李公祠为校址,创办私立启化初级小学,自任董事,仇少珊为校长。
    民国11年(1922)、31年(1942),程曾两次捐献图书千余册、教具五十余件于商县中学堂,受校方嘉奖。民国28年(1939) 10月,任商县教育科长兼商县清理教育教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首先收回了两个外甥课种的城北2亩学田,全县各地纷纷效法,很快清理了13个乡镇和十个寺庙占用的房子156间,田产602亩和租课8石。程遵洛还创办夜校,提倡女子剪发、放足、入学读书。他发现小学教员薪金过低,无法糊口,曾上书重庆国民政府,国府行文全国,要求各地参照解决。
    民国28年(1939),商县开始续修商志,程任续修商志馆副馆长,并负责撰修《沿革》、《教育》、《职官》三卷和部分资料的采访工作。暮春三月,他徒步赴关中采访查对资料,在去黄陵走访时,忽接家中电报:“嫒儿病危,速归”。他以责为重,直到调查任务完成后才返回,但女儿已葬半月。悲痛之际, 仍夜以继日坚持修志,直至完成。
    王治江
    王治江(1921~1948) 商县人。自幼由于家境贫寒,靠给地主长年干活为生。
    1946年秋季,王治江参加了谢华在林岔河领导的游击队,任第五中队中队长。由于他熟悉当地情况,经过发动群众,在很短时期内游击队迅速壮大。为了充实武器装备,在谢华的安排下,王治江经过周密调查,弄清了林岔河保长汪含璋的武器装备情况,并通过在汪内部安插人员,以里应外合方式搞垮了该保的武装力量,壮大了游击队的势力。同年8月底,新四军五师部队开到杨斜,成立“商山蓝工作委员会”,扩编游击五中队为十五游击支队,王治江任一大队五中队队长兼杨斜区区长。在十五支队进行的北湾、房家店、草坪、黄龙寨、黄柏岔、小河口等战斗中王治江表现突出,10月,部队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和要求,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7年元月,五师部队根据上级指示作战略转移,革命形势陷于低潮。游击队根据形势变化对建制作了调整,采用化整为零、分散作战的办法,分为几个分队活动。其后一些人思想动摇,个别人叛变,王治江其弟这时也被杀。他强忍悲痛,毫不动摇,坚持继续斗争。夏季,谢华、王治江等经过千辛万苦到达陕北根据地,后经组织派遣又返回商县继续坚持斗争。
    1948年6月一天,王治江、赵振武、赵老八等根据情报,在管坪鸡头山上埋伏,伺图袭击商县县长。由于目标暴露,金陵寺乡公所出动百余名武装人员,直扑鸡头山而来。在突围激战中他们毙敌多名,击伤巡官严运乾。赵振武、赵老八突出重围,王治江不幸牺牲,献出了 年轻的生命。
     姚吉乔
    姚吉乔(1892~1953) 商州人,农民出身。二十年代末冬季的一个晚上,他听说从洛南县过来四个散兵,在大河面乔沟口王德运家索要银元。出于气愤,他急奔德运家,智取了散兵的两支长枪,一支短枪,并将他们锁在王家,只身携枪跑回。此后,他便在地方插旗招兵,制造枪支,组织民团,自任“团总”。从此,北宽坪一带的一切事务由他主宰。北宽坪地处商州和洛南县交界处,不时受地方各派政治、军事力量侵袭。为了保存实力,他便派部下陈四娃、任志英去找在留仙坪、会峪一带活动的中共陕南游击队的蔡兴运、田申荣等人,将其请到家中,当作宾客款待。在蔡、田的多次开导教育下,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看到只有依靠共产党才有出路。随后,便积极为蔡、田游击队送粮、送款、提供情报,赠送枪支弹药。民国31年(1942)春,一次就送游击队大米400斤、玉米800斤、长枪12支、子弹100发。
    民国32年(1943)冬,姚吉乔给游击队提供情报,使游击队夜袭洛南县镇南乡公所,除掉了在 留仙坪、灵官庙一带横行霸道、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的乡长赵寿山。194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突围到达商洛,同巩德芳游击队汇合。部队首长李先念主持建立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边区,任命姚吉乔为二分区商洛县副县长(后任名誉县长)。由于当时商县地方武装王腾宵和洛南县自卫团长王离仙部三百余人加紧对留仙坪、北宽坪进行围剿,根据地随时有遭破坏的危险。为了李先念司令员的安全,姚吉乔按巩德芳的安排,于9月11日深夜,将李先念接到大河面乔沟口王汉儒家,指派其部下任志英、姚凤章带30多人住在娘娘山顶负责外围保护。由于发现不利情况,经巩德芳同意将李先念转移到魏华寨山顶古庙内,姚吉乔每天派人去送食品。后情况有变,于9月17日晚将李先念转移到李家沟顶农民王栋家中,并找来民间医生为李先念医病,使其恢复了健康。
    1946年秋,他指示游击 队长于进江逮捕了碾子凹保长于中宽,缴手枪1支,并安排王离仙部司号长曹水亭担任韩子坪保长,为游击队送情报、子弹。一次游击队根据曹的情报伏击前来清剿游击队的王离仙部,缴获枪支20余支和子弹1000余发。1947年7月,他带人去大河面萌长沟杀了作恶多端的国民党连长尚京武,后又指派任志英、姚恩慈在聂沟处决了带队投敌叛变的舒申荣。1948年2月,根据地委和分区指示,成立商洛工委,建立7个区政权,姚吉乔任第七区区长(辖宽坪、小宽坪、大河面、韩子坪、广东坪)。他带领区干队,发动群众,抗粮、抗捐、抗丁,配合工委对国民党进行反清剿。
    1951年土地改革时,身在商州城里的姚吉乔给儿子写信,让把全部家产交农会处理。1953年,任板桥区区长。不幸偶染疾病,医治无效而终。
    吴全耀
    吴全耀(1932~1954) 商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六岁父母相继去世。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他便参加了革命,被分配到杨斜区区干队工作,1950年编入商县独立营,不久被调往商县公安队当战士。
    吴全耀在公安队里,无论是进山剿匪,还是执行押解和看守执勤,一贯认真负责,经常受到公安队领导的表扬。1952年后半年,公安队开展速成识字及文化教育,他用自己节约下的津贴购买学习用品,加班加点刻苦学习,终于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荣立三等功。他在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鼓舞和公安队的培育下,逐渐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3年被组织送往陕西省军区培训,回队后担任公安队体育教员。
    吴全耀多次参加灭火救灾和抗洪救灾,每次都奋不顾身地冲锋在前。他和战友们一起先后从洪水和火灾现场救出老人、小孩38名,粮食38石,家具876件,牲畜15头。多次受到公安部门、县党政机关、商洛军分区和陕西省军区的表彰奖励。
    1954年12月1日晚8时,商县监所哨兵突然报警:“操场边(公安队操扬)刘老太太家着火了!”霎那间,浓烟滚滚,烟雾弥漫,火光冲天。吴全耀闻声而动,冲向浓烟烈火笼罩下的屋子,背起倒在炕上的70多岁的刘老太太跑出屋外。火势越来越猛,但他又冲了进去,救出婴儿和他的母亲。接着第三次冲进屋去,抢救衣被、粮食和家具。他的手和脸被烈火灼伤,他却全然不顾。正当他与战友们抢救财物、扑打烈火之际,不料屋顶坍塌,吴金耀不幸被压埋在烟火废墟之中,当战友们从废墟中把他救出时,他的脉膊已停止了跳动。
    吴全耀牺牲的消息传出后,被他从洪水和烈火中救出的群众纷纷拥到灵前,含着热泪,诉说着他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刘老太的女儿从百里乡下赶来,哭得死去活来。根据吴全耀生前的愿望和一贯表现,中共商县县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上级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中共商洛地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向吴全耀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思恭
    王思恭(1880~ 1955) 商州人。幼读私塾,少时在城东街“太运堂”中药铺为徒习医,拜名中医任庆锋为师,苦读医著。从《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学起,继读《寿世保元》、《医宗金鉴》、《金匮》和《内》、《难》二经等,对妇科医药精研甚深。民国初年,在城内东街开设“万生成”中药铺,悬壶行医,日诊甚众,名声颇盛。城东张姓一青妇,婚后八载不孕,腹有拳头大积块,俗称身怀“鬼胎”,惊恐不安,求其医诊。日:“经期受寒,瘀血阻胞”,用药数剂而愈,果孕生子,夫妇一再拜谢赐子之恩。城内南街一妇生产后,瞑目不语,悲伤饮泣,数日不食。思恭诊治,日:“脏燥症,”剂药即复。东关一少妇,经期突至,寒热如症,昼静夜甚,晚间闭目尤似故人相约,惊恐万状,俗谓鬼神缠身。邀恭诊视,谓:“热人血室”。用小柴胡汤另加几味,两剂则安。他经营医药四十余载,药品价廉,对贫困之人,或赠或欠,济世救人。城内群众送有“今世华佗”匾额。
    李实生
    李实生(1900~ 1955) 商州人。名春华,别号石僧、东岩客樵、上洛布衣。早年毕业于陕西第一美术学校。民国17年(1928)投身商县教育事业,曾先后任商县县立第一小学(今城关小学)美术、音乐、劳作课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民国34年(1945)受聘为商县县立初级中学美术教师。1949年商县解放后,他继续任教于陕西省商县中学,1955年7月因病急发,昏厥于监考课堂,经抢救无效而辞世。
    李实生一生从教,既重视传授知识,又不忘道德培养,身体力行,深得学生爱戴。他授美术课,理论与实践并重,由浅入深,由笔墨运用,章法布局,到气韵意境,造化传神,每课必作范例,示意学生。在学生缺乏习画范本时,便将自己积累多年的教材资料石印成册,交学生研习。授劳作课,在无课本教材的情况下,每课必先自己操制,再于课堂讲示。他为学生每人书写名人格言青砖一块,让学生镌刻后,集于校院筑小塔一座。授音乐课,视年级低高,由简到繁,讲乐理与教唱并重。于课之外,每早操罢,为所带班级进行十分钟的道德修养教育,每日一题,举古人格言,名人轶事,道德规范,礼仪典章和诗词文章警句,增广学生知识,促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李实生一生酷爱书画,遍习名家墨迹,数十年朝临暮习无一日废辍,因此造诣尤深,自成一体。他爱帖如命,常告人说:“我爱帖成癖,数十年积碑帖冠商洛者不为妄言”。戏曰:“家有小碑林,囊空不算贫,”自嘲自慰。他绘画功力扎实,既掌握传统国画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草虫各类,又谙熟现代水彩写生。在国画各科中尤以山水见长,气魂雄伟,运笔老练,泼墨淋漓,独具风格,其桃李驰誉海内外者,颇不乏人。1955年,孙蔚如副省长来商视察工作时对省政协委员王廷飏先生说:“西安一次国画展,李实生先生之巨幅山水画四帖,引入注目,可算出类拔萃之作”。
    民国17年(1928),李实生执教县立“一小”时,他深感国运多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常谋救国之道。建议校长仇少珊发动教职员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装点文饰学校环境,在校门口墙上写有“努力奋斗,誓雪国耻”,在校园墙壁绘制“列强侵华国耻图”,对“二十一条”、“马关条约”、“瑗珲条约”等用漫画绘制成大型壁画,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努力学习,练好本领,随时报效祖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与校长商定用白布多幅绘成印度、朝鲜、安南(越南)、缅甸亡国痛史图画及东北沦亡漫画,在城内 十字口、东西大街等地悬挂、宣讲,以唤醒民众。在其影响下,市民何谋等人曾上书南京政府,要求发兵抗日,乃成商县开展抗日救亡之始。民国25年(1936)西安事变时,他夜以继日地用白布多幅赶制彩色抗日宣传画数幅,悬于县城之中,有力地配合了抗日宣传。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他深晓亡国之患,遂悉心创作出“爱国者的怒火”、“鬼子陷于泥坑”、“留一枪一弹也要抗战到底”、“全民动员起来赶走日本鬼子”、“军民合作打豺狼”、“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等抗战漫画数十幅,张贴于大街小巷,扩大宣传。儿童节前,与仇少珊校长一起特意设计了一个“中国地图饼”,儿童节那天作为礼品发给儿童,教育儿童不忘沦丧之耻。民国27年(1938),又设计石印了一张国耻地图,儿童节那天发给全县儿童。利用音乐课和每天朝会时间向学生教唱《中国心》、《中国国民志气宏》、《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并组织上街演出。在此期间,他所带班级中,有李广敏等8名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抗战后期,豫西吃紧,驻地某军曾邀他绘制抗敌救亡宣传材料多幅,他精心设计连夜绘制,及时交用。事后军方差人付金酬谢,他婉言谢绝。并称“国难当头,凡我国民,皆应各尽所能,有力出力,不应受款而发国难之财”。并复小签:“救国不分军与民,重金酬谢不成伦。此款理应为抗战,军民同心铸国魂”。
    任奉瑞
    任奉瑞(1879~1959) 商州人,排行老四,人称任四先生。其祖父任向东,叔父任臣纲均为名医。任奉瑞自幼聪慧好学,14岁时从祖父习医,在其指导下认真钻研中医经典名著。成年后,十分重视中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常说:“行医不读典籍,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易草营人命。”尤对《伤寒论》钻研较深,能随症化裁,灵活多变,扩大了古方指证与使用机会。他师古而不泥古,方因病变,药随症转。民国21年(1932)秋,商县城内商户屈某患伤寒,已昏睡数日,饮食不进,发烧害冷,求医诊治无效。后邀瑞诊救,断为湿热郁闭,上扰神明,肠有燥火,故谵语烦乱,昏不知人事,故用大柴胡汤化裁。告知家人,某时发汗,某时便通,某时苏醒,次日下午可进稀饭等,后均如时一一应验。连服三剂病愈,众医诚服,声名一时大噪。56岁寿辰之日,商州城内政界、商界、医药界名流四十余人同往庆贺。并由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李墀亲书匾额“国手无双”四字,颂其 医术 。
    新中国成立后,任奉瑞继续从医,1956年被商洛专区医院聘为中医师,每日求诊者众。
    华文卿
    华文卿(1880~1963) 名钟毓,祖籍安徽桐城,清初禁海时迁于商州杨斜石窑沟。少时聪慧好学,喜读经文。20岁入商县中学堂学习,22岁考列一等廪生,24岁考取舍生,提人三原“关中书院”。26岁中举,名列优贡。27岁赴京朝考,得授四川候补知县。曾先后出任四川双流、陕西米脂、神木、临潼等县知事十余载。刚毅方正,刑清政简,修文校业,剔奸除蠹,无不尽心,所到之处,皆 有惠政。民国10年(1921)任临潼县知事时,驻军骚扰百姓已为地方累害,卿为抚残翼卵,决意执斩犯军元凶,因而与驻军反目成仇,遂于次年愤然辞职,以示抗议。
    文卿弱冠之年,父病卧床不起,山中缺医少药,思己身为人子却不能为父解除病患,每每有扼腕唏嘘之痛,遂专心研读歧黄古籍,并访友拜师,同讨脉理,遂成名医。公务之余,以为亲友民众诊病疗疾为乐事。弃官以后,于武汉望湖门西街悬壶行医。武汉失守前夕离鄂回陕,定居西安,继续行医。擅长中医内、儿、妇诸科,且医事严谨,细究精微,善用《伤寒论》古方化裁妙用,取效速捷。
    新中国成立后,华文卿虽年近古稀,仍孜孜不倦的为人民群众看病行医。1954年被聘为西安市卫生局中医顾问。1955年进入省中医研究所,任中医内科主任暨医史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等职。
    张少亭
    张少亭(1890~1964) 商州人,开明绅士。自幼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养成了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品质。民国12年(1923),中学毕业后回家经营布匹百货业,商号“祥发昌”。以信誉为本,货真价实,老幼无欺,在商县城内颇有信誉,次年被商界人上公推为首届商会会长。民国25年(1936)弃商从政,被委为商县启化乡乡长。为减轻民众负担,实行精兵简政,规定乡公所4名人员回家就餐,属全县之首创。为解除民众打官司难,他邀该乡有名士绅数人组成调解委员会,专处民事,受到赞誉。为解决丹江水患,民国28年(1939) 10月,他组织全乡民众兴修牛斜至南门口段护城堤2500余米,新增土地和保护耕地数百亩,护老岸地数百顷。民国30年(1941),抗日战争正处艰难岁月,地方财政十分困难,他兼任启化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和西街分校董事长,东奔西走,千方百计为校筹集经费和员工食粮,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四十年代,商县城乡居民中吸食鸦片者屡见不鲜,成瘾者甚众。为了挽救民众,改掉恶习,力戒毒患,他首先于启化乡办起戒烟所,采取说服教育等法,先后帮助百余名吸毒者戒了鸦片。
    民国33年(1944),商县临时参议会成立,张少亭被选为议员。为解除群众疾苦,合理负担,发展生产,他于第二、三次会议上分别提出:“关于不及龄及逾龄或单丁独子户和免役师范学生不应征拔服役”、“不应虐待壮丁”等议案,受到好评。
    民国37年(1948)秋,国民27军刘超环部驻防商县,计划炸毁东龙山双塔。为保护这一明代古迹,他组织绅士十余名,奔相劝阻,迫使刘超环撤销炸毁双塔的决定。
    1949年7月12日商县解放,他带领城内进步士绅和群众,出城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并组织市民分列道旁,鸣放鞭炮欢迎。在十字口大操场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张少亭登台致词,谴责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自此,他积极协助商县人民政府开展工作,9月被各界人士推选为商县城区人民代表。次年3月参加商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商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他送子赴朝参战。减租减息反霸时,他自购稻谷十石,交农会分给贫雇农。土地改革时期,他借款购回解放前出卖的土地、财产,将其全部家产列成清单,贴于门前,交农会清查。并于家门悬挂红灯,贴上迎联,欢迎农会没收。此举在全县引起轰动,推动了全县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他历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县人民政府委员、县人委会委员和商县第一至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委员和政协商县委员会一、二、三届副主席,始终不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改造,密切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听取他们的意见,把各界人士紧密地团结在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参政议政起到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956年,他年近古稀,还陪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孙蔚如和省政协委员王廷飏等人去沙河子、夜村、大荆、腰市乡等地视察农村工作。当他看到农村的可喜变化时,热情赋诗:“枯木逢春老当壮,济济一堂国事商。白发不落他人后,建设祖国添力量。”六十年代初,在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对人民的事业依然如故,不悲观,无怨言,勤勤恳恳地工作,直到病故前几天仍然坚持工作。1964年4月23日因病逝世。张少亭逝世后, 中共商县县委成立治丧委员会,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和送葬仪式。
    张庆鸿
    张庆鸿(1881~1965) 商州人。自小家境贫寒,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十二岁离家,学艺于龙驹寨姚天鹏所办的二黄班社“善庆班”,与汉剧著名艺星吕庆华为同科师兄弟。庆鸿学艺刻苦扎实, 吊嗓练功,寒暑不辍,一得空暇,就请师傅讲授。有时涉足剧场,观赏揣摩,欣然自得。出师后主攻丑角行当。演《三搜府》中的大丑施不全、《打严嵩》中的花脸严嵩、《三击掌》中的老生王允、《烙碗计》中的姚旦等,都是他的拿手杰作。他不论饰演何种角色,不单力求形似,犹重神似,竭力塑造人物的独特性格,不雷同,不落套。在《张松献图》中,他饰演的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的蜀中辩才张松,唱腔宏亮清晰,道白刚劲流畅,扮相维妙维肖,兼以他运用娴熟自如的“活眉毛”功夫,喜则上下耸动,怒则悬结立锁,悲则愁苦耷拉,将张松献图前后的复杂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犹如真身重现。自此,“活张松”之名不胫而走。每临登台演出,远近看客欲一聆妙音,于是卖座之盛为前所未有。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来陕考察地方剧目后写文章说:“我在全国各地看《张松献图》一戏少说也不下百场,唯二黄名丑张庆鸿唱做俱佳,实应列为饰者首位。”张庆鸿晚年常对人说:“吾一生所学技艺当授于年轻一代,否则何用”?故1962年商洛剧团冀福记欲拜他为师时,慨然应允。教练中,不吝所学,倾技所有,使福记的表演功夫大有增益,尤是“活眉毛”真功迄今仍传于世,得以继承。
    王廷飏
    王廷飏(1893~1966) 商州人,名丁顺,字廷飏,号山民。童年时勤奋好学,天资出众,聪颖超人。后在名师的教诲下学识日进,不但通晓经史诗词,而且记忆力超群。他擅长书法,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商州的书法家之一。民国元年(1912),王廷飏旅居西安,广交志士,结识了秦陇复汉军统领张凤翙,由于他文思敏捷,书法流畅,才智超群,很受器重,被委任军署幕僚。后经人引荐于西安易俗社教授国文、历史。期间,他先后编成《别虞姬》、《计贤策》、《吴越之战》等剧本,均被搬上舞台。民国8年(1919),在三原参加于右任和胡景翼领导的陕西靖国军,后任国民二军第九师参议。民国13年(1924)转战湖北,被委任为枣阳县县长,一上任便开仓赈济,帮助群众恢复生产,渡过荒年。后国民二军战败,弃戎归里。民国15年(1926)冬,冯玉祥出师北伐,其部军长马克斋驻商,他被荐为洛南县县长。积极组织群众兴办教育,革除蓄发、缠足、跪拜等陋习,深受洛南人民赞誉。 民国24年(1935),任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参议时,受西荆公路总工程师欧阳灵之邀,为公路告竣通车书写碑文。民国25年(1936)6月6日,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临商县视察,他向邵陈述商县中学校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及经费拮据等困境,邵当即同意将该校收为省立中学,王亲为该校书写《陕西省立商县中学校》校牌,高悬门首,至今犹存。
    “七七事变”爆发后,王廷飏任商县抗敌后援会主任,积极组织酬捐,支援抗日前线。民国30年(1941)任商县启化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及西大街分校理事会理事长时,为办好该校到处奔波。民国33年(1944)5月,日寇铁蹄已达同商洛近在咫尺的河南西峡县,为保住陕西东南大门,他积极筹措慰问用品,随陕西慰问团亲临豫西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民国34年(1945)日本投降后,他被选为陕西省参议会参议员,利用其合法身份营救、接待周宝航、李世华等中共地下党员。
    民国38年(1949)5月,第十九绥靖区司令谢辅三撤离商县时,约他同行,他避居农村,拒绝同往。
    1949年7月12日商县解放,第二天他便回到县城,受到县人民政府的欢迎。他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政治主张,热爱新中国。1951年参加陕西省南郑县土改工作视察团,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在汉江之滨的秦巴山区,调查土地改革的执行情况。他在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为政府工作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1954年,他将自己精心收藏的历代名人书画珍品多幅,捐献国家。1956年1 1月,他任商县私营工商业者讲习班副主任,积极组织工商业者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付诸实施。1958年他主动协助县人民委员会筹捐资金设备创办商县城关民办中学,解决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张效骞
    张效骞(1903~1972) 商州人。九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上高小,十八岁毕业后随舅父做小生意。民国13年(1924)经人介绍参加杨虎城部队,曾入陕北安边堡十七路军教导队和洛阳冯玉祥部教导团学习,担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西安警卫团特种兵营营长、副团长等职。民国16年(1927)至民国17年(1928)在鲁豫参加过北伐战争。民国24年(1935)5月,因商县保安团副团长王绍武被哗变部下打死,部队陷入混乱之中,被陕西省保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杨虎城将军委派回商县任保安团副团长。次年4月回西安,担任绥靖公署参议。此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他请假回家。一年多后,又回到原部队,担任新35师孔从洲 旅副官主任,在中条山参加抗日战争。抗战期间和八路军经常接触,关系融洽,加之军长赵寿山给部队订有《新华日报》,部队里还有从延安学习归来的人员,在这些接触中,使他的思想起了变化,对共产党员有了新的认识,产生追求进步的愿望。抗战结束后,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参谋的张效骞于1946年5月在河南巩县随 孔从洲起义,不料在过黄河时被国民党部队冲散,他流落在河南郑州、洛阳、南阳一带。1947年被孔从 洲和汪锋派回商县做地方武装的反正工作。国民党地方当局侦知他的活动后,便下令逮捕他,他提前逃往乡下 隐藏。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拆毁他家房屋十四间。1948年冬,他与李世华、刘文荣的起义部队一起到陕南军区。1949年7月随三分区部队解放商县。商县解放后,张效骞历任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常委、商县人民政府委员、商洛专署抗美援朝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副理事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婚姻法运动委员会委员、公债推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做各界人士的工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1959年任商县政协副主席。“文革”中以恶毒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等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公职,交群众进行批斗,受到迫害。1972年12月病故。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1月9日,中共商洛地委对张效骞的错误处理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
    王祥生
    王祥生(1909~1975) 曾用名祥僧,商州人。民国9年(1920)前于本地小学读书,后参加国民军。先后任国民革命军七旅三团见习官,商县国民兵团团总,区大队长,陕鄂边区游击队营长,陕西保安独立大队中队长,中安五团大队长,西荆公路警备司令部参谋,黑龙口镇长等职。
    在内战时期,王任军职多起,政治活动多不参加,态度中立。抗日战争时期,王虽有一定的武装势力,任职也多,但因地方势力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曾对国民党统治表示不满。解放战争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认识,并在商县党组织的教育争取下,有了较大进步,秘密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做了不少工作。1947年2月,豫鄂陕边区建立的一、二、三、四分区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此时,经中共地下党组织和王祥生联系,将地委书记王力匿藏其家。不料此事被国民党商县县长闻知,找其谈话,动员交人。王祥生镇定自若,佯装不知,拖延应付。他先悄悄送走王力,再上县找见县长,大骂“你一天×他妈的没事专给我脏摊子哩,你恐怕一天(整天)是给共产党做事哩!”骂毕扬长而去。民国37年(1948),王祥生任黑龙口镇长,因与游击队一分区十五支队政委谢华合谋处死多次伏击游击队的大匪霸周兴文部下一连长而被捕,在被押送渭南途中逃跑。同年11月,在中共商县地下党员李世华引导下,投奔解放区,参加了革命。
    新中国建立后,王祥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及各项民主改革政策,为人民积极工作。曾任商洛专署建设科副科长和商县副县长之职。1965年在向党“交心”运动中,对党的领导和干部工作作风等方面提过一些意见和建议,后被错划为“右派”并撤销职务。“文革”中,以“反革命”罪被判处15年徒刑。1975年因病辞世。1979年,商县人民法院为王祥生平反,宣告无罪。中共商县县委为其恢复了政治荣誉。
    吕 兰
    吕兰(1900~1976) 女,商州人。本姓蔡,幼时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将她给了一姓吕的人家。民国29年(1940),丈夫被豪绅恶霸迫害致死,自己又被陷害投入监狱年余。出狱后,她同两个儿子沿路乞讨,前往西安,在八仙庵附近赵家坑一处破窑内栖身,靠做零活度日。
    民国30年(1941)6月间,陕南游击队领导人巩德芳和吕兰同村的刘兆英找上门来,给吕讲解革命道理,启发她让为革命做些工作,吕听了非常高兴。其后,巩、刘二人在一次准备去陕北根据地马栏时 ,再次找到吕兰,安排吕兰以不被人注意的老婆子身份为革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从此,吕兰在赵家坑居住四年,凡商洛去陕北、陕北回商洛的同志,大都经过她家,由她提供情况,安排生活,保护安全。一次党组织派刘兆英到西安选拔一批去陕北的人员,吕兰承担了联络任务,随后她还将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送往陕北。民国32年(1943)秋和民国33年(1944)春,组织上两次让她去马栏送重要情报,她凭着一双缠过的小脚,翻山越岭,徒步往返千余里,将情报藏在裹脚布里,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完成了任务。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工作需要,吕兰返回原籍两岔口刘家塬,在家乡她又担任夜村街秘密情报站的情报员。一次,她扮作走亲戚的模样,将部分子弹藏在挂面笼子底下,大大方方通过敌人岗哨, 将子弹交给了游击队。民国35年(1946),她曾先后两次受巩德芳的托咐,一次去山阳县高坝店与失意在家的陈月天联系。一次去商县三贤乡生王村与国民党保安团大队长王祥生联系,做统战工作。同年中秋之夜,商县地下党组织护送汪锋同志去湖北郧西,就住在吕兰家。吕兰精心照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商县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了她很高的荣誉和照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个普通农家妇女的朴实本色,直到1976年病逝。
    赵全保
    赵全保(1902~ 1976) 商州人。自幼在商读书,初中毕业后去西安读高中,半途肄业。民国26年(1937)在同学的介绍下,去甘肃省天水市从事公路建设工作,由于勤奋好学,很快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懂测绘的技术人员。
    1950年,商县解放初,交通极为不便。赵全保此时返回故里,引起县政府领导的重视,聘他为建设科技术干部。他下定决心要为商县的公路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恢复长(安)(西)坪公路和洪(门河)箭(杆岭)公路过程中,他风餐露宿,夏不避暑,冬不畏寒,从踏察、勘测、设计、绘图、施工,始终坚持在工地,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受到领导的称赞。从此,他成了商县筑路的“士专家”、“土工程师”。1956年,在商(县)山(阳)公路的勘察中,他不辞劳苦,不畏艰险,背上行李,徒步跋涉,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57年至1963年在商(县)熊(耳山)公路、沙(河湾)砚(池河)公路、商(县)柞(水)公路和城东西门外护城河桥梁的修筑中,一如既往,一面实地勘测,一面现扬指挥,克服生活条件差和身体虚弱等困难,坚持在施工工地。工地领导多次劝他休息,但均被他拒绝了,并对前来劝他的领导和孙儿说:“拿工资,不工作,那怎么行?”“我是修路的,啥时侯路修多了,修好了,咱们的日子就不穷了”。在当时公路建设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赵全保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青人。为了带出更多的能测绘、会施工的有用之才,他拖着年迈之躯坚持工作。经他培养的筑路人员,有的已由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人员,有的由一般的技术人员已锻练成长为技术骨干。1970年,年已68岁的赵全保,仍坚持在南秦水库杨峪岭改道和黄沙岭筑路工地,直到1972年因身体不支而退休。
    李世华
    李世华(1912~1983) 商州人。其父为人正直,李受其影响,自幼爱憎分明。民国9年(1920)进县立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广交朋友,结伙成群,抱打不平。民国20年(1931)投奔凤翔县国民党绥靖司令部当兵,时隔不久返回,又投奔上秦川古世珍部下当差。由于不甘受人摆布,又离古返回,竖旗立杆,招募人员,拉起了一股地方武装。这支武装一成立,即遭到黑龙口联保主任周文美的反对。民国31年(1942)6月,经周多方活动,搬动驻商县的胡宗南正规军第八师一个营围剿李世华。在亲友掩护下,李脱离险境。此后,李世华重新组织人马,精心安排,趁周文美从商县城返回黑龙口经古树塬村时,李带人将周一行8人当场打死。这一举动,激怒了国民党商县当局,即调动胡宗南第八师一个正规团追剿李世华。此时,李想起户下一个远亲李志喻(共产党员)给他说过如有什么难处时,可去陕北柳林镇找王均治。他巧装改扮成生意人,冲破封锁线,避过通缉哨,1943年5月到达陕北关中地委所在地柳林镇,找见地委主要领导人、化名王均治的汪锋。经汪锋介绍,认识了商洛在马栏学习的巩德芳、薛兴军等人,并安排他在巩、薛二人办的“德记店”帮忙。经一年多的学习锻炼,李世华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44年2月,经“德记店”党支部书记王杰和经理巩德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关中地委领导根据革命斗争需要,交给了李世华一项特殊任务,让他回原籍麻街建立一个秘密地下交通站。李世华在国民党当局通缉捉拿的白色恐怖下,置生死于度外,联系在边区学习的麻街乡党共产党员王治邦、赵文杰共同筹划,1945年1月秘密成立麻街地下交通站。10月,中共关中地委派巩德芳、刘兆英、薛兴军等回商洛搞武装工作,途经麻街,交通站第一次圆满地完成接送任务。李世华为解除当局通缉,经组织批准,巧计投奔长期驻扎商洛一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新五军军长谢辅三麾下。1946年2月,李世华搞到30支枪,带着20多人公开回到麻街。谢辅三为稳住麻街,控制李世华,委其任陕西省第四区清剿指挥部参议、 国民党商县保安三团三营营长,允许拥有武装驻守麻街。国民党商县当局也于3月撤销对李世华的通缉令。6月,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党支部成立,李世华任支部书记,先后发展党员20余人。李世华利用自己的武装和手中的权力,改组乡保基层政权,除乡长为他的好友外,其余副乡长和四个保长、保队副均为共产党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946、1947两年,李世华遵照上级指示以合法的身份四处活动,搞统一战线。1946年7月19日,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部队北路主力在中共中央委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中央委员、中原局代理书记郑位三,中央候补委员、中原局组织部长陈少敏的率领下到达陕南游击根据地。李世华所领导的地下交通站,在中共陕西省委派员协助下,将李先念、陈少敏安置在交通站,出色地完成了接应、安置和护送任务。1947年6月,李世华领导的麻街地下交通站将100多名共产党的干部接来送去,从未出过问题。此事虽然秘密,但还是被四区督察专员史直侦知。当李世华再次被通缉时,他在蓝田地下党掩护下逃到三原,后由三原返回,通过关系又当上山阳县自卫营营长。1948年7月,汪锋、王杰等向他写信,认为时机已到,要他率部起义。此后经过许多波折,终于1948年11月率领370多人在麻街宣布起义。经陕南军区批准,李部于11月底到达湖北郧阳,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支部队后改编为商县支队,李任队长,1949年7月参加了解放商县的战斗。
    商县解放后,他曾担任商洛军分区五团副团长,武装科科长、武装部副部长、军训科科长等职。1954年8月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陕西省农林厅、陕西省农业厅病虫害防治站、农业技术推广处副主任、副处长。1960年后,又任商洛专区工交局、交通局副局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被关押两年又五个月,使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粉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李世华的不白之冤得到彻底平反,重新工作。
    陈福
    陈福(1915~1984) 商县人,贫苦农民出身。1949年7月,商县解放后,他参加了土改运动,分到了房子和土地。1951年,在他的倡导下,联合本村27户农民组织了以换工形式的变工队,解决了缺劳户因劳少而贻误农时的矛盾。1952年2月,陈福参加了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组织14户农民,成立全县第一个长年性互助组,进行翻沙造地,改良土壤,开辟肥源,选用良种,实行药剂拌种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当年组内粮食亩产达到近250公斤,较单干户同类地块每亩高出30余公斤。在陈福互助组的推动下,当年底全县各类互助组发展到6396个。1954年初,陈福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农业合作化的号召,他以本互助组为基础,吸收其他互助组参加,到1955年底发展成为有170户、720人、357名劳动力,拥有1095亩耕地、73头耕牛和大中小农具的远近闻名的红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7月,陈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年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后,任党支部书记,在社内推行“三包一奖”责任制,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使粮食产量较上年增长30%。为抓副业生产,他带上干粮,前往周至县学习吊粉条技术。先后在社内办起吊粉条、扯挂面、做豆腐、养猪、养兔和烧砖瓦等副业,年总产值达5.19万元,达到前所末有水平。当年该社受到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奖励,陈福个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3月光荣地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
    “党叫干啥就干啥”是陈福的左右铭。1959年他被调往商县机电厂任厂长。到厂后同工人打成一片,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职工搞技术革新,使这个仅有48名职工的小厂,年利润达3万余元,受到上级表彰。
    1960年暂时困难时期,他又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十多年工作中,他带领群众修成了十二连环套水井,修水平梯田340亩,革新牛拉犁、手播机、人推车40余辆(部)。陈福的辛勤耕耘,使该队渐渐变富,成为全县主要产粮队之一。
    1979年,陈福积劳成疾,患病不起,1984年4月17日病故。他一生勤劳不息,带领全队人民为改变贫困面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受到后人赞扬。
    闫生荣
    闫生荣(1900~1987) 商州人。8岁时拜商县沙河子张某为师,学习练功。11岁拜丹凤县茶房水沟李新茂(李氏“三蛮”后裔)为师,习练武术拳械。由于勤奋好学,深受其师宠爱,先后对“撞锤”、“枝子”、“抄手”、“豹月功”和少林拳术的“太子红”、“大小青龙战锤”等学得样样精通。对“黑龙拳”、“双股剑”、“单刀五十五势”、“单鞭”、“双鞭”、“盘龙棍”、“云伏棍”、“中平枪”、“花枪”、“劈拐锏”等16种李师祖传武术套路精功钻练、运用娴熟。民国15年(1926),闫又拜师于商县驻军武术教官黄朝申(老八)门下,精学陕西省著名武师高春明传播的武术拳械套路。将“四究拳”、“猴拳”、“大红拳”、“小红拳”、“醉打山门拳”、“梅花刀”、“梅花枪”、“流星”、“春秋大刀”、剑术和徒手对练及器械对练等多种套路集于一体,将闯王武术和陕西地方武术熔为一炉,相得益彰。
    闫生荣一生为人正派,心胸开阔,侠义助人,常赈粟济贫。经他传授武术者不胜枚举。其家四子一女均酷爱武术。“文革”中,器械被没收,但他仍趁夜习武,以木为械,从不间断。晚年虽双目失明,习武一如继往。八十高龄舞铁棒轻盈如木。1984年将其一生所学的武术套路练功方法献给人民。所著《双股剑》一书已由陕西未来出版社出版发行。1985年,他家被商县体委授予“体育之家”光荣称号。
    张淑媛
    张淑媛(1904~1987) 女,西安人。自幼思想开朗,藐视封建势力,追求新潮流。民国17年(1928)由西安女子师范毕业,后与商县城内张星耀结婚。适逢商县春芳女子小学创立,被该校校长陈炳新聘为教师。属商县最早的两位女教师之一。
    女校创立,虽一再布告招生,但一直无人报名入学,后校方决定教师全体出动,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张淑嫒深入家庭院落,耐心宣传,并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教,动员适龄女子报名读书,于是城内便有开明人士陆续送女报名,使学校得以按时开学。在执教期间,她曾先后担任中年级老师,教学得法,讲课认真,批改作业细致,深受学生欢迎,师生互敬互爱似为一家。她教劳作课,适合女孩兴趣,将编织工艺引进商县,首开商县打毛衣、钩床围的 先河。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淑媛又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兼任商县妇女会会长,在女小开 没妇女扫盲识字班,组织妇女学文化,教唱救亡歌曲,宣传抗日,又为前方抗日战士募集军鞋。
    解放后,女小合并于背街小学。1951年秋,组织派她去城东十余里的古道渠小学任校长。尽管她已年近半百,但为了办好学校,不怕路远,到任后挨门挨户走访学生家长,动员学生上学,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改进教学,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师生和群众的欢迎。
    薛兴胜
    薛兴胜(1922~1989) 商县人。少时家境贫困,十九岁时便在蓝田县流峪扛长工度日,民国32年(1943)被拉丁到重庆,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1953年转业回乡,历任龙王庙乡郭中初级农业合作社主任、高级农业社主任、党支部书记、龙王庙乡政府副乡长、乡党委委员等职务。1953年,薛兴胜任初级社党支部书记期间,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培养先进分子入党、入团,先后发展党员6名、团员15名。
    1955年,郭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薛兴胜亲自规划,提出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设想。在一无材料,二无资金的情况下,面对乱石荒滩,他毫不畏惧,同群众吃干在工地,起早贪黑,哪儿活累,他就干在哪儿。他坚持抡锤打钎,装药放炮,搬石砌塄,以自己的吃苦精神和模范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进展。他在任中共十六区(板桥)第一乡(龙王庙)副乡长和党支部委员期间,仍带领干部群众转战上坪、下坪、槽坪、长村、四沟、碾子坪、中山寺等十多处农田水利建设工地。共修水平梯田250余亩,造河滩地30亩,治河修堤500余米,营造核桃林10多亩,发展养羊300只,为改变龙王庙乡和郭中村面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的模范事迹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国家水土保持局和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奖给龙王庙乡锦旗一面,被树为商洛的一面红旗。
    李炮兵
    李炮兵(1923~1989) 商县人,自幼家贫,未入校读书。商县解放后,于1958年到商县大荆煤矿当采煤工人。由于他在采掘中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个儿高,力气大,工人们亲切地称他“李大炮”。
    1969年2月12日,煤矿三号矿井发生煤气自燃,李炮兵与矿领导韩清廉第一批下到井下,在七、八百米长的坑道内,烟雾弥漫,毒气熏人,呼吸异常困难,李炮兵奋不顾身直奔着火地点。当矿领导和技术人员决定建密封隔墙灭火时,还没等矿领导指派,他便和另一名工人冲了上去,整整在井下干了十五、六个小时,建好三道密封隔火墙,密闭了烟火,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同年4月28日下午,三号矿井又一次发生煤气自燃,他闻讯又一次下到井下,在封闭烟火过程中,他数次被毒气熏昏,但稍一清醒爬起来就冲向险区,矿领导和工人们要将他背出井,他说什么也不肯离去。就这样李炮兵同其他工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紧张战斗,又一次战胜了火灾,保住了三号矿井。春天的一个下午,李炮兵从井下采煤下班, 又饥又累,刚进宿舍准备就餐,忽听有人喊:“快救人呀,一个小孩掉入废矿井里啦!”他闻声后直奔现场,霎时,井旁挤满了人,人们对这个深达四十多米的矿井望而生畏。在这危急关头,他拨开人群,二话没说,将人们抬来的井绳一头系在自己腰间,一头让井边人拉着下到井里,井上的人见很长时间井绳不动,个个提心吊胆,好一阵后,井绳突然一动,听见喊声:“往上拉”。拉上井绳后人们发现上来的是落井小孩,而他还在井底。李炮兵抢救落井小孩事迹不胫而走,被矿工们和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李炮兵吃苦耐劳,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精神,受到全矿和社会的广泛赞扬。1969年,他被评选为出席陕西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代表。10月1日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观礼。
    王炳坤
    王炳坤(1922~1991) 号帮子,商县人。青年时代就爱好体育运动,喜好戏剧创作,在中长跑和篮球等项目上颇有特长。民国31年(1942)任山阳县中学体育教师,民国37年(1948)任商县丹江中学教师。解放前夕,协助商县中学地下党组织保护校产。解放初被商洛专署命名为劳动模范,继续在商县中学任教。1958年结合大跃进形势,编写《全民抓钢》剧本,演出后,轰动一时。曾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的奖状:“炳坤同志希望您: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1959年王炳坤同志被推选为商县第二届政协委员,调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任教练工作。在篮球教练中,他不吝所学,认真施教,多次带领商县篮球队参加省、地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五六十年代,篮球场是土 场,每次比赛都要划线。王炳坤有一手划线绝技。球赛前他手执白灰小勺,躬身猫地,刹那间,一小跑,一转向,线直而端,圈圆而正,赛场线条十分规范,围观群众,掌声四起。在四十多年工作中,他热爱本职工作,潜心研究体育教育,不管是训练中长跑运动员还是训练篮球队员,都尽职尽责,精心培养,为商洛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骨干力量,为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做出了贡献。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受其影响也都从事体育工作。商洛地区第一个自行车运动健将曹全太、夺得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公路竞走第一名的谢继兰均受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王炳坤曾任中华体育总会陕西分会委员,陕西省老年体协委员,商洛地区老年体协副主席。1983年被陕西省体委评为先进体育工作者。1984年被陕西省总工会、共青团陕西省委、省体委命名为“模范体育家庭”。198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称号;199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奖章。
    唐靖 古世珍
    唐靖(1903~1932) 原名唐定,商州人。古世珍(1904~1948),又名鼎新,字铸九,商州人。唐靖少时随堂兄从事缯箩业糊口度日。因不安本业,民国14年(1925)春奔赴河南国民二军岳西峰部当护兵,因违犯军纪,被逐出营门。同年,古世珍到国民二军岳西峰部当兵,拐得手枪1把,逃回商县,并自豪地说:“当土匪这权由我!”遂联络当地无赖赵天时等数人,横行乡里,在上秦川一带抢劫。民国15年(1926)镇嵩军溃退路过商县,唐靖联络4人夺得散兵步枪3支,又搜集土匪陈贵生步枪2支,在东乡一带聚众登山,拉票抢劫,发展到近百人,自称地方团队。民国16年(1927),唐靖被驻军刘浮敬收编为独立营派驻杨斜后,不久和古世珍联络一起,不断扩充势力。后该部在张子刚的参与和策划下,树起“社会革命军陕西暂编独立师”的旗号,唐靖任师长,古世珍任副师长。官兵给养就地摊派,时时拉票勒索,对百姓一梳再篦,所到之处百姓遭殃,鸡犬不宁。
    民国18年(1929),唐、古被陕鄂边防司令张丹屏部编为补充团,驻防商县、山阳。后来,唐、古截取驻防商县的田金凯部枪弹等重型武器,势力壮至7000余人。田部离城后,唐、古匪部于10月13日夜由事先串通好的商县西城门巡官王兆选、郭兴顺打开城门窜入城中,闯入民宅抢劫财物,拉票绑人,奸淫妇女,致使许多年轻妇女逃至天主堂、福音堂内躲避。背街高等小学教员凤彦林、李春华被绑票索钱,致使全城各级学校停课。商县县长胡传璐,城陷之夜未及逃离,避于东街卢映明后院井中被人告发,遂被枪杀。
    民国19年(1930),陕西省政府主席为给其部属刘郁芬扩充势力,派崔佩德来商,将唐、古编为一师,崔为师长,唐、古任副师长。部队在夜村集合东开后,行至商南县富水,古率部哗变,返回商县与唐汇合。后陕西省联军司令于右任委唐为西北讨逆军司令,古任副司令。并将安康著名大匪苟大王联络为补充第一旅,随之又收编华阴股匪冯义安为补充第二旅(驻北乡)。薪饷就地摊派,田赋就地征收,害得民不聊生。当年农历五月初十夜,唐、古趁商县守城部队开赴潼关之机,又率众攻入城内,大肆抢劫,绑票索钱。6月底,省上派马步青部一师前来清剿,激战中古左眼受伤逃往上秦川一带,唐逃往山阳。
    民国19年(1930)9月,唐另立旗号为豫、陕、鄂边区剿匪司令,知晓马步青部离商,便又策划第三次攻打商县城。古先向护守二龙山的闫建勋民团300余人发起攻击,闫力不支,退至金凤山下被古包围,闫自杀,部被歼。城内守军李华亭(营长)连夜突围跑回蓝田。唐、古率众匪第三次进入县城,委其第一旅旅长于广正为城防司令,刘光亚为县长。在城内杀人越货,抢劫钱财,城内百姓深受其害。
    民国20年(1931)后,唐靖部被编为陕西省第一补充旅,奉命调往西安,唐违命转向山阳被迫讨。后受编于两郧剿匪司令张连山部下。民国21年(1932)2月在一次战斗中唐中弹身亡。民国25年(1936)“西安事变”后,古世珍部被省上编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民国26年(1937) 5月命令其 开往抗日前线时,古称病辞职。民国27年(1938)古部奉命开赴武昌,改为84旅,归128师王劲哉管辖,后古、王分裂,古世珍投靠汪精卫。日本投降后,古世珍栖身重庆,民国36年(1947)返回西安,后被胡宗南部下逮捕,民国37年(1948)在西安被活埋。
    唐靖、古世珍在三十年代三次率众匪攻入城内,给人民群众造成深重的灾难,成为商州历史上可耻的罪人。
    周兴文
    周兴文(1911~ 1951) 乳名寿娃,外号狼,商州人。少年时以熬包谷糖挑 担 串乡为生。民国24年(1935)他看出玩枪的好处,便想方设法混进腰市联保主任李建中手下当差,后又给自卫队长王益三当护兵。因谋杀王益山夺枪一事败露,便串通一伙地痞流窜于马角山、大荆一带抢劫为生。民国26年(1937)清明时节,商县上秦川巨匪古世珍带千余人占据大荆一带,将周驱至洛南县境内。5月上旬,周趁古驻大荆营地不备,一天晚上带人偷袭古部,古部死伤惨重撤离大荆。周夺得枪支百余支,从此名声大振,成了大荆一带名副其实的霸王。后在其堂兄、北区保甲督导员周维华的庇护下,周兴文当上 了大荆镇保甲自卫队队长,后又升为常备队大队长。自此,周以大荆、腰市为据点,在商县、蓝田、洛南、华县、渭南等县边界地区,骚扰群众,奸淫掳掠,横征暴敛,鱼肉人民,无恶不作,长达16年之久。
    周兴文有6个老婆,但仍不满足,只要他看中的女性,不分老幼,不管亲疏尊卑,都要施暴。一次在黑龙口他看中一位15岁少女,欲强奸时其女母亲苦苦哀求,愿代女儿受辱,但周不允,其母无奈,怀抱女儿让周强奸了。又一次周在大荆强奸某女时,该女不从,语言上冲撞了周,周不但自己强奸了该女,又让6个护兵将该女拉到野外轮奸。据不完全统计,周兴文在大荆为非作歹期间,强奸妇女多达百余人。
    周兴文残忍成性,滥杀无辜,成了家常便饭。民国34年(1945)4月,他派部下去西荆张某家抢劫,打死张家三辈4人,连张家4岁的小孩都不放过。一次抢劫砚川丁某家时,用火烧死了丁老汉,刀劈了其儿子,枪杀了儿媳、孙子和帮工。周匪内部因分赃不公,发生内讧,周亲手或指使他人一次杀死8人。周长期害眼病,听人说“人苦胆装上金子,其汁水能治眼病”,就派人将小磨山杨某打死,剖腹取胆为自己治病。后又派人将马角山郭某打死,掏心取胆,拿回后发现不是苦胆,第二天郭家正在入殓时,周派人又去放枪将郭的家属吓跑,将郭从棺材中提出,再次剖开肚子,取走苦胆。周连同部下杀害群众计300余人,其中周亲自杀人49名。
    周兴文在武装统治北乡期间,大肆横征暴敛,敲榨勒索财物。据不完全统计,其夺占他人房屋6院,土地10亩9分。利用拉票敲榨白洋9840元,法币6858万元,毛巾1 50打,小麦100石,其他物资难以计数。民国34年(1945)5月,周一次就给(大)荆(腰)市区摊派白洋8000余元,小麦1000余石,中饱私囊。

    周兴文思想反动,仇视革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来商洛后,荆市区刘占虎,袁树虎参加了革命,周即派人暗中将其杀害。民国35年(1946)7月中共地下工作者孙长吉为配合新四军的武装斗争,发动大龙庙等地群众起事,周闻知后即派人前去围剿,将逮住的王来保等9人枪杀。同年12月中原突围部队路过大荆时,周带人追击,在西荆太子寺捕获8人,将排长当场枪杀,其余7人押送县城,后被国民党杀害。民国38年(1949)7月初,商县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工作者曾劝其投降,周不但不醒悟,而且扬言:“(我)要枪有枪,要粮有粮,我就不信共产党能坐天下,”妄图负隅顽抗。7月26日,国民党陕第六旅被全歼之后,周见势不妙,即躲进深山,后逃到河南郑州隐藏。1950年6月商县公安人员在郑州将周捕获,经陕西省人民法院商洛分庭审判,判处死刑,于1951年1月被枪决。




欢迎您投稿“秦之韵 陕西村史”公益网。 (投稿EMAIL:30999626@qq.com 在线投稿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