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陕西民俗
  •  2020-1-29 9:16:17

    正月初五“赶五穷”风俗

    正月初五“赶五穷”风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阅读全文>>
    标签:破五 
  •  2019-2-18 8:10:18

    【周至民俗】元宵观灯,耍社火!

    周至民俗:元宵观灯,耍社火.社火的形式很多,各村各有特色,各有绝招,集贤打社火,终南烧社火,历史悠久,場面气势宏大,锣鼓表演特色热火。哑柏青瓷焰光社火,独树一帜。 阅读全文>>
  •  2019-2-14 11:34:34

    民国西安各地神团

    民国西安各地神团(雁塔神团|宋老九神团|长安宋登贤神团):民国时期,今雁塔辖区东部部分村寨建有神团,以防匪防盗为宗旨,团规严密。武器以大刀、长矛、梭镖为主。平时在村分散练功,有事村寨相帮。 阅读全文>>
  •  2019-2-4 20:46:55

    周至老汉话除夕!

    周至老汉【屈毓晓】话除夕:春节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的一面镱子。春运人口流动量在逐年减少,说明就近创业,农村脱贫,外出务工人员减少,农村经济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有吃有穿有钱花,谁愿拋家舍子,为挣钱奔波在异地他乡。 阅读全文>>
  •  2019-2-4 20:26:07

    新年快乐!陕西渭北大年三十民俗

    2019新年快乐!陕西大年三十民俗:【贴春联】、除夕祭祖俗称【请先人】、【煮饺子】 阅读全文>>
  •  2019-1-5 19:57:02

    潼关黄河老腔

    潼关黄河老腔起源于黄河岸边,由黄河码头船工喊号子演变而来,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标签:潼关 黄河老腔 
  •  2018-10-14 7:33:17

    韩城秧歌

    宋元之交时秧歌进入韩城当,在明清之际进入了它的发展鼎盛期。 阅读全文>>
    标签:韩城 秧歌  
  •  2018-3-18 21:38:55

    从汉代文物看陕西民俗“帕帕头上戴”

    西汉彩绘包头巾女俑,西安市西郊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现藏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包头巾说陕西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 阅读全文>>
  •  2018-3-16 22:09:07

    陕西关中“哭嫁”民俗

    陕西关中“哭嫁”民俗:这种母女哭泣惜别的乡俗又逐渐演变为女儿出嫁时将要离家前,会专门到母亲的卧房去哭泣一番。 阅读全文>>
    标签:陕西 关中 哭嫁 民俗 
  •  2017-9-1 8:58:17

    古董(瓦当)做的花馍

    烙饼神奇--瓦当花馍:瓦当在上世纪80年代前陕西农村有一个实用功能“压花膜”,现在走亲访友都是直接买礼品。由于上世纪80年代前改革开放尚未,各地农村经济,商品都相对匮乏。走亲访友 只有自己家手工馍 阅读全文>>
  •  2016-6-16 4:46:03

    关中渭北原始的夏收场面

    怀念的原始夏收场面:麦客、磨镰、割麦子。陕西关中上世纪90年代前还是属于原始夏收场面,就是全部手动割麦子、碾场、扬麦子、晒麦子等原始程序。90年代后开始陆续出现半机械化,直到后来的全部机械化作业。 阅读全文>>
    标签:原始夏收 场面 
  •  2016-5-31 6:25:56

    榆阳耍龙舞

    榆阳耍龙舞耍龙舞也称“耍龙灯”,历史悠久,起源于黄帝时期,传说当时有一种《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龙的形象。“龙”的制作,首先由竹条扎成龙节,然后节与节相连便成龙身,表面糊上纸或布,再画上色彩,龙眼装有灯泡,由人掌握,时灭时明,身体下面装有供舞龙者手持的木柄。耍龙舞一般是新春正月、大型庆祝活动中,在街头或广... 阅读全文>>
    标签:榆林 榆阳 耍龙舞 
  •  2016-3-25 8:11:55

    陕西民间祭祀-纸扎工艺

    民间祭祀-纸扎工艺:纸扎,起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明清时遍及城乡,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纸扎在民间又称糊纸、扎纸、扎纸马、扎罩子等,它是为满足民众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种形式。 阅读全文>>
  •  2016-3-18 22:39:48

    商洛古老的葬俗“商洛崖墓”

    陕西省商洛古老的葬俗“商洛崖墓”:今天出差商洛无意发现两边山腰很多方形洞口,经查才知“崖墓”。商洛崖墓多位于险峻之处,多数都是选择在河流两岸面水背山的陡峭崖壁上开凿,尤其是在大水系与小支流交汇处分布得较密集。 阅读全文>>
  •  2016-1-1

    元旦节日起源变化--元旦快乐-中国陕西元旦节日民俗

    元旦快乐!元旦节日起源: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阅读全文>>
  •  2015-2-12 16:04:17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习俗

    腊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小年”我国多地区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习俗,灶神之所以被人们崇拜、格化而视为神灵,渊源还得追溯到上古年代。 阅读全文>>
  •  2015-2-10 11:43:32

    羊年说“陕北羊俗”

    羊者,祥也。因此还有“羊马年,广种田”的说法。陕北,秦汉时期为上郡之地,“畜牧为天下饶”。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群众给山神爷祭献羊牲,让山神爷管好他的神犬——狼,保佑群众的羊只一年安全无恙。六月六,要吃新麦子馍馍熬羊肉。中秋节,要吃羊肉水饺庆团圆。九月九,要吃荞面公式羊腥汤。冬至节,要熬冬。所谓熬冬,即把猪羊骨头熬煮为一锅,众人围坐一块儿啃食。俗语云:“冬至熬一熬,来年好一好。 阅读全文>>
  •  2014-12-31 12:30:19

    宁陕民间传统文化

    安康市宁陕民间传统文化:狮子舞、龙灯舞、彩莲船、高跷、竹马、打蚌壳、金钱棍 阅读全文>>
  •  2014-9-9 7:52:33

    中秋佳节陕西各地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陕西各地民俗各有差异。。。。 阅读全文>>
  •  2014-8-28 7:32:40

    关中地区满月挪窝及曲连馍的传说

    满月挪窝及曲连馍的传说.陕西新生婴儿满月有挪窝习俗(满月后去外婆家住)。据说小孩子可以嘴巧“八哥嘴”。挪窝回家时舅家会把区里按摩挂在孩子脖子上,祈求孩子顺利成长。关中地区至今还有个习俗送曲连馍。曲连馍,顾名思义,因式样而得名,俗称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 阅读全文>>
  •  2014-8-26 8:26:28

    “五毒肚兜”儿童的保护神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一般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常见的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阅读全文>>
  •  2014-7-31 12:08:23

    七夕文化源于长安“石婆”庙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韩国、朝鲜、日本等国也广泛传播,源远流长。可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从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传说源自于西安长安县斗门镇。牛郎织女“特写像”据说这就是当年石公石婆的床在西安市长... 阅读全文>>
  •  2014-7-27 7:56:01

    西安100年前年俗大不同

    很多年俗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但不知不觉中已经随着时代变了很多,100年前,西安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讲究?今天真没几个人知道了。 阅读全文>>
  •  2014-7-4 14:13:17

    西安回民街回族习俗

    西安回民街回族习俗(服饰、饮食、居室、婚嫁) 阅读全文>>
  •  2014-4-29 10:16:14

    阎良关山镇民间传统艺术皮影戏(灯影戏)

    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陕西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阅读全文>>
  •  2014-4-13 11:53:07

    安康龙舟民俗文化

    安康龙舟的历史渊源:安康的龙舟文化,是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开始在这里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至以后的历朝各代,尤其是明代成化年以来“四方流逋蜂屯蚁聚”,形成“秦山大半楚人耕”的人文历史环境。 阅读全文>>
  •  2014-3-31 8:02:37

    老碗会看陕西人习性

    老碗会以前在陕西乡下农村很常见,村里人总爱把碗端到一起扎堆吃,人山人海活像庙会,这就叫老碗会。聚集吃饭的同时聊天、炫富、谝闲传. 阅读全文>>
  •  2014-3-17 16:11:22

    周至渭洲五神庙二月二庙会

    清光绪年间,武功县洪寨村,张二自筹资金修一座神庙,供奉龙王、土地、牛王、马王和药王神灵-五神庙.渭洲五神庙古会,虽百年沧桑,但经久不衰。 阅读全文>>
  •  2014-3-14 8:32:05

    周至集贤古乐

    集贤古乐的谱式音阶和我国宋代的各种谱式音阶都是属于唐代燕乐的谱式体系。集贤古乐音调古朴、浑厚、庄穆典雅,风格独特,曲调流畅动听,节奏徐缓别致。既有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优美旋律,又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风格 阅读全文>>
  •  2014-1-3 14:13:03

    安康农村年俗文化

    在陕西南部安康地区一带的农村,一到农历的腊月,好像天天都有传统的习俗,这种喜庆的气氛从腊月初五的“吃五豆”一直到正月十六的“游柏柏”才算把一个“年”过完了,过美了。今年丁亥年春节,虽然不能回安康农村老家一起过年,但把乡下的爷爷和外爷请进城过年,听他们讲述农村过年的场景和风俗习惯,也算是圆了一个回农村过年的梦。 阅读全文>>
  •  2013-12-18 9:59:17

    安康乡音俗语

    安康就是陕西省秦岭以南山南地区的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深厚的市,安康地方拥有独特的乡音俗语,独特的乡音俗语今天陕西旅游网就向各位朋友说叨说叨。 ... 阅读全文>>
  •  2013-12-17 9:37:48

    传统腊八日来历

    民间还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是秦时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工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会集到一起,熬了一锅粥吃了,但最终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就吃腊八粥。 阅读全文>>
  •  2013-11-28 9:23:25

    陕西郃阳提线木偶戏

       郃阳提线木偶戏(又称" 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民间俗称"线戏""线猴""线胡"或"小戏",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 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趋于完整化、... 阅读全文>>
  •  2013-11-25 14:59:37

    陕西方言“咥”

    作陕西方言把动词“吃”又叫做“咥”,但是,“吃”和“咥”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吃”字一般用在“吃饭、吃菜、吃肉、吃烟、吃水、吃亏、牛吃草、吃官司、吃黑食(受贿)”等语境里。陕北晋语把“吃”字读作入声,关中把“吃”字读作阴... 阅读全文>>
    标签: 陕西方言 咥饭 
  •  2013-11-25 14:53:03

    陕西方言“耍”(为何不说“玩”)

      说“耍”不说“玩” 赵国明 作长安人的口头语里很少说“玩”,几乎全用“耍”。《说文》里,解释玩:“玩,弄也。”解释弄:“弄,玩也”。这两个字同义,一个是王字在上,一个是王字在旁,而王字旁的字,一般都与玉石有关。远古的时候,玉石采集、雕刻、买卖、欣赏、收藏就叫“玩玉”或“弄玉”... 阅读全文>>
  •  2013-11-8 9:42:27

    陕西方音中演变的地名

       西安地区的地名历史悠久,由于地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许多地名仍沿用古音,经过漫长的岁月,古代发音和现代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音、字辗转传写,失去原意,所以现代一些地名的含义已变得不可理解。目前,西安面临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时刻,也是古今文化交替的关口,随着时光流逝... 阅读全文>>
  •  2013-11-5 16:44:12

    凤县有个“安徽村”

    丹凤县蟒岭深处峦庄镇中南村,至今保留着二百年前的徽派民居建筑。这里有树龄几百年的参天古柳、俩人合抱的先人手植青槐。这些自然遗产提高了峦庄镇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南村人骄傲地称自己是安徽客家人的实物见证。 阅读全文>>
  •  2013-11-1 14:47:52

    陕西饮食文化

    陕西饮食文化的内涵与陕西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紧紧相连,饮食名家王子辉在采访中称其为:“和陕西人一样,儒雅豁达”。在陕西饮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各种名吃名菜可谓历史悠久,同时陕西的饮食文化又不排斥各种新生和外来的美食,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阅读全文>>
  •  2013-10-28 10:54:56

    陕北唢呐

    陕北唢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汉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陕北绥米唢呐,仅从明代算起,迄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激扬高亢的唢呐声数百年来回荡在陕北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溶入陕北人的生产、生活、生命之中,成为陕北人文化需求、文化生命的一种独特符号。 阅读全文>>
    标签:陕北唢呐 
  •  2013-10-17 11:53:00

    商洛一街三省风俗各异

       商南县汪家店乡白浪村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的白浪河口,村中有一条街道叫白浪街,街中心有一个分界石,名曰“一脚踏三省”。一条街上住着3个省籍的乡民。街南属湖北省郧县白浪乡白浪村;街北面一分为二,西半部为陕西省淅川县荆紫关镇马头村和后洼村。湖北和河南、陕西门对门,陕西和河南两隔... 阅读全文>>
  •  2013-10-9 13:50:06

    陕西的房屋与窑洞

    陕西的农宅都是农村工匠或有条件的农民自己动手设计和修建的,他们有法而又无法,师古而不拟古,但都能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创造出许多朴实美观、经济实用的民居建筑。   由于三个自然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的不同,陕西民居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房屋,一类是窑洞。   房屋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和... 阅读全文>>
    标签:陕西房屋 窑洞 
  •  2013-9-27 9:18:15

    石泉民间婚嫁习俗

    婚姻是人生的都等大事,不同的地方婚嫁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石泉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婚嫁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石泉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南北、东西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婚嫁习俗。 婚 前石泉各地通行一夫一妻制的专偶婚,但在解放前也有的大户人家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取两个俗称“两大小... 阅读全文>>
  •  2013-9-5 10:26:40

    甑糕的典故传说

        甑糕是陕西很有名的一道特色小吃,对于甑糕叫法不通一,有的地方还叫镜糕在西安的小吃街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甑糕吃起来香甜可口,而且很有韧性,颇受外地游客的称赞。对于甑糕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    甑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可... 阅读全文>>
  •  2013-9-4 9:20:21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大全MP3)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信天游分为高腔和平腔。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并且当社会制度根本改变的时候,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内容上表现了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使各种体裁具有了新的意义。 阅读全文>>
  •  2013-8-21 14:28:00

    华山红社火

       华山脚下的西王堡,素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传统,尤其是当地的民间社火"华山红社火",曾长期在陕西东府乃至豫、晋接壤地区享有盛誉,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西王"华山红社火"据说是王氏先人元末明初播迁华阴,在当地祀神祭山活动得其真谛,此后世代家族承袭、屡演不衰。至民国年... 阅读全文>>
  •  2013-8-14 11:05:55

    宝鸡回族传统节日 开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开斋节 为十月一日,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回民把开斋当作他们的年节,象汉民欢渡春节一样热烈隆重。这天,教徒们沐浴盛装,齐集清真寺,参加会礼;家家户户佳肴美味,探亲访友,祝贺节日吉祥。    古尔邦节 在斋月过后70天,即回历(太阳历)十二月十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开斋节。是... 阅读全文>>
  •  2013-8-12 9:35:04

    老西安人不可不知道的几件事

           1:盛唐人口达到100万,并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的城市 ,当时的西安是世界的经济中心!KK    2:看地图就会发现,有8条河组成一种很奇怪的图形环绕着这座伟大的城市  3:唐朝的时候,皇帝住在大明宫,因为这里是西安城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可以鸟瞰全城  4:西... 阅读全文>>
  •  2013-8-12 9:31:44

    长命锁(陕西庇护小孩民俗)

    长命锁也叫 “寄名锁”。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按照迷信的说法, 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 就能辟灾去邪,“锁” 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 就挂上了这种饰物, 一直挂到成年。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 阅读全文>>
  •  2013-8-5 9:51:02

    清嘉庆《汉南续修郡志·风俗》陕南习俗

    南郑县(附郭) 府属风俗不甚悬殊,按旧《志》云:于卦值坤,故多斑彩;于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在井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勇悍。《东汉志》云:“西方之气强梁,故曰梁州。”《华阳国志》云:“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朴厚,有先民之遗。”南郑附郭,文物衣冠,甲于一郡。勤农桑,... 阅读全文>>
  •  2013-8-2 9:20:38

    历代流民陕北“蛮婆”

        清末、民国时期,每年青黄不接时季,陕北榆林、米脂、绥德、佳县、子长、延川等地常来寓居一批一批类似“吉普赛人”生活方式叫“蛮婆家”的游民。他们拖儿带女,赶着牛羊、驴骡驮载着行李,举家出动。每到村庄就找借破旧窑洞暂住,四处讨要食物等。这些“蛮婆家”口音类同陕北方言,男人头部打... 阅读全文>>
  •  2013-7-30 10:04:06

    陕西炕头石狮

    炕头石狮又叫做“坠娃石”。它是陕北放在炕头上拴小孩的物件,也称“拴娃石”。主要产地在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带,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分布最为集中。在陕北周边地带的山西、渭北、关中、陇东、宁夏和内蒙古,也分布着数量不等的炕头石狮。总之,炕头石狮堪称北方一绝,它包蕴了北方民间最纯真的气质,是... 阅读全文>>
    标签:陕西炕头石狮  
  •  2013-7-5 10:49:57

    八仙桌上大舞台(陕南二人转,安康小场子)

    一男一女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方桌上和着清脆的锣鼓载歌载舞,或倾吐儿女恋情,或演绎传奇故事;说唱逗捧,蹦跺颤扭,起落有致,应付裕如,这就是流传于安康的民间艺术——“小场子”。虽然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磨难,但这一艺术依然历久弥新,深受陕南地区人民的喜爱,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活跃在大众舞台上。 阅读全文>>
  •  2013-5-22 9:21:22

    陕南漆客子割漆习俗

         漆客子割漆,有一整套古朴的习俗。他们在进山割漆前,先要进行庄重虔诚的招呼山(敬山神)仪式。在进山的道口地面上插三柱香,摆上刀头(即方肉)、生米和两杯酒,就地宰杀一只大红公鸡,以鸡血酒洒地祭山神,还口中喃喃地说一些吉利话,乞求山神保护,以免割漆期间遭受凶猛野兽的侵害或从树... 阅读全文>>
    标签:陕南 割漆 习俗 
  •  2013-5-14 14:27:16

    陕西社火起源

    “ 社火” 亦称 " 射虎" ,是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社火产生的年代相当久远,它是随着古老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远古时的人类正处于幼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们对人类的生死,及自然界星的... 阅读全文>>
  •  2013-5-12 14:47:13

    陕西八大怪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塞锅盖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手帕... 阅读全文>>
  •  2013-4-28 14:26:51

    凤翔的八大文化

    凤翔古称雍,地处关中西部。为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凤府三绝(东湖柳、姑娘手、西凤酒)驰名中外。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八大文化为凤翔历史文化的... 阅读全文>>
  •  2013-4-25 9:50:17

    安塞腰鼓特点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 阅读全文>>
  •  2013-4-19 9:44:06

    陕北腰鼓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正由于... 阅读全文>>
  •  2013-4-7 9:37:01

    biangbiang面文字传说

        陕西有个特色面食,而且这个字只是陕西、陕西有一句老:“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谗得爱吃面的人流口水。最古老的一种是擀厚切宽像裤带,爽口耐饥撩的太。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 阅读全文>>
  •  2013-3-26 9:19:25

    关中花馍悠久历史

    花馍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大多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红白喜事送礼馍的习俗,无论是添子增寿,还是“女儿追节”,都要蒸各种造型、花色的花馍送给亲朋好友,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受赠者则以“回馍”的方式表达谢意。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阅读全文>>