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标签匹配
  • 商州曲子眉户(迷胡)戏

    商洛戏曲商州曲子眉户(迷胡)戏:民国时期,商县秦腔、二簧、曲子、花鼓、道情班社有24个,小戏(皮影、木偶)班社有40多个。商州曲子亦名眉户(迷胡)戏。早期的“眉户”只是单一的民间小曲,如《绣荷包》、《银纽丝》、《哭五更》等。 阅读全文>>
     2016-3-27 8:19:10
  • 陕北地方戏曲剧-陕北道情与道教

    陕北道情,是由古代道士念经、演唱、诵咏道教中的情理而得名的。据《唐书·礼乐志》记载:“调露二年(公元679年)高宗命乐工制道调,祀老子”以及芝庵的“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或曰道情,即道情调也,与法曲异名而同实,的说法便可得知,道情产生于唐代,最早是道教观内咏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了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 阅读全文>>
     2016-2-7 4:22:16
  • 周至县剧团成立发展与成功演出

    秦腔豪放的唱腔,苍凉纯朴的韵味,深受周至人所喜爱。而作为周至大地上崛起的周至县秦腔剧团,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周至县秦腔剧团经历了三次起伏跌宕。第一次是明代的张家班,创立早、时间长、名气大。第二次是文革后的复兴时期,古典戏上演名扬全省。第三次为改革开放以后,周至秦腔走进京城,轰动全国。 阅读全文>>
     2014-6-22 9:29:43
  • 周至的秦腔戏班(明代至今)演变

    西府秦腔在这片人文积淀厚重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产生了杰出的秦腔班社,同时孕育出的眉户、弦板腔、曲子、楼观道情、山区花鼓等剧种,也为古老的秦腔增添了绚烂的色彩。明代秦腔演出多以乐户和家班为主。周至当时有名的戏曲班社有三个,秦腔的杰出班社张家班,“秦腔鼻祖”康家班和创立汉调桄桄的郭家班,他们都对秦腔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张家班位列秦腔四大名班之首。 阅读全文>>
     2014-6-21 14:44:09
  • 周至的秦腔(源起及发展)

    秦腔第一班诞生于周至县,现在剧团重多,演出场次爆满,在陕西关中地区特别有名。西府秦腔,诞生于周至,周山至水的沃土滋养着秦腔这棵大树茁壮成长。勤劳富裕的周至人和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悠久的秦腔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周至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形成了鲜明特色的周至秦腔。 阅读全文>>
     2014-6-20 14:55:37
  • 阎良关山镇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灯影戏)

    阎良关山镇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灯影戏)

    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2014-4-29 1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